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下)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試題及答案蘇教版九年級下冊
《蘇教版九年級(下)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試題及答案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九年級(下)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試題及答案蘇教版九年級下冊(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蘇教版九年級(下)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試題及答案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①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動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蛘f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其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
2、不彰耶?”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乙]師經(jīng)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睅熃?jīng)援琴而撞丈侯不中,中旒(liú)潰之,文侯謂左右曰:③“為人臣而撞其君,共罪如何?”左右曰:“罪當烹?!碧釒熃?jīng)下堂一等。師經(jīng)曰:“臣可一言而死乎?”丈侯曰:“可?!睅熃?jīng)曰:“昔堯舜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違;桀封之為君也,唯恐言而人違之。臣撞桀紂,非撞吾君也?!蔽暮钤唬骸搬屩?!是寡人之過也,懸琴于城門,以為寡人符,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注:①中旒潰之:把帽子上的穗帶撞斷了。②烹:古代酷刑,即煮殺。 1、下列加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說處殺虎斬蛟
3、(勸說) B.實冀三橫唯其一(希望) C.是寡人之過矣(過錯) D.何憂令名不彰邪(你的) 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B、始知為人情所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C、且人患志之不立昔堯舜之為君也 D、懸琴于城門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 ②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③“為人臣而撞其君,共罪如何?”
4、 4、周處為什么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5、閱讀甲、乙兩段選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案: 1、D 2、B 3、(1)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爭強好斗,被鄉(xiāng)里人認為是禍患。 (2)周處從此改過自勉,最終成為忠臣孝子。 (3)做人臣的卻敢打他的君主,該怎樣治他的罪。 4、(1)鄉(xiāng)人違反常情的舉動,給了他心靈極大的震撼,使他認識到了年輕時自身行為的危害,于是有了改過自新之意。(2)清河對他的說服教育,使他有了改過自新的勇氣和信心。 5、我們要關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接受
5、別人批語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
6、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文征明習字 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①,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②?;虼鹑撕嗚舰?,少④不當意,必再三易之而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釋:①率:標準。 ②茍且:馬虎草率。 ③簡杞:書信。 ④少:稍微。 1、解釋下列加點詞。 遂七年不返() 妻跪問其故() 必再三易之而不厭()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2、用“/”標示下句的句中停頓。(最多標兩處)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7、 ⑴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⑵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 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簡要概述《文征明習字》一文的大意。 5、兩篇短文都告訴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此外,《樂羊子妻》一文還告訴人們要做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⑴返:返回、回家、回來⑵故:原因、緣由 ⑶易:改變、改寫⑷益:更加 2、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或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8、 3、⑴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 ⑵您積累學問,應當每天學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 4、文征明堅持認真書寫,越到老年,書法水平越高。 5、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等;拾金不昧、不貪錢財、為人正直等。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節(jié)選自《傷仲永》) [乙]
9、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⑨乎? (節(jié)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注: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 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幾]差不多。⑥[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0、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卒之為眾人() ②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③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④終無濟于天下()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②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3、甲文談“成才”,乙文談“做學問”,二者強調的重點各有不同。請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具體有什么不同。 4、甲乙兩文都具有較強的議論性,試分別概括兩文所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
11、 甲文:。 乙文:。 答案: 1、①終于②達到③地方(答“疆界”“區(qū)域”也算對)④幫助( 2、①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們做學問,如果不每天進步就會每天退步 3、甲文強調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強調做學問要有研討的朋友,要認真鉆研書中的道理,要出門學習生活(或開闊眼界) 4、甲文:論述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論述了“為學”不進則退的道理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張姓者,偶行溪
12、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jù)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齡《螳螂捕蛇》) [乙]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幣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腦果腹而去。 ?。ㄟx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①
13、飚下:帶著一股風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聞崖上有聲甚厲() (2)漸近臨之() (3)久之,蛇竟死() (4)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 ?。?)蜘蛛乃盬其腦,果腹而去()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不同意義。 (1)之:①反側傾跌之狀() ②蛇復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審視殊無所見。
14、(2)蜘蛛仍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樣殺死大蛇的?請你分別用文中原話回答。 甲文:。 乙文:。 5、讀了這兩則短文后,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1)聽到(2)從上往下看(3)終于(4)曾經(jīng)(5)離開 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3、(l)然而仔細看看,什么也沒有看到。 ?。?)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網(wǎng)里,像這樣有三四次。 4、甲文:螳螂據(jù)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
15、文: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 5、只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zhàn)勝強者?;颍喝跤兴L,強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機而動,善于斗智,就能戰(zhàn)勝強敵。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
16、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諫③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备覆粡?,作輿④,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备笐M,悔之,乃載祖歸養(yǎng)。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拋棄。③諫:好言相勸。 ④輿:手推的小車⑤兇:不吉利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⑴有一老父衣褐() ⑵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 ⑷谷年十有五() ⑸是負義也()
17、 ⑹乃載祖歸養(yǎng)()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良愕然,欲毆之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移其民于何東 C.父以足受不以物喜 D.直墮其履圯下其如土石何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良殊大驚,隨目之 (2)豈有老而捐之者乎? 4、甲文中老父的怪異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親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答案: 1、(1)
18、穿著(2)回頭看(3)離開(4)通“又”(5)這(6)于是、就 2、B 3、(1)張良感到很奇怪,隨即望著老人(離開)。(2)哪里有(因為)年老就拋棄他的呢? 4、第一問:老父叫不認識他的張良為他撿鞋子、穿鞋子。第二問: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兒子拋棄到野外。 5、敬老愛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①將適②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③期獵④,雖樂,豈可無一會期⑤哉?”乃往。
19、 (選自《資治通鑒.魏文侯守信》) 【乙】楚厲王有警⑥,為鼓以與百姓為戍⑦,飲酒醉,過⑧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 (選自《韓非子.楚厲王失信》) [注釋]①命駕:命令駕車人(準備車馬)。 ②適:往,去,到。 ③虞人:管山林的官。 ④期獵:約會打獵。 ⑤會期:會面赴約。 ⑥警:危急的消息。 ⑦為戍:作守衛(wèi)之事,即防衛(wèi)。 ⑧過:錯誤。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雖樂,豈可無
20、一會期哉() (2)乃往() (3)吾醉而與左右戲() (4)居數(shù)月() 2、翻譯下面句子。 (1)君將安之? (2)使人止之。 3、理解語段內(nèi)容,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甲文中,魏文侯在“_____________”的情況下,依然不忘“________”的約定,可表現(xiàn)出他的“守信”; 乙文中,楚厲王卻因“___________”而忘了“____________”的規(guī)定,可看出他的“失信”。在“取信于民”的問題上,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答
21、案: 1、(1)即使(2)于是(3)開玩笑(4)過了 2、(1)您要停止嗎?(2)讓人停止擊鼓 3、飲酒樂,天又雨與虞人期獵;飲酒醉,過而擊之為鼓以與百姓為戍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 宋陳諫議①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yǎng)之終老。時
22、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 (乙) 范式字巨卿,少游學于太學,與汝南③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④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尊親?!蹦斯部似谌?。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zhuàn)以候之。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信之誠也?”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蹦冈?“若然,當為爾釀酒?!敝疗淙?,巨卿果到,升堂⑤拜飲,盡歡而別。 【注釋】 ①陳諫議:姓陳,諫義是官名。 ②貴臣:朝延中的重臣。 ③汝南:古地名。 ④告:指告假。 ⑤升堂:登上大廳。 1、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為加點
23、詞選擇正確的義項。 (1)而償其直[]A.不彎B.故意C.通“值”D.竟然 (2)將過尊親[]A.經(jīng)過B.交往C.過于D.拜訪 2、翻譯句子: (1)“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賈人矣。 (2)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3、甲乙兩段文字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甲文側重表現(xiàn)了; 乙文側重表現(xiàn)了。 4、甲乙兩段文字告訴我們的道理在今天還有現(xiàn)實意義嗎?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24、 答案: 鮑君 昔有人設罝以捕獐,得而未覺。有行人竊取之,猶念不仁,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本主來,于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于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 ⑵問其故 8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________ 9 本主“不敢持歸”的原因是____(3分) 10 這個
25、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_____(3分) 7.(4分)(1)離開(2)原因8.(2分)這是我的鮑龜,哪里有什么神啊,9.(3分)于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10.(3分)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于質疑等 【甲】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選自《四知》) 【乙】公儀休①相魯②而嗜魚,一國爭
26、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免于相,則雖嗜魚,此必不能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不受魚,我能常自給魚?!贝嗣鳍莘蚴讶刷薏蝗缱允岩?;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選自《初潭集》) 【注釋】①公儀休:人名,復姓公儀,名休。②相魯:做魯國宰相③下人:遷就別人 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賴別人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舉茂才()(2)故人知君() (3)一國爭買
27、魚而獻之()(4)雖不受魚() 11.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聞其賢而辟之 一國爭買魚而獻之 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當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明于人之為己者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2)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 13.聯(lián)系甲段的內(nèi)容,說說楊震為什么被稱為“四知”先生?你還知道與楊震具有相同品質的人嗎?請列舉一個。
28、 14.讀完這兩則故事,請談談你的感悟。 10.(l)推舉,選拔(2)了解(3)全(4)即使 11.A 12.(l)到了夜間,(王密)懷里揣著十斤銀字來送給楊震。 (2)您喜歡吃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的魚,這是為什么? 13.示例:因為楊震為官清廉,不接受別人的賄賂。如包拯等。 14.示例:從他們的拒不受賄的言行,感受到他們廉潔自律的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稱道。(或不要只貪圖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邴
29、原泣學 《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睅煇湃辉唬骸坝麜啥?!”原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荆嵬较嘟?,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jīng)》《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jīng)過,(聽見書聲瑯瑯)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
30、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nèi)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jīng)》和《論語》。 【閱讀】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得:①凡得學者() ②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2)徒:①吾徒相教() ②徒以有先生也() 2、翻譯句子。 ①孤者易傷,貧者易感。 ②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 ③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3、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
31、 4、我們應該向邴原學什么? 5、選出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親 B.一則羨其不孤 羨:羨慕 C.二則羨其得學 其:代詞,自己 D.師惻然曰 惻然:悲傷或同情的樣子。 答案: 1、(1)①能夠②得到(2)①白白地②只是 2、略 3、為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習他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神和他在學習上刻苦勤奮的精神。 5、C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32、不死之藥 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衛(wèi)官)問曰:“可食乎?”曰:“可?!币驃Z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脊适持J浅紵o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1、解釋加點字: 謁者操之以入() 謁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 不如釋臣()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轉折的是() A.因奪而食之 B.是臣無罪,而罪在
33、謁者也 C.臣食之,而王殺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殺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4、中射之士“使人說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 (2) 。 答案: 1、(1)拜見 (2)拿著 (3)勸說 (4)放 2、B 3、中射之士揭露了謁者的騙局,同時
34、將“吃”的罪名推給了謁者。 4、(1)罪在謁者 (2)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劵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辈绦υ唬骸皠辉谛?,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弊漭偠林? 1、對加點的詞注音、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亡何,其友亡。(2)且父未嘗語我也。 A.(1)wán
35、g逃亡(2)yì語言 B.(1)wú不(2)yù告訴 C.(1)wú不(2)yù詞語 D.(1)wáng死亡(2)yù語句 2、下面加點的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 B.安有寄千金而無劵者?(卻) C.且父未嘗語我也。(將) D.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所以)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重諾責,敦風義。 (2)卒輦而至之。 4、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你認為是否還需要“重諾責,
36、敦風義”?請談談你的看法。答案: 1、B 2、C 3、(1)守信用,重情誼。(2)最終用車子運著送還給他。 4、例一:需要。在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往來中最重要的是講信譽,只有“重諾責,敦風義”,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經(jīng)濟活動才能得以順利進行。 例二:不需要。追求最高利益是經(jīng)濟活動的主要目的,而“重諾責,敦風義”是次要的。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課外文言文閱讀 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jiān))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要
37、)以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鞭r(nóng)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shù)尺() (2)農(nóng)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中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nèi)”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8、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nóng)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答案: 1、(1)給 (2)眼淚 (3)通“值”價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親、妻子兒女,等著賣柴得錢后,才能有飯吃。 4、揭露了“宮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迫害。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陳萬年教子 萬年嘗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
39、大要教咸諂(chǎn)也?!? 注:①咸:陳咸,陳成年之子。 ②戒:同“誡”,教訓。 1、解釋下列句子的加點字: 欲杖之() 具曉所言() 咸叩頭謝曰() 大要教咸諂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D.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譯句子: 大要教咸諂也。 4、你認為
40、陳萬年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答案: 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認錯 (4)大致 2、A 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馬??! 4、不對,陳萬年教兒子學會拍馬屁,這是一種卑劣的行為,是不準確的。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 ■整理:單培虎 陳元方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行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垄芡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
41、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注:①候,拜訪,問候。 ②履行,實踐,做。 ③綏,安,安撫。 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⑤師,學習。 1、“法”字在古漢語字典里有如下解釋: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標準,法則。 你認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C.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3、翻譯句子。 弱者撫之以仁 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