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試題(含答案)
-
資源ID:253597406
資源大?。?span id="24d9guoke414" class="font-tahoma">418KB
全文頁數:1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5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試題(含答案)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試題
第一部分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下列關于青銅文明表述正確的有
①大約從夏朝開始,中國進入青銅時代
②青銅時代,國家建立,漢字發(fā)展成熟
③商朝時期的青銅鑄造工藝水平相當高
④西周出現社會分工,進入大變革時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下圖為某同學總結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示意圖,圖中長方框中應填寫
A.東亞文化圈形成
B.造紙術傳入中亞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學理論體系
D.中華文化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
3.近代以來,隨著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
些學說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
A.洋務運動的開展 B.義和團運動爆發(fā)
C.辛亥革命的爆發(fā) D.五四運動的發(fā)生
4.1917--1921年《新青年》雜志發(fā)表文章的分類統(tǒng)計,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文章與介紹一般西方習俗的文章數量增加很多,對此影響較大的國際因素包括
①中國共產黨成立 ②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③俄國的十月革命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馬克思曾經說到:“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
的三大發(fā)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這充分體現了
A.我國三大發(fā)明傳到了歐洲 B.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C.指南針有利于新航路開辟 D.火藥的發(fā)明推動資產階級革命
6.下列屬于研究兩河流域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重要史料有
①《吉爾伽美什》 ②人首飛牛石雕
③《漢謨拉比法典》 ④莎草紙的制造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7.西歐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很多素材來自《圣經》的歷史傳說和神話。西歐封建
制度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競爭共存。496年,法蘭克國王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這些現象反映了中古時期的西歐社會
A.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 B.莊園制與農奴制特征
C.地域文化宗教色彩濃 D.繼承古希臘羅馬哲學
8.以下四項表述可以從史實直接推斷出結論的是
選項
史實
結論
A
《高麗史》的體例分為“世家”“列傳”“志”“年表”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歷史;日本根據自己語言的發(fā)音,借用漢字的筆畫,創(chuàng)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朝鮮和日本吸收中華文化,發(fā)展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B
古代印加人建造了太陽廟,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還制定了太陽歷等等
美洲當時科技發(fā)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C
亞歐游牧民族在3-6世紀開始新一輪遷徙。在中國匈奴人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qū)建立政權。部分北方人因為戰(zhàn)亂南遷。
促進亞洲和歐洲之間民族交融和發(fā)展
D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羅馬帝國衰落的機會,陸續(xù)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阿拉伯人開始擴張,建立地跨亞非歐三洲帝國
9.拜占庭帝國,信仰東正教并傳承著古希臘文化。14世紀時,信仰XX的奧斯曼帝國不斷入侵,使拜占庭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及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在那里講授古希臘輝煌的歷史和文化。由此可見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奧斯曼帝國興起并成為文化中心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體系 D.政治格局的變動影響了文化發(fā)展
10.美國《加州志》記載,“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區(qū)......在未開墾
前,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種植糊口。及1870年,中國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鐵路后,又接受低工資擔任開墾三角洲地區(qū)的工作。他們推著單輪車筑起堤防,逐漸全部四十二萬五千英畝水草叢生的沼澤地被開拓了”。這反映了
①華工為美國的開發(fā)做出貢獻 ②華工生活生存狀況惡劣
③華工到美洲的途中死亡率高 ④華工充當了廉價勞動力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1.閱讀下表可以看出說明
年份
名稱
1950
成立聯合國難民署,專門負責處理難民問題
1951
聯合國通過了《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
1966
聯合國通過了《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
2000
聯合國決定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
A. 難民問題已經得到了長期有效解決
B.國際社會積極致力于解決難民問題
C.聯合國通過制定法律解決難民問題
D.戰(zhàn)爭、沖突等等原因引發(fā)難民問題
12.右圖是漢朝的鎏金銅馬,據考證,它的藝術造型源自漢朝御廄中飼養(yǎng)的大
宛“汗血馬”,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此物可研究古絲綢之路的形成
②此物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形成
③鎏金銅馬可研究漢與日本戰(zhàn)爭
④是實物史料,藝術研究價值高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13.《世界文明史》記載“在白人踏上美洲幾個世紀前,危地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經擁有幾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會為發(fā)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個基礎,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這反映出
A.歐洲殖民者破壞了印第安文化
B.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
C.阿茲特克文化屬于印第安文化
D.殖民者曾對印第安人野蠻屠殺
14.印歐人遷徙推動了亞歐大陸中西部重要文化區(qū)域的形成和發(fā)展,它包括
①西亞文明 ②希臘文明 ③印度文明 ④中華文明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5.下列關于現代社會的移民表述正確的是
A.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多數移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B.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勞動力市場,減少了移民數量
C.現代移民社會仍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特質
D.由于貧窮造成的難民問題不屬于現代社會移民問題
16.下列與絲綢之路開通有關的是
①張騫通西域 ②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③亞歷山大東征 ④新航路的開辟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17.從8世紀起,瓷器成為中國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銷到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 等地,深受當地人喜愛,西亞和北非的工匠大量仿制中國瓷器。這表明
A.中國制瓷業(yè)歷史悠久,宋朝制瓷工藝達到高峰
B.來自對外貿易的稅收成為唐朝國庫的主要來源
C.中國瓷器的大規(guī)模輸出影響了亞非制瓷業(yè)的發(fā)展
D.海上絲綢之路由此開通,陸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
18.在美式英語中,一些單詞來自印第安語,如tamarack(落葉松)、pone(玉米餅)、Arizona(亞利桑那)、woodchuck(土撥鼠)等。還有一些單詞來自非洲黑人語言,如tote(搬運)、 okra(秋葵)等。這些單詞說明了
A. 美國文化多元的特征 B. 美式英語脫離了英國本土語言
C. 美利堅民族正式形成 D. 美式英語脫離了美洲本土語言
19.《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是奧古斯特·雷諾阿于1866年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觀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當時飲茶之風停留在法國上流社會
B. 飲茶對法國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響
C. 茶是中國人的發(fā)現,飲茶歷史悠久
D. 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文化交流
20.列寧曾評價十二月黨人: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狹小的。他們同人民的距離非常遠。但是,他們的事業(yè)沒有落空。列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①參加者是貴族青年軍官 ②在俄國傳播了革命主張
③這場起義最終還是失敗 ④直接促成俄國十月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1.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后,推動歐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構的表現是
①建立起拿破侖帝國 ②反封建反專制
③頒布《拿破侖法典》 ④求民主求法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2.世界殖民體系瓦解于
A. 工業(yè)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
C. 俄國十月革命后 D.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
23.下列有助于直接推動人類文化傳承的有
A.學校-印刷術-圖書館-博物館
B.史詩-戰(zhàn)亂-大規(guī)模移民-火藥
C.傳說-課堂-戰(zhàn)后談判簽訂條約
D.歷史遺跡-文獻史料-自然災害
24.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保護文物古跡的第一要義是
A. 審美性 B.實用性
C.創(chuàng)新性 D.歷史的真實性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
25.(12分)曾隨之謎
在今天湖北境內,中國的傳世文獻從來沒有記載過周代一個叫曾國的諸侯國。1978 年,曾侯乙墓的發(fā)現卻證明歷史上湖北的隨州確實存在著一個姬姓曾國。史籍中明確記載這一地區(qū)只有一個隨國,但卻從未見隨國青銅器出土。文獻記載與考古發(fā)現的不一致,引發(fā)了學者們關于“曾國”和“隨國”兩個國名關系的爭論,有的學者認為曾隨為一國,有的學者認為曾國絕不可能是隨國。
直到2019年,這場爭論才得以平息。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棗樹林發(fā)現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墓葬群,出土銅器2000余件,其中禮器近600件。三組大墓的墓主人分別為曾公求及其夫人漁、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曾侯得,三組大墓均出土有編鐘,同一墓葬均出土帶有周文化和楚文化兩種不同文化因素的銅鼎。以下為曾侯寶夫人、楚王女兒羋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銘文:
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
大意為:楚王嫁女兒羋加到隨國的陪嫁。
銘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緒,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孫,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長辝夏。
大意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業(yè),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長子,通過統(tǒng)治曾國,光大“夏”的功業(yè)。
銅缶
(1)考古發(fā)現如何解決了“曾隨之謎”?(4分)
(2)此次考古發(fā)現可以印證周代的哪些史實?并結合材料說明。(8分)
26.(18分)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復雜……嚴格地說,輕便而實用的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縑帛成本較高,產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使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貴族之家才有條件使用。
——王恩全《論中國漢字的栽體演變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fā)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guī)范、整齊劃一。
——陳虹《器物裁體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
材料三 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中國、東亞地區(qū)乃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qū),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
——摘編自王鋒《追尋漢字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足跡》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據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yōu)勢地位的原因。(6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fā)展的作用。(6分)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并分析原因。(6分)
27.(12分)1989年希臘的奧林匹亞遺址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古代
奧林匹亞曾召開奧林匹克競技會。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宙斯神崇拜是希臘地區(qū)的重要信仰。古希臘人為紀念宙斯在奧林匹亞建造了規(guī)模巨大的神廟。該神廟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神廟內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的作品,骨架為木質,外覆黃金和象牙。該雕像于公元475年毀于大火。在現存宙斯神廟遺址的東、西山墻有精美的浮雕。在東山墻所有浮雕都是靜止的,力量呈現平衡;在西山墻沖突的力量已經爆發(fā),好似正經歷一場肉搏戰(zhàn)。古希臘人在這里舉行祭祀宙斯的慶典,同時舉行盛大的體育競技會(古奧運會)。這一競技活動是古希臘各城邦之間廣泛交流的盛會,雖未能將各邦國統(tǒng)一成一個大希臘,但具有凝聚全體希臘人的作用。目前在奧林匹亞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運動設施,有運動場、訓練場和摔跤學校等。
——摘編自傅朝卿《西洋建筑發(fā)展史話》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奧林匹亞遺址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6分)
(2)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奧運會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6分)
28. (10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沒落”“衰敗”的悲涼氣氛中,許多學人對自身文明的前途懷抱憂患意識,尤以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一書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研究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組織機構也大量涌現,巴黎大學中國學院、法蘭克福大學中國學院、達姆斯塔特的“東方智慧學院”等等......形成了19世紀以來中學西播的一次高潮,對戰(zhàn)后西方文明的反省與重建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夏舒洋《一戰(zhàn)后的中國文化西播熱潮述評》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對上述現象進行評析。
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歷史期中試卷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B
D
C
A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C
D
C
A
B
A
題號
21
22
23
24
答案
C
D
A
D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
25.(12分)
答案:(1)在曾國的墓葬中發(fā)現了隨國的信息,表明曾與隨是同一個諸侯國的不同稱呼,(2分)解決了文物考古和文獻記載不一致的矛盾,彌補了文獻史料中對曾國記載的空白。(2分)
(2)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度 。由編鐘銘文可知,曾國是西周時期分封到隨州的諸侯國。(2分)
西周禮樂文明得到繼承和傳播。由墓葬出土的禮器及不同文化因素的銅鼎可知,曾國繼承和傳播了西周的禮樂制度文明,使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逐漸融合。(2分) 手工業(yè)發(fā)展2分
春秋中期華夏認同的觀念已經形成。編鐘及其銘文“禹”和“夏”的發(fā)掘與釋讀,表明曾國對“禹”和“夏”的認同。(2分)
任意三點可以8分
26.(18分)【答案】(1)原因:面積較大,寫字較多(2分);制作工藝簡單,輕便實用(2分);成本低,產量高(2分)。
(2)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漢字的傳播(2分);造紙術的發(fā)展促進紙的普及,催生多種書體(2分);印刷術的發(fā)展使字體變得規(guī)范(2分)。
(3)影響: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fā)展(2分);促進了東亞地區(qū)文化的交流(1分);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1分)。
原因:漢字符號豐富多樣(1分);漢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1分)。
27.(12分)
【答案】(1)理由:奧林匹亞是古希臘宗教崇拜的中心,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2分);留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藝術水平高(2分);古今奧運會有傳承關系(2分)。
(2) 影響:現代奧運會是在恢復古奧運會的基礎上興起;現代奧運會在奧林匹亞遺址采集火種;展示綜合性運動會的競技樣式;體現各國參與的合作精神;倡導奧林匹克運動的和平理念(任意三點6分)。
29. (10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沒落”“衰敗”的悲涼氣氛中,許多學人對自身文明的前途懷抱憂患意識,尤以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一書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研究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組織機構也大量涌現,巴黎大學中國學院、法蘭克福大學中國學院、達姆斯塔特的“東方智慧學院”等等......形成了19世紀以來中學西播的一次高潮,對戰(zhàn)后西方文明的反省與重建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對上述現象進行評析。
答案
西方文化強調個人利益至上,推崇競爭,創(chuàng)造了近代資本主義文明。通過殖民擴張,資本主義文明在近代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爭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使得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激化,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近代文明的弊端。
一些對自身文明前途懷抱憂患意識的西方人,認為西方文明已經沒落。在正視和反省自身文明缺陷的同時,他們將眼光投向東方和中國文明,掀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重視和弘揚中國文化價值,企圖以此拯救西方文明。因此,以研究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組織機構大量涌現。中學西播的出現高潮,這對戰(zhàn)后西方文明的反省與重建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由此可知,文化交流與借鑒對于中西雙方都很必要。中國文化崇尚禮讓友愛、主張以和為貴、提倡天人合一,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我們應平等看待中西文化的優(yōu)長,大力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