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热最新网址,777奇米四色米奇影院在线播放,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有码视频,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91精品在线,婷婷丁香六月天

大地測量課程設計

上傳人:jun****875 文檔編號:17799283 上傳時間:2020-12-06 格式:DOC 頁數(shù):23 大?。?.41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大地測量課程設計_第1頁
第1頁 / 共23頁
大地測量課程設計_第2頁
第2頁 / 共23頁
大地測量課程設計_第3頁
第3頁 / 共2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大地測量課程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大地測量課程設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中國礦業(yè)大學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應用大地測量學》課程設計 姓 名: pp 班 級: 測繪13級 學 號: 指導教師: 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 2020-12-06 大地測量學課程設計目錄 ———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控制網(wǎng)設計書 一、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控制網(wǎng)設計任務書————————

2、—————3 二、測區(qū)概況簡述——————————————————————3 三、已有資料的分析利用----------——————————————3 四、坐標系統(tǒng)的選擇及處理方法的論證、起始數(shù)據(jù)的配置和處理——5 五、平面控制網(wǎng)布設方案———————————————————5 六、水準高程控制網(wǎng)布設方案—————————————————10 七、技術依據(jù)及作業(yè)方法———————————————————12 八、工作量綜合計算及工作進程計劃表—————————————17 九、裝備、儀器、器材及經費預算———————————————17 十、上交資料清單———————————

3、———————————18 附:matlab精度評定代碼———————————————————19 一、任務書 對選定的一幅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面積約100-200平方千米,標定一直控制點,設計測繪地形圖(1:5000)工程所需控制點,按課程設計大綱進行控制網(wǎng)設計。 二、測區(qū)概況簡述 1.地理概況 本測區(qū)中心位置為東經117,北緯34。測區(qū)地面高程為+30~+200m,大部分地區(qū)為平原地勢較為平坦,小部分地區(qū)為丘陵湖泊,有一定的高低起伏。 2.交通情況 測區(qū)位于城鎮(zhèn)地區(qū),道路較多且四通八達,交通非常方便。 3.氣候情況 測區(qū)地區(qū)氣候溫和

4、,雨量適中,具有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特征,日照時數(shù)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由于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宜于野外作業(yè)時間為3~11月份,年平均作業(yè)時間利用率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點 測區(qū)內為城鎮(zhèn)居民點,人口較多交通發(fā)達,建筑密集,測量作業(yè)所需人力、物力、財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決。 3、 已有資料的分析利用 1.三角網(wǎng)和高程網(wǎng)成果及其精度 測區(qū)內及附近有國家D級GPS網(wǎng)點三個:D026,D027 ,D032,施測時間不詳,作業(yè)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為《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三點標石保存完好。坐標系統(tǒng)為1980年西安坐標系,三度分帶

5、,中央經線為東經117,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 2.已知點高斯平面坐標和水準高程如下表示: 點名 X/m Y/m H/m 備注 D026 3789007 39515904 182.514 1980年西安坐標系 高斯投影L0=117 1985國家高程基準 D027 3790003 39523933 39.364 D032 3783507 39519836 143.858 3.衛(wèi)星遙感影像圖資料: 4.成果的分析利用: 收集測區(qū)原有資料,了解作業(yè)單位、作業(yè)時間、執(zhí)行規(guī)范、平差方法等。注意要點:起算邊長的選擇問題、起算方位角的選擇問題、考查原

6、有控制點點位的可靠性、針對本次控制網(wǎng)服務的目的作出原有成果的利用方案、測區(qū)內有沒有國家高級點可以利用。 四、坐標系統(tǒng)的選擇及處理方法的論證、起始數(shù)據(jù)的配置和 處理 坐標系統(tǒng)選擇國家統(tǒng)一坐標系統(tǒng):根據(jù)已有資料的分析,經過坐標轉換,原工程區(qū)域位于高斯投影三度分帶,中央子午線為117,高程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所以選擇國家統(tǒng)一坐標系統(tǒng)。 , 經過計算可得:=10757m,=110m; 故長度綜合變形=1/63000<1/40000. 所以直接采用3度帶國家高斯投影。 5、 平面控制網(wǎng)布設方案: l 控制網(wǎng)的設計 1.E級GPS控制網(wǎng)的設計: (1)首級控制網(wǎng)的等級與要求精度

7、及測區(qū)面積有關,根據(jù)已知點確定比例尺,估算面積,確定首級控制網(wǎng)等級和點數(shù),S為平均邊長,Q為單個點所控制的面積: (2)考慮到工程地區(qū)大都采用GPS網(wǎng)作為首級控制網(wǎng),結合本次任務測區(qū)內際情況,選擇平均邊長為2.5km。按E級GPS網(wǎng)的主要技術要求布設,在布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最長邊與最短邊的差距不可過大,以免產生較大的誤差,另外雖然GPS測量時不要求相鄰點之間通視,布網(wǎng)方式也非常靈活,但考慮到加密導線測量的需要,每個GPS點應與相鄰的1~2個點通視。 (3)對測區(qū)的地形地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選擇合適的GPS控制點,E級GPS網(wǎng)點共選取12個點(1~12),D級GPS網(wǎng)點共三個(D0

8、26,D027,D032)為已知點,GPS接收機用4臺,分為8個異步環(huán)來進行觀測,網(wǎng)型布置如下: 基線中誤差是按照計算。(a=10mm b=20ppm),估算最弱點的精度。 (4) 采用arcmap軟件可以將控制點各個未知點的高斯平面近似坐標,以及大地坐標的近似值得出: 編號 X/m Y/m B/ L/ -1 3789007.06 515903.926 34.228357 117.172612 -2 3790003.054 523933.023 34.237182 117.259782 -3 3783507.111 519835.4 34.

9、178708 117.215155 1 3790663.694 518226.292 34.242967 117.198196 2 3790266.819 521290.173 34.239617 117.231102 3 3788917.441 519543.919 34.227487 117.212116 4 3788203.065 522179.174 34.220994 117.240699 5 3787615.688 517654.79 34.215786 117.191586 6 3787075.937 524004.803

10、 34.210793 117.26048 7 3786567.936 515337.036 34.206377 117.166416 8 3786409.186 519702.669 34.204872 117.213782 9 3784916.933 517432.54 34.19146 117.18912 10 3785583.684 522337.925 34.197377 117.242354 11 3784774.058 524496.929 34.19003 117.265755 12 3783567.555 522576

11、.05 34.179197 117.244885 各基線的邊長: 編號 SHAPE_Length -1-1 2842.508865 1-3 2137.241563 3-5 2299.414899 -1-5 2293.443522 -1-7 2526.952901 7-9 2727.596592 5-9 2709.240569 5-8 2341.446081 -3-8 2888.745519 -3-9 2743.104564 2-3 2197.187006 3-4 2719.268359

12、 4-10 2606.600924 3-8 2528.170507 8-10 2726.487586 -2-2 2622.841548 -2-4 2513.546864 -2-6 2944.296665 6-10 2250.56225 10-12 2065.585062 -3-12 2756.054704 6-11 2335.08716 11-12 2272.071463 2.一級加密導線網(wǎng)的設計: (1)加密控制點設計為一級導線,取E級GPS控制點為已知點進行附和導線設計,導線的平均邊長為500m左右,觀測方法采用全站儀按照規(guī)

13、范要求測角,測邊,估算最弱點中誤差,以5cm為限,網(wǎng)型如下圖所示: (2)采用arcmap軟件可以加密導線各個未知點的高斯平面近似坐標,以及大地坐標的近似值得出: 編號 X/m Y/m B/ L/ A1 3790389.559 518692.952 34.240774 117.202912 A2 3790459.409 519156.503 34.241395 117.207945 A3 3790287.959 519588.304 34.239841 117.212629 A4

14、3790351.459 520096.305 34.240404 117.218144 A5 3790186.359 520502.706 34.238908 117.222552 A6 3790319.709 520864.657 34.240103 117.226484 l 控制網(wǎng)的精度估算 1. E級GPS控制網(wǎng)的精度估算: 利用matlab精度評定后三維空間直角坐標點位精度:最弱邊的相對中誤差按下公式計算 最弱=0.06mm<5cm

15、 各基線的相對精度(三維) 三維站心直角坐標點位精度 2. 一級加密導線網(wǎng)的精度估算: 按照我國《工程測量規(guī)范》的規(guī)定,一級導線控制網(wǎng)測角中誤差為4″,測距中誤差為10mm,測距相對中誤差為1/70000,每千米中誤差為10㎜。選取單位權=4″。運用MATLAB軟件編程進行精度估算,下表為精度估算的結果: B矩陣 Qxx矩陣

16、 最弱點的點位誤差:=4.22cm<5cm,符合工程控制網(wǎng)規(guī)范要求,加密控制網(wǎng)設計合理。 6、 水準高程控制網(wǎng)布設方案: l 水準高程控制網(wǎng)的設計 測區(qū)內有三個已知高程點D026,D027和D032(1985國家高程基準),按照工程控制測量規(guī)范要求,設計布設了一個四等閉合水準路線,通過arcmap軟件畫圖測量相鄰水準點間的的距離,共有12加密水準點和三個已知水準點,平均1~2km一個水準點。布設時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具體測量操作時會遇到的問題,水準路線最好沿道路兩側布設,設計水準路線如下圖: 、 l 水準高程控

17、制網(wǎng)的精度估算 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規(guī)范,選取每千米差中誤差10mm為單位權中誤差,根據(jù)matlab軟件計算,系數(shù)矩陣B如下, 各個點的高程的協(xié)因素陣QXX為: 最弱點Q=2.0369,=1.4cm,估算最弱點高程中誤差<=2cm,滿足精度估算要求,因此設計較為合理。 7、 技術依據(jù)及作業(yè)方法 現(xiàn)行測量規(guī)范 (1)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GB/T 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統(tǒng)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程,CJJ73-97。 (3)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

18、026-2007。 (4)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 (5)國家一、二等水準 測量規(guī)范,GB12897-91。 (6)國家三、四等水準 測量規(guī)范。GB12898-91 (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圖圖式》GB/T20257.1-2007; 標石圖 儀器的選擇及檢驗項目要求 所用儀器:GPS單頻接收機,DS3水準儀,全站儀 檢驗項目要求: v 水準儀的光學測微器效用正確性的檢驗和分劃值的確定 v 視準軸與水準軸相互關系的檢驗 v

19、水準尺檢驗:水準尺分劃面彎曲差的檢驗 v 水準標尺每千米分劃間隔真長的測定 v 一對水準標尺零點差及基,輔分劃讀數(shù)差常數(shù)的測定 觀測方法及各項限差 GPS網(wǎng)觀測方法: 1)觀測組應嚴格按調度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作業(yè),以保證同步觀測同一衛(wèi)星組。當情況有變化需修改調度計劃時,應經作業(yè)隊負責人同意,觀測組不得擅自更改計劃。 2)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應連接無誤,接收機預置狀態(tài)應正確,然后方可啟動接收機進行觀測。 3)各觀測時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線高一次,兩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天線高,記錄在手簿。若互差超限,應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記入手簿備注欄

20、中。 4)接收機開始記錄數(shù)據(jù)后,作業(yè)人員可使用專用功能鍵選擇菜單,查看測站信息、接收衛(wèi)星數(shù)、衛(wèi)星號、各通道信噪比、實時定位結果及存貯介質記錄情況等。 5)儀器工作正常后,作業(yè)員及時逐項填寫測量手簿中各項內容。 6)一個時段觀測過程中不得進行以下操作:關閉接收機以重新啟動;進行自測試(發(fā)現(xiàn)故障除外);改變衛(wèi)星截止高度角;改變數(shù)據(jù)采樣間隔;改變天線位置;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 7)觀測員在作業(yè)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并防止儀器受震動和被移動,防止人和其它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wèi)星信號。 8)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應在接收機近旁使用對講機和手機等通訊設備;雷雨過境時應關

21、機停測,并卸下天線以防雷擊。 9)觀測中應保證接收機工作正常,數(shù)據(jù)記錄正確,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shù)據(jù)下載到計算機硬、軟盤上,確保觀測數(shù)據(jù)不丟失。 GPS網(wǎng)的主要技術要求: 級 別 平均距離(km) a(mm) b(110-6) 最弱邊相對中誤差 E級 2~10 ≤10 ≤20 1/40000 導線網(wǎng)觀測方法: 1) 利用全站儀,用測回法觀測水平角并及時進行上下半測回的檢驗 2) 導線邊進行距離測量,讀出距離讀數(shù) 3) 利用水平角及導線邊長度,并通過平差出計算控制點坐標 導線網(wǎng)技術要求: 導線施測采用三聯(lián)腳架全園觀測法施測,水平角觀測的技術要求按《

22、工程測量規(guī)范 GB 50026-93》2.3.1~2.3.10執(zhí)行。 等級 儀器等級 測回數(shù) 左+右-360之差/’’ 上下半測回之差/’’ 測角中誤差/’’ 方位角閉合差/’’ 一級 I級 2 ≤10 ≤10 ≤5 ≤10 導線平均長度/km 測距中誤差/mm 相對誤差 導線全長閉合差 0.5 ≤15 ≤1/30000 ≤1/14 000 概算內容和平差方法 v GPS控制網(wǎng)的概算: 數(shù)據(jù)處理及基線解算,觀測結果的外業(yè)的檢核。 v 導線測量概算得主要內容: 作業(yè)測量觀測數(shù)據(jù)的檢查,將觀測值劃算到標石中

23、心,將觀測值劃算到橢球面上和高斯投影平面上。 v 水準測量的概算得主要內容: 觀測高差各項改正數(shù)(包括水準標尺每千米長度改正數(shù),水準面不平行改正數(shù))的計算和水準點概略高程表的編制。 v 導線控制網(wǎng),水準網(wǎng)采用間接平差方法,GPS控制網(wǎng)用GPS基線向量網(wǎng)三維 無約束平差,包括觀測方程,誤差方程的列立,改正數(shù),平差值的求解。 提供成果資料 地形圖、控制網(wǎng)設計圖、控制點標石圖、平面和高程控制網(wǎng)網(wǎng)形圖以及各網(wǎng)型的精度估算成果。 8、 工作量綜合計算及工作進程計劃表 外業(yè)計算: 導線網(wǎng)觀測以及水準網(wǎng)觀測時,要及時的檢核觀測角,距離等觀測成果,做到步步檢核

24、 內業(yè)計算: 概算和平差 工作進程計劃表: 時間 任務 備注 1天 踏勘找點(已知點) 查看標石情況 7天 選位和造標埋石 GPS點、水準點、導線點 需待標石凝固符合要求后方可觀測,導線點需要通視 1天 GPS網(wǎng)觀測 每時段觀測時間不少于45分鐘 1天 GPS網(wǎng)數(shù)據(jù)解算及結果精度分析 確保精度達標 4天 水準儀檢校 水準網(wǎng)施測 水準路線需要往返觀測 3天 水準網(wǎng)高程計算和GPS網(wǎng)高程擬合 確保精度達標 3天 全站儀檢校,導線網(wǎng)施測 及時計算發(fā)現(xiàn)改正錯誤 1天 導線網(wǎng)計算及錯誤測站復測 確保精度 1天 GPS網(wǎng)、水準網(wǎng)、導線網(wǎng)全

25、面檢查 2天 整理資料及結果、上交圖紙 查看標石情況 1天 單位檢驗驗收 5天 機動 九、裝備、儀器、器材及經費預算 裝備:運送人員車輛一輛、運送材料卡車一輛; 儀器:選擇4臺GPS單頻接收機(配帶腳架、卷尺),2臺D3水準儀(配帶腳架、標尺、尺墊)、全站儀一臺(配帶腳架、棱鏡、氣溫氣壓計、卷尺); 器材:草帽、對講機、標石、混凝土、重力計等 經費預算: 人員 工程師/人?月*1人 技術員/人?月*1人 測工/人?月*3人 臨時工/人?月*2人 工資 3000元 2000元 1200元 500元 單頻接收機每臺15000元

26、*4臺+全站儀每臺20000元*1臺+DS3水準儀每臺2000元*1+標石每座100元*30座+生活補貼費每人/每天50元*30天*7人+交通住宿費每人/每天100元*30天*7人+總工資=123200元 十、上交資料清單 ⑴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書; ⑵外業(yè)觀測原始資料; ⑶內業(yè)計算成果表及控制網(wǎng)圖 附錄: GPS網(wǎng)精度估算Matlab代碼: %基線向量拓撲關系 第一列為基線起點 第二列為終點 終點-起點 %V=B*X-L %C*X=Z load data.mat %data.mat中含有四個矩陣分別存有控制點大地坐標BL

27、H,基線向量拓撲關系index,基線長度s,設置表setTab m=setTab(1,1);%基線個數(shù) n1=setTab(1,2);%測點未知點數(shù) n2=setTab(1,3); %測點已知點數(shù) aa=setTab(1,4); %固定誤差 單位 mm b=setTab(1,5); %比例誤差 單位 ppm %高斯投影坐標轉化為站心直角坐標(BLH->XYZ) %西安-80坐標系參數(shù) a=6378137; f=1/298.257222101 ee=2*f-f^2; N=a./sqrt(1-ee*sind(BLH(:,1)).^2); XYZ(:,1)=(N+

28、BLH(:,3)).*cosd(BLH(:,1)).*cosd(BLH(:,2)); XYZ(:,2)=(N+BLH(:,3)).*cosd(BLH(:,1)).*sind(BLH(:,2)); XYZ(:,3)=(N*(1-ee)+BLH(:,3)).*sind(BLH(:,1)); %計算各基線三維坐標三維分量 dX=zeros(3*m,1); for i=1:m j=index(i,1);%第i條基線的起點編號 k=index(i,2);%第i條基線的終點編號 if j<0 %將起點編號轉化到XYZ矩陣對應位置

29、j=j+n2+1; else j=j+n2; end if k<0 %將終點編號轉化到XYZ矩陣對應位置 k=k+n2+1; else k=k+n2; end temp=(XYZ(k,:)-XYZ(j,:)); dX(3*(i-1)+1:3*i,1)=abs(temp); dS(i)=norm(temp); end %函數(shù)模型-設計矩陣 B=zeros(m*3,n1*3); for i=1:m j=index(i,1);

30、 k=index(i,2); if j>0 B(3*(i-1)+1:3*i,3*(j-1)+1:3*j)=-eye(3); end if k>0 B(3*(i-1)+1:3*i,3*(k-1)+1:3*k)=eye(3); end end % 隨機模型-協(xié)方差陣 %三維空間直角坐標點位精度 D=zeros(m*3); for i=1:m temp=sqrt( aa^2+(b*dX(3*(i-1)+1:3*i,1)/1000).^2 ); %單位 mm

31、D(3*(i-1)+1:3*i,3*(i-1)+1:3*i)=diag( (temp/1000).^2 ); end P=inv(D); Dx=inv(B*P*B); %各基線的相對精度(三維) for i=1:m DS(i)=0; if index(i,1)>0 DS(i)=sum( diag( Dx(3*(index(i,1)-1)+1:3*index(i,1),3*(index(i,1)-1)+1:3*index(i,1)) ) ); end if index(i,2)>0 DS(i)=DS(i)

32、+sum( diag( Dx(3*(index(i,2)-1)+1:3*index(i,2),3*(index(i,2)-1)+1:3*index(i,2)) ) ); end relS(i,1)=sqrt(DS(i))/dS(1,i); end %三維站心直角坐標點位精度 B=34.21601325; %站心緯度 所有點平均緯度 L=117.1381948; %站心經度 所有點平均經度 R=[-sind(B)*cosd(L) -sind(B)*cosd(L) cosd(B) -sind(L) cos

33、d(L) 0 cosd(L)*cosd(L) cosd(B)*sind(L) sind(B)]; Dy=zeros(3*n1); for i=1:n1 Dy(3*(i-1)+1:3*i,3*(i-1)+1:3*i)=R*Dx(3*(i-1)+1:3*i,3*(i-1)+1:3*i)*R; end 導線網(wǎng)精度估算代碼: load data.mat %data.mat包含以下幾個數(shù)據(jù)表:index_line:(觀測邊的拓撲關系)index_line(i,1)為起點,index_line(i,2)為終點;% index_an

34、gle:(觀測角的拓撲關系)index_angle(i,1)為測站,index_angle(i,2)為后視,index_angle(i,3)為前視% P:權陣% ptNum:(點數(shù))ptNum(1,1)為未知點數(shù),ptNum(1,2)為已知點數(shù)% setTab:(設置表)setTab(1,1)為觀測角數(shù),setTab(i,2)為觀測邊數(shù),setTab(i,3)為測邊固定誤差,setTab(i,4)為測角誤差,setTab(i,5)為測邊比例誤差% XYJS:(XY坐標近似值)未知點坐標在前,已知點坐標在后 num=setTab(1,1)+setTab(1,2); k=ptNum(1,2

35、); B=zeros(num,k*2); % 給誤差方程系數(shù)陣的元素賦0,行數(shù)是觀測值個數(shù),列數(shù)是未知數(shù)個數(shù)的2倍. % 由觀測角列立誤差方程系數(shù) ro=2062.65; for i=1:setTab(1,1) j=index_angle(i,1);k=index_angle(i,2);h=index_angle(i,3); %取出觀測角要素 if j<=0 j=ptNum(1,2)+abs(j);%將測站編號轉化為正值 end if k<=0 k=ptNum(1,2)+abs

36、(k);%將后視編號轉化為正值 end if h<=0 h=ptNum(1,2)+abs(h);%將前視編號轉化為正值 end %計算坐標增量 dxjk=XYJS(k,1)-XYJS(j,1); dyjk=XYJS(k,2)-XYJS(j,2); dxjh=XYJS(h,1)-XYJS(j,1); dyjh=XYJS(h,2)-XYJS(j,2); sjk=dxjk*dxjk+dyjk*dyjk; sjh=d

37、xjh*dxjh+dyjh*dyjh; if j>ptNum(1,2) & k>ptNum(1,2) %測站和后視均為已知點,無需操作 end if j>ptNum(1,2) & k<=ptNum(1,2) %測站未知點,后視已知點 B(i,k*2-1)=-ro*dyjk/sjk; B(i,k*2)=ro*dxjk/sjk; end if k>ptNum(1,2) & j<=ptNum(1,2) %測站已知點,后視未知點

38、 B(i,j*2-1)=ro*dyjk/sjk; B(i,j*2)=-ro*dxjk/sjk; end if k<=ptNum(1,2) & j<=ptNum(1,2) %測站和后視均為未知點 B(i,j*2-1)=ro*dyjk/sjk; B(i,j*2)=-ro*dxjk/sjk; B(i,k*2-1)=-ro*dyjk/sjk; B(i,k*2)=ro*dxjk/sjk; end

39、 if j>ptNum(1,2) & h>ptNum(1,2) %測站和前視均為已知點,無需操作 end if j>ptNum(1,2) & h<=ptNum(1,2) %測站為已知點,前視為未知點 B(i,h*2-1)=ro*dyjh/sjh; B(i,h*2)=-ro*dxjh/sjh; end if j<=ptNum(1,2) & h>ptNum(1,2) %測站為未知點,前視為已知點 B(i,j

40、*2-1)=B(i,j*2-1)-ro*dyjh/sjh; B(i,j*2)=B(i,j*2)+ro*dxjh/sjh; end if j<=ptNum(1,2) & h<=ptNum(1,2) %測站和前視均為未知點 B(i,j*2-1)=B(i,j*2-1)-ro*dyjh/sjh; B(i,j*2)=B(i,j*2)+ro*dxjh/sjh; B(i,h*2-1)=ro*dyjh/sjh; B(i,h*2)=-ro*dxj

41、h/sjh; end end % 由觀測邊列立誤差方程系數(shù) for i=1:setTab(1,2) j=index_line(i,1);k=index_line(i,2); %取出觀測邊要素 if j<0 j=ptNum(1,2)+abs(j);%將起點編號轉化為正值 end if k<0 k=ptNum(1,2)+abs(k);%將終點編號轉化為正值 end dxjk=XYJS(k,1)-XYJS(j,1); dyjk=XYJS(k,2)-XYJ

42、S(j,2);%計算坐標增量 sjk(i)=sqrt(dxjk*dxjk+dyjk*dyjk);%計算近似邊長 if j>ptNum(1,2) & k>ptNum(1,2) %此邊為已知邊,無需操作 end if j>ptNum(1,2) & k<=ptNum(1,2) B(i+setTab(1,1),k*2-1)=dxjk/sjk(i); B(i+setTab(1,1),k*2)=dyjk/sjk(i); end if k>ptNum(1,2) & j<=p

43、tNum(1,2) B(i+setTab(1,1),j*2-1)=-dxjk/sjk(i); B(i+setTab(1,1),j*2)=-dyjk/sjk(i); end if k<=ptNum(1,2) & j<=ptNum(1,2) B(i+setTab(1,1),j*2-1)=-dxjk/sjk(i); B(i+setTab(1,1),j*2)=-dyjk/sjk(i); B(i+setTab(1,1),k*2-1)=dxjk/sjk(i);

44、B(i+setTab(1,1),k*2)=dyjk/sjk(i); end i=i+1; end %建立權陣 for i=1:num if i<=setTab(1,1) %觀測角的權 P(i,i)=1; else %觀測邊的權 P(i,i)=setTab(1,4)^2/((setTab(1,3)+setTab(1,5)*sjk(i-setTab(1,1))/1000)/10)^2; end end QXX=zeros(ptNum(1

45、,2)*2,ptNum(1,2)*2); BTPB=zeros(ptNum(1,2)*2,ptNum(1,2)*2); BTPB=B*P*B; QXX=inv(BTPB); for i=1:ptNum(1,2) M(i)=sqrt(QXX(2*i-1,2*i-1)+QXX(2*i,2*i));%未知點點位中誤差 plot(i,M(i),.), hold on, plot(M,r); end 水準網(wǎng)精度估算: load data.mat %data.mat包含三個數(shù)據(jù)表: %index:第i條邊的起點index(i,1)和終點index(i,2)

46、 %s:第i條水準路線的長度單位:m %setTab:設置表,其中setTab(1,1)為水準路線數(shù)目,setTab(1,2)為未知水準點數(shù),setTab(1,3)為觀測高差中誤差,單位mm/km for i=1:setTab(1,1) j=index(i,1);k=index(i,2); if j>0 B(i,j)=-1; end if k>0 B(i,k)=1; end end %設1km路線長高差的權為單位權,即P0=1 for i=1:setTab(1,1) P(i,i)=1/s(i)*1000; end BTPB=B*P*B; %法方程系數(shù)矩陣 QXX=inv(BTPB); M0=setTab(1,3); for i=1:setTab(1,2) M(i,1)=sqrt(QXX(i,i))*M0;%M0:觀測中誤差,M(i):第i個位置點的高差中誤差 end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