《2018-2019學年高中政治 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第9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1框 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政治 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第9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1框 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三單元,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學 海 導 航,第1框 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主干知識梳理,1.矛盾的含義:反映事物內部__________和__________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__________。 特別提醒:統(tǒng)一與對立不是矛盾的雙方 哲學上講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敖y(tǒng)一”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因此,“統(tǒng)一”和“對立”是矛盾雙方的關系,而不是矛盾雙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立,統(tǒng)一,對立統(tǒng)一,2.矛盾的基本屬性 (1)同一性:指矛
2、盾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屬性與趨勢。 ①矛盾雙方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 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__________。 (2)斗爭性:指矛盾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屬性。 (3)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相互依賴,相互轉化,相互排斥,相互對立,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__________而存在,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對立中的統(tǒng)一,是包含著差別的統(tǒng)一; ②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__________而存
3、在,斗爭性寓于__________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③矛盾雙方______________,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特別提醒:矛盾對立與統(tǒng)一不能相互轉化。對立屬性和統(tǒng)一屬性是矛盾固有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是同時存在的,不存在對立與統(tǒng)一的相互轉化。,斗爭性,同一性,同一性,既對立又統(tǒng)一,1.矛盾的普遍性 (1)含義: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__________;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即______________。 (2)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義:是指___
4、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各有其特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著的事物,每一個側面,(2)表現(xiàn):不同__________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發(fā)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__、同一矛盾的_______________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論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二者的辯證關系 (1)相互聯(lián)結 ①普遍性__________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__________出來。 ②特殊性__________普遍性。,事物,不同過程,不同階段,不同矛盾,兩個不同方面,寓
5、于,表現(xiàn),離不開,(2)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①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 ②在一定場合為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 思維拓展: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運用意義 (1)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我們既要從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導下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認識過程。 (2)有助于我們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如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3)它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
6、義的理論依據(jù)。,1.雖然不斷升級的電腦病毒和無孔不入的不良手機短信使人們防不勝防,但是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使用,以及手機的技術升級和普及,還是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可以說明(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 ②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主要的,對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絕對的,對立是相對的 ④矛盾雙方相對應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D,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對立是絕對的,統(tǒng)一是相對的,對立中有統(tǒng)一,統(tǒng)一中有對立,②③沒有正確理解矛盾的含義。題中對互聯(lián)網的看法堅持了一分為二的觀點,故選D。,2.下列關于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
7、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①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變化和發(fā)展 ②并非所有的運動變化都是發(fā)展,發(fā)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 ③矛盾是聯(lián)系的根本內容,是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④矛盾的斗爭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的關系,可用排除法來做。②是運動與發(fā)展的關系,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矛盾即對立統(tǒng)一,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④是錯誤的,排除;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變化和發(fā)展,矛盾構成了聯(lián)系,推動著發(fā)展,①③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B,3.下列思想不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矛盾觀的是( ) A.萬物莫不有對 B.相反
8、相成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萬物皆化 [解析] “萬物莫不有對”意思是說萬物都有與它相反的一面?!跋喾聪氤伞奔聪喾吹臇|西也相互依賴,具有同一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系。A、B、C都能體現(xiàn)矛盾觀點?!叭f物皆化”強調的就是變化發(fā)展的普遍性。故選D。,D,釋疑解惑升華,1.你認為矛盾有好壞之分嗎? 提示:矛盾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因為矛盾是客觀的,只是矛盾雙方轉化的結果對人們
9、來說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使矛盾雙方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使矛盾雙方不向對我們不利的方向轉化,從而做到趨利避害。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也就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對嗎? 提示:不對。如果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看成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就會得出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的錯誤結論。,1.教材P67“探究問題” 提示:(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哲學上的對立統(tǒng)一觀點。光是波與微粒的對立統(tǒng)一。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哲學意義上的“矛盾”,不是邏輯矛盾。,2.教材P68“探究問題1” 提示:(1)善惡、有無、難易、高下等之所以可以
10、相互依存,就在于雙方同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一方的存在都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 (2)治、強中包含著亂、弱的因素,在福、榮中包含著禍、辱,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亡地、死地本來都是不利條件,如果指揮得當反而可以取得勝利。,3.教材P68“探究問題2” 提示:(1)史伯和孔子的話主要說明由于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包含才有事物的發(fā)展。史伯所說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說明不同的事物結合生成萬物,強調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統(tǒng)一體;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君子雖然觀點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說君子是保留了差異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
11、但各爭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說小人的交往其實是不和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有差別才會有同一,重在強調矛盾同一性不可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對立中的統(tǒng)一,且包含差別的統(tǒng)一。,(2)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生活中和自己聯(lián)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和朋友與自己構成了矛盾的統(tǒng)一體,雙方之間形成了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因而他們往往也是同自己發(fā)生矛盾最多的人。,4.教材P69“探究問題” 提示:(1)在生命運動中,存在著同化與異化、遺傳與變異等矛盾;政治生活中存在著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法制等矛盾;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等矛盾。 (2)如學習中的進步與落后、競爭與合作、紀律與自由、記憶與遺
12、忘、認真與馬虎、細心與粗心;生活中的健康與疾病、買與賣、自信與自卑、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等。,5.教材P70“探究問題” 提示:(1)上述事實說明了矛盾特殊性原理,體現(xiàn)了矛盾特殊性的三種情形(略)。 (2)“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釜底抽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等。 6.教材P71“探究問題1” 提示:“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是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間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是指相同的事物具有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7.教材P71“探究問題
13、2” 提示:(1)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它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所共有的東西,對于資本主義來說,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資本主義的這種矛盾,是階級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對于一般階級社會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來說,這是矛盾的特殊性。 (2)同化與異化的矛盾,對于生物界來說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對于整個自然界來說,則是矛盾的特殊性。階級斗爭,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來說,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對于階級社會來說,則是矛盾的普遍性。,重點難點突破,1.矛盾的含義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tǒng)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
14、統(tǒng)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2.矛盾同一性的含義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突破點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3.矛盾的斗爭性的含義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xiàn)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4.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是對立中的統(tǒng)一,是包含
15、著差別的統(tǒng)一;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特別提醒:矛盾雙方相互轉化是指: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xiàn)實的、有條件的。沒有一定條件,矛盾雙方是不會轉化的。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說由“進步”轉化為“落后”的條件就是“驕傲”;由“落后”轉化為“進步”的條件就是“虛心”。總之,矛盾雙方是可以轉化的,又是有條件的。,(2017江蘇卷,29)下列選項與圖中漫畫蘊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C.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D.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D,[
16、解析] 本題考查矛盾的同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漫畫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D項蘊含的哲理與漫畫一致。A項體現(xiàn)量變與質變,B項體現(xiàn)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C項體現(xiàn)事物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均與漫畫蘊含的哲理不同。,〔對點訓練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tài)的重大舉措。在此過程中,絕不能將供給側改革與擴大需求分離開來。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xiàn),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這表明( ) ①供給與需求是相互依賴的 ②供給與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給與需求是相互貫通的 ④供給與需求是相互獨立的,B,A
17、.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新的供給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強調了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①③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供給與需求的同一性,而不是斗爭性,②排除。供給與需求既對立又統(tǒng)一,④說法錯誤。,1.矛盾普遍性原理 (1)矛盾普遍性的含義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 (2)學習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
18、矛盾。,突破點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義: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2)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xiàn)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②同一事物在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結。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
19、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2)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jù)。,(2018海南卷,6)個性化定制生產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只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②只有具體地解決特殊的矛盾才能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穩(wěn)定不變的,而矛盾的特殊性是不斷變化的 ④認識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握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A.
20、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本題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①關聯(lián)詞“只要……就”說法太絕對,③說法錯誤,矛盾的普遍性不是穩(wěn)定的,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轉化。如牛相對于黃牛是矛盾普遍性,相對于哺乳動物就是矛盾特殊性。故答案選D。,〔對點訓練2〕 風箏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初用于軍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漸轉向娛樂。后來,人們又將神話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現(xiàn)在風箏上,使風箏成為了一門藝術?,F(xiàn)在,風箏藝術在我國仍然很受歡迎,并形成了以山東濰坊風箏、北京風箏、江蘇南通風箏等為代表的風箏流派。從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
21、一 ②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③事物變化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B,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不同的風箏普遍存在著神話故事、吉祥寓意等內容,這體現(xiàn)了矛盾的普遍性,風箏在全國各地存在著不同的流派,這體現(xiàn)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在風箏身上體現(xiàn)了普遍性和特殊的統(tǒng)一,①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②不選;事物發(fā)展是“曲折的”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③不選;風箏最初用于軍事,后又轉向娛樂,現(xiàn)在又成為了藝術,這說明事物是絕對運動的;風箏作為一門藝術,蘊含著吉祥等寓意,至今如此,這說明事物發(fā)展中又存在著相對靜止,這體現(xiàn)了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