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4辛棄疾詞兩首.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4辛棄疾詞兩首.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4辛棄疾詞兩首.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必修4辛棄疾詞兩首 【背景材料】 一、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參加耿京抗金隊伍,為掌書記。次年南下,歷任承務(wù)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撫使。曾多次上書,陳抗金恢復(fù)大略,均未被采納。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罷官。隱居江西上饒、鉛山等地達二十余年,其間兩度被起用,但都不長。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鎮(zhèn)江任知府,為北伐作準備,因反對韓侂胄立即出兵的計劃,又被罷官。開禧元年(1205年)回鉛山隱居,兩年后憂憤而死。 后來,韓侂胄不聽辛棄疾勸告,于開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結(jié)果大敗而歸。次年,韓侂胄被殺。 二、前人對辛詞的評論 1.毛晉《稼軒詞跋》:“詞家爭斗秾纖,而稼軒率多撫時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絕不作妮子態(tài)。宋人以東坡為詞詩,稼軒為詞論,善評也?!? 2.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卻極沉郁?!? 3.《四庫全書提要稼軒詞提要》云:“棄疾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diào),而異軍特起,能于剪翠刻紅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4.《詞林紀事》引樓敬思云:“稼軒驅(qū)使《莊》《騷》、經(jīng)、史,無一點斧鑿痕,筆力甚峭?!? 三、《水龍吟》簡釋(唐圭璋) 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起句浩蕩,籠照全篇,包括山水空闊境界?!八S”一句,分寫水;“遙岑”三句,分寫山。“秋無際”從“水隨天去”中見,“玉簪螺髻”從“遠目”中見,皆用倒卷之筆。“落日”三句,寫境極悲涼,與屯田之“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同為佳境?!敖嫌巫印?,亦倒卷之筆?!鞍褏倾^”三句,寫情事尤不堪,沈恨塞胸,一吐之于紙上,仲宣之賦無此慷慨也。換頭,三用典,委曲之至?!靶菡f”兩句,用張翰事,言不得便歸?!扒筇铩眱删洌脛涫?,言不屑求田。“可惜”兩句,用桓溫事,言己之傷感?!百缓稳恕眱删洌?,應(yīng)“無人會”句作結(jié),豪氣濃情,一時并集,如聞垓下之歌。 (選自《唐宋詞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 四、《永遇樂》簡析二則 (一) 此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詞,雖曰懷古,實寓傷今之意。發(fā)端沈雄,與東坡“大江東去”相同,惟東坡泛言,稼軒則實本地風(fēng)光?!拔栝俊比洌猩媳纪?,極嘆人物俱非。“斜陽”三句,記劉裕曾住之事?!跋氘斈辍眱删?,回憶劉裕盛況。換頭,嘆劉裕自為,不能恢復(fù)失地,四十三年自有重過此地之感。蓋稼軒于紹興三十二年知忠義軍書記,嘗奉表歸朝。至開禧元年,又知鎮(zhèn)江府,前后相距恰四十三年?!翱煽啊比?,仍致吊古之意,深嘆當年宋之武功不竟,以致佛貍飲馬長江,暗寓金人猖狂,亦同佛貍也。結(jié)句,自喻廉頗,悲壯之至。 (選自《唐宋詞簡釋》,作者唐圭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二) 此詞乃稼軒知鎮(zhèn)江府時所作。詞意乃即景生感,因以寄其忠憤也。起三句,言江山猶昔,而當時之英雄如孫權(quán)者,則已不見,言外有無人可御外侮之意?!拔栝俊比洌圆坏⑿蹮o覓處,即其遺跡亦不可見,言外有江山寂寞、時勢消沉之意?!靶标枴比洌涤脛⒂礤a吊古詩意,以見與此江山有關(guān)之英雄去后,其故居都呈一片荒涼之象?!跋氘斈辍倍?,極寫劉裕北伐時之聲威,表示仰慕,以見己抗敵情切?!霸巍比洌杂謴?fù)中原必須先有準備,否則必致敗亡,因舉宋文帝故事以見此意。宋文帝欲恢復(fù)中原,王玄謨迎合其意,大言可行。文帝因謂侍臣曰:“聞玄謨陳說,令人有封狼居胥意。”次年,即分命王玄謨等率師北伐,卒乃大敗。北魏太武帝遂大舉南侵,直抵揚州,江南震動。文帝自登建康幕府山觀望形勢,故曰“草草”,曰“倉皇北顧”??即嗽~作于寧宗開禧元年韓侂胄定議伐金之時。稼軒以此事準備不足,近于冒昧,與玄謨貪功相同,故舉宋元嘉往事而言。稼軒為各州安撫使時,必儲糧練兵以為用兵準備,今見韓氏無備而舉事,不免憂慮,故于登覽山川之際,感慨及之?;蛑^侂胄北伐之議,稼軒所贊成,觀此詞知其不然?!八氖辍比洌瑒t由今憶昔,有“美人遲暮”之感。蓋四十三年之前率眾南歸,其時具有大志,思憑國力恢復(fù)中原,乃今老矣,登亭遠望,山川如故而國事日非,能無感嘆!“可堪回首”三句,更由此而驚心。蓋江北各地淪陷已久,民俗安于外族之統(tǒng)治,故于“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如此熱鬧。此稼軒遠聞鼓聲不覺驚起之故也。末二句,有廉頗思復(fù)用于趙之志,無奈朝廷無復(fù)用己之心,故以廉頗自比,而言外嘆其不如也。 (選自《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作者劉永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示范教案】 辛棄疾詞兩首 教學(xué)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辛棄疾豪放詞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歷史典故。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學(xué)習(xí)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棄疾詞大量運用典故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目標 在詞的藝術(shù)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強化自己的愛國情操。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學(xué)習(xí)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棄疾詞大量運用典故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學(xué)習(xí)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棄疾詞大量運用典故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1.導(dǎo)入新課 “銅板鐵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自古以來“蘇辛”并稱,蘇軾和辛棄疾分別代表著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風(fēng)格。 (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參加耿京抗金隊伍,為掌書記。次年南下,歷任承務(wù)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撫使。曾多次上書,陳抗金恢復(fù)大略,均未被采納。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罷官。隱居江西上饒、鉛山等地達二十余年,其間兩度被起用,但都不長。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鎮(zhèn)江任知府,為北伐作準備,因反對韓侂胄立即出兵的計劃,又被罷官。開禧元年(1205年)回鉛山隱居,兩年后憂憤而死。 后來,韓侂胄不聽辛棄疾勸告,于開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結(jié)果大敗而歸。次年,韓侂胄被殺。 3.寫作背景 辛棄疾于紹興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領(lǐng)的山東,這時距北宋的敗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贊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懷宋室,常帶著辛棄疾“指畫山河”“諦觀形勢”,要待時機成熟,起兵抗金復(fù)國。辛棄疾21歲時,金主完顏亮舉兵南侵。他乘機聚集成兩千人的隊伍,起義抗金。接著又率眾投奔南宋王朝。南來后,他一再奏表進言,主張北伐抗敵。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轉(zhuǎn)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政的職務(wù),并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他在擔(dān)任地方官的任上,積極練兵備戰(zhàn)的做法,不斷遭到投降派的反對和破壞。朝廷對他總是起而又黜,罷而又用,他則一貫是“招之即來,麾之即去”,不論出仕或歸隱,從不放棄自己伐金復(fù)國的政治、軍事主張。但由于政敵的排擠、陷害,他始終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直到67歲志未遂而死去。 這里所選的兩首詞雖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時期,但其中心思想?yún)s是相同的,即都表現(xiàn)了他御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未酬的憤慨之情??傮w風(fēng)格上的雄健、豪放,兩首詞也是一致的。只是前期詞多些昂揚、激奮;晚年之作則轉(zhuǎn)向了蒼勁、悲壯。 4.關(guān)于《水龍吟》 《水龍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這時,他自江北率領(lǐng)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為他有著幾種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對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員的后代;二、他曾參加過農(nóng)民起義軍;三、他是個意志堅決的主戰(zhàn)派。辛棄疾這三重身份,都觸犯了當權(quán)者的忌諱。所以,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fù)國。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受壓抑,內(nèi)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著大好江山,反而是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詞的上片以寫景開端,清秋時節(jié),楚天遼闊,江水悠長。眺望遠山,其形狀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這些自然山水雖然多姿多彩,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們只能引發(fā)人的憂愁和怨恨。這時,樓頭的落日、陣陣的雁啼,更增添了江南游子的愁怨。下面作者用了兩個動作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一是仔細端詳抽出鞘來的寶劍;一是用手使勁拍打亭上的欄桿。這兩個形體語言要表明的是:作者手握寶劍卻沒有用武之地;空有力氣卻沒有地方使用,他只好用敲打欄桿來發(fā)泄自己的怒氣。不但作者要赴前線殺敵和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沒有人理解,就連他此時登山臨水以排愁遣恨的心情也無人能領(lǐng)會!在上片里,作者用長天、秋水、遠山、落日、斷鴻一系列自然景物,來陪襯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下片抒情。作者運用了幾個歷史典故,來表述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與憂愁。作者先寫到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西風(fēng)吹來,很想吃家鄉(xiāng)吳中的莼菜羹和鱸魚膾,便立即棄官還鄉(xiāng)。像這樣輕易地掛冠離職,辛棄疾是做不到的。又寫到三國時的許汜不關(guān)心天下大事,只想著買田置產(chǎn),作者更不屑那樣去做。在這里他要說明的是:自己既不愿棄官歸隱,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決定要為實現(xiàn)自己抗金復(fù)國的理想而奮斗到底。下面作者引用了桓溫“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來說明白己心中怕的是時光如流水般飛逝,人也會在飽經(jīng)磨難之后很快地老去。他想到歲月催人老,報國壯志難以實現(xiàn);想到自己的苦惱并沒有人能夠理解,就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淚!在這首詞里,作者雖然用了藍天、綠水,青山、紅日,甚至“紅巾翠袖”等形象和色彩來陪襯、點染,但讀后絕沒有柔媚、繁縟之感。因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所以全詞始終充滿著一種激昂慷慨的情調(diào),放送出一種雄渾、高亢的聲音,它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正是辛詞藝術(shù)效果的獨到之處。 5.關(guān)于《永遇樂》 《永遇樂》寫于開禧元年(1205),這之前,辛棄疾在福建安撫使任上,因政敵的彈劾而被罷官。他先居上饒,后徙鉛山,先后被閑置達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師,并派他出任鎮(zhèn)江知府,這首詞便是在鎮(zhèn)江任上所作。這時宰相韓惋胄想用北伐做幌子來籠絡(luò)時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擴大自己的權(quán)勢。辛棄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65歲的高齡來到鎮(zhèn)江任職的。鎮(zhèn)江是一個地勢險要的軍事重鎮(zhèn),他本以為到這里能有所作為,可以積極備戰(zhàn)練兵,積蓄軍事實力,準備北伐。但很快他便發(fā)覺了韓侂胄是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則毫無北伐復(fù)國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氣憤!他登上了北固亭時,聯(lián)想起歷史上這里的人和事,再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并對照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更加感到悲憤不平!便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盡情地在這首詞中發(fā)泄了出來。 詞的上片是緬懷兩位古代英雄。一是寫孫權(quán),作者感慨經(jīng)歷了千年的風(fēng)雨侵蝕之后,鎮(zhèn)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這里建都的吳國君主孫權(quán),卻已無處尋得了。當年亭臺殿閣之間的流風(fēng)余韻也都已被歲月洗滌凈盡。二是寫劉裕,傳說當年劉裕就曾居住在京口的普通街巷之中。東晉時,劉裕就是從這里起兵去平定桓玄之亂,又率軍北伐,戰(zhàn)勝鮮卑等軍事力量,掃平中原,建立于南朝劉宋王朝。作者對孫權(quán)和劉裕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仰慕,對他們所創(chuàng)立的赫赫戰(zhàn)功的贊揚,其情感是那么熾熱、強烈,這正說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仍舊壯心不已的精神、氣概。 下片先是對南朝元嘉年間一段歷史的評議:宋文帝好大喜功,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mào)然出兵北伐,結(jié)果是倉皇敗陣,落得個無功而返。有人認為作者寫這段歷史是以古喻今,是針對韓侂胄的以北伐邀功而發(fā)的,他主張要有備而戰(zhàn),反對草率出兵。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這一說法是很有道理的。緊接著,作者的筆鋒開始轉(zhuǎn)向了自己,他登高遠望時,竟引出了對43年前一段經(jīng)歷的回憶:在他21歲時,曾經(jīng)穿越過那戰(zhàn)火紛飛的揚州古道,奔馳南下。長江北岸在歷史上乃是被北魏太武帝占領(lǐng)后建造行宮的地方,后來就成了太武帝的祠廟。那里也記錄著北宋末年統(tǒng)治者紛紛南逃的恥辱與仇恨??墒?,如今佛貍祠前卻是祭神賽社,煙火不斷!在這里,作者又是以古諷今,批評人們居然舍棄了被金人占領(lǐng)的國土,忘記了國恨家仇。這番議論正氣凜然、言語犀利,正是作者愛國真情的體現(xiàn)。寫到這里,作者不禁義憤填膺,他覺得自己來當這個鎮(zhèn)江知府簡直是被捉弄了,當權(quán)者哪里有一星半點要重用自己的誠意!他很羨慕戰(zhàn)國時趙國的老將廉頗,廉頗因被人陷害而逃奔魏國,后來秦軍攻打趙國,趙王想起老將廉頗,曾派人前去探視,看他能否再帶兵出征。而自己呢?雖然雄心不減當年,仍然切望為國效力,但到如今卻連個前來問訊的人都沒有,所以說自己的運氣還不如廉頗。這個結(jié)句是作者在嘆息,在呼喊,這是極富個性的、英雄氣十足的嘆息和呼喊!是全詞蒼勁、悲壯的最高音! 三、重點、難點的學(xué)習(xí)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水龍吟》和《永遇樂》。 2.自學(xué)思考:(1)辛棄疾詞好用典。詞中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意圖各是什么?(2)同一首詞,為什么大量用典,是否有堆砌之嫌? 【明確】(1)上片兩處用典:孫權(quán)曾在京口建吳都,并打敗曹軍;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這里起事北伐,恢復(fù)中原。詞人借歌頌孫權(quán)、劉裕表明自己抗金救國的雄圖大略,寫的是英雄盛事。下片寫的是衰敗之史:詞人由劉裕自然想到他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北伐而導(dǎo)致失敗的史實,其中又包含了霍去病大戰(zhàn)匈奴的典故,“封狼居胥”是說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結(jié)果宋文帝不但沒有勝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燾大舉南侵,因而從此不振。當時宋孝宗派張浚北伐,符離兵敗,主和派重新得勢,從此南北分裂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稼軒的生平抱負也無從施展了。43年后,重新恢復(fù)中原民心士氣,和四十三年前大不一樣,叫人怎不生悲!“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用意是什么?拓跋燾南侵,在瓜步山建行宮,后成廟宇,拓跋燾小字佛貍,如今祠下老百姓迎神祭祀,不會把一千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當今金人的入侵聯(lián)系起來,這里如今全無戰(zhàn)斗氣氛,也使詞人感慨良久。最后借廉頗老矣,不被趙王重用,抒發(fā)自己已老,也在統(tǒng)治集團的斗爭中被一腳踢開的憂憤。 (2)詞中用典雖多,但比直接敘述和描寫內(nèi)涵更為豐富,情感更為厚重,悲憤自先代已有,至稼軒處尤甚。這些典故用于此處,真乃天造地設(shè),何須翻查! 將典故中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中意境交織一處,是此詩意境構(gòu)成的一大特色。 3.【提問】辛棄疾在創(chuàng)作這兩首詞時,人生處境和心理狀態(tài)有什么異同? 【明確】《水龍吟》寫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5歲時。當時他胸懷報國壯志,從北方率眾南來已有12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朝廷從來沒有給他過北上抗金的機會,所以他經(jīng)常感到非常郁悶。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賞心亭,眺望遼闊的南天、遠逝的流水和高聳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陽西沉,聽到了聲聲雁啼,就更引發(fā)出來他的無限憂思。作者既不愿退隱江湖,又不肯貪圖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殺敵報國,生怕時不待人,就這樣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壯志卻沒人能夠理解,這正是詞人當時內(nèi)心最大的悲哀! 《永遇樂》是作者寫于開禧元年(1205)的作品,這時他以66歲的高齡出任浙東安撫使,鎮(zhèn)守京口(鎮(zhèn)江)。京口是三國時吳國所置的軍事重鎮(zhèn),又是南朝宋武帝劉裕北伐時起兵的地方。所以當作者登上北固亭時,就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在這里活動過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他贊美了古人孫權(quán)和劉裕,評論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歷史,以及隆興元年(1163)南宋將領(lǐng)張浚北伐失敗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圖恢復(fù),致使作者南歸43年來,空懷報國壯志而得不到殺敵陷陣的機會。他對南宋朝廷的忘記國恥不思北伐,對自己的無用武之地,感到極大的憤慨! 相比之下,辛棄疾創(chuàng)作后一首詞時年事已高,仍舊報國無門,所以更多一些蒼涼悲壯之感。 4.【提問】在《水龍吟》詞中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登臨意”的? 【明確】他用對秋天里的青天、流水、遠山、落日、征鴻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臨意”。又通過看吳鉤、拍欄桿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登臨意”。再用張翰、劉備以及桓溫等歷史人物的典故來闡發(fā)自己的“登臨意”。 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這兩首詞,進一步體味詞中意蘊。 2.完成“研討與練習(xí)”一、二、三。 附:板書設(shè)計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劉義?。ɑ羧ゲ。? 孫仲謀 慷慨憤世: 用典 拓跋燾 劉 裕 廉頗-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必修 辛棄疾詞兩首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260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