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論課件-特殊平面圖與平面圖的對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圖論課件-特殊平面圖與平面圖的對偶.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圖論及其應(yīng)用,應(yīng)用數(shù)學(xué)學(xué)院,,,2,本次課主要內(nèi)容,(一)、一些特殊平面圖,(二)、平面圖的對偶圖,特殊平面圖與平面圖的對偶圖,1、極大平面圖及其性質(zhì),2、極大外平面圖及其性質(zhì),3,1、極大平面圖及其性質(zhì),(一)、一些特殊平面圖,對于一個簡單平面圖來說,在不鄰接頂點對間加邊,當(dāng)邊數(shù)增加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會變成非平面圖。這樣,就啟發(fā)我們研究平面圖的極圖問題。,定義1 設(shè)G是簡單可平面圖,如果G是Ki (1i4),或者在G的任意非鄰接頂點間添加一條邊后,得到的圖均是非可平面圖,則稱G是極大可平面圖。,極大可平面圖的平面嵌入稱為極大平面圖。,4,注:只有在單圖前提下才能定義極大平面圖。,引理 設(shè)
2、G是極大平面圖,則G必然連通;若G的階數(shù)大于等于3,則G無割邊。,(1) 先證明G連通。,若不然,G至少兩個連通分支。設(shè)G1與G2是G的任意兩個連通分支。,5,把G1畫在G2的外部面上,并在G1,G2上分別取一點u與v.連接u與v得到一個新平面圖G*。但這與G是極大平面圖相矛盾。,(2) 當(dāng)G的階數(shù)n3時,我們證明G中沒有割邊。,若不然,設(shè)G中有割邊e=uv,則G-uv不連通,恰有兩個連通分支G1與G2。,設(shè)u在G1中,而v在G2中。由于n3, 所以,至少有一個分支包含兩個以上的頂點。設(shè)G2至少含有兩個頂點。又設(shè)G1中含有點u的面是 f , 將G2畫在 f 內(nèi)。,由于G是單圖,所以,在G2的外
3、部面上存在不等于點v的點t?,F(xiàn)在,在G中連接點u與t得新平面圖G*,它比G多一條邊。這與G的極大性相矛盾。,6,下面證明極大平面圖的一個重要性質(zhì)。,定理1 設(shè)G是至少有3個頂點的平面圖,則G是極大平面圖,當(dāng)且僅當(dāng)G的每個面的次數(shù)是3且為單圖。,注:該定理可以簡單記為是“極大平面圖的三角形特征”,即每個面的邊界是三角形。,證明:“必要性”,由引理知,G是單圖、G無割邊且G的每個面的次數(shù)至少是3。,假設(shè)G中某個面f的次數(shù)大于等于4。記f的邊界是v1v2v3v4vk。如下圖所示。,7,如果v1與v3不鄰接,則連接v1v3,沒有破壞G的平面性,這與G是極大平面圖矛盾。所以v1v3必須鄰接,但必須在 f
4、 外連線;同理v2與v4也必須在f外連線。但邊v1v3與邊v2v4在 f 外交叉,與G是平面圖矛盾!,所以,G的每個面次數(shù)一定是3.,定理的充分性是顯然的。,8,推論:設(shè)G是n個點,m條邊和個面的極大平面圖,且n3.則:(1) m=3n-6; (2) =2n-4.,證明:因為G是極大平面圖,所以,每個面的次數(shù)為3.由次數(shù)公式:,由歐拉公式:,所以得:,9,所以得:,又,所以:,注:頂點數(shù)相同的極大平面圖并不唯一。例如:,10,還在研究中的問題是:頂點數(shù)相同的極大平面圖的個數(shù)和結(jié)構(gòu)問題。,2、極大外平面圖及其性質(zhì),與極大平面圖相對應(yīng)的圖是極小平面圖。,定義2 若一個可平面圖G存在一種平面嵌入,使
5、得其所有頂點均在某個面的邊界上,稱該圖為外可平面圖。外可平面圖的一種外平面嵌入,稱為外平面圖。,11,注:對外可平面圖G來說,一定存在一種外平面嵌入,使得G的頂點均在外部面的邊界上。這由球極投影法可以說明。,下面研究極大外平面圖的性質(zhì)。,定義3 設(shè)G是一個簡單外可平面圖,若在G中任意不鄰接頂點間添上一條邊后,G成為非外可平面圖,則稱G是極大外可平面圖。極大外可平面圖的外平面嵌入,稱為極大外平面圖。,12,引理 設(shè)G是一個連通簡單外可平面圖,則在G中有一個度數(shù)至多是2的頂點。,證明 我們對G的階數(shù)n作數(shù)學(xué)歸納。,當(dāng)n3時,引理結(jié)論顯然成立;當(dāng)n=4時,由于K4不能是外可平面圖,所以,四階的外可平
6、面圖至少有一個頂點度數(shù)不超過2。事實上,更強一點的結(jié)論是:當(dāng)n=4時,有兩個不鄰接頂點,其度數(shù)不超過2.,設(shè)當(dāng)G是一個階數(shù)小于n的簡單連通外可平面圖時,存在兩個不鄰接頂點,其度數(shù)不超過2。,考慮G是一個階數(shù)等于n的簡單連通外可平面圖。,情形1,如果G有割點x,13,由歸納假設(shè),G-x的兩個不同分支中分別有一個異于x的頂點z與z1,使得度數(shù)不超過2。這說明G中有兩個不鄰接頂點, 使得度數(shù)都不超過2;,情形2 若G是2連通的。,考慮G的任意一種外平面嵌入。則G的外部面邊界一定是圈。否則,容易推出G有割點。,設(shè)C是G的外平面嵌入的外部面邊界。若除C外,圖中沒有其它的邊,則G=C, 顯然G中有不鄰接點
7、,度數(shù)不超過2;,14,若除C外,圖中至少有邊xy。如下圖所示:,則在C上的兩條xy路上的點在G中的兩個導(dǎo)出子圖H1與H2是外平面圖。,有歸納假設(shè),在H1,H2中分別存在異于x ,y的點z與z1,使得,它們的度數(shù)不超過2.,15,定理2 設(shè)G是一個有n (n3)個點,且所有點均在外部面上的極大外平面圖,則G有n-2個內(nèi)部面。,證明:對G的階數(shù)作數(shù)學(xué)歸納。,當(dāng)n=3時,G是三角形,顯然只有一個內(nèi)部面;,設(shè)當(dāng)n=k時,結(jié)論成立。,當(dāng)n=k+1時,首先,注意到G必有一個2度頂點u在G的外部面上。(這可以由上面引理得到),考慮G1=G-v。由歸納假設(shè),G1有k-2個內(nèi)部面。這樣G有k-1個內(nèi)部面。于是
8、定理2得證。,16,定理3 設(shè)G是一個有n (n3)個點,且所有點均在外部面上的外平面圖,則G是極大外平面圖,當(dāng)且僅當(dāng)其外部面的邊界是圈,內(nèi)部面是三角形。,注:這是極大外平面圖的典型特征。,證明:先證明必要性。,(1) 證明G的邊界是圈。,設(shè)W=v1v2vnv1是G的外部面邊界。若W不是圈,則存在i與j,使得:1i,jn,且j-i1(modn),使vi=vj=v.此時,G可以示意如下:,17,vi-1與vi+1不能鄰接。否則W不能構(gòu)成G的外部面邊界。這樣,我們連接vi-1與vi+1:,得到一個新外平面圖。這與G的極大性矛盾。,(2) 證明G的內(nèi)部面是三角形。,首先,注意到,G的內(nèi)部面必須是圈。
9、因為,G的外部面的邊界是生成圈,所以G是2連通的,所以,G的每個面的邊界必是圈。,18,其次,設(shè)C是G中任意一個內(nèi)部面的邊界。如果C的長度大于等于4,則C中一定存在不鄰接頂點,連接這兩點得到一個新平面圖,這與G的極大性矛盾。又由于G是單圖,所以C的長度只能為3.,下面證明充分性。,設(shè)G是一個外平面圖,內(nèi)部面是三角形,外部面是圈W.,如果G不是極大外平面圖,那么存在不鄰接頂點u與v,使得G+uv是外平面圖。,但是,G+uv不能是外平面圖。因為,若邊uv經(jīng)過W的內(nèi)部,則它要與G的其它邊相交;若uv經(jīng)過W的外部,導(dǎo)致所有點不能在在G的同一個面上。,所以,G是極大外平面圖。,19,定理4 每個至少有7
10、個頂點的外可平面圖的補圖不是外可平面圖,且7是這個數(shù)目的最小者。,我們用枚舉方法證明。,證明:對于n=7的極大外可平面圖來說,只有4個。如下圖所示。,直接驗證:它們的補圖均不是外可平面的。,而當(dāng)n=6時,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外可平面圖G(見下圖),使得其補圖是外可平面圖。,20,(二)、平面圖的對偶圖,1、對偶圖的定義,定義4 給定平面圖G,G的對偶圖G*如下構(gòu)造:,(1) 在G的每個面fi內(nèi)取一個點vi*作為G*的一個頂點;,(2) 對G的一條邊e, 若e是面 fi 與 fj 的公共邊,則連接vi*與vj*,且連線穿過邊e;若e是面fi中的割邊,則以vi為頂點,21,作環(huán),且讓它與e相交。,例如
11、,作出平面圖G的對偶圖G*,22,2、對偶圖的性質(zhì),(1)、G與G*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1) G*的頂點數(shù)等于G的面數(shù);,2) G*的邊數(shù)等于G的邊數(shù);,3) G*的面數(shù)等于G的頂點數(shù);,4) d (v*)=deg( f ),23,(2)、定理5,定理5 平面圖G的對偶圖必然連通,證明:在G*中任意取兩點vi*與vj*。我們證明該兩點連通即可!,用一條曲線 l 把vi*和vj*連接起來,且 l 不與G*的任意頂點相交。,顯然,曲線 l 從vi*到vj*經(jīng)過的面邊序列,對應(yīng)從vi*到vj*的點邊序列,該點邊序列就是該兩點在G*中的通路。,注: (1) 由定理5知:(G*)*不一定等于G;,24,證明:“
12、必要性”,(2) G是平面圖,則 當(dāng)且僅當(dāng)G是連通的。(習(xí)題第26題),由于G是平面圖,由定理5,G*是連通的。而由G*是平面圖,再由定理5,(G*)*是連通的。,所以,由 得:G是連通的。,“充分性”,由對偶圖的定義知,平面圖G與其對偶圖G*嵌入在同一平面上,當(dāng)G連通時,容易知道:G*的無界面 f **中僅含G的唯一頂點v,而除v外,G中其它頂點u均與G*的有限面形成一一對應(yīng),且對應(yīng)頂點間鄰接關(guān)系保持不變,即:,25,(3) 同構(gòu)的平面圖可以有不同構(gòu)的對偶圖。,例如,下面的兩個圖:,但,這是因為:G2中有次數(shù)是1的面,而G1沒有次數(shù)是1的面。所以,它們的對偶圖不能同構(gòu)。,
13、26,例2 證明:,(1) B是平面圖G的極小邊割集,當(dāng)且僅當(dāng),是G*的圈。,(2) 歐拉平面圖的對偶圖是偶圖。,27,證明: (1),對B的邊數(shù)作數(shù)學(xué)歸納。,當(dāng)B的邊數(shù)n=1時,B中邊是割邊,顯然,在G*中對應(yīng)環(huán)。所以,結(jié)論成立。,設(shè)對B的邊數(shù)n
14、頂點f1*與f2*,并在其間連以e1所對應(yīng)的邊e1*。,所以,B對應(yīng)在G*中的C*仍然是一個圈。由歸納法,結(jié)論得到證明。,29,充分性:,G*中的一個圈,對應(yīng)于G中,的邊的集合B顯然是G中的一個邊割集。,若該割集不是極小邊割集,則它是G中極小邊割集之和。而由必要性知道:每個極小邊割集對應(yīng)G*的一個圈,于是推出B在G*中對應(yīng)的邊集合是圈之并。但這與假設(shè)矛盾。,(2) 因歐拉圖的任意邊割集均有偶數(shù)條邊。于是由(1),G*中不含奇圈。所以G*是偶圖。,30,例3 設(shè)T是連通平面圖G的生成樹,,證明:T*=G*E*是G*中的生成樹。(習(xí)題第27題),31,證明:情形1,如果G是樹。,在這種情況下,E*
15、 = .則T*是平凡圖,而G*的生成樹也是平凡圖,所以,結(jié)論成立;,情形2,如果G不是樹。,因G的每個面必然含有邊e不屬于E(T),即G*的每個頂點必然和E*中的某邊關(guān)聯(lián),于是T*必然是G*的生成子圖。,下面證明:T*中沒有圈。,若T*中有圈。則由例2知:T的余樹中含有G的極小邊割集。但我們又可以證明:如果T是連通圖G的生成樹,那么,T的余樹不含G的極小邊割集。這樣,T*不能含G*的圈。,32,又因在G中,每去掉T的余樹中的一條邊,G的面減少一個,當(dāng)T的余樹中的邊全去掉時,G變成一顆樹T.,于是,有:,所以,T*是G*的生成樹。,33,作業(yè),P143---146 習(xí)題5 :3,4,5,6,8, 25, 26,27。,其中 25,26,27結(jié)合課件學(xué)習(xí)。,34,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