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唐山市荊各莊小學 李素艷
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二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 ,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xiàn)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學情分析:
本次執(zhí)教對象是三年級本班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積累
2、,尤其是有一定的古詩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
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fā)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欲望和自信心可能不穩(wěn)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意識。
設計思路:
1、根據(jù)學情,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出課題,理解課題.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jīng)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隨著對古詩
3、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chǎn)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
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讀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
4、注重古詩氛圍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教學目標:
1、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課前準備:多媒
4、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引入:
1、同學們可能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經(jīng)歷,誰能說一說?
2、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關于李白你知道些什么?誰能背誦一首他的古詩?
二、釋題
1、個性讀題
a、題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學生試讀。
b、同學們,你讀懂了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2、感性讀題
師相機點撥:
師:在當時,送別詩像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一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也稱
5、為“三名一別”。(師指著題目)
a、名樓 出示黃鶴樓圖片,教師講解。
b、名人 孟浩然,我們學過他寫的什么詩?(指名背誦)
c、名地 廣陵,是唐朝的名城。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讀懂題目第二層要求:體會詩人的感受,讀出詩題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時,老師范讀。)
三、讀詩文,讀出它的韻律美。
師;被稱為“千古一別”的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請同學們打開書,仔細讀一讀,在讀時,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1、自由讀
2、指名讀,生評價。
(強調(diào)“傾聽”,教師也要專心與學生一起傾聽,一起評價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隨時隨地培養(yǎng)。)
3、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
古人讀詩講
6、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初讀詩歌目標要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
四、理解詩意,感悟情感
1、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
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
2、學生匯報前兩句。
a、故人:老朋友。師講解:
李白和孟浩然是在黃鶴樓分別前5年認識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那時已經(jīng)很有名氣,李白非常敬仰他,親自到孟浩然家拜訪,他們在一起
7、飲酒作詩,很快成為了知己,李白視孟浩然為兄長、恩師。所以說是故人。
b、結合板書講解“下”和“西辭”
c、三月的揚州是什么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想不想跟著孟浩然到揚州去游玩?(課件:揚州春景)
師:游覽了三月?lián)P州,你能把“煙花”換一個詞來說說揚州三月嗎?
在這么美的季節(jié),去這么美的地方是多么令人興奮呀!指名讀前兩句詩。
指名讀。
(教師要用心傾聽,注意通過評語挖掘?qū)W生內(nèi)心感受,引導讀出祝福,讀出欣羨,讀出不舍,讀出詩情,讀出詩韻。)
3、發(fā)揮想象,感悟前兩句的真情。
師:眼看自己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李白有多少話要說呀!
如果你就是李白,對這位兄長、自
8、己的恩師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表達。
師總結:這時孟浩然心里一定在想:長江之水深千尺,不及李白送我情呀!
4、理解感悟后兩句詩
師: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坐著小船走遠了。李白這時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師:雖然當時過境千帆,但是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這真是: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呀!
(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飽含深情的讀后兩句詩
5、引讀全詩
孟浩然走了,讓我們男同學一起送送這位恩師吧!(男生齊讀)
女同學也想送送這位兄長,那就一起來讀這首詩吧!
同學們,如果有一天,我們有幸登上了黃鶴樓,一定會想起這兩位詩人:李白、孟浩然,更會情不自禁的吟誦起這首詩。學生齊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五、指名背誦自己積累的送別詩,與今天學的詩進行對比。
六、作業(yè)
1、把這首詩背給自己的家人聽
2、搜集幾首送別詩,抄在小本本上。
板書設計:
帆 盡
情未盡盡盡盡了
黃鶴樓
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