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專用)2014版高三化學 專題檢測卷(十二) 專題五 第2講 化學實驗方案與設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建專用)2014版高三化學 專題檢測卷(十二) 專題五 第2講 化學實驗方案與設計(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化學實驗方案與設計
(45分鐘 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每小題7分,共42分)
1.(2013·石家莊質檢)以下進行性質比較的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 )
A.比較Cu、Fe2+的還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B.比較氯、溴的非金屬性: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
C.比較鎂、鋁的金屬性:鎂、鋁(除氧化膜)分別放入4 mol·L-1的NaOH溶液中
D.比較高錳酸鉀、氯氣的氧化性:高錳酸鉀中加入濃鹽酸
2.下列實驗設計方案肯定能獲得成功的是( )
A.用1 mol·L-1的鹽酸與MnO2反應制取氯氣
B.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鑒別二氧化氮和溴蒸氣
C.用10
2、 mL量筒量取8.50 mL濃硫酸用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
D.用濕潤的有色紙條鑒別氯化氫和氯氣
3.(2013·莆田一模)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相應實驗,正確的是( )
A.甲用于證明非金屬性強弱:Cl>C>Si
B.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硫酸溶液
C.丙用于模擬生鐵的電化學腐蝕
D.丁用于測定某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4.下述實驗設計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
編號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將混合氣體通過飽和Na2CO3溶液
B
除去銅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適量稀硝酸
C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3、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D
證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強
將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5.(2013·海南高考)下圖所示儀器可用于實驗室制備少量無水FeCl3,儀器連接順序正確的是(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6.(2013·長春一模)下列實驗設計與結論不相符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滴加稀鹽酸,出現(xiàn)白色沉淀且不溶解,則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
B.某氣體使?jié)駶櫟乃{色試紙變紅,則該氣體一定是酸性氧
4、化物
C.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氫氧化鈉后蒸餾即得純凈的乙醇
D.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溴水,然后加入適量CCl4,振蕩后靜置,溴可萃取到CCl4中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8分)
7.(16分)(2013·泉州質檢)已知A、B、D、E四種物質中均含有同一種短周期元素,D為氣體單質,A的焰色反應的顏色為淺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E為黑色粉末,在如圖所示轉化中E均起催化作用(某些產(chǎn)物已略去)。
請回答:
(1)A的名稱為 ,B的結構式為 。
(2)為研究X單質的性質,特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裝置Ⅲ中夾持裝置已略去。其中a為干燥的品紅試紙,b為濕潤的品紅試紙。
5、
①加入藥品前,檢查Ⅰ中氣體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夾夾住C處,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開 ,一段時間后 ,則氣密性良好;
②寫出裝置Ⅰ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③實驗過程中,裝置Ⅴ中NaOH的作用(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④實驗結束后,該組同學在裝置Ⅲ中觀察到b的紅色褪去,但是并未觀察到“a無明顯變化”這一預期現(xiàn)象。為了達到這一實驗目的,你認為在 (選填裝置序號)之間還需添加洗氣瓶,該裝置的作用是? 。
8.(14分)(2013·安徽示范高中一模)為探究足
6、量鋅與18.4 mol·L-1濃硫酸的反應,某研究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Ⅰ】反應生成物成分的定性探究
取65.0 g鋅粒與98%的濃硫酸(ρ=1.84 g·mL-1)110 mL充分反應,鋅全部溶解,對于制得的氣體,有同學認為可能混有雜質。
(1)研究小組所制得的氣體中混有的主要雜質氣體可能是 (填分子式),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說明)。
(2)為證實相關分析,該化學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組裝了如下裝置,對所制的氣體進行探究。
①裝置C中加入的試劑是 ;裝置D中加入的試劑是 。
②裝置F中加入的試劑是
7、;U形管G的作用為 。
③有同學認為A、B間應增加圖中的甲裝置,該裝置的作用為 。
【實驗Ⅱ】硫酸濃度與生成氣體成分的定量探究
為了定量測定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最低濃度,設計的實驗方案為取
18.4 mol·L-1濃硫酸amL與足量的鋅于A中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某溶液并測定生成沉淀的質量。
(1)A中產(chǎn)生的氣體應通入上圖中的 (填“乙”或“丙”)裝置。
(2)有同學認為要減小實驗誤差,需要增加一個將反應生成的SO2全部排出的操作。但也有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其理由是 。
9.(16分)(2013·福州質檢)某同學利用下列裝置實現(xiàn)銅與濃硝酸
8、、稀硝酸反應,過程如下:
Ⅰ.取一段銅絲,用稀硫酸除去銅銹。
Ⅱ.將洗滌后的銅絲做成匝數(shù)較多的螺旋狀。
Ⅲ.按如圖所示裝置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裝入化學試劑。
(1)過程Ⅰ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寫出過程Ⅲ中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
(3)過程Ⅲ的后續(xù)操作如下:
①打開止水夾a和b,輕推注射器,使?jié)庀跛崤c銅絲接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一段時間后使反應停止的操作是 ,關閉a,取下注射器。
②打開b和分液漏斗活塞,當玻璃管充滿稀硝酸后,關閉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開a,觀察到有氣
9、泡產(chǎn)生。稀硝酸充滿玻璃管的實驗目的是 ,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4)另取3支盛滿NO2氣體的小試管分別倒置在盛有常溫水、熱水和冰水的3只燒杯中,發(fā)現(xiàn)液面上升的高度明顯不一致。結果如表所示(忽略溫度對氣體體積的影響):
實驗編號
水溫/℃
液面上升的高度
1
25
超過試管的2/3
2
50
不足試管的2/3
3
0
液面上升超過實驗1
①根據(jù)上表得出的結論是溫度越 (填“高”或“低”),進入試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閱資料:
a.NO2與水反應的實際過程為2NO2+H2O====HNO3+HNO2,3HNO2====HNO3+
10、2NO↑+H2O;
b.HNO2不穩(wěn)定。
則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10.(12分)氨氣是一種重要化合物,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重要應用。
(1)下列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少量氨氣的是? (填序號)。
(2)“氨的催化氧化”是工業(yè)生產(chǎn)硝酸的重要步驟。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下裝置模擬該實驗過程,并用水吸收制取硝酸(固定裝置略去):
①A裝置的分液漏斗中盛放濃氨水,則燒瓶中盛放的藥品應該是 。
②C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
11、反應后,裝置E中除存在較多的H+外,還可能存在的一種陽離子是 ,試設計實驗證明這種離子的存在 。
答案解析
1.【解析】選C。若溶液變藍,說明氯化鐵能腐蝕單質銅,則Cu是還原劑、Fe3+是氧化劑、Fe2+是還原產(chǎn)物,由于反應中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因此能比較Cu、Fe2+的還原性,故A合理;若無色溶液變?yōu)榈S色,說明氯氣能從鹽中置換出單質溴,則氯氣是氧化劑、溴離子是還原劑、單質溴是氧化產(chǎn)物,由于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則單質氯的氧化性大于單質溴,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溴強,故B合理;元素金屬性強弱可以根據(jù)其單質與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來判斷
12、,因此可將鎂、鋁(除氧化膜)分別放入稀鹽酸或稀硫酸中,根據(jù)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可以比較鎂、鋁金屬性,故C不合理;若產(chǎn)生黃綠色氣體,說明高錳酸鉀能氧化HCl,則高錳酸鉀是氧化劑、HCl是還原劑、氯氣是氧化產(chǎn)物,因此能比較高錳酸鉀、氯氣的氧化性,故D合理。
2.【解析】選D。制備氯氣需要濃鹽酸,而1 mol·L-1的鹽酸是稀鹽酸;二氧化氮、溴蒸氣都具有氧化性,都能氧化碘離子;量筒屬于粗量儀器,不能讀取小數(shù)點后兩位數(shù)。
3.【解析】選C。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不能證明非金屬性:Cl>C,A不正確;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濃硫酸, B不正確;酸性條件下鐵發(fā)生析氫腐蝕,中性條件下,鐵發(fā)生吸氧腐蝕,
13、故紅墨水柱左低右高,C正確;帶活塞的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裝堿性溶液,D不正確。
4.【解析】選D。A中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將混合氣體通過飽和的NaHCO3溶液,A錯誤;B中除去銅粉中混有的CuO,可向混合物中滴加適量稀鹽酸,而不能用稀硝酸,因為Cu也能與稀硝酸反應,B錯誤;C中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應先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無明顯現(xiàn)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氯水,若溶液變?yōu)榧t色則說明溶液中含有Fe2+,C錯誤;D中實驗設計能夠達到目的,D正確。
5.【解析】選B。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所給儀器藥品應首先制得氯氣,然后再將氯氣與鐵粉反應,制取FeCl3,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防止污
14、染環(huán)境。由于制得的氯氣中含有HCl、H2O等雜質,所以與鐵反應之前應先用飽和NaCl溶液吸收揮發(fā)出的HCl,然后用濃硫酸干燥。連接儀器時應注意長管進氣,短管出氣。
6.【解析】選B。酸性條件下,N可以將S氧化為S;使?jié)駶櫟乃{色試紙變紅的氣體可以是酸性氧化物,也可以是其他酸性氣體,如HCl、HNO3等;乙酸與NaOH生成高沸點的鹽;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很大,且四氯化碳與水互不相溶,四氯化碳可以作為萃取劑。
7.【解析】(1)含鉀元素的A固體和液體B在黑色粉末E的催化作用下都生成氣體D,不難推出,A為氯酸鉀,B為過氧化氫,E為二氧化錳。
(2)E固體為二氧化錳,再結合題意可推知X單質為Cl
15、2。
①檢查Ⅰ中氣體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夾夾住C處,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一段時間后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不下來,則氣密性良好;
②裝置Ⅰ是Cl2的發(fā)生裝置,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Mn2++2H2O+Cl2↑
③裝置Ⅴ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大氣污染,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
④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的品紅試紙褪色,濕潤的Cl2能使品紅試紙褪色,為了防止干擾,應在Ⅱ和Ⅲ裝置之間,添加干燥Cl2的裝置。
答案:(1)氯酸鉀 H—O—O—H
(2)①分液漏斗的旋塞 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不
16、下來
②MnO2+4H++2Cl-Mn2++2H2O+Cl2↑
③Cl2+2OH-====Cl-+ClO-+H2O
④Ⅱ和Ⅲ 干燥Cl2
8.【解析】【實驗Ⅰ】(1)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的濃度會逐漸變小,Zn與稀硫酸反應得到的氣體是H2,反應的方程式為H2SO4(稀)+Zn====ZnSO4+H2↑。
(2)B裝置放置的品紅溶液是為了檢驗SO2氣體,C裝置放置的是NaOH(或KMnO4)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氣體中的SO2,D裝置的濃硫酸吸收水蒸氣,避免其干擾H2和CuO的反應,否則F中的CuSO4變藍就不能確定是H2和CuO反應生成的H2O,G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系統(tǒng),干
17、擾實驗;為防止B裝置發(fā)生倒吸,在A與B之間加一個防倒吸的裝置。
【實驗Ⅱ】(1)SO2與BaCl2溶液不反應,不能得到沉淀,故選丙裝置。
(2)隨著反應的進行,稀硫酸與Zn反應得到的H2會將反應得到的SO2全部排入到丙裝置中,沒有必要增加其他裝置或反應。
答案:【實驗Ⅰ】
(1)H2 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溶液濃度變稀,發(fā)生反應:H2SO4(稀)+Zn====
ZnSO4+H2↑
(2)①足量NaOH(或KMnO4)溶液 濃硫酸
②無水CuSO4(或無水硫酸銅)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系統(tǒng),干擾實驗
③防止倒吸
【實驗Ⅱ】
(1)丙
(2)后產(chǎn)生的氫氣會將二氧化硫全部排入丙
18、中
【解題技巧】實驗的設計與探究注意的問題
(1)對實驗方案的探究,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然后結合問題,運用有關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對實驗的儀器、步驟、方法進行逐步的分析。其中,有關方案的設計要特別明確:原理要有科學性,不能憑空捏造,不能脫離實際,所選方案應是在現(xiàn)實條件下能夠完成的。實驗裝置要簡便易行,操作必須安全可靠,效果要明顯。(2)要善于對實驗所得出的事實證據(jù)通過比較、歸納、概括、總結等方式進行處理,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并由此解釋化學現(xiàn)象,說明問題。
9.【解析】(1)稀硫酸與堿式碳酸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u2(OH)2CO3+4H+====
2Cu2++CO2↑+3H2O。
19、
(2)過程Ⅲ中檢查氣密性的方法為打開b和a,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將左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輕輕拉動注射器活塞,若導管中液面上升則說明氣密性好。
(3)濃硝酸與銅絲接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想讓反應停止的操作是輕輕將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銅絲和溶液分開。稀硝酸充滿玻璃管的實驗目的是將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氣排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Cu+8H++2N====3Cu2++2NO↑+4H2O。
(4)溫度越高,進入試管的溶液越少,溫度越低,進入試管的溶液越多;根據(jù)NO2與水反應的實際過程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則產(chǎn)生上
20、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溫度低,HNO2分解量減少,分解產(chǎn)生的NO氣體量減少,所以進入試管的溶液多。
答案:(1)Cu2(OH)2CO3+4H+====2Cu2++CO2↑+3H2O
(2)打開b和a,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將左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輕輕拉動注射器活塞,若導管中液面上升則說明氣密性好(類似方法都正確)
(3)①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 輕輕將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銅絲和溶液分開
②將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氣排出 3Cu+8H++2N====3Cu2++2NO↑+4H2O
(4)①低 ②溫度低,HNO2分解量減少,分解產(chǎn)生的NO氣體量減少,所以進入試管的溶液多
10.【解析】(1)c裝置試管口
21、應該向下傾斜,a加熱氯化銨固體,分解產(chǎn)生的氨氣、HCl混合氣體反應重新生成氯化銨導致堵塞;b、d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
(2)由題意可知發(fā)生的反應為氨的催化氧化,故A中反應應生成氨氣和氧氣,燒瓶中盛放的藥品應該是過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反應后剩余的氨氣被水吸收,則溶液中還含有銨根離子,檢驗的方法是:取E中少許溶液放入一潔凈試管內(nèi),滴加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證明E溶液中含有N。
答案:(1)b、d (2)①Na2O2?、?NH3+5O24NO+6H2O?、跱 取E中少許溶液放入一潔凈試管內(nèi),滴加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證明E溶液中含有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