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四章 多彩的光課件 (新)滬科》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徽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四章 多彩的光課件 (新)滬科(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章多彩的光92017長沙自主招生如圖,平面xOy上,平面鏡M兩端坐標分別為(1,3)和(0,3),人眼位于坐標(2,0)點處,當一發(fā)光點S從坐標原點沿負x方向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以下哪個區(qū)域,人眼可從平面鏡中觀察到S的像(D)A0到1區(qū)域 B1到2區(qū)域C0到區(qū)域 D2到4區(qū)域解析:人眼位于坐標點(2,0)上,x坐標關于原點對稱點是2,x坐標關于1對稱點是4,因為平面鏡水平放置,所以發(fā)光點經(jīng)過x軸2,4之間會被看到17(14分)2016濉溪一模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柯將一塊厚度為0.5cm的玻璃板(P、Q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如圖甲)豎直架在水平臺板上面,再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蠟
2、燭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側(cè),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實驗(1)在實驗中,小柯透過玻璃板看到了蠟燭A的2個清晰的像,他用未點燃的蠟燭B找到了這兩個像,分別位于圖甲中的A和A處,其中A處的像是蠟燭A通過玻璃板的_P_(選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處放了一張白紙作光屏,結(jié)果白紙上_不能_(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3)小柯按照圖甲中的測量方法,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一些數(shù)據(jù):物距u(cm)5.06.07.08.0像距v(cm)4.55.56.5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結(jié)論,你認為他的測量錯誤是:_像距v_(選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
3、取了經(jīng)驗教訓,重新選擇了一塊_薄_(選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5)此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_像的位置_不易確定的問題,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等效替代_(選填“控制變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法(6)小柯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軸(如圖乙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_不_(選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動解析:(1)根據(jù)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通過測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鏡P面的距離是相等的,所以A是蠟燭A通過玻璃
4、板P面成像得到的;(2)由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小柯在A處放了一張白紙作光屏,白紙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3)小柯測量時把像A到玻璃板Q面的距離作為像距,像距測量錯誤,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4)為了減小誤差,實驗中應選用薄玻璃板進行實驗;(5)玻璃板透明,用其來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像的位置不易確定的問題這種方法是等效替代法;(6)小明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軸方向水平向右移動,A和平面鏡之間的距離不變,根據(jù)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A的像和平面鏡之間的距離也不變,所以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不移動19(6分)201
5、6馬鞍山期中在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哪種液體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的實驗中,小明提出如下實驗方案:先讓一束入射光從空氣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記錄下光斑位置(如圖甲所示);接著分別倒入水和油,記錄對應的光斑位置,再通過分析就可得到實驗結(jié)論經(jīng)討論,同學們認為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進行了探究實驗(1)要實現(xiàn)探究目標,他們應選擇圖中的_B、D_(選填字母序號)兩圖實驗(2)實驗時,同學們在水槽底部貼上一把自制紙質(zhì)刻度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_記錄每一次光斑的位置_(3)某小組同學正確實驗后,所記錄的三次光斑的相對位置如圖丙所示,經(jīng)分析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_油_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解析:
6、(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對光的偏折本領大小,必須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條件的有B、D兩圖;(2)在水槽底部貼上一把自制紙質(zhì)刻度尺,目的是為了記錄液體對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較液體對光的偏折程度,體現(xiàn)了轉(zhuǎn)換法的思想;(3)根據(jù)記錄,油中光斑的位置距離空氣比較遠,因此油對光線的偏折程度大,即油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182016南平中考如圖甲所示是小宇同學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紙板垂直立在平面鏡上(1)小宇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變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步驟上述實驗探究得
7、到的規(guī)律是_B_(選填字母)A光沿直線傳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白色硬紙板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顯示光的傳播路徑_(寫出一條即可)(2)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_不在_(選填“在”或“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nèi);通過平面鏡觀察鏡中硬紙板的像,則看到的像與圖丙中相符的是_(選填序號)解析:(1)已知入射光線AO和反射光線OB,多次改變光的入射角度,測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較得出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因此該實驗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白色硬紙板在實驗中的作用是顯示光的傳播路徑(2)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現(xiàn)象中,
8、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nèi),但反射光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nèi),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線;若此時通過平面鏡觀察紙板,因為物像關于鏡面對稱,則看到的圖像應為丙圖中的.112015蕪湖校級自主招生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豎直放置一個凹透鏡、凸透鏡和平面鏡,兩個透鏡的主光軸重合,凸透鏡的焦距為f,此時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L.在凹透鏡的左側(cè)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過兩個透鏡后入射到平面鏡上,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來的光路返回,據(jù)此可判斷凹透鏡的焦距為(D)Af BLCfL
9、 DfL解析:當凸透鏡的焦點位于凸透鏡與凹透鏡之間時,因為從凹透鏡出來的光線為發(fā)散光線,所以不可能經(jīng)過凸透鏡焦點;當凸透鏡焦點位于凹透鏡左邊時,則可能從凹透鏡出來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焦點;而射入凹透鏡的光線為平行光線,故從凹透鏡出來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也經(jīng)過凹透鏡的焦點,因而凹透鏡的焦點與凸透鏡的焦點重合,如圖,所以凹透鏡的焦距ffL.17(12分)2017無錫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1)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
10、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同一高度_,其目的是_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_(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_實_(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_正立_(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D)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4)
11、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2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為(如圖3)_C_.解析:(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源移至40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光源移至8cm刻度時,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源與燭焰相比,像更穩(wěn)定,所以A正確,不符合題意;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這樣可以直接從光具座讀出物距和像距,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可調(diào)節(jié)物距及像距,當成等大的實像時,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這樣可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所以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4)光源“F”放在15cm處,物距處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響像的亮暗,不影響像的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