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閱讀:62個試題-掌門1對
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2011年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超級大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62個試題-掌門1對1
1(包頭市·2011)(一)
寧越,中牟①之鄙人也??喔谥畡冢^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寧越曰:“請以十五歲。人將休,吾將不敢休;人將臥,吾將不敢臥。”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矢②之速也,而不過二里,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寧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哉? (10分)
(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單位,三十里為一舍。
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苦耕稼之勞 苦:
(2)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 達:
8.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9.文中劃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2分)
10.從選文看,寧越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2分)
11.小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發(fā)?(2分)
答案:二、閱讀(49分)
(一)(10分)
7.(2分)(1)以……為苦 (2)顯達
8.(2分)(1)怎樣做才能夠免除這種辛苦呢?
(2)學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師.
9.(2分)對比。通過對比突出堅持不懈的意義。
10.(2分)①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②勤奮刻苦。(或認準目標,堅持不懈)
11.(2分)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長春市·2011)(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5分)
康照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駱。,必攜書一本,觀玩不已。人 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彼嘏c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⑧,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 之。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風月繁華之述備矣,明我齋③讀而羨之。
(選自袁枚《隨園詩話》)
【注釋1騶. (zou):古代養(yǎng)馬駕車的官,這里指馬匹。②不相中(zhòng):不合。③明我齋:人的名號。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觀玩不已( )②風月繁華之述備矣( )
15.曹練亭擁八騶而出,手不釋卷非為學,請談談他攜書的用意是什么?(2分)
16.選文著重刻畫了曹練亭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對待陳鵬年的做法更令人稱道,從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答案:14.①停止 ②詳備
15.用書來掩人耳目,避免百姓起立行禮之事,并以此求心安。(意思對即可)
16.胸襟寬廣,不計前嫌,磊落大度,仗義執(zhí)言(答出兩點即可給分o)
【文言文參考譯文】
(乙)康熙年間,曹練亭任職江寧織造,每次出門都跟著八匹馬,而且他肯定會帶上一本書,經(jīng)常翻看,從不間斷。有人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喜歡學習呢?”他回答說:“不是,我并不是掌管一方的地方官員,而百姓見到我都會起立行禮,讓我的內心感到不安,于是用這個來掩人耳日?!辈芫毻は騺砼c江寧太守陳鵬年不和睦,等到陳鵬年因為被人誣陷而被判罪時,他卻秘密奏報朝廷保薦陳鵬年。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他的兒子曹雪芹編寫了《紅樓夢》一書,詳細記載了風月繁華的一些事情,明我齋讀到之后很羨慕它。
3(常德市·2011)(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6分)
細柳營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16.解釋下面中加點的詞。(4分)
(1)天子且至 且:
(2)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約:
(3)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 謝:
(4)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 曩:
17.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B.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
C.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D.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18.文中把文帝在細柳營和霸上、棘門軍遇到的不同情況加以對比,刻劃了周亞夫的形象,請指出三處對比,并作分析。(3分)
答:
19.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3分)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譯文:
20.最后一段說“群臣皆驚”,一個“驚”字,含義豐富,XXX全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 三、(16分)
16.(4分)(1)將要(2)規(guī)定(3)告知(4)先前
17.(2分)A
18.(3分)一是文帝到前兩處軍營時暢通無阻,而在細柳營卻兩次不得入,這突出
了細柳軍軍紀嚴明;二是文帝在前兩個軍營“直馳入”,而在細柳營卻“不得驅馳”,
只能“按轡徐行”這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兩處軍營時,“將以下騎送迎”,而周亞夫卻“介胄之士不拜”“以軍禮見”,這突出了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
19.(3分)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書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保ā盁o何”“詔”“勞”各1分)
20.(4分)為周亞夫治軍之嚴而“驚”;為周亞夫怠慢皇帝有損天子之威而“驚”;
為文帝的深明大義,禮儀周至而“驚”;為周亞夫過分拘泥于軍紀而“驚”。(以上4點,
只要答對其中2點即可得滿分)
4(郴州市·2011)(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題。(4分)
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島間。蚌謂螺曰:“汝之形,如鸞②之秀,如云之孤,縱使卑樸③,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璣之寶④,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內不授于外。啟我口,見余心。汝雖外美,其如內何?摩頂放踵,委曲而已?!甭菽舜髴M,掩面而入水。
注釋:①中渚:水中一塊小洲。②鸞:鳳凰。③卑樸:謙卑樸拙。④珠璣之寶:珍珠寶貝。
1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汝之形 形:形體
B.然。云何珠璣之寶,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然:然而
C.摩頂放踵,委曲而已。 踵:腳后跟
D.螺乃大慚,掩面而入水。 乃:于是
14.最能準確概括短文主旨的一句是(2分}
A.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
B.應該注重外表美。
C.能認同別人的優(yōu)點。
D.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答案:13.B(2分)14,D(2分)
5(成都市·2011)二、文言文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陷大澤中。以故漢追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①,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杈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侯,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快戰(zhàn):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項王給王翳看。王翳,漢將。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項王軍壁垓下 壁:安營扎寨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屬:歸屬
C.項王自度不得脫 度:估計
D.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被:遭受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3分)
譯文:
(2)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3分)
譯文:
5.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項羽怎樣的心理和性格特點?(4分)
答:
答案:二、(12分)
3.(2分)B(“屬”:跟隨)
4.(6分)
(1) (3分)即使江東父老憐愛我并擁我為王,我有什么臉面見他們!(大意正確計 2分,落實“憐”的意思計1分)
(2) (3分)我聽說漢軍用千金來懸賞購買我的人頭,并給予萬戶封地,我就送你這個恩惠 吧。(大意正確計2分,落實“德”的意思計1分)
5.(4分)心理:愧對父老鄉(xiāng)親,不愿茍且偷生。(2分)性格特點:勇武與豪放。(2分) (意思相近即可)
6(大連市·2011)(二)
建安五年,曹公①東征,禽②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③,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日:“卿試以情問之?!奔榷|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边|以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④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釋]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為關羽、袁紹。
②禽:通“擒”。
③白馬:地名。
④封:封存。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B.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13.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4.面對曹公厚賜,關羽“終不留”的原因
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二)
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才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劃對兩處得1分,劃對三處得2分,劃五處及五處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7(大慶市·2011)【古文閱讀】
(甲)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選自《宋史·趙普傳》)
(乙)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
(1)普少習吏事 習:
(2)每歸私第 第:
(3)家人發(fā)篋視之 發(fā):
(4)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游:
10.下列句中加點虛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太祖常勸以讀書 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而:表假設,如果
C.及小白立為桓公 及:等到 D.鮑叔遂進管仲 遂:于是,就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
譯文: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齊。
譯文:
12.從趙普舉薦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趙普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2分)
答:
1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趙普對人才的舉薦,齊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兩位君王最終都接受建議,重用人才,在這一點上,均稱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終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輔佐桓公一匡天下,說明趙普和鮑叔牙都是善于發(fā)現(xiàn)并舉薦人才的賢臣。
C.趙普舉薦人才,不懼太祖盛怒,反復進諫;鮑叔牙舉薦管仲,“以身下之”:均體現(xiàn)了兩人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胸懷。
D.甲、乙兩文在寫舉薦人才時,均使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使人物在舉手投足間本質盡顯
答案:9.(4分)(1)習:熟悉(2)第:府第,住宅(3)發(fā):打開(4)游:交游,交往
10.(2分)B
11.(1)(2分)太祖發(fā)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趙普臉色不改。
(“碎裂”,使動用法?!邦伾?,古今異義。)
(2)(2分)管仲已經(jīng)被任用,在齊國執(zhí)政。
(“既用”,被動句?!凹取保呀?jīng)或在……以后。“于齊”,介詞結構后置。)
12.(2分)剛毅果斷、鎮(zhèn)靜從容、堅韌執(zhí)著(答出兩點給2分)
13.(2分)D
8(德陽市·2011)讀下面文段,完成25-26題
窗外有棗林,雛雀習飛其下。一日,貓蔽身林間,突出噬雀母。其雛四五, 噪而逐描,每進益怒。貓奮攫之,不勝,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雛繞室啁啾〔注1〕,飛入室者三。 越數(shù)日,猶望室而噪也。
哀哉!貓一搏而奪四五雛之母,人雖不及救之,未有不惻概〔注1〕于中者。而貓且眈眈然,唯恐不盡其類焉。烏乎,何其性之獨忍于人哉? 物與物相殘,人且惡之;乃有憑權位,張爪牙,殘民以自肥者,何也?
——〔清〕薛福成〔注1〕《庸庵全集》
〔注1〕啁啾:許多小鳥的叫聲。
〔注2〕概:通“慨”
〔注3〕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國藩四大弟子之一。
25.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雛雀習飛其下 習:練習
B.貓蔽身林間 蔽:隱藏
C.越數(shù)日,猶望日而躁也 猶:好像
D.乃有憑權位,張爪牙 憑:憑借
26.第二段是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的評論,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會現(xiàn)象。(3分)
答案:25.(2分)C
26.(3分)貓雀相搏 當時依仗欺壓百姓(前句1分,后句2分)
9(德州市·2011)(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枺俊蓖鯂[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世說新語》
14.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嘗暫寄人空宅住
15.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16.“雪夜訪戴”表現(xiàn)了王子猷怎樣的個性?“何可一日無此君”表達了古人怎樣的理想和追求?(3分)
答案: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經(jīng)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來乘著興致而來的,沒有了興致就返回,何必要見戴安道!
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要點:率性而為高尚有節(jié)正直謙虛堅韌不拔
評分:前一問1分,后一問2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10(佛山市·2011)(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榮累之辨
(東漢)王充
高士所貴,不與俗均,故其名稱,不與世同。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于彼為榮,于我為累。偶合容說,身尊體佚,百載之后,與物俱歿,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遺于一札,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王充《論衡 . 自紀》)
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不贊賞怎么樣的人?用
自己的話簡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體和草木一樣枯萎了,名聲卻和日月一樣明亮;經(jīng)歷和孔子一樣,處于困境;文章卻同楊雄不相上下,算得一雙,我認為這樣的人是光榮的。
2、德行不高,名聲不好,沒有什么作為,沒有好文章的人。
11(廣東省·20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題。
言默戒
楊時
鄰之人有雞夜嗚,惡其不祥,烹之。越數(shù)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日:“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蛞锅Q,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嗚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
【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鳴 或:
(2)皆足取禍也 ?。篲 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
3.XXX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2分)
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
答案:附加題 10分
1 2分 (1)有的 (2)招致
2 3分 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
3 2分 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
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
4 3分 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都會招致災禍,說話做事要適宜。
參考譯文:
鄰人有一只雞在夜里打鳴,厭惡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過了幾天,另一只雞天亮
了卻不打鳴,便又把它烹吃了。過后(他)對我說:“我家的雞有的夜里打鳴,有的早晨
卻不打鳴,對這種不吉祥怎么辦?”我告訴他說:“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
自作不吉祥罷了。有的夜里打鳴,鳴得不是時候;早晨不打鳴,不打鳴也不是時候,那是
它們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關昵?如果它們按時打鳴,那么人將靠他
們報曉,誰還會烹吃它們呢?”我又想到:人的發(fā)言與沉默和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應
發(fā)言而發(fā)言,同應當發(fā)言而不發(fā)言,都足以招致災禍啊。所以寫下來作為發(fā)言和沉默的告
誡。
12(廣元市·2011)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 ~10題。(共9分,每小題3分)
李氏有一鳩,能為人言,過于鸚鵡,甚慧,養(yǎng)之數(shù)年矣。日則飛翔于廊楹簾幕間,不遠去,夕宿于籠,以避貍鼠。見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晉人賈于吳者,見之,愿以十金易焉。鳩覺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敝魅私H①之曰:“我友有欲觀汝者,即攜汝歸耳?!敝临Z家,則舍之去。鳩竟不食,哀號告歸。賈人憐其志,且恐鴻死而金無取償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鳩還李氏。雞乃食。
【注】①紿:哄騙。
8.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能為人言 為:說
B.晉人賈于吳者 賈:做買賣
C.公必欲市我他所 市:賣
D.日則飛翔于廊楹簾幕間 楹:門框的上邊和左右兩邊
答案:D
【詳細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伴骸币鉃椤疤梦萸安康闹印?,不能理解為“門框的上邊和左右兩達”。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與文中畫線句“愿以十金易焉”中的“以”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必以分人
C.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答案:D
【詳細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畫線句中的“以”意為“用”;而選項A中的“以”意為“來”;選項B中的“以”意為“把”;選項C中的“以”意為“憑借”;選項D中的“以”意為“用’’。
10.下列各項中,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李氏有一只鳩鳥非常聰明,每當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東西或采摘花朵的情況,就一定報告它的主人。
B.當這只鳩鳥察覺有個晉國商人想用十金換它時,它用“我將不吃東西”來表達不忍離開主人的堅決態(tài)度。
C.主人哄騙鳩鳥說:“我有個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馬上就帶你回家?!?
D.由于鳩鳥始終不吃東西,那個晉國人同情憐憫它對主人忠貞不二的氣節(jié),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黃金,并把鳩鳥還給了李氏?;氐嚼钍霞液螅u鳥才吃東西。
答案:D
【詳細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項說法不對,原文中的“捐金十之二”中的“捐”意為“舍棄”,因此原文意為買鳩鳥的晉人只向李氏要回了鳥的價值的十分之八,而舍棄了十分之二的金,就把鳩鳥還給了李氏。
【參考譯文】
姓李的人有一只雞,能夠說人話,比鸚鵡還強,十分聰明,養(yǎng)了好幾年了。白天就在走廊、堂屋前的柱子、窗簾、幕布間飛來飛去,不會飛到遠的地方去,晚上在籠子里睡覺,用來躲避貍貓老鼠??匆娰祖居型禆|西和摘花的,一定會告訴它的主人。
一個在吳國做生意的晉國人,看見了鴆,想要用十金買它。鳩覺察到他的意思,告訴主人說:“我在這里居住了很久了,不忍心離去。您一定打算把我賣到其他地方去,(那樣的話)我就絕食?!敝魅蓑_它說:“我有一個想要觀賞你的朋友(看完)就帶你回家?!钡搅?商人家里,就舍下它走了、鳩竟然絕食,哀號著告訴(商人〕要回家。 商人憐憫鳩的志向,并且害怕鳩死了而十金沒法補償,于是就舍棄二金(取回八金),把鳩歸還給了姓李的人家,鳩才吃東西。
13(杭州市·2011)三(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題。
(一)
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日:“有生之數(shù),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笔甯父衅溲?,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y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
(二)
李家洼佃戶董某父死,遺一牛,老且跛,將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臥,牽挽鞭捶皆不起。村人聞是事,絡繹來視。忽鄰叟劉某憤然至,以杖擊牛日:“其父墮河,何預于汝?使隨波漂流,充魚鱉食,豈不大善!汝無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養(yǎng),病醫(yī)藥,死棺斂。且留此一墳,歲需祭掃,為董氏子孫無窮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為?”蓋其父嘗墮深水中,牛隨之躍入,牽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聞之大慚,自批其頰曰:“我乃非人!”急引歸。數(shù)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賣。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聲。
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張元怪之(責備)
B.速延醫(yī)治之(邀請)
C.遺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牽,拉)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A.今為人所棄而死 不足為外人道也
B.若見而不收養(yǎng)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C.將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擊牛曰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許焉。
②歲需祭掃,為董氏子孫無窮累。
語文試卷·第5頁(共6頁)
22.人與動物亦可心靈相通。請結合兩文內容,簡要分析其思想意義。(4分)
答案: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話感動,就同意(收養(yǎng))了。
②(這墳墓)每年都要祭掃,給董家子孫帶來無窮的麻煩。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寫張元和其叔父收養(yǎng)棄犬,當叔父被蛇咬時,犬奔家告知,使叔父獲救;第二篇寫董某得知老牛曾救過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兩文無論是寫人還是寫動物,都表現(xiàn)其注重情義、知恩圖報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結論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衡陽市·2011)(一)四知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楊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7.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舉茂才 舉:推舉
B.四遷荊州刺史 遷:遷移
C.暮夜無知者 知:知道
D.后轉涿郡太守 轉達:調動官職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 太守即遺人隨其往
B.當之郡 無絲竹之亂耳
C.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D.密愧而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9.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子孫常蔬食步行。
譯文:
(2)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
10.請概括楊震的為官之道。
答:
答案:二、閱讀理解(42分)
7.B(2分)
8.A(2分)
9.參考答案。(1)子孫常常吃蔬菜類食物,步行外出。(2)把這個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評分標準(1)(2分)“蔬菜”、“步行”為記分點
(2)(2)“遺”、“不亦……乎”為記分點
10.公正廉潔,不徇私情。(2分)
15(湖州市·2011)((三)閱讀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題。(8分)
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及選授堂邑縣尹,罷舊盜之朔望參者②,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③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庇欣罨⒄?,嘗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選自《元史》有刪改)
【注釋】①楮(chǔ)幣紙幣。②罷舊盜之朔望參者: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③目:名詞作動詞,看待。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有遺楮幣于途者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讀書不輟 輟耕之壟上
C.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22.細讀選文,說說張養(yǎng)浩有哪些可貴的品質。(3分)
答案:20. (共2分)B
2l. (共3分)既然已經(jīng)處分過了,現(xiàn)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猶”“絕”各1分.句意基本正確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學苦讀、寬容大度、執(zhí)法公正、不畏強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寫出3點.每一點1分)
16(吉林省·2011)(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5分)
武昌九曲亭記
蘇轍
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載酒,乘漁舟,亂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⑤。意適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釋】①伏息:平息。②杖策:拄著拐杖。③亂流:橫渡江水。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絹束發(fā)。⑤勞:慰勞。⑥意適:心情暢快。
14.子瞻至”中“聞”的意思是 分)
15.文內容寫出子瞻“意適忘反”的原因。(2分)
16.了子瞻謫居黃州時出游之事,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2分)
答案:14.“聽說”或“知道”。(1分)
15.圍繞“娛情山水(熱愛自然),與山中人相處融洽(山中人熱情好客)”回答即可。(2分)
16.圍繞“身處逆境可以通過寄情山水、結交朋友等方式來排解苦悶”或“處于逆境中應該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等方面回答即可。(2分)
17(嘉興市、舟山市·2011)阮孝緒傳(節(jié)選)(9分)
孝緒七歲,出繼①從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遺財百余萬,應歸孝緒,孝緒一無所納,盡以歸胤之姊瑯邪王晏②之母,聞者咸嘆異之。
年十六,父喪不服綿纊③,雖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貴顯,屢至其門,孝緒度之必至顛覆,聞其笳管④,穿籬逃匿,不與相見。曾食醬美,問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醬。及晏誅,親戚咸爲之懼。孝緒曰:“親而不黨,何坐⑤之及?!本公@免。
[注釋]①出繼:此處指把孝緒送給堂伯阮胤之做兒子。②王晏:南朝齊尚令。后因貪財專權被殺。③綿纊(kuàng):指絲織品。綿:絲綿。纊: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種樂器,比喻王晏的儀仗。⑤坐:因事入罪。
17.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聞者咸嘆異之 (2)不服綿纊 (3)孝緒度之必至顛覆
18. 下列句子中的“其”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屢至其門 B.故人不獨親其親
C.安陵君其許寡人 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9.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誅,親戚咸為之懼。
20. 選文中的阮孝緒具有哪些品質?(2分)
答案:(三)(9分)
21.(1)驚異(認為……奇異) (2)穿 (3)估計
22.C
23.等到王晏被殺,內外親屬都因此很害怕。
24.不愛財(不慕富貴);有遠見;孝順。
18(江西省·2011)(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卻行②。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
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③,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⑤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出,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⑥,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
(節(jié)選自解縉《太原王傳》)
【注釋】①由基:即養(yǎng)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②卻行:倒退而行。③保安軍德清砦:與下文“下邳”,均為地名。④清澗都虞侯:與下文“偏將軍”“閤門宣贊舍人”,均為官名。⑤擢:提拔。⑥鶻擊:像鶻一樣猛擊。鶻:鷙鳥。
1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敵 騎 數(shù) 千 四 面 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優(yōu)( ) (2)備( ) (3)遁( )
13.說說“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寫賓客“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是通過側面描寫表現(xiàn)口技人技藝高超。請找出選文中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為了突顯人物形象,選文主要寫了解元的哪兩個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11.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1分)
12.(1)以……為憂,感到擔憂(1分) (2)詳細,詳盡(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們)聽說金兵大隊人馬逼近,驚訝不已,軍心動搖。(2分)
14.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無比,本領高強(1分);智勇雙全,戰(zhàn)功卓著(1分)。
19(金華市·2011)㈢閱讀下面一篇課外文言文,完成23—25題。(6分)
純孝之報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①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②焦飯,歸以遺③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展⑤歸家,遂帶以從軍。戰(zhàn)于滬瀆,敗,軍人⑥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鐺(chēnɡ):平底淺鍋。 ②貯錄:儲存,收存。 ③遺(wèi):給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晉朝吳郡太守,孫恩攻滬瀆,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來不及。 ⑥軍人:這里指官軍。
2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⑴母好食鐺底焦飯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憑借注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
25.請就選文寫一句富有文采的讀后感言。(2分)
答案: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飯,(陳遺)就把焦飯收存起來,帶回家給母親吃。
25.示例一:焦飯有情,孝心無價。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鄉(xiāng)的小河永遠流淌在我的心中。
20(蘭州市·2011)(三)閱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題。(5分)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爾而與之
C.吾誰與歸 D.吾與徐公孰美
16.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2分)
答案:(三)(5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悅。(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1(樂山市·20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嘗夜行飲酒,道經(jīng)蓬山廟。忽見其兩孫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頸著地,罵:“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當殺汝。”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歸家,欲治兩孫。兩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辈馕颉?
數(shù)日,乃詐醉,行此廟間。復見兩孫來,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動作不得。達家,乃是兩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殺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懷刃以去,家不知也。極夜不還。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殺之。
(選自《六朝志怪小說選譯》)
注釋: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東省膠南縣。
②坼:裂開。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A.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 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廣故數(shù)言欲亡
7.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懷刃以去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C.乃是兩人也 陳涉乃立為王
D.伯恨不得殺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8.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巨伯的孫子雖挨過爺爺?shù)拇颍]有因此而懷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見他們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經(jīng)識破鬼的騙術,并捉住它們把它們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終還是誤殺了兩孫子。
C.選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孫子,因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兩次被鬼所騙。
D.這篇文章說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別不清,就會干出錯殺無辜,放縱鬼魅的事情來。
9.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上學過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秦巨伯》)
譯文:
答案:文言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
6.C 7.A 8.C
9. 翻譯。(6分,每小題3分)
(1)譯文:(我們)做子孫的,難道能這樣做嗎?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試試看。
(譯出“寧”、“更”得1分,整個句子通暢2分)
22(連云港市·2011)(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惫唬骸爸Z?!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12.根據(jù)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答案:(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于;C不同;D同情、憐憫)
10.(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11.(6分)
(1)(3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zhí)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12.(4分)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2分)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2分)。
23(聊城市·2011)(二)
目不見睫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
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①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莊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釋】①莊躋:戰(zhàn)國時楚莊王后裔,后降漢。
8.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楚莊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齊師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莊王乃止
無絲竹之亂耳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自見之謂明。
10.讀后,你想到了與此文主旨相關的哪個成語或俗語?(2分)
答案:8.B
9.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龍巖市·2011)(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10分)
農 夫 耕 田
農夫耕于田,數(shù)息①而后一鋤。行者見而曰:“甚矣,農之惰也!數(shù)息而后一鋤,此田竟月③不成!”農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數(shù)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于田,謂農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難也?!鞭r夫曰:“非耕難,乃子之術誤矣!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行者服而退。
【注釋】①息:呼吸。 ②術:方法。 ③竟月:滿一月,整整一個月。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氣竭汗雨 ( )
(3)謂農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甚矣,農之惰也!
(2)非耕難,乃子之術誤矣!
10.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2分)
答案:(一)(10分)
8.(4分)(1)行者:過路的人 。 (2)竭:盡、完 。
(3)謂:告訴、對……說。 (4)退:走了、離開。
9.(4分)(1)譯文:農夫太懶惰了?;颍禾珣卸枇耍r夫。(“甚”、“惰”各1分)(2分)
(2)譯文:不是耕田難,是你的方法錯誤(不對)?。。ā澳恕?分)(2分)
10.(2分)
示例一:做事情要講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目的)。(摘錄原句“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只給1分)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或: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
示例三:實踐勝于說教。
示例四:事非經(jīng)歷不知難。(言之有理即可)
25 (眉山市·2011)六、課外文言文閱讀(4分)
記母教銓①時,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紡績②,口授句讀③。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④,旋復持兒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