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登月之旅》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登月之旅》教學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登月之旅》修改后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材分析:
《登月之旅》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探索宇宙》單元的第一課。本課的內容編排,遵循了人類認識月球的歷程,逐步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月球的特點和人類探索月球奧秘的足跡。本課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1)介紹人類對月球的逐步認識過程;(2)解釋環(huán)形山的形成;(3)介紹“阿波羅登月計劃”,了解月球概況;(4)假想去月球旅行,激發(fā)學生的探月興趣。
教學目標:
1.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環(huán)形山的形成原因。
2. 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主要歷程。
3. 知道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人類探究月球提供
2、了行動支撐。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月球基本情況。
難點: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對人類探索月球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為達到上述目標,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師生討論法;
2.教師實驗、講解法;
3.學生信息交流法
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主要基于學生實際,充分發(fā)揮網絡特別是百度搜索的功能,開展教學活動,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主要歷史歷程——認識月球的基本概況——實驗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回顧人類登月的輝煌歷史——想象“我的月球車”,并從中體會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登月的巨大推到作用,激發(fā)學生對探索月球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
3、. 課件出示月球的圖片。
2. 談話:神秘而美麗的月球激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想,人們總想著親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重溫一次人類的——登月之旅。(板書課題)
二.了解月球
1.(1)談話:面對月球,我們的祖先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钡怯捎诋敃r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fā)達,所以人們就只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嗎?你能大抵說說故事內容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2)讓學生簡要講述,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嫦娥奔月圖片。
板書:神話
4、故事。
(3)談話: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撥開月球的神秘的面紗,直到十七世紀初,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第一次觀察到了月球,他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課件:伽利略及他的望遠鏡
板書:望遠鏡觀察
2. 認識月球的基本情況
(1)課件出示:環(huán)形山、月陸和月海圖片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月球的資料。
教師做適當補充:月球上較大的環(huán)形山有3萬多個,這些環(huán)形山大多用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學家的名字命名。月海其實是月球的一些較低盆地,月海一般都被月球內部噴發(fā)出來的大量熔巖所填充。
3.環(huán)形山的形成
(1)談話:那么你們知道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嗎?說說你們的看法!
你們知道科學家
5、們的看法是怎樣的嗎?
(2)師:怎樣才能知道科學家們的看法呢?啟發(fā)學生借助網絡。
對,可以借助“百度搜索”視頻:
【百度搜索】環(huán)形山的形成視頻
【播放視頻】
環(huán)形山的形成視頻
(3)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
教師模擬實驗:
①把面粉倒進培養(yǎng)皿,均勻地晃動,使面粉的表面盡量平坦。
②從不同的高度將大小相同的石子丟入培養(yǎng)皿中。
③用鑷子小心地移走石子,觀察面粉表面有何變化,并測量坑的深度。
④再從相同高度把大小不同的石子落下,測量坑的深度。
⑤組織學生討論環(huán)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關?
⑥用手電筒照射砸出的坑,觀察影子的變化,討論什么時候看環(huán)形山效果最好。
三.登月之旅
1.談
6、話:從面對月球的無限遐想,到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實際觀察,在人類探索月球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特別是航天科技的發(fā)展為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奠定了成功的基礎?,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2.(1)搜索、播放百度視頻:
【播放視頻】:阿波羅11號登月震撼瞬間
(2)介紹阿姆斯特朗。課件出示:阿姆斯特朗的照片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的一句話至今還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
3.介紹中國的登月計劃
(1)談話:同學們,我們知道目前只有美國成功登陸月球,而登上月球也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千年夢想,你們知道我
7、國的登月之旅的相關信息嗎?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我國航天事業(yè)的主要成就。(主要圍繞神舟飛船、嫦娥一號、嫦娥二號介紹)
(3)百度搜索視頻:“嫦娥二號”奔月
【播放視頻】“嫦娥二號”奔月
(4)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祖國的登月計劃比較關注,相信通過我國科學家的努力,我們的航天員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能登上月球,我也衷心希望我們學生中將來也能出現(xiàn)航天員。
四.總結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
2.【百度搜索】:月球車
【播放視頻】美國實驗新的月球車。
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課后合作設計出自己的概念月球車。
教學反思:
新課程“要求學生
8、與教師在‘互動’、‘對話’中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生’、‘創(chuàng)造’”,進而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因而教學過程關鍵在于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對未知領域比較感興趣,對宇宙空間充滿了好奇心,我抓住這一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整個教學中,一是使用兒童化的教學語言,有效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二是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形成直觀形象的認知對象和教學背景,以適應兒童的認知水平。本次科學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經歷科學,體驗科學,理解科學”。這節(jié)課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探究月球上環(huán)形上的形成成因。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操作——得出結論。
本課是六年級科學上冊《探索宇宙》單元的
9、第一課,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并能解釋環(huán)形山的形成。這節(jié)課我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有效教學。
1、提供信息交流、思維碰撞的平臺。怎樣讓學生在科學課中的探究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撞擊出科學的真諦、震撼著學生的靈魂?教師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展示、交流、碰撞的平臺。這個平臺應該是通過必要的現(xiàn)代化的交流媒體、手段,出示足夠的信息、圖片等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本節(jié)課出示了大量的月球的圖片,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月球,產生探究月球的欲望。
2、變“以教材為主線”為“以學生為主線”。一開始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景,既而由學生自己產生問題,自己作出猜想,自己想辦法驗證猜想,想清楚操作方法和操作過程,
10、進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選擇權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他們用自己出色的表現(xiàn)證明了他們是有能力的。正如一為哲人說過的:“對我們而言,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并不要求人人都達到某種目標,關鍵在于他“經歷一次典型意義的探究經歷,并能在經歷中有所得。
3、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真正“做科學”。探究既是小學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了解月球的環(huán)形山,通過模擬實驗來進行解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所以這節(jié)課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探究月球上環(huán)形上的形成成因。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操作——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本質?!?
4、加強對教材的重構,“用教材教”。本節(jié)課在不違背科學課的基本理念的條件下,本著有利于學生科學知識的建構,有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教材進行了重構:我在教學中將把教材的第一部分“古往今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和第三部分“近現(xiàn)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為這兩部分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