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上冊《探究電磁鐵的磁性》教案1滬粵版.doc
《九年級物理上冊《探究電磁鐵的磁性》教案1滬粵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上冊《探究電磁鐵的磁性》教案1滬粵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九年級物理上冊《探究電磁鐵的磁性》教案1 滬粵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一、問題的提出 在物理課上,老師在講完磁體之后,對大家說:“是不是只有磁體才能吸引鐵塊?”,過了一會,老師拿出一個教具給大家做了一個實驗,這個裝置不通電時不能吸引鐵塊,一通電就可以吸引鐵塊。老師告訴大家這個裝置叫做電磁鐵,并問大家是否見過這樣類似的裝置。同學們十分踴躍地就說開了:有的說在別人修洗衣機時見到過;有的說在別人修漏電保護器時見到過;還有的同學說在電視節(jié)目中見到過,而且那個電磁鐵的磁性很大,可以把幾十噸的鐵塊一下子就能吸引起來。接著老師又拿出一個自制的電磁鐵,并說明了一下纏繞的方法,然后又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到底和什么因素有關,請同學們通過實驗探究一下?并要求大家自愿組成小組,最后寫出探究報告在一周之后上交。 二、假設的形成與陳述 接到了問題之后,我們首先成立了探究小組,然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猜想和推測。我們認為:既然電磁鐵是通電的,就應該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強(可以從吸引大頭針的數(shù)量來體現(xiàn));電磁鐵是由一圈圈的漆包線組成的,就應該是圈數(shù)越多磁性越強。磁性強弱可能與線圈的匝數(shù)、電流的大小兩個因素有關。要看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否能夠影響電磁鐵的磁性,就要對另一個因素加以限制,。最終我們得出了這樣的兩個研究假設: 假設1:在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一定情條件下,如果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則電磁鐵的磁性就越強。 假設2:在通過電磁鐵的電流一定條件下,如果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越多,則電磁鐵的磁性就越強。 三、實驗設計 在實驗中,我們對研究假設中的變量進行識別,確定了自變量、控制變量、因變量。根據(jù)自變量測量的需要選擇了實驗儀器并設計了實驗的步驟,根據(jù)自變量、控制變量和因變量的內(nèi)容以及實驗中要測量的次數(shù)設計出了實驗記錄表格。 (一) 識別變量,并對變量進行操作定義 根據(jù)本實驗的假設1可以確定自變量為電流的大小,,因變量為電磁鐵的磁性強弱,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為控制的變量。根據(jù)本實驗的假設2可以確定自變量為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因變量為電磁鐵的磁性強弱,控制的變量電流的大小。電磁鐵磁性強弱可以定義為吸引大頭針的多少。在實驗過程中,一個自變量被進行實驗時,另一個自變量則是被控制的變量。(見表5-12) 九年級物理上冊《探究電磁鐵的磁性》教案1 滬粵版 控 制 變 量 自 變 量 因 變 量 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 電 流 電磁鐵磁性(吸引大頭針的數(shù)量) 電 流 電磁鐵線圈的圈數(shù) 需要的實驗器材如下:漆包線(φ=1.1mm L=10m) 塑料管(φ=20mm L=100m m)鐵芯(φ=14mm L=120m m) 干電池 (1號 2節(jié))、開關、滑動變阻器(20Ω 2A)、電流表(J0407型)、導線、若干大頭針、鐵架臺。 首先要用這種規(guī)格的漆包線作制一個八抽頭的電磁鐵(120匝 每20匝抽出一個接線端),選取這樣直徑的漆包線和塑料管纏繞起來比較方便,實驗操作時可見度較大且簡便 圖5-16 易行。制作多抽頭就是為了改變線圈中的匝數(shù)而設計的。選用滑動變阻器就是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電流表就是為了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其余器件就不必介紹了。 ⒉實驗步驟: 為了檢驗假設1和2的真?zhèn)涡?,我們分別設計了兩個實驗步驟。在設計的實驗步驟中,包括有為了實驗的實施而準備的電路連接的步驟;改變自變量、測量因變量所進行的操作步驟,實驗過程中應記錄的步驟;為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而進行的圖像擬合等。 步驟1: ⑴.按圖5-16所示實物電路圖連接實物,打開開關,將變阻器滑片放在最大位置。 ⑵.試觸開關,檢驗電路連接是否正確。 ⑶.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觀察電流表,用電磁鐵去吸引大頭針。 ⑷.記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和大頭針的數(shù)目,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 ⑸.改變電流,重復步驟4和5,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 步驟2: ⑴.改變電磁鐵接線匝數(shù),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保持電流值一定,用電磁鐵去吸引大頭針。 ⑵.記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和大頭針的數(shù)目,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 ⑶.重復步驟7和8,并將結果記錄在表中。 ⑷.將實驗記錄用excel做出圖像。 ⑸.整理實驗儀器,完成實驗報告, (二) 設計數(shù)據(jù)記錄表 在設計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時,我們把控制變量固定在表格的右上方,自變量的記錄放在表格中的第一層,因變量的記錄放在表格中的第二層,以體現(xiàn)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為了觀察它們變化的規(guī)律性在橫向上采用了多組測量記錄的方式。在一個實驗記錄設計表格中就要體現(xiàn)出自變量、因變量每次記錄的結果。見表5-13、表5-14所示。 表5-13 電磁鐵磁性與電流的關系 線圈匝數(shù) 匝 電 流(A) 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 表5-14 電磁鐵磁性與線圈匝數(shù)的關系 電流 A 匝 數(shù) 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 四、實驗實施 根據(jù)所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實施,并做好實驗記錄 ⒈實驗實施 ⒉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表5-15 電磁鐵磁性與電流的關系 線圈匝數(shù) 160匝 電 流(A) 0.2 0.4 0.6 0.8 1.0 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 1 4 22 48 66 表5-16 電磁鐵磁性與線圈匝數(shù)的關系 電流 1A 匝 數(shù)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 1 7 12 15 31 38 45 56 五、分析結論 圖5-17 圖5-18 ⑴從圖5-17可以看出: 當電磁鐵線圈匝數(shù)不變、電流逐漸增大時,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是同步增大的。 ⑵從圖5-18可以看出:在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磁鐵線圈的匝數(shù)增加時,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是同步增大的。由此可以得到: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電磁鐵線圈的匝數(shù)、通過電磁鐵線圈的電流有關,電磁鐵線圈的匝數(shù)越多、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六、交流結論 實驗結束后,各個小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并交流討論了不同方案的優(yōu)缺點。在實驗的假設和變量的識別上基本相同,在磁性的操作性定義、操作步驟有所不同,有的采用的是吸引鐵沙稱其質(zhì)量的方法,在改變匝數(shù)的方法中有的小組是采用先繞好再逐漸解開數(shù)匝數(shù)的方法。所有的這些方法都活躍了我們的思想、開闊了我們思維。 評析:《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探究方案取材于教材,是一個完整的探究案例,探究方案設計全面,器材有些是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制作的,有些是中學實驗室具備的,故具有可操作性,自制多抽頭電磁鐵是本實驗中的一個特色。探究過程中的假設確立、變量分析、實驗設計科學合理,具有可重復性。 回顧以上探究過程,我們認為有四方面是特別重要的:⑴自制一個多抽頭的線圈是實驗進行的必備基礎,是材料準備較為困難的,沒有現(xiàn)成的漆包線可從廢舊的鎮(zhèn)流器、變壓器中拆出來。⑵當改變線圈匝數(shù)的時候,要確實做到了線圈中電流保持不變,由于線圈的電阻很小因而在改變線圈匝數(shù)時,電流變化很小需要細心調(diào)節(jié)。⑶在吸引大頭針時,盒子內(nèi)放置的大頭針的量和電磁鐵鐵芯露出的多少也是要注意的,本實驗中采用吸引大頭針的方法是否科學還有待做于進一步的研究。⑷在實驗假設的建立、各種變量的確定、器材的選擇、實驗的設計等方面中注意時刻體現(xiàn)出科學探究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的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從本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影響因變量的自變量可能不只一個,因而在進行變量的確立時,首先要保證自變量和因變量的一一對應關系,此自變量確立后,其它關系中出現(xiàn)的自變量在此時就成為被控制的變量。而操作性定義的使用就是為了清楚而簡潔的將所要測量的事物具體化,以便于其他人確切地使用同樣的程序和測量方法重復該實驗,同時也可以使每個人能知道研究的是什么。這將有助于對研究結果的解釋,減少誤解的可能性。術語或變量的操作性定義是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對變量的操作性定義恰當與否,關系到是否能對研究進行檢驗,這是整個研究順利進行的基礎。 科學的研究不僅需要靈活的頭腦,更需要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程序,從小的探究開始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能力的重要基礎。 6 /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探究電磁鐵的磁性 九年級 物理 上冊 探究 電磁鐵 磁性 教案 滬粵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1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