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物理 第一章 電場電流 第4講 電容器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版高中物理 第一章 電場電流 第4講 電容器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1 -1.ppt(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4講電容器,目標定位1.了解電容器的功能,電容器如何工作,知道常見的電容器有哪些. 2.了解不同的電容器電容量不同,知道決定電容器電容的因素.,一、電容器 1.電容器:是儲存________的裝置. ________是最早出現的電容器. 2.平行板電容器:在兩個正對的平行________中間夾上一層絕緣物質________.兩個________是電容器的兩個極板. 3.充電:把電容器兩極板分別與________________相連,使電容器兩極板分別帶上________________電荷.,電荷,萊頓瓶,金屬板,電介質,金屬板,電池正、負極,等量異種,想一想有的同學認為兩個彼此絕緣的導體都
2、是一個電容器,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答案不對.必須是兩個絕緣又互相靠近的導體才是一個電容器.,二、電容器的電容 1.電容的大?。涸谝欢ǖ腳______下,不同電容器的極板上儲存的電荷有多有少,也就是電容器的電容__________. 2.電容器極板的正對面積______,極板間的距離______,電容器的電容就______.極板間_________的性質也會影響電容器的電容量. 3.國際單位制中,電容的單位是法拉,簡稱___,符號是___.實際常用的單位是微法(F)和皮法(pF),它們的關系是1 F___________,1 pF__________.,106 F,1012 F,電壓,
3、有大有小,越大,越近,越大,電介質,法,F,想一想是不是只有充了電的電容器才有電容,沒有充電的電容器就沒有電容? 答案不是.電容器的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容納電荷本領大小的物理量,電容決定于電容器的本身結構,與電容器是否充電,充電多少無關.,一、對電容器的理解 1.電容器的帶電荷量:電容器任意一個極板所帶電荷量的絕對值. 2.充電:把電容器兩極板分別與電池正、負極相連,使電容器兩極板分別帶有等量異種電荷.充電過程中電路中有瞬時電流;充電結束后,電容器所在電路中無電流,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與充電電壓相等.,圖141,3.放電:充電結束后的電容器與用電器相連,電容器兩個極板的電荷量瞬時減少為零. 放電過
4、程中電路中有瞬時電流,放電結束后,電容器所在電路中無電流,電容器兩極板所帶電荷量為零.,圖142,4. 常見的幾種電容器及符號,圖143,【例1】下列一組電容器是可變電容器的是(),解析A、B、C項中的電容器均是固定電容器,D項中的電容器是可變電容器. 答案D,針對訓練12015年4月16日,中國南車設計制造的全球首創(chuàng)超級電容儲能式現代電車在寧波下線,不久將成為二三線城市的主要公交用車.這種超級電車的核心是我國自主研發(fā)、全球首創(chuàng)的“超級電容器”.如圖144所示,這種電容器安全性高,可反復充放電100萬次以上,使用壽命長達十二年,且容量超大(達到9 500 F),能夠在10 s內完成充電.下列說
5、法正確的是(),圖144,A.該“超級電容器”能儲存電荷 B.該“超級電容器”的電容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C.該“超級電容器”放電過程中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充電時電源的正極應接“超級電容器”的負極 解析電容器能儲存電荷,A正確;電容器的電容反映電容器容納電荷的本領,由電容器本身決定,與電壓無關,B錯;電容器放電過程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C錯誤;電容器充電時,電源的正極接電容器的正極,D錯誤. 答案A,二、對電容器的電容的理解 電容器極板的正對面積越大,極板間的距離越近,電容器的電容就越大.極板間電介質的性質也會影響電容器的電容量.,【例2】如圖145所示,一平行板電容器與一電源連接,電源
6、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若使電容器兩板間的距離變小,則(),圖145,A.電容器的電容比原來減小 B.電容器兩板間的電壓比原來減小 C.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比原來增加 D.所帶的電荷量比原來減少 解析電容器極板間的距離越近,電容器的電容就越大,選項A錯誤;充電結束后,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與電源電壓相等,選項B錯誤;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容增大,則電容器所帶電荷量增加,選項C正確,D錯誤. 答案C,針對訓練2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改變電容器的電容() A.改變電容器兩極上的電荷量 B.改變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 C.改變電容器兩極板的正對面積 D.改變電容器兩極板間的距離 解析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儲存電荷能力的物理量,與電容器兩極間的電壓以及它所帶的電荷量無關,與電容器兩極板的正對面積、兩極板間的距離以及極板間電介質的性質有關.故A、B錯誤,C、D正確. 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