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終極預測指導十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終極預測指導十一(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課標2013年高考物理考前終極預測指導十一
14.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敘述中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 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恒量
B.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搖發(fā)電機
C. 牛頓應用“理想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
D.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的作用物體才能運動
1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個截面為半圓的柱狀物體A,A與豎直墻之間放一光滑半圓球B,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A、B兩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和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
2、大小為Mg
B.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M+m)g
C.B物體對A物體的壓力小于mg
D.A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大于mg
16.空間有平行于紙面的勻強電場,一電荷量為—q的質點(重力不計),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虛線由M勻速運動到N,如圖所示,已知力F和MN間夾角為θ,MN間距離為d,則( )
A.MN兩點的電勢差為
B.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
C.帶電小球由M運動到N的過程中,電勢能增加了
D.若要使帶電小球由N向M做勻速直線運動,則F必須反向
17.某同學在學習了動力學知識后,繪出了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a,速度v,
位移s隨時間變化的
3、圖象如圖所示,若該物體在t=0時刻,初速度均為零,則A、B、
C、D四個選項中表示該物體沿單一方向運動的圖象是( )
18.2012年6月18日,我國“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xiàn)交會對接,如圖所示,圓形軌道Ⅰ為“天宮一號”運行軌道,圓形軌道Ⅱ為“神舟九號”運行軌道,在實現(xiàn)交會對接前
“神舟九號”要進行多次變軌,則( )
A. “天宮一號”的運行速率大于“神舟九號”在軌道Ⅱ上的運行速率
B. “神舟九號”變軌前的動能比變軌后的動能要大
C. “神舟九號”變軌后機械能增大
D. “天宮一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九號” 在軌道Ⅱ上的向心加速度
19.如圖
4、示,理想變壓器原線圈的匝數(shù)n1=1000匝,副線圈的匝數(shù)n2=100匝,R0、R1、R2均為定值電阻,原線圈接入u=的交流電,開關S處于斷開狀態(tài),則( )
A.電壓表示數(shù)為22V
B.閉合開關S,電壓表示數(shù)將變大
C.閉合開關S,電流表示數(shù)將變大
D.閉合開關S,變壓器的輸出功率將變大
20.如圖甲所示,abcd是位于豎直平面內的正方形閉合金屬線框,在金屬線框的下方有一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區(qū)域,MN和M′N′是勻強磁場區(qū)域的水平邊界,并在線框的bc邊平行,磁場方向與線框平面垂直。現(xiàn)金屬線框內距MN的某一高度從靜止開始下落,圖乙是金屬線框由開始下落到完全穿過勻強磁場區(qū)域的v
5、– t 圖像。已知金屬線框的質量為m,電阻為R,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圖像中坐標軸上所標出的字線v1、v2、v3、t1、t2、t3、t4均為已知量。(下落過程中bc邊始終水平)根據(jù)題中所給條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以求出金屬框的邊長
B.線框穿出磁場時間(t4—t3)等于進入磁場時間(t2—t1)
C.線框穿出磁場與進入磁場過程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
D.線框穿出磁場與進入磁場過程產生的焦耳相等
21.(1)(2分)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游
標尺所在位置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 cm。
(2)(4分)研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
6、物體所受力的關系的實 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的步驟如下:
A.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定滑輪伸出桌面。
B.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沒有定滑輪的一端,并把打點計時器連接到電源上。
C.把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并靠近打點計時器的地方,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上且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D.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小車上并跨過定滑輪,另一端懸掛一砝碼盤,調整滑輪的高度使滑輪和小車間的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E.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
F.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質量,更換紙帶,重復上面步驟。
G.根據(jù)紙帶上打的點算出每次實驗時小車的加速度,把每次實驗時
7、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記錄在相應的紙帶上。
H.以小車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細線的拉力F(砝碼和砝碼盤的總重力)為橫坐標,建
立坐標系,畫出a-F圖象得出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①上述操作步驟中明顯遺漏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學畫出的a-F圖象如圖乙所示,圖線不是直線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7分)某同學要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他根據(jù)老師提供的以下器材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原理圖。
①電壓表V(15V,I0k)
②電流表G(量程3.0 mA,內阻Rg=10)
③電流表A
8、(量程0.6 A,內阻約為0.5 )
④滑動變阻器(0~20,l0A)
⑤滑動變阻器 (0~100,1A)
⑥定值電阻=990 ⑦開關S和導線若干
(1)為了能準確地進行測量,同時為了操作方便,實驗中
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______(填寫器材編號)
(2)在方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圖
(3)該同學利用上述實驗原理圖測得以下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繪出了如圖所示的圖線,根據(jù)圖線可求出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_ V(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電源的內阻r=______(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2.(1 5分)一個平板小車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個光滑圓弧軌道節(jié)AB的底端等高
9、對接,如圖所示.已知小車質量M=3.Okg,長L=2.06m,圓弧軌道半徑R=0.8m?,F(xiàn)將一質量m=1.0kg的小滑塊,由軌道頂端A點無初速釋放,滑塊滑到B端后沖上小車?;瑝K與小車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0.3. (取g-=l0m/)試求:
(1)滑塊到達B端時,軌道對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車運動1.5s時,車右端距軌道B端的距離;
(3)滑塊與車面間由于摩擦而產生的內能。
23(18分)如圖所示,真空中直角坐標系XOY,在第一象限內有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在第四象限內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均為B,在第二象限內有沿x軸正向的勻強電場,第三象限內
10、有一對平行金屬板M、N,兩板間距為d。所加電壓為U,兩板間有垂直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為B0的勻強磁場。一個正離子沿平行于金屬板的軸線射入兩板間并做直線運動,從A點(﹣L,0)垂直于x軸進入第二象限,從P(0,2L)進入第一象限,然后離子垂直于x軸離開第一象限,不計離子的重力,求:
(1)離子在金屬板間運動速度V0的大小
(2)離子的比荷q/m
(3)從離子進入第一象限開始計時,離子穿越x軸的時刻
36.(1)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熵增加原理說明一切自然過程總是向著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減小的方向進行
B.在絕熱條件下壓縮氣體,氣體的內能一定增加
C.布朗運動是在顯微
11、鏡中看到的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水可以浸潤玻璃,但是不能浸潤石蠟,這個現(xiàn)象表明一種液體是否浸潤某種固體與這兩種物質的性質都有關系
(2)如圖甲所示,用面積為S的活塞在氣缸內封閉著一定質量的空氣,活塞上放一砝碼,活塞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現(xiàn)對氣缸緩緩加熱,使氣缸內的空氣溫度從T1升高到T2,空氣柱的高度增加了ΔL,已知加熱時氣體吸收的熱量為Q,外界大氣壓強為p0.求:
(1)此過程中被封閉氣體的內能變化了多少?
(2)氣缸內溫度為T1時,氣柱的長度為多少?
(3)請在圖乙的V-T圖上大致作出該過程的圖象(包括在圖線上標出過程的方向).
模擬試題答案
14.BD 15.B
12、D 16.AC 17.C 18. BC 19.CD 20.AC
21.
22.
23.解:(1)離子在板間做直線運動,電場力與洛倫茲力平衡
qE=qv0B0 ----------2分 ------------1分
------------1分
(2)離子在第二象限內做類平拋運動,離子在P
點時沿y軸方向的分速度為v0,設沿x方向的分速度為vx
O
A
x
y
P
B
B
2L=v0t ------------1分 L=vxt
13、------------2分
vx=v0 ------------1分
離子在P點時的速度與y軸正方向成450角------------1分
此時v=v0 ------------1分
由幾何關系可以確定離子在第一象限的軌道半徑為
r=2L ------------2分
根據(jù)qvB=m ------------1分
可得 = ------------2分
(3)離子在第一、第二象限內的軌跡如圖所示
離子的周期T=2π ------------1分
離子第一次在第一象限內運動的時間t′ ------------2分
離子穿過x軸的時刻為t=n+t′= n∈(0,1,2,……) ------------2分
36.(1)BD
(2) (1)對活塞和砝碼:mg+p0S=pS,得p=p0+
氣體對外做功W=pSΔL=(p0S+mg)ΔL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W+Q=ΔU
得ΔU=Q-(p0S+mg)ΔL
(2)=,=
解得L=
(3)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