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 八年級下冊《回延安》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版語文 八年級下冊《回延安》教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
回延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有關(guān)詩人的文學常識及“信天游”的特點。
2.了解時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
2.通過朗讀、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語言,學習比興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革命圣地延安、熱愛革命事業(yè)和革命群眾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愛家愛國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有關(guān)詩人的文學常識及“信天游”的特點。
2.了解時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內(nèi)容。教學難點
1.通過朗讀、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語言,學習比興和
2、夸張的修辭手法。
2.體會詩人熱愛革命圣地延安、熱愛革命事業(yè)和革命群眾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愛家愛國 之情。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播放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喲,一道道水,咱們中央噢紅軍到 陜北,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紅艷艷,毛主席領(lǐng)導咱打江山……”
聽著這首熱烈歡快、膾炙人口的歌曲,你們會想起什么呢?對,會想起黃土高原,會想 起黃土地上樸素的勞動人民,會想起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輩的革命家呀,都對延安懷有 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賀敬之,走進他的詩歌,去看看他與延安有著怎樣的情誼。
二、自
3、主預習
1.作者介紹
賀敬之,1924 年生,山東嶧縣(今棗莊)人。當代詩人、劇作家。他于 1940 年到延安, 進入魯迅藝術(shù)學院文學系學習;1945 年,他與丁毅合作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 主要詩集有《朝陽花開》《鄉(xiāng)村的夜》《放歌集》《賀敬之詩選》等。
.
.
.
.
.
.
.
.
.
.
.
. .
2.背景資料
1956 年,詩人參加西北五省(區(qū))青年造林大會,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 變化,無限興奮喜悅。當時詩人打算寫幾篇報告文學和一點新聞報道,然而青年大會要舉行 一個聯(lián)歡晚會,說要
4、詩人出個節(jié)目,于是詩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寫 下這首詩,抒發(fā)了對延安的深切懷念以及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
3.知識鏈接
信天游,也叫“順天游”,是流行于陜北的一種民歌。其形式通常為兩行一節(jié),上下句 押韻,一節(jié)一韻,詩行錯落有致,節(jié)奏自由。有的一節(jié)表達一個簡單獨立的意思,有的幾節(jié) 構(gòu)成一組,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來抒情,亦可敘事;多運用比興手 法,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聯(lián)想豐富,感情深切。
4.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柳林鋪(pù) 油饃(mó) 眼眶(kuànɡ)
羊肚(dǔ) 腦畔(pàn) 一盞(zhǎ
5、n)
糜子(méi) 氣喘(chuǎn)
ì?羊肚(dǔ) ì?床鋪(pù)
í í
??肚子(dù) ??鋪滿(pū)
(2)詞語釋義
幾回回:一回又一回。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過來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作“白羊肚 手巾”。
登時:立刻。
腦畔上:文中指窯洞的頂上。
雞毛信:一種粘附有雞毛以表示需要迅速傳遞的緊急信件。
(3)詞語辨析
“呼喚”和“召喚”都是動詞。“呼喚”既可以表示“召喚”,也可以表示“呼喊”。“召 喚”指叫人來,多用于抽象事物。
三、合作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6、本文一共分為幾個部分?說說每個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一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詩人闊別延安十年后,重回“延安母親”的懷抱,與親人相見時的興奮和喜 悅之情。
第二部分:詩人追憶當年在延安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與“延安母親”的血肉關(guān)系。 第三部分:詩人描繪了與親人見面團聚的場面,表達了彼此之間深厚的情誼。
第四部分:描繪延安新貌,贊美十年來黨領(lǐng)導下的延安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第五部分:歌頌延安光輝歷史,也展望了延安美好的明天。
2.反復朗讀詩歌,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文本的五個部分各 應讀出怎樣的感情?
答案示例: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7、熱烈、歡快、親切、昂揚。
第一部分:激動、跳躍。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摯、親切。第四部分:熱情、 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揚。
3.詩人寫作這首詩抒發(fā)思想情感的線索是什么?
答案示例:全詩以詩人離別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想為線索。
4.通讀全文后,說說延安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人的詩里的。
答案示例:延安是以一位母親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人的詩里的。如“母親延安就在這里”“母 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母親延安換新衣”“再回延安看母親”。
四、課堂小結(jié)
既然詩人稱延安為“母親”,在闊別了十年之后,必然有許多想對母親傾訴的情感,那 么詩人在詩歌中傾注了自己對
8、延安的哪些情感?同學們可以反復朗讀課文,從字里行間認真 揣摩。
五、練習設(shè)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習
1.賀敬之是當代________、________。1945 年,他與丁毅合作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新歌 劇《________》。主要詩集有《________》《鄉(xiāng)村的夜》《放歌集》《________》等。
2.信天游,也叫“________,”是流行于陜北的一種________。其形式通常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詩人 劇作家 白毛女 朝陽花開
9、
賀敬之詩選
2. 順天游
民歌
兩行一節(jié)
上下句押韻
一節(jié)一韻
詩行錯落有致
節(jié)奏自由
二、新課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分析本文的句子,體會詩人的情感吧! 三、合作探究
(一)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
1.在詩歌的第一部分中,詩人是怎樣表達他回到延安時的激動心情的?
答案示例:(1)用表示大幅度動作的富有力度的動詞,來反映其內(nèi)心的激動,如 “抓、
貼、摟、撲”等?!扒閯佑谥卸斡谕狻?,外在的動作,傳神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如果只是 運用“激動”“興奮”等詞語,勢必無此效果。
(2)省略
10、號的運用能啟發(fā)讀者的想象,使人覺得詩歌除了形諸文字的內(nèi)容之外,還有不 盡之意,無法一一陳說,從而讓讀者去體味、聯(lián)想。
(3)擬人化的環(huán)境描寫反映出的恰恰是詩人內(nèi)心的自我感受。與其說是“杜甫川唱來柳 林鋪笑”,倒不如說這是詩人的心兒在歌唱、歡笑。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親”到底教會了詩人什么呢?詩歌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 樣寫呢?
答案示例:“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边@兩句具體地寫出了詩
人在延安學到了生產(chǎn)斗爭的知識和本領(lǐng),又學到了文化,學到了革命道理。延安的“小米飯”,
延安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哺育詩人成長,因此,詩人像吃奶的
11、羊羔“眼望著媽”
一樣,對于延安感激不盡;就像樹梢、樹枝、樹根緊緊連在一起一樣,延安的父老鄉(xiāng)親與詩 人同樣是血肉相連,那里是“親山親水有親人”!
詩歌表達不宜直白,內(nèi)容、文字要概括,形象與思想要具體,正因如此,這首詩運用了 詩歌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比興、借代、擬人等,揭示了詩人對于延安熱愛、感激的原因。
3.第三部分主要寫詩人與延安親人相見時的場景,請分析詩人是怎樣表現(xiàn)親人相見時 的熱烈、真摯之情,延安人的成長和他們美麗、淳樸的心靈的。
答案示例:(1)環(huán)境的烘托、渲染,說明延安人的熱情好客。
(2)選取有代表性的老爺爺、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形象,寫出了延安人
12、的貢獻 和成長。
(3)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從側(cè)面 反映談話雙方情投意合,談話內(nèi)容異常豐富。
4.第四部分中“母親延安換新衣”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這一部分是如何具體 寫的?
答案示例:(1)用“換新衣”寫延安的變化,是擬人手法。這樣寫既有鮮明的形象,又 包含著豐富的情感。
(2)在具體描寫延安變化時,詩人選擇典型的材料,用排比、鋪陳、復疊的手法,使延
安之“新”躍然眼前。
5.第五部分寫到了楊家?guī)X、寶塔山、棗園。想一想,詩人為什么要將這部分內(nèi)容放在 最后?
答案示例:這是進一步從革命歷史的
13、角度,歌頌延安的功績,歌頌黨和黨的領(lǐng)袖。這樣
寫既能突出延安的“特殊性”,即“個性”,又能進一步表達詩人熱愛延安的原因。讀者讀到
這里,對于延安在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怎能不油然而生敬意!但是,這樣寫并不是標
語、口號式的,詩人賦予這段光輝的革命歷史以色、形、光的鮮明形象,將“紅旗”“腳印”
“燈光”等具體而富有象征意義的事物寫入詩中,使人讀來毫無枯燥、說教之感,相反,在
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無比巨大,跟著黨,沿著黨指引的道路前進,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二)品讀課文,句段賞析
1 .理解“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中“莫要
14、”“莫 把”兩個詞語。
答案示例:“莫要”“莫把”是兩個表示祈求的詞語,說明詩人無法控制自己內(nèi)心激動的 情緒。
2.如何理解“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中的動詞?
答案示例:句中的動詞“唱、笑、招手”表現(xiàn)了延安老區(qū)對曾在這里戰(zhàn)斗、生活過的人 們的熱烈歡迎。
3.本詩于 1956 年 3 月 9 日寫于延安,當時作者并沒有離開延安,那么以“身長翅膀吧 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結(jié)尾是不是與現(xiàn)實矛盾呢?
答案示例:不矛盾。“再回”緊扣題目和開頭第五句“……幾回回夢里回延安”中的“回”
字,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圓融。雖然詩人還未離開延安,但離開延安是勢所必
15、然。詩人怎么舍得
呢?因此,詩人用了這樣一種富有浪漫色彩的結(jié)尾來表達自己與延安的無法分割的感情。同
時,這樣的結(jié)尾還包含了詩人對延安必定會與祖國各地一樣,飛速發(fā)展,大步前進的預見。
因此,詩人人雖沒有離開,但思想已經(jīng)飛到了將來。詩人順著歷史的合乎邏輯的發(fā)展,預見
未來延安更為動人的情景,因此,到了那時,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親”。這樣的結(jié)尾,正 是言簡意賅,意深而情更深!
(三)熟讀課文,主旨探究
詩人在詩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表達了什么情感?
答案示例:詩人通過對回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想和對延安巨變的描寫,歌頌了在中國共產(chǎn)
黨領(lǐng)導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國
16、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抒發(fā)
了詩人重游革命圣地的無限喜悅和對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業(yè)的無比熱愛之情。 (四)賞讀課文,鑒賞評價
1.巧用修辭,精妙傳神。
答案示例:本詩中夸張、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成功運用,使詩的情境更加突出、鮮
明,增強了表達效果和藝術(shù)感染力。如“雙手摟定寶塔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傳神地
寫出了詩人懷念延安的熱切心情。又如“母親延安換新衣”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物當
作人來寫,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再如“長江大河起浪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 親人相逢時熱烈暢談的情景。
2.善用比興,感情深切
17、。
答案示例:本詩大量使用了比興手法,而且努力使上句與下句在內(nèi)容上有切近的聯(lián)系。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xiāng)親
的血肉關(guān)系,運用得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如“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
活我長大”,這兩句以羊羔吃奶喻戰(zhàn)士成長,十分親切、自然,它不光寫出了延安母親對革
命兒女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也寫出了革命兒女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藝術(shù)形象新穎動人。“白
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huán)境的作用。信天游中
“興”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感情表達
18、有更充沛的力量。 (五)課外拓展,對比延伸
拓展閱讀:說說賀敬之的《三門峽——梳妝臺》與《回延安》的異同。
三門峽——梳妝臺
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之水天上來!”
神門險,鬼門窄,
人門以上百丈崖。
黃水劈門千聲雷,
狂風萬里走東海。
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東去不回來。
昆侖山高邙山矮,
禹王馬蹄長青苔。
馬去“門”開不見家,
門旁空留“梳妝臺”。
梳妝臺啊,千萬載, 梳妝臺上何人在?
烏云遮明鏡,
黃水吞金釵。
但見那:輩輩艄工灑淚去,
卻不見:黃河女兒梳妝來。
19、梳妝來啊,梳妝來!
——黃河女兒頭發(fā)白。
挽斷“白發(fā)三千丈”, 愁殺黃河萬年災!
登三門,向東海:
問我青春何時來?!
何時來啊,何時來?……
——盤古生我新一代! 舉紅旗,天地開,
史書萬卷腳下踩。
大筆大字寫新篇:
社會主義——我們來!
我們來呵,我們來,
昆侖山驚邙山呆:
展我治黃萬里圖,
先扎黃河腰中帶——
神門平,鬼門削,
人門三聲化塵埃!
望三門,門不在,
明日要看水閘開。
責令李白改詩句:
“黃河之水手中來!”
銀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風走東海。
20、
走東海,去又來,
討回黃河萬年債!
黃河女兒容顏改,
為你重整梳妝臺。
青天懸明鏡,
湖水映光彩——
黃河女兒梳妝來!
梳妝來呵,梳妝來!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萬里錦繡任你裁!
三門閘工正年少,
幸福閘門為你開。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回 延安——激動情滿懷——興奮
回 延安——激動情滿懷——興奮
?
?
í
y
?
t
無限青春向未來!
答案示例:相同:(1)文學樣式相同:兩篇文章都是詩歌。
(2)寫作目的相同:兩首詩都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
21、情。
(3)構(gòu)思方式相同:兩首詩都是以“追思歷史—喜愛今天—暢想未來”為構(gòu)思線索。 (4)修辭手法相同: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
不同:(1)詩歌形式不同:《三門峽——梳妝臺》是自由詩;《回延安》是民歌體(信天游)。 (2)詩歌內(nèi)容不同,表達的中心不同:《三門峽——梳妝臺》抒寫的是對黃河的感受;《回
延安》抒寫的是回延安的感受。
(3)特點不同:《三門峽 ——梳妝臺》氣勢磅礴,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回延安》氣勢高 亢悠遠,突出了民歌特點。
四、課堂小結(jié)
賀敬之在闊別延安十年之后驚喜地感受到了延安母親的巨大變化,他希望“光榮的延河” 永遠在前頭。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延安精神,從中我們感受到了詩人跳動著的脈搏——對 “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
五、練習設(shè)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shè)計
ì ü 憶延安——圣地養(yǎng)育“我”——感激
回延安 話延安——歡聚話今昔——喜悅 ?看延安——舊貌換新顏——贊頌 ?
祝延安——圣地大貢獻——熱愛
歌頌延安
精神
表達赤子
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