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對比語言學理論定位完整版PPT資料課件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一對比語言學理論定位,第一對比語言學理論定位,1,第一章 對比語言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e Place of CA in Linguistics),Carl James,Carl James(1980),認為對比分析可以歸屬為中介語研究(,CA as Interlanguage Study,)、語言應用研究,(Applied Linguistics),以及雙語研究,(Bilingualism),。,Is CA generalist or particularist?,Is it concerned with immanence or comparison?,Is it diachronic or synchronic?,第一章 對比語言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2,第一章 對比語言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Carl James,給對比研究下了這樣的定義:,CA is a linguistic enterprise aimed at producing inverted(i.e.contrastive,not comparative)two valued typologies(a CA is always concerned with a pair of languages),and found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anguage can be compared.,第一章 對比語言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3,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iew,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4,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iew,Diachrony,Diachronic linguistics 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Thus,on the diachronic axis we can go back and forth in time,watching the language with all its features change.,Synchrony,Synchronic linguistics views a particular state of a language at some given point in time.This could mean,Modern English,of the present day,o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Shakespeares English.,Diachronic versus synchronic v,5,許余龍,許先生用“歷時,/,共時”和“一語,/,數(shù)語”作為縱橫坐標,(axis),,分出四個象限,(quadrant),。(所謂歷時與共時,是著名瑞士語言學家,Saussure,提出的對語言學的分類。“有關(guān)語言學的靜態(tài)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時的,有關(guān)演化的一切都是歷時的”。),語言內(nèi)部,II I,歷時 共時,III IV,語言之間,6,象限I 代表了同一語言內(nèi)部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在其 發(fā)展的某一個階段(主要是現(xiàn)時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系統(tǒng)的內(nèi)部構(gòu)成成分以及組合結(jié)構(gòu)進行比較。20世紀初,Saussure 開始了共時語言學的研究,即把語言作為一種狀態(tài)來描寫。此后,共時語言學便成了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主流,形成了許多流派。同一語言內(nèi)的共時比較是語音學、語法學、詞匯學等構(gòu)成當代語言學主流的各個分支學科的一個主要研究方法。,象限I 代表了同一語言內(nèi)部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某一,7,象限II 代表了同一語言內(nèi)部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在其 演變的不同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系統(tǒng)加以比較,從而使我們了解這一語言的發(fā)展 ,找出其基本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例如,通過對英語的歷時比較,語言學家一般認為,英語的演變經(jīng)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早期現(xiàn)代英語和現(xiàn)代英語等四個階段,其語法演變的總趨勢表現(xiàn)為從一個綜合型的語言逐步向一個分析型的語言發(fā)展,即詞的曲折變化逐漸減少,語法意義的表達越來越多地依賴語序以及介詞等語法功能詞的應用。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的語言史及其分科如詞源學、古今對比語法學等研究的主要方法。,象限II 代表了同一語言內(nèi)部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8,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不同語言(一般是親屬語言)在各個 發(fā)展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系統(tǒng)進行比較,其目的主要是探討語言之間的 聯(lián)系,并據(jù)此對世界上的語言進行譜系分類,重建某一組親屬語的共同原始語(Proto-language),例如,語言學家通過對印歐語系諸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推斷出原始印歐語的大致形式。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往往需要與同一語言的歷時比較相結(jié)合,這就形成了當前所進行的語言學研究領(lǐng)域中最先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分支:語言學,也稱比較語言學,或 比較語言學。它發(fā)端于18世紀末,到了19世紀,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重要領(lǐng)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9,象限,IV,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在不同語言之間進行靜態(tài)的(主要是現(xiàn)時狀態(tài))的比較,以便找出不同語言之間在形式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異同。他認為,根據(jù)比較的目的和所涉及語言范圍的不同,語言間的共時比較大致分為三類:語言普遍現(xiàn)象研究、語言類型學和對比語言學。前兩類在比較中所涉及的語言應該是越多越好,最理想的當然是能夠包括世界上所有的語言,或者至少所選的語言能夠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的語言。第三類比較則通常局限于兩種語言之間進行。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在形式結(jié)構(gòu)上的共同點,以及一種語言相對于另一種語言而言的不同之處。,象限IV 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在不,10,1.,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e Place of CA in Linguistics),潘文國,徐先生認為(,1,)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這說明,對比語言學和語言學的其他分支既密切相關(guān),又有所不同。(,2,)對比語言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對比描述。這將對比語言學與一般的描寫語言學區(qū)別開來,因為后者的任務通常是對某一種語言加以描述。(,3,)對比語言學是共時的研究。(,4,)對比語言學雖然同時研究和描述語言之間的異同,但側(cè)重點是語言間的不同之處。,但潘文國認為,對比分析不能僅僅局限在共時的研究層面。如果我們只討論上個世紀,60,、,70,年代西方對比語言學,這也許是對的,但今天的對比研究,特別是漢英對比,已經(jīng)與那時建立在結(jié)構(gòu)主義基礎(chǔ)上的對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文化的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對比研究中,很多問題已經(jīng)不能單單從共時的研究中得到回答。所以 以共時和歷時作為標準已經(jīng)成了問題(潘文國,1996,)。,1.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e Place of CA in,11,1.,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e Place of CA in Linguistics),潘文國認為對比語言學的第一個定義應該是:,語言比較研究如果成為獨立的學科,提出自己的目標和宗旨,那么,它只能是用來深入持久地探討語言,探討民族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Humboldt 1820:1,),潘認為,這個定義有兩個特點:第一,對比語言學(如上所述,洪堡特的“語言比較研究”本質(zhì)上就是對比語言學)與我們今天的“普通語言學”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可見,在洪堡特看來,對比語言學與普通語言學其實是一回事,雖然它比較的可能是具體的語言,但洪氏的眼光始終是關(guān)注著作為整體的人類語言。從這一角度來看,洪氏的對比語言學要比今天的我們一些學者自以為從事的“對比語言學”要寬廣得多。第二,它特別強調(diào)語言與民族發(fā)展、人類進步的關(guān)系。,1.對比語言學的定位(The Place of CA in,12,對比語言學的定義,(The Definition of CA),對比語言學(,contrastive analysis,)是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學科,又稱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或?qū)Ρ妊芯浚?contrastive studies,)。許余龍(,1992,:,60-61,;,2002,:,4,)是這樣界定對比語言學的:,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不同之處,并將這類研究應用于其他有關(guān)領(lǐng)域。,他的定義比較清晰和明確地闡述了對比語言學的概念、任務、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目的。從事語言對比研究的人們似乎已經(jīng)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對比語言學是語言間的“對比”而非“比較”,它強調(diào)語言的“共時”研究,最終以描述語言的“個性”特征為研究目標。,對比語言學的定義(The Definition of CA),13,2.“對比語言學”術(shù)語的 溯源,詹姆斯(Carl James)(1980)在其著名的對比分析中這樣寫道:,I shall not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CA:Di Pietro finds an early example of CA in C.H.Grandgents book on the German and English sound systems,published in 1892.For me,modern CA starts with Lados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我無意重建對比分析的 :迪皮德婁(Di Pietro 1971:9)找到了格朗根特年出版的一本書。對我來說,我認為現(xiàn)代的對比分析始于拉多的跨文化語言學(James 1980:8)。,2.“對比語言學”術(shù)語的 溯源 詹姆斯(Car,14,Carl James,的定義:,CA is a linguistic enterprise aimed at producing inverted(i.e.contrastive,not comparative)two-valued typologies(a CA is always concerned with a pair of languages),and found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anguages can be compared.,(,Carl James 1980:3,),Carl James的定義:CA is a lingu,15,“對比語言學”術(shù)語的 溯源:,其實,“對比語言學”這一名詞最早是由 人類語言學家沃爾夫(Benjiamin Whorf)1941年提出來的(王宗炎 1985:4;許余龍 2002:18;潘文國 2002:383;魏志成 2003:4),這在對比研究界已經(jīng)成了不爭的事實,但是卻很少有人對沃爾夫當時提出這一名詞的理論思想作深一步的研究,只是默認于既定的常識,停滯在已有的定式上。,“對比語言學”術(shù)語的 溯源:其實,“對比語言學”這,16,“對比語言學”術(shù)語的 溯源:,潘文國(,2004,)認為,從拉多講起,給西方的對比語言學研究主要帶來了四個不利的結(jié)果:,第一,造成了對比語言學史的片面理解,抹殺了拉多之前的學者在這一領(lǐng)域的重要貢獻;,第二,將對比研究始終同第二語言教學或應用語言學聯(lián)系在一起,理論層面上不去。,第三,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