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競賽題及答案五套
(一)三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卷
一、想想、算算、填填。(21分)
(1)18乘516寫作( ),還可以讀作( ),表示( )個( )連加的和是多少。
(2)5□4×6≈3000,□里可以填( ),3□91÷5≈700,□里可以填( )。
(3)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jīng)過了( )個月。
(4)新華書店上午9∶00開始營業(yè),下午5∶30停止營業(yè),全天營業(yè)時間是( )小時( )分。
(5)小冬買了20米長的鐵絲,20米指的是鐵絲的( )。一塊三合板2平方米,2平方米指的是三合板的( )。
(6)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 )的面積大。
(7)□×△=36,□÷△=4,□=( ),△=( )。
(8)某年的9月有5個星期日,這一年的9月1日不是星期日,它是星期( )。
(9)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3個人一起從甲地走到乙地,要2小時,那么,6個人一起從甲地走 到乙地要( )小時。
(10)甲乙兩隊進行籃球比賽,結(jié)果兩隊總分之和是100分,現(xiàn)在知道甲隊加上7分,就比乙隊多1分,那么甲隊原來得( )分,乙隊得( )分。
二、巧添符號。(12分)
(1)6○6○6○6=1 (2)6○6○6○6=2
(3)6○6○6○6=3 (4)6○6○6○6=4
三、畫一畫,分一分,拼一拼。(10分)
(1)把一塊地(如右圖)分給5個種植小組,每組分得的土地形狀和大小要相同。應該怎樣分?(畫圖表示)
(2)有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怎樣拼才能使長方形的周長最長?(畫圖)
六、想一想,再列式解答。(44分)
(1)方方和圓圓用同一個數(shù)做除法,方方用12去除,圓圓用15去除,方方除得的商是32還余6。圓圓計算的結(jié)果應該是多少?(8分)
(2)小紅家養(yǎng)了一些雞,黃雞比黑雞多13只,比白雞少18只。白雞的只數(shù)是黃雞的2倍。白雞、黃雞、黑雞一共有多少只?(8分)
(3)三年級數(shù)學競賽獲獎的同學中,男同學獲獎的人數(shù)比女同學多2人,女同學比男同學獲獎人數(shù)的一半多2人。男、女同學各有幾人獲獎?(8分)
(4)慶?!傲弧眱和?jié),5個女同學做紙花,平均每人做5朵,已知每個同學做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個人做得最快,她最多做多少朵?(簡要說出算理)(10分)
(5)一串珠子,按照3顆黑珠、2棵白珠,3顆黑珠、2顆白珠……的順序排列。問:①第14顆珠子是什么顏色的?②第1998顆珠子是什么顏色的?(10分)
(二)三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卷
(70分鐘完卷) 2013.6
認真思考,填一填。(每小題5分)
1、在□內(nèi)填入合適的數(shù)字,使算式成立。
2、如圖所示,一個方格內(nèi)每行、每列及對角線上的三個整數(shù)的和都相等,那 么X=( )。
3、按規(guī)律填數(shù)。
(1)1、2、4、7、11、16、( )、29。
(2)1、4、9、16、25、( )、49、64。
4、□+△+△=23,□+△+△+△+△=29,則△=( ), □=( )。
5、2005年姐姐比弟弟大4歲,2008年姐姐比弟弟大( )歲,如果姐姐2005年11歲,則今年姐姐與弟弟的年齡和為( )歲。
6、六一節(jié)學校舉行歌詠比賽,三2班排成4排,第一排有10人,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人,三2班共有( )人參加歌詠比賽。
7、有8個學校參加籃球賽,每兩個學校都要賽一場,共需賽( )場。
8、一條長32米的鐵絲,對折3次后,每段長( )米。
9、一個袋子里裝著紅、黃、白3種不同顏色的球各10個,從中摸出8個球,至少有( )個球的顏色是相同的。
10、今年的6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今年的10月1日是星期( )。
11、小玉到商場買蘋果,買5千克,可剩2元;如果買6千克,還差3元。則每千克蘋果( )元:小玉帶的錢有( )元。
12、兩個數(shù)的和是45,靈靈在抄題的時候不小心抄錯了,將其中一個數(shù)個位上的“0”丟掉了,結(jié)果算出來的結(jié)果是18,則這兩個數(shù)分別是( )和( )。
13、下圖中有( )個長方形。
14、把邊長分別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的四個正方形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成一行(如圖),排成的圖形的周長是______厘米。面積是( )平方厘米。
(第13題) (第14題)
15、甲、乙、丙三名同學的平均體重是32千克,甲的體重是36千克,乙和丙的體重是一樣的,則乙的體重是( )千克。
16、大頭兒子5分鐘走了250米,照這樣的速度,大頭兒子1小時能走( )。
17、三(1)班舉行聯(lián)歡會,買來甲、乙兩筐橘子共245個,從甲筐取出20個放入乙筐里,甲筐橘子比乙筐還多5個。則甲筐原有橘子( )個,乙筐原有橘子( )個。
18、某校原有學生44人,開學時轉(zhuǎn)走了2名女生,這時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2倍,則三(1)班原有男生( )人。
19、某校三1班有45人,26人訂閱《快樂語文》,22人訂閱《小學生周報》,12人兩種刊物都訂閱,有( )人兩種刊物都沒訂閱。
20、學校有一條長60米的過道,計劃在過道一邊栽樹。每隔3米栽一棵。 如果兩端都栽樹,共需( )棵樹苗。
(三)三年級數(shù)學趣味試題
一、填空。
1.小華和姐姐踢毽子。姐姐三次一共踢81下,小華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踢了25下,要想超過姐姐,小華第三次最少要踢( ?。﹤€。
2.學校組織興趣小組。參加書法組的有8人,繪畫組的有24人,參加唱歌組的人數(shù)比繪畫組的人數(shù)多2倍,唱歌組人數(shù)是書法組人數(shù)的(?。┍?
3.給8個學生發(fā)鉛筆。每人5支還剩下一些,每人6支又不夠。剩下的和不夠的同樣多,一共有( ?。┲сU筆。
4.一根木料鋸成3段要6分鐘。如果每次鋸的時間相同,那么鋸6段要( ?。┓昼?。
5.有兩根繩子,白繩的長度比紅繩的4倍少2米,白繩長18米,紅繩長( ?。┟?。
6.在三年級三個班所訂的《小學生數(shù)學報》中,有58份不是一班的,60份不是二班的,26份既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二班的。三個班一共訂了( )份。
7.小紅和小林各拿出同樣多的錢合買同樣價錢的練習本,買完后小紅比小林少拿了2本,因此,小林給小紅4角錢。請問每本練習本( )角錢。
8.在一塊正方形場地四周種樹,每邊都種10棵,并且四個頂點都種有一棵樹。這個場地四周共種樹( ?。┛?。
9.甲、乙、丙三人賽跑后,分出了一、二、三名。甲說:“我是第一”,乙說:“我是第二”,丙說:“我不是第一”,實際上有一人說了假話,那么( ?。┦堑诙!?
10.甲筐蘋果重40千克,從甲筐取出3千克放入乙筐,則甲筐比乙筐還多2千克。原來乙筐蘋果( ?。┣Э?。
11.已知有下列一些數(shù):915,464,649,535,792,501,127,209,234,378,465。在括號里寫出它們的和等于1500的三個數(shù)( )。
12.在下列等式左邊的○里填上與等號右邊不相同的運算符號,使等式成立。
1○2○3=1+2+3 1○8○9○3=11
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請你寫出主要過程。
(1)993+994+995+996+997+998+999
(2)125×111×5×8×4 (3)5000-2-4-6……-100
四、數(shù)圖形(每題3分,共6分)。
1.下面圖形中,有( )個長方形? 2.下面圖形中有( )個正方形?
四、解決問題。
1.有同樣大小的紅、白、黑三種球共160個,現(xiàn)在按5個紅的、3個白的、1個黑的順序排列起來。在這160個球中,紅、白、黑三種球各有多少個?
2.甲、乙、丙、丁四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為20,若把其中一個數(shù)改為30,則這四個平均數(shù)的平均值為25,這個數(shù)原來是多少?
3.從甲地到丁地需要經(jīng)過乙地和丙地,已知甲、丙兩地相距1200米,乙、丁兩地相距1700米,甲、丁兩地相距2300米,乙、丙兩地相距多少米?
4.某車間有50名工人,車間組織活動,參加劃船的有34人,參加游泳的有28人,小王和小李因公什么都沒參加,車間有多少人兩項活動都參加?
5.一個公園早上8點鐘來了200個游客,9點鐘來了200個,9點30分又走了100個,10點鐘又來了200個,10點30分又走了100個,……問在什么時間公園里的游客正好1000個。
6.在一次歌詠比賽時,王東同學站在一個梯形方陣的隊伍里,他往后面看,有4排,往前面看,也是4排,已知第一排有6名同學,以后每排比前面多1名同學,問這個歌詠隊共有多少人?
7.有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如果把它們的長拼在一起組成一個新長方形,新長方形的周長逼原來一個長方形的周長長10厘米;如果把它們的寬拼在一起組成一個新長方形,該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大16厘米。求原來的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四)解決問題
1.某玻璃廠托運玻璃250箱,合同規(guī)定每箱運費20元,如果損壞一箱,不但不付運費還要賠償100元。運后結(jié)算時,共付運費4400元。托運中損壞了多少箱玻璃?
2.五年級一中隊和二中隊要到距學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隊步行每小時行4千米,第二中隊騎自行車,每小時行12千米。第一中隊先出發(fā)2小時后,第二中隊再出發(fā),第二中隊出發(fā)后幾小時才能追上一中隊?
3.某廠運來一堆煤,如果每天燒1500千克,比計劃提前一天燒完,如果每天燒1000千克,將比計劃多燒一天。這堆煤有多少千克?
4.媽媽讓小紅去商店買5支鉛筆和8個練習本,按價錢給小紅3.8元錢。結(jié)果小紅卻買了8支鉛筆和5本練習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鉛筆多少元?
5.學校組織外出參觀,參加的師生一共360人。一輛大客車比一輛卡車多載10人,6輛大客車和8輛卡車載的人數(shù)相等。都乘卡車需要幾輛?都乘大客車需要幾輛?
6.某筑路隊承擔了修一條公路的任務。原計劃每天修720米,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80米,這樣實際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這條公路全長多少米?
7.某鞋廠生產(chǎn)1800雙鞋,把這些鞋分別裝入12個紙箱和4個木箱。如果3個紙箱加2個木箱裝的鞋同樣多。每個紙箱和每個木箱各裝鞋多少雙?
8.某工地運進一批沙子和水泥,運進沙子袋數(shù)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幾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還剩120袋,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9.學校里買來了5個保溫瓶和10個茶杯,共用了90元錢。每個保溫瓶是每個茶杯價錢的4倍,每個保溫瓶和每個茶杯各多少元?
10.兩個數(shù)的和是572,其中一個加數(shù)個位上是0,去掉0后,就與第二個加數(shù)相同。這兩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
11.一桶油連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連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米?
12.一桶油連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連桶還重5.5千克,原來有油多少千克?
13.用一只水桶裝水,把水加到原來的2倍,連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來的5倍,連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14.小紅和小華共有故事書36本。如果小紅給小華5本,兩人故事書的本數(shù)就相等,原來小紅和小華各有多少本?
1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從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則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來2桶油的重量。原來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16.把一根木料鋸成3段需要9分鐘,那么用同樣的速度把這根木料鋸成5段,需要多少分?
17.一個車間,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調(diào)出17人后,男工人數(shù)是女工人數(shù)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18.李強騎自行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12千米,5小時到達,從乙地返回甲地時因逆風多用1小時,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9.甲、乙二人同時從相距18千米的兩地相對而行,甲每小時行走5千米,乙每小時走4千米。如果甲帶了一只狗與甲同時出發(fā),狗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頭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頭向飛跑去,這樣二人相遇時,狗跑了多少千米?
20.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一共有21個,黃球和白球一共有20個,紅球和白球一共有19個。三種球各有多少個?
21.在一根粗鋼管上接細鋼管。如果接2根細鋼管共長18米,如果接5根細鋼管共長33米。一根粗鋼管和一根細鋼管各長多少米?
22.水泥廠原計劃12天完成一項任務,由于每天多生產(chǎn)水泥4.8噸,結(jié)果10天就完成了任務,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水泥多少噸?
23.學校舉辦歌舞晚會,共有80人參加了表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多少人?
24.學校舉辦語文、數(shù)學雙科競賽,三年級一班有59人,參加語文競賽的有36人,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有38人,一科也沒參加的有5人。雙科都參加的有多少人?
25.學校買了4張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張桌子和5把椅子的價錢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26.父親今年45歲,5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4倍,今年兒子多少歲?
27.有兩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如果從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兩桶油就一樣重,原來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
28.光明小學舉辦數(shù)學知識競賽,一共20題。答對一題得5分,答錯一題扣3分,不答得0分。小麗得了79分,她答對幾道,答錯幾道,有幾題沒答?
29.甲列火車長240米,每秒行20米;乙列火車長264米,每秒行16米,兩車相向而行,從兩車頭相遇到兩車尾相離需要幾秒?
30.一列火車長600米,通過一條長1150米的隧道,已知火車的速度是每分700米,問火車通過隧道需要幾分?
(五)第一屆華博士小學數(shù)學奧林匹克網(wǎng)上競賽試題
(三年級)
1、根據(jù)下列數(shù)中的規(guī)律在括號里填入合適的數(shù):
17、2、14、2、11、2、( )、( )。
A 2、8 B 8、2 C 5、4 D 2、2
2、甲乙丙三個數(shù)平均數(shù)是150,甲數(shù)48,乙數(shù)與丙數(shù)相同,那么乙數(shù)是( )。
A 201 B 402 C 51 D 102
3、同學們做操,排成一個正方形的隊伍,從前,后,左右數(shù),小紅都是第5 個,問一共有( )人.
A 81 B25 C 32 D120
4、在“A¸9=B…..C”算式里,其中B、C都是一位數(shù),那么A最大是多少?
A 90 B 91 C 89 D 87
5、媽媽從蛋糕店買來一塊方形蛋糕,(如圖),讓小紅動手分成8塊,最小要切( )刀。
A 2 B 4 C 3 D 5
6、在所有四位數(shù)中,各位數(shù)字之和等于35的數(shù)共有( )個。
A 4 B 5 C 3 D 6
7、如圖,在小方格里最多放入一個r,要想使得同一行、同一列或?qū)沁B線上的三個小方格最多不出現(xiàn)三個r,那么在這九個小方格里最多能放入( )個r。()
A 4 B7 C 6 D 5
8、甲乙二人買同一種雜志,甲買一本差2角8分,乙買一本差2角6分,而他倆的錢合起來買一本還剩2角6分,那么這種雜志每本價錢是( )。
A 1元 B 7角 C 8角 D 9角
9、從1—9中選出6個數(shù)填在算式:?¸?´(?+?)´(?-?),使結(jié)果最大。那么這個結(jié)果是( )。
A 190 B702 C 630 D 890
10、夏令營基地小買部規(guī)定:每三個空汽水瓶可一瓶汽水。李明如果買6瓶汽水,那么他最多可以讓( )位小伙伴喝到汽水。
A 11 B 8 C 10 D9個
6厘米
8厘米
11、圖中陰影部分是一個正方形,那么最大長方形的周長是( )厘米。
A 26 B 28 C 24 D 25
12、在這串數(shù)中,從第三個數(shù)開始,每個都前兩個數(shù)相乘后積的尾數(shù)(個位數(shù)字),
1991991…….,那么把這串數(shù)寫到第40位時的總和是( )。
A 290 B 248 C 250 D 210
(一)參考答案
一、第(1)小題3分,其余每小題2分,計21分。
?。?)516×18,516乘以18,18個516;
?。?)0、1、2、3、4;5、6、7、8、9;
?。?)339;(4)8小時30分;(5)長度,面積;(6)正方形;
?。?)12,3;(8)六;(9)2;(10)47,53。
二、每小題4分,計8分。
三、每小題3分,計12分。
(1)÷、×、÷;(2)÷、+ 、÷;
?。?)+ 、+ 、÷;(4)- 、+ 、÷。
四、16個,填對得5分。
五、每小題5分,計10分。
六、 (1)解:(32×12+6)÷15 4分=390÷15 5分=66 7分
答:圓圓計算的結(jié)果應是66。 8分
?。?)解:18÷(2-1)=18(只)黃雞的只數(shù) 2分
18×2=36(只)白雞的只數(shù) 18-13=5(只)黑雞的只數(shù)
18+36+5=59(只)三種雞共有的只數(shù) 8分
(3)解:(2+2×2)÷(2-1) =6(人)女同學獲獎人數(shù)
6+2=8(人)男同學獲獎人數(shù) 8分
?。?)分析與解答:5人平均每人做5朵,共做5×5=25(朵)
要求“最多做幾朵”,其中一人要盡可能的多,另外4人必須盡可能的少,并且考慮到每人做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因此,另外4人最小應分別為:1、2、3、4朵。
故得:25-(1+2+3+4)=15(朵) 8分
?。?)解:①14÷(3+2)=2(組) 4(顆) 所以,第14顆是白色的。 5分
②1998÷(3+2)=399(組) 3(顆) 8分
所以,第1998顆珠子是黑色的。 10分
(二)答案
1、略
2、 X=( 11 )。 3、 (1)22 (2) 36
4、 △=( 3 ), □=( 17 )。
5、4 6、52 7、28 8、4 9、3 10、日 11、5、27 12、15、30
13、18 14、48、86 15、30 16、 3000米或3千米 17、 145 、 100
18、28 19、9 20、42
(三)答案:
一、填空。
1.32 2. 9 3. 44 4. 15 5. 5 6. 92 7. 2
8. 36 9. 丙 10.32 11. 464、535、501
12.1×2×3=1+2+3 1×8+9÷3=11
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請你寫出主要過程。
(1)993+994+995+996+997+998+999 =1000×7-(7+6+5+4+3+2+1)=7000 -7×4=6972
(2)125×111×5×8×4 (3)5000-2-4-6……-100
=(125×8)×(5×4×111) =5000-(2+100)×(50÷2)
= 1000×2220 = 2220000 =5000-200×25=0
(三題略)
四、解決問題。
1. 160÷(5+3+1) 紅:5×17+5=90(個)
= 160÷9 白:(3×17)+(7-5)=53(個)
= 17(組)……7(個) 黑:1×17=17(個)
答:紅、白、黑三種球分別有90、53、17個。
2. 30-(25-20)×4 =10
答:這個數(shù)原來是10,。
3.1200+1700-2300=600(米)
答:乙丙兩地相距600米。
4. (34+28)-(50-2)=14(人)
5.(1000-200×2)÷(200-100)+9= 800÷100+9= 17(時)
答:在當天17時公園里的游客正好1000個。
6. 4+4+1=9(排)
6+8+10+12+14+16+18+20+22=(6+22)×9÷2=126(個)
答:共有126人。
7.(16÷2)×(10÷2)=8×5=40(平方厘米)
答:原來的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40平方厘米。
(四)答案
1、想:根據(jù)已知托運玻璃250箱,每箱運費20元,可求出應付運費總錢數(shù)。根據(jù)每損壞一箱,不但不付運費還要賠償100元的條件可知,應付的錢數(shù)和實際付的錢數(shù)的差里有幾個(100+20)元,就是損壞幾箱。
解:(20×250-4400)÷(10+20) =600÷120 =5(箱)
答:損壞了5箱。
2、想:因第一中隊早出發(fā)2小時比第二中隊先行4×2千米,而每小時第二中隊比第一中隊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隊追上第一中隊的時間。
解:4×2÷(12-4) =4×2÷8 =1(時)
答:第二中隊1小時能追上第一中隊。
3、想:由已知條件可知道,前后燒煤總數(shù)量相差(1500+1000)千克,是由每天相差(1500-1000)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計劃燒的天數(shù),進而再求出這堆煤的數(shù)量。
解:原計劃燒煤天數(shù):
(1500+1000)÷(1500-1000) =2500÷500 =5(天)
這堆煤的重量:
1500×(5-1) =1500×4 =6000(千克)
答:這堆煤有6000千克。
4、想:小紅打算買的鉛筆和本子總數(shù)與實際買的鉛筆和本子總數(shù)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說明(8-5)支鉛筆當作(8-5)本練習本計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練習本的單價比鉛筆貴的錢數(shù)。從總錢數(shù)里去掉8個練習本比8支鉛筆貴的錢數(shù),剩余的則是(5+8)支鉛筆的錢數(shù)。進而可求出每支鉛筆的價錢。
解:每本練習本比每支鉛筆貴的錢數(shù): 0.45÷(8-5)=0.45÷3=0.15(元)
8個練習本比8支鉛筆貴的錢數(shù): 0.15×8=1.2(元)
每支鉛筆的價錢: (3.8-1.2)÷(5+8)=2.6÷13=0.2(元)
答:每支鉛筆0.2元。
5、想:根據(jù)一輛客車比一輛卡車多載10人,可求6輛客車比6輛卡車多載的人數(shù),即多用的(8-6)輛卡車所載的人數(shù),進而可求每輛卡車載多少人和每輛大客車載多少人。
解:卡車的數(shù)量:
360÷[10×6÷(8-6)] =360÷[10×6÷2] =360÷30 =12(輛)
客車的數(shù)量:
360÷[10×6÷(8-6)+10] =360÷[30+10] =360÷40 =9(輛)
答:可用卡車12輛,客車9輛。
6、想:根據(jù)計劃每天修720米,這樣實際提前的長度是(720×3-1200)米。根據(jù)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數(shù),進而求公路的全長。
解:已修的天數(shù):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長: (720+80)×12+1200 =800×12+1200 =9600+1200 =10800(米)
答:這條公路全長10800米。
7、想:根據(jù)已知條件,可求12個紙箱轉(zhuǎn)化成木箱的個數(shù),先求出每個木箱裝多少雙,再求每個紙箱裝多少雙。
解:12個紙箱相當木箱的個數(shù): 2×(12÷3)=2×4=8(個)
一個木箱裝鞋的雙數(shù): 1800÷(8+4)=18000÷12=150(雙)
一個紙箱裝鞋的雙數(shù): 150×2÷3=100(雙)
答:每個紙箱可裝鞋100雙,每個木箱可裝鞋150雙
8、想:由已知條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時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時用完。但現(xiàn)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這樣才累計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個少用的沙子袋數(shù),便可求出用的天數(shù)。進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總袋數(shù)。
解:水泥用完的天數(shù):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總袋數(shù): 30×6=180(袋)
沙子的總袋數(shù): 180×2=360(袋)
答:運進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9、想:根據(jù)每個保溫瓶的價錢是每個茶杯的4倍,可把5個保溫瓶的價錢轉(zhuǎn)化為20個茶杯的價錢。這樣就可把5個保溫瓶和10個茶杯共用的90元錢,看作30個茶杯共用的錢數(shù)。
解:每個茶杯的價錢: 90÷(4×5+10)=3(元)
每個保溫瓶的價錢: 3×4=12(元)
答:每個保溫瓶12元,每個茶杯3元。
10、想:已知一個加數(shù)個位上是0,去掉0,就與第二個加數(shù)相同,可知第一個加數(shù)是第二個加數(shù)的10倍,那么兩個加數(shù)的和572,就是第二個加數(shù)的(10+1)倍。
解:第一個加數(shù): 572÷(10+1)=52
第二個加數(shù): 52×10=520
答:這兩個加數(shù)分別是52和520。
11、想:由已知條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
解:9-(16-9) =9-7 =2(千克)
答:桶重2千克。
12、想:由已知條件可知,10千克與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來油的重量。
解:(10-5.5)×2=9(千克)
答:原來有油9千克。
13、想:由已知條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解:(22-10)÷(5-2) =12÷3 =4(千克)
答:桶里原有水4千克。
14、想:從“小紅給小華5本,兩人故事書的本數(shù)就相等”這一條件,可知小紅比小華多(5×2)本書,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紅比小華多的本數(shù),剩下的本數(shù)正好是小華本數(shù)的2倍。
解:小華有書的本數(shù): (36-5×2)÷2=13(本)
小紅有書的本數(shù): 13+5×2=23(本)
答:原來小紅有23本,小華有13本。
15、想:由已知條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來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解:15×5÷(5-2)=25(千克)
答:原來每桶油重25千克。
16、想:把一根木料鋸成3段,只鋸出了(3-1)個鋸口,這樣就可以求出鋸出每個鋸口所需要的時間,進一步即可以求出鋸成5段所需的時間。
解:9÷(3-1)×(5-1)=18(分)
答:鋸成5段需要18分鐘。
17、想: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調(diào)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這時男工人數(shù)是女工人數(shù)的2倍,也就是說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數(shù)的(2-1)倍。這樣就可求出現(xiàn)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別求出男、女工原來各多少人。
解:35÷(2-1)=35(人)
女工原有: 35+17=52(人)
男工原有: 52+35=87(人)
答: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18、想:由每小時行12千米,5小時到達可求出兩地的路程,即返回時所行的路程。由去時5小時到達和返回時多用1小時,可求出返回時所用時間。
解:12×5÷(5+1)=10(千米)
答: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10千米。
19、想:由題意知,狗跑的時間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時間,又知狗的速度,這樣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解:18÷(5+4)=2(小時)
8×2=16(千米)
答:狗跑了16千米。
20、想:由條件知,(21+20+19)表示三種球總個數(shù)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種球的總個數(shù),再根據(jù)題目中的條件就可以求出三種球各多少個。
解:總個數(shù): (21+20+19)÷2=30(個)
白球:30-21=9(個)
紅球:30-20=10(個)
黃球:30-19=11(個)
答:白球有9個,紅球有10個,黃球有11個。
21、想:根據(jù)題意,33米比18米長的米數(shù)正好是3根細鋼管的長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細鋼管的長度,然后求一根粗鋼管的長度。
解:(33-18)÷(5-2)=5(米) 18-5×2=8(米)
答:一根粗鋼管長8米,一根細鋼管長5米。
22、想:由題意知,實際10天比原計劃10天多生產(chǎn)水泥(4.8×10)噸,而多生產(chǎn)的這些水泥按原計劃還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說原計劃(12-10)天能生產(chǎn)水泥(4.8×10)噸。
解:4.8×10÷(12-10)=24(噸)
答: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水泥24噸。
23、想:由題意知唱歌的70人中也有跳舞的,同樣跳舞的30人中也有唱歌的,把兩者相加,這樣既唱歌又跑舞的就統(tǒng)計了兩次,再減去參加表演的80人,就是既唱歌又跳舞的人數(shù)。
解:70+30-80 =100-80 =20(人)
答:既唱歌又跳舞的有20人。
24、想:參加語文競賽的36人中有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同樣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38人中也有參加語文競賽的,如果把兩者加起來,那么既參加語文競賽又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人數(shù)就統(tǒng)計了兩次,所以將參加語文競賽的人數(shù)加上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人數(shù)再加上一科也沒參加的人數(shù)減去全班人數(shù)就是雙科都參加的人數(shù)。
解:36+38+5-59=20(人)
答:雙科都參加的有20人。
25、想:由“2張桌子和5把椅子的價錢相等”這一條件,可以推出4張桌子就相當于10把椅子的價錢,買4張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當于買16把椅子共用640元。
解:5×(4÷2)+6=16(把)
640÷16=40(元)
40×5÷2=10O(元)
答: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分別是100元、40元。
26、想:5年前父親的年齡是(45-5)歲,兒子的年齡是(45-5)÷4歲,再加上5就是今年兒子的年齡。
解:(45-5)÷4+5 =10+5 =15(歲)
答:今年兒子15歲。
27、想:“如果從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兩桶油就一樣重”可推出:甲桶油的重量比乙桶多(18×2)千克,又知“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可知(18×2)千克正好是乙桶油重量的(4-1)倍。
解:18×2÷(4-1)=12(千克)
12×4=48(千克)
答:原來甲桶有油48千克,乙桶有油12千克。
28、想:根據(jù)題意,20題全部答對得100分,答錯一題將失去(5+3)分,而不答僅失去5分。小麗共失去(100-79)分。再根據(jù)(100-79)÷8=2(題)…5(分),分析答對、答錯和沒答的題數(shù)。
解:(5×20-75)÷8=2(題)……5(分)
20-2-1=17(題)
答:答對17題,答錯2題,有1題沒答。
29、想:“從兩車頭相遇到兩車尾相離”,兩車所行的路程是兩車身長之和,即(240+264)米,速度之和為(20+16)米。根據(jù)路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就可求得所需時間。
解:(240+264)÷(20+16) =504÷30 =14(秒)
答:從兩車頭相遇到兩車尾相離,需要14秒。
30、想:火車通過隧道是指從車頭進入隧道到車尾離開隧道,所行的路程正好是車身與隧道長度之和。
解:(600+1150)÷700 =1750÷700 =2.5(分)
答:火車通過隧道需2.5分。
(五)答案:
1、B 2、A 3、A 4、C 5、C 6、A 7、C 8、C 9、B
10、B 11、B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