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6.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6.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6.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6 教學目標 識記羅馬的主要建筑、藝術成就 認識西斯廷小教堂壁畫、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廣場建筑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賞析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貝爾尼尼等人的藝術成就,進而認識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功績。 教學重點 西斯廷小教堂的《創(chuàng)世紀》壁畫;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成就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最后的審判》的人文主義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導入:“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這個國家和這座教堂的名字各是什么?” 第一目 “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畫” 西斯廷小教堂的特點和(祭壇)兩側的壁畫 適當補充有關西斯廷小教堂的地理位置及近況的資料:西斯廷小教堂位于梵蒂岡城國內,是圣彼得大教堂群中主教堂大殿內的一間廂房式小禮拜堂,它長、寬、高分別為40.5米、13.3米、20.7米。取名“西斯廷”,是因為該教堂是在教皇??怂箞D斯四世時期(1471—1484年在位)修建的,故以教皇之名命名。西斯廷小教堂今為梵蒂岡博物館的一部分,雖然僅是一個小型禮拜堂,但它卻是梵蒂岡城國和天主教世界的權威中樞,來自世界各地的紅衣主教就是集會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選教皇和召開全球天主教主教會議的。 對于西斯廷小教堂內部墻體壁畫的說明,教材對其方位的表述“兩側墻壁上共有12幅壁畫,左邊6幅描繪摩西的生平事跡,右邊6幅描繪耶穌基督的生平”,似過于含糊,學生不易明白。對此,教師應直接點明:“兩側墻壁即指西斯廷小教堂內祭壇兩側的墻壁(見圖1,祭壇位于此圖的右邊角),因祭壇座西朝東,故其兩側墻壁分別為南墻和北墻。南、北兩墻各繪有6幅壁畫,分別構成《圣經(jīng)舊約》中的摩西事跡組畫和《圣經(jīng)新約》中的耶穌事跡組畫。這些壁畫出自不同藝術大師之手,集中體現(xiàn)了意大利文藝復興興盛期的繪畫藝術成就?!? 拉斐爾和西斯廷小教堂掛毯 由于教材表述比較簡約,建議教師在備課和授課時注意: 其一,適當補充有關內容:朱理二世逝世后,接任的教皇利奧十世(1513—1521年在位)繼續(xù)傾注巨大財力美化和裝飾羅馬城。他登基不久,即決定用掛毯裝飾西斯廷小教堂的墻壁來紀念自己就任教皇。利奧十世委托拉斐爾根據(jù)《使徒行轉》中的圣彼得和圣保羅等使徒的事跡,設計10幅掛毯圖案草圖,作為織工編織的底圖。結果,拉斐爾在1515年至1516年間,足足工作了18個月才完成該任務,其中,每幅草圖尺寸為3.35.28米。這10幅草圖送到當時歐洲毛紡織技術最好的布魯塞爾,由拉斐爾的弟子主理編織。1520年前后,掛毯全部織就。10幅掛毯掛在西斯廷小教堂祭壇兩側壁畫的下面,平列起來,面積竟達175平方米,幾乎相當于墻上其他藝術大師全部作品所占面積的一半。據(jù)當時人記載,當掛毯展出后,“整個教堂的人見了這些掛毯都目瞪口呆,一致認為系曠世佳作?!崩碃柕倪@一杰作,為西斯廷小教堂增添了新的藝術光彩。他繪制的掛毯彩色畫稿更成為西方最廣為人知和影響最大的美術作品之一。如今,在梵蒂岡博物館,設有專門的“掛毯廳”,懸掛陳列這些掛毯,供游人觀賞。 米開朗琪羅和西斯廷小教堂天花板壁畫──《創(chuàng)世紀》 西斯廷小教堂的壁畫出自眾多藝術大師之手,而尤以米開朗琪羅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世紀》和《最后的審判》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 建議教師在備課和授課時注意: 《最后的審判》壁畫內容,主要取材于《圣經(jīng)新約》中《馬太福音》和《啟示錄》。《馬太福音》記述了“耶穌生平和受難”;《啟示錄》記述了大量的宗教寓言,還有包括有“關于世界末日動亂的預言”。 其二,對于“《創(chuàng)世紀》壁畫”的教學,有條件的話,可結合《世界美術史文藝復興美術卷》(朱伯雄主編、山東美術出版社1990年版)、《世界文明史文藝復興卷》([美]威爾杜蘭著、東方出版社xx年版)等有關著作,賞析《創(chuàng)世紀》各部分畫面,以期較深刻體會《創(chuàng)世紀》所寄寓的作者理想和蘊含的蓬勃時代精神。 其三,關于“《最后的審判》壁畫”的教學。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最后的審判》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按教材的編排,教材通過相應的【歷史縱橫】和【學思之窗】兩個欄目,對《最后的審判》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內容和評價,分別作了闡述。因此,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學思之窗】和賞析《最后的審判》畫面,按照【學思之窗】提出的思考題:“想一想,米開朗琪羅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審判》,為什么整個畫面充滿了嚴肅和恐怖的氣氛,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情緒?”引導學生思考和閱讀【歷史縱橫】,以求釋疑;或者,先引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對米開朗琪羅創(chuàng)作《最后的審判》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次后引導學生閱讀【學思之窗】,回答思考題。總之,務求使學生明白:米開朗琪羅不僅是位卓越的藝術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義者。他關注社會,反對暴政,反對民族壓迫,反對封建等級。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具有進步的政治主張,而且親身參加了當時的進步正義斗爭。如果就拉斐爾和米開朗琪羅這兩位人文主義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相比較,前者比較多的是反映人文主義所追求的人性理智和幸福恬靜的生活的情趣,譬如《雅典學院》、譬如《西斯廷圣母》;而后者則突出反映了人文主義追求人性解放、反對專制壓迫和關注社會、主張社會平等的憂患意識。這其中,尤以《創(chuàng)世紀》和《最后的審判》為代表。 第二目 “圣彼得大教堂” (1)圣彼得教堂改建的緣起和主要建筑設計師 講述:16世紀初,為了樹立羅馬教廷的威信,教皇朱理二世決定改建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舊圣彼得教堂?!?“他(朱理二世)希望改建后的圣彼得大教堂,不僅超過古代異教的羅馬萬神殿,而且超過現(xiàn)有的任何基督教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1505年,經(jīng)過激烈的設計競賽,著名建筑師布拉曼特的設計方案中選。第二年,改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在后來的120年里,拉斐爾和米開朗琪羅、貝爾尼尼等都參與了設計方案的修改和施工。 (2)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觀結構及特征 講述:1626年,圣彼得大教堂最后竣工。教堂平面呈縱長十字形,正面墻頂?shù)淖笥覂山歉饔幸蛔箸姡瑝η岸擞?3尊雕像,正中的一座為手持十字架的耶穌。教堂外觀的最顯著部分,就是在遠處可以看見的大圓頂。這個大圓頂,是72歲的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為了解決跨度過大又沒有立柱支撐的難題,它設計了兩塊半圓形的殼型結構,再用輻條狀的肋進行加固。米開朗琪羅逝世后26年,這個大圓頂在其他建筑師的指導下建成。大圓頂上的十字架尖端高約138米,是羅馬城的最高點。大圓頂?shù)闹睆胶腿f神殿相近,內部頂點高123.4米,是萬神殿的三倍。大圓頂是真正球面形的,顯得立體感更強,實現(xiàn)了教皇朱理二世當初建造最宏大建筑的愿望 (3)圣彼得大教堂的內部結構和藝術珍品 講述: 在教堂正門長廊下,鑲嵌著喬托的名畫《小帆》。教堂正門向右拐角處有米開朗琪羅所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圣母瑪利亞右手緊摟著受難后遍體鱗傷的耶穌尸體,左手微微攤開,垂首凝目,憐子之情呼之欲出。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古代藝術品之一。教堂內部,按東西方向共分為五個長方形大廳,各以四方立柱隔開。中央大廳比兩邊的廳大一倍。地上都鋪砌名貴的花斑巖石,光滑明亮,花紋別致。內部的墻壁,布滿各種雕刻、壁畫和玻璃鑲嵌畫,精美絕倫。大廳中央是主祭壇,上面覆蓋著貝爾尼尼設計建造的鍍金青銅華蓋,它由四根螺旋形鍍金銅柱支撐,每根銅柱上都裝飾著金色橄欖枝,有裸體兒童在玩耍,還有蜜蜂在飛舞。祭壇下是圣彼得的墳墓。主祭壇后面是圣彼得主教座,上面(內部)安置了據(jù)說是圣彼得曾經(jīng)坐過的木椅。 (4)圣彼得大教堂廣場建筑和貝爾尼尼的設計成就 講述:17世紀中期,教皇又委任貝爾尼尼設計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貝爾尼尼以在大教堂前原有的方尖碑為中心,設計了一個近二百米長的橢圓形廣場和一個小型梯形廣場。位于中軸線上的方尖碑兩邊,各建有一座噴水池,增強了廣場的幾何形狀。兩個廣場的兩側,都配以四排粗大的柱廊,頂部排列著圣徒雕像。柱子之間的光線互相掩映,產生復雜的明暗對比效果。 梯形廣場自外向里地勢逐漸上升,目的是為了讓橢圓形廣場上的信徒都能瞻仰站在高處主持彌撒禮的教皇。兩側柱廊的宗教寓意深刻,它們猶如教皇張開的雙臂,時刻準備擁抱來自各地的朝圣者。 小結:引導學生按藝術家和繪畫、雕刻、建筑等類別列表整理所學知識 知識結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遺產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6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羅馬 文藝復興時期 文化遺產 教案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260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