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三) 壓強與浮力實驗類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學期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三) 壓強與浮力實驗類問題(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北師大版八下物理 專項綜合全練(三) 壓強與浮力實驗類問題
1. 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欣同學利用木條、橡皮泥、包裝帶和鉤碼進行探究活動。
(1) 如圖所示,將橡皮泥做成長方體平放于木條上方,把包裝帶撕成相同寬度的兩段,并將兩段包裝帶繞過橡皮泥,且在包裝帶下方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通過觀察對比橡皮泥上端的變化,小欣同學可得出結論: 相同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 小欣同學想繼續(xù)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將橡皮泥恢復原狀,把包裝帶撕成 寬度的兩段,兩包裝帶下方掛 數(shù)量的鉤碼。(均
2、選填“相同”或“不同”)
(3) 實驗過程中,小欣同學是通過觀察橡皮泥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在物理學中叫 。
(4) 橡皮泥被壓后會留下凹痕,說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 。
2. 小明利用標有最大刻度值 2.5?mL 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對大氣壓的值進行測量,其實驗步驟如下:
(1) a.先讓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將 推至注射器底端,當注射器的小孔充滿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繩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如圖所示。當注射器中的活塞 時,記下彈
3、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7.5?N。
c.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4?cm。
d.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算出大氣壓的值。
(2) 實驗所用的器材為: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水和 。
(3) 此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是 cm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大氣壓強是 Pa。
(4) 小明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做此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值誤差較大,對此小明與同學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
②活塞與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
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沒有讀準;
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的是 。
A.①
4、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小峻和小薇對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了探究。
(1) 他們向圖甲中的 U 形管內(nèi)注入適量的紅墨水,當管內(nèi)的紅墨水靜止時,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 (選填“相平”或“不相平”)。
(2) 如圖乙所示,小薇將橡皮管的一端套在 U 形管左側(cè)的端口后,用手指輕壓和重壓橡皮膜,發(fā)現(xiàn) U 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變化 (選填“明顯”或“不明顯”),此時說明 U 形管氣密性好。
(3) 如圖丙所示,他們多次改變探頭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較不同深度下對應的 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這是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
(4)
5、 如圖丁所示,他們發(fā)現(xiàn)金屬盒探頭在水中的深度 h1 總比其對應的 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 h2 大,其原因是 。
(5) 他們換用不同的液體來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要控制探頭在不同液體中的 一定,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填字母代號)。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油(ρ油=0.9×103?kg/m3)
C、鹽水(ρ鹽水=1.1×103?kg/m3)
(6) 換用其他液體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當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對比不明顯。為了使兩側(cè)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下列方
6、法中有效的是 。
A、 U 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
B、換用橫截面積更小的 U 形管
C、容器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
4.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問題時,班里的“物理小博士”為同學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組實驗。
(1) 如圖 B 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N。如圖中物體的密度為 kg/m3(ρ水=1×103?kg/m3,g=10?N/kg)。
(2) 小博士跟大家分析總結說: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小明認為應分兩種情況討論:①根據(jù) (填字母)兩幅圖,物體在浸沒后,浮力的大小跟深度無關。②根據(jù) (填字
7、母)兩幅圖,物體在浸沒前,浮力的大小既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又跟 有關。
(3) 為了回答小明的問題,小博士又做了下列實驗。他把物體換用一個如圖所示帶刻度線(橫向和縱向各有一條中位線)的長方體金屬塊,重新做浸沒前的實驗。發(fā)現(xiàn)兩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等,你認為小明的觀點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5. 某同學收藏有一塊精美的賀蘭石工藝品,如圖所示。為測量這塊賀蘭石的密度,他進行如下實驗:(g 取 10?N/kg)
(1) 將賀蘭石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如圖甲所示,測得它的重力,計算出質(zhì)量為 g。
(2) 接著利用圖乙所示的方
8、法將賀蘭石沒入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如圖丙,則這塊賀蘭石的體積為 cm3,由此算出賀蘭石的密度為 kg/m3。
(3) 這塊賀蘭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N。
(4) 上述測量體積的方法,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會導致最終得到的賀蘭石的密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5) 小明在完成圖甲、圖乙、圖丙中的實驗步驟,測出賀蘭石的密度后,增加了一個步驟:將賀蘭石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沒在未知液體中。根據(jù)所學的浮力知識,測出了未知液體的密度值。若圖甲、圖乙、圖丁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 F1 、 F2 、 F3,請你推導出未知液體的密度表達式
9、 。(賀蘭石的密度為 ρ石)
6. 如圖所示,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 如圖甲所示,在彈簧的下端掛一個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個石塊,記下彈簧伸長后下端到達的位置 O,將此時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記為 T1,小桶與石塊的總重記為 G,則 T1 G(選填“>”“<”或“=”)。
(2) 如圖乙所示,在溢水杯中盛滿水,當石塊浸沒在水中時,排出的水便流到旁邊的小水杯中,將排出的水的重力記為 G排。如圖丙所示,把小水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方的小桶中,彈簧的下端又會到達位置 O,準將此時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記為 T2,則 T2 T1(選填“>”
10、“<”或“=”)。
(3) 通過對圖丙中小桶和石塊的受力分析,請推導石塊一受到的浮力 F浮 與排出水的重力 G排 之間的關系: 。(要求寫出推導過程)
答案
1. 【答案】
(1) 受力面積;壓力
(2) 不同;相同
(3) 凹陷程度;轉(zhuǎn)換法
(4) 形狀
【解析】
(1) 將橡皮泥做成長方體平放于木條上方,把包裝帶撕成相同寬度的兩段,并將兩段包裝帶繞過橡皮泥,則受力面積相同,在包裝帶下方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根據(jù) F=G=mg,左邊橡皮泥受到的壓力大,橡皮泥的凹陷程度大,故小欣同學可得出結論: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 小
11、欣同學想繼續(xù)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要控制壓力相同,只改變受力面積,故應進行的操作是:將橡皮泥恢復原狀,把包裝帶撕成不同寬度的兩段,兩包裝帶下方掛相同數(shù)量的鉤碼。
(3) 實驗過程中,小欣同學是通過觀察橡皮泥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在物理學中叫轉(zhuǎn)換法。
(4) 橡皮泥被壓后留下凹痕,這是力改變了橡皮泥的形狀,說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 【答案】
(1) a.活塞;b.開始運動
(2) 刻度尺
(3) 0.625;1.2×105
(4) B
【解析】
(1) a.實驗中要排出注射器內(nèi)的空氣,這樣在拉
12、動活塞時,注射器內(nèi)部會接近于真空,這樣才能測出大氣的壓力。b.當注射器中的活塞開始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故記下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等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 F。
(2) 實驗中要測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長度,因此除了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水,還要有刻度尺。
(3) 已知注射器容積為 2.5?mL,即 2.5?cm3。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 L=4?cm,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S=VL=2.5?cm34?cm=0.625?cm2,實驗時,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F=7.5?N,等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
13、大氣壓強為 p=FS=7.5?N0.625×10?4?m2=1.2×105?Pa。
(4) 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內(nèi)有空氣都會使拉力變小,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測得的大氣壓會偏?。换钊c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會使拉力變大,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測得的大氣壓會偏大;沒有讀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能會導致測量值小于真實值,也可能會導致測量值大于真實值。
3. 【答案】
(1) 相平
(2) 明顯
(3) 深度
(4) 紅墨水比水的密度大(或橡皮膜發(fā)生形變向內(nèi)凹陷抵消一部分壓力)
(5) 深度;C
(6) A
【解析】
14、(1) 圖甲中的 U 形管是一連通器,紅墨水不流動時,兩側(cè)的液面保持相平。
(2) 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U 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變化明顯,則說明裝置不漏氣,氣密性好。
(3) 多次改變探頭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較每次的深度及對應 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這是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
(4) 如圖丁所示,他們發(fā)現(xiàn)金屬盒探頭在水中的深度 h1 總比其對應的 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 h2 大,其原因是紅墨水比水的密度大或橡皮膜發(fā)生形變向內(nèi)凹陷會抵消一部分壓力。
(5) 探頭在各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根據(jù) p=ρgh 可知,深度
15、相同,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所以在鹽水中的壓強最大,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6) 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A選項,U 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壓強相同時,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變大,故A符合題意。B選項,換用橫截面積更小的 U 形管,不能使兩側(cè)的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故B不符合題意。C選項,容器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U 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變小,故C不符合題意。
4. 【答案】
(1) 0.5;2×103
(2) D 、 E;B 、 C;浸入的深度
(3) 不正確;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同,浸入的深度不同,浮
16、力的大小仍然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跟浸入的深度無關
【解析】
(1) 根據(jù)稱重法測浮力,
圖 B 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F浮B=4?N?3.5?N=0.5?N;
圖 D 中物體(浸沒)受到的浮力是 F浮D=4?N?2?N=2?N;
根據(jù) F浮=ρgV排,圖中物體的密度為
ρ=GgV=Gg×F浮Dρ水g=GF浮D×ρ水=4?N2?N×1×103?kg/m3=2×103?kg/m3。
(2) 小博士跟大家分析總結說: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小明認為應分兩種情況討論:① D 、 E 兩幅圖中,物體都浸沒,但深度不同,測力計示數(shù)相同,由稱重法知受到的
17、浮力相同,根據(jù) D 、 E 兩幅圖,物體在浸沒后,浮力的大小跟深度無關;②根據(jù) B 、 C 兩幅圖,物體在浸沒前,浮力的大小既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又跟浸入的深度有關。
(3) 把物體換用一個題圖所示帶刻度線(橫向和縱向各有一條中位線)的長方體金屬塊,重新做浸沒前的實驗,實驗中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均為金屬塊體積的二分之一,排開水的體積相等,但 G 中金屬塊在水中的深度更大,發(fā)現(xiàn)兩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等,則兩次實驗受到的浮力相等,小明的觀點不正確。
5. 【答案】
(1) 140
(2) 50;2.8×103
(3) 0.5
(4) 無法將收集到的
18、水完全倒入量筒;偏大
(5) F1?F3F1?ρ石(或 F1?F3F1?F2?ρ水)
【解析】
(1) 由圖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 0.2?N,示數(shù)為 1.4?N。即賀蘭石的重力 G=1.4?N,由 G=mg 得賀蘭石的質(zhì)量 m=Gg=1.4?N10?N/kg=0.14?kg=140?g。
(2) 由圖丙可知,賀蘭石的體積(等于排出水的體積)V=50?mL=50?cm3,賀蘭石的密度 ρ=mV=140?g50?cm3=2.8?g/cm3=2.8×103?kg/m3。
(3) 將賀蘭石浸沒后排出來的水的質(zhì)量 m排=ρ水V排=1?g/cm3×50?cm3=50?g=0.0
19、5?kg,則排出水的重力 G排=m排g=0.05?kg×10?N/kg=0.5?N,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浮=G排=0.5?N。
(4) 上述測量體積的方法中,把收集到的賀蘭石排出的水倒入量筒時,不能完全將水倒入量筒中,使所測賀蘭石的體積偏小,則所測密度偏大。
(5) 方法一:將賀蘭石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得它的重力大小 G=F1,則賀蘭石的質(zhì)量 m=F1g;接著將賀蘭石投入水中,并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2,則賀蘭石受到的浮力 F浮=F1?F2,由 F浮=ρgV排 可得,賀蘭石的體積 V=V排=F浮ρ水g=F1?F2ρ水g;將賀蘭石沒入未知液體所受浮力 F?浮=F1?F3,此時賀蘭石
20、受到的浮力 F?浮=F1?F3=ρ液gV,則未知液體的密度 ρ液=F1?F3gV=F1?F3F1?F2ρ水?g?g=F1?F3F1?F2?ρ水。
方法二:已知賀蘭石的密度為 ρ石,測得它的重力大小 G=F1,則賀蘭石的體積 V=F1gρ石,將賀蘭石沒入未知液體所受浮力 F?浮=F1?F3=ρ液gV,所以未知液體的密度 ρ液=F1?F3gV=F1?F3F1gρ石?g=F1?F3F1?ρ石。
6. 【答案】
(1) =
(2) =
(3) T1=G,T2=G+G排?F浮,且 T1=T2,所以 F浮=G排
【解析】
(1) 彈簧對小桶的拉力記為 T1,它和小桶與石塊的總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T1=G。
(2) 彈簧伸長到相同的位置,對小桶的拉力相同,所以這兩個拉力的關系是 T2=T1。
(3) 甲圖中,T1=G;丙圖中,T2=G+G排?F浮。因為 T1=T2,所以 G=G+G排?F浮,所以 F浮=G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