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學一輪總復習 單元評估檢測(6)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化學一輪總復習 單元評估檢測(6)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含解析).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化學一輪總復習 單元評估檢測(6)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含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每小題7分,共49分)
1.(xx上海高考)將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燒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燒杯中。然后向小燒杯中加入鹽酸,反應劇烈,醋酸逐漸凝固。由此可知( )
A.NH4HCO3和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B.該反應中,熱能轉化為產(chǎn)物內部的能量
C.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NH4HCO3+HClNH4Cl+CO2↑+H2O-Q
【解析】選B。醋酸逐漸凝固,說明NH4HCO3與鹽酸反應使醋酸的溫度降低,因此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錯誤;吸熱反應中反應物吸收能量,得到的生成物內能增加,B正確;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錯誤;D中反應沒有標明物質的狀態(tài),熱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
2.氯原子對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 ΔH1,ClO+OCl+O2 ΔH2。大氣臭氧層的分解反應:O3+O2O2 ΔH,該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反應O3+O2O2的ΔH=E1-E3
B.反應O3+O2O2的ΔH=E2-E3
C.O3+O2O2是吸熱反應
D.ΔH=ΔH1+ΔH2
【解析】選D。從能量關系圖來看,ΔH=E3-E2,故A、B項錯誤;從題圖中可以看出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因此該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C項錯誤。
【加固訓練】(xx哈爾濱模擬)已知某化學反應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結構為B—A—B)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進行一定需要加熱
B.該反應的ΔH=-(E1-E2)kJmol-1
C.該反應中反應物的鍵能總和大于生成物的鍵能總和
D.斷裂1 mol A—A鍵和2 mol B—B鍵放出E1kJ能量
【解析】選C。由題圖可知這是一個吸熱反應,但發(fā)生吸熱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A錯誤;吸熱反應ΔH>0,B錯誤,C正確;斷鍵需要吸熱,D錯誤。
3.(xx鄭州模擬)將0.20 mol NO和0.1 mol CO充入一個容積恒定為1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
2NO(g)+2CO(g)N2(g)+2CO2(g) ΔH<0。在不同條件下,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容器內的壓強不發(fā)生變化,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
B.當向容器中再充入0.20 mol NO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K不變
C.第12 min時改變的反應條件為升高溫度
D.向該容器內充入氣體He,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增大
【解析】選D。該反應正向是氣體化學計量數(shù)變小的反應,故當容器內的壓強不發(fā)生變化時,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A正確;當向容器中再充入0.20 mol NO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K不變,因為K只與溫度有關,B正確;從圖象看,第12 min時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變化,C正確;向該容器內充入與反應無關的氣體He,容器內氣體總壓強增大,但反應速率不變,D錯誤。
4.(xx鹽城模擬)甲醇脫氫可制取甲醛:CH3OH(g)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反應在1 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脫氫反應的ΔH<0
B.600 K時,Y點甲醇的v(逆)
0,A錯誤;600 K時,Y點表示的甲醇平衡轉化率偏高,反應逆向進行,v(正)p2,則此反應的ΔS>0
C.在圖象反應Ⅱ中,說明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D.在圖象反應Ⅲ中,若T1>T2,則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解析】選D。在圖象反應Ⅰ中,等壓條件下,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降低,說明升溫,平衡逆向移動,說明該反應正向是放熱的,A項錯誤;在圖象反應Ⅰ中,若p1>p2,說明增大壓強,A的轉化率增大,說明增壓,平衡正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正向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所以ΔS<0,B項錯誤;C項,根據(jù)先拐先平,對應的數(shù)值大,說明T1>T2,升高溫度,C的物質的量減少,說明該反應正向為放熱反應,C項錯誤;D項,由圖示可知,增大壓強,A的轉化率不變,說明平衡不移動,即說明該反應為等體積反應,ΔS=0,而等壓條件下,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降低,說明升溫,平衡逆向移動,說明該反應正向是放熱的,即ΔH<0,根據(jù)ΔG=ΔH-TΔS,因為ΔS=0,所以ΔG<0,則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加固訓練】(xx綿陽模擬)對于可逆反應N2(g)+3H2(g)2NH3(g) ΔH<0,下列選項和圖示相符的是( )
A
B
研究目的
壓強對反應的影響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圖示
C
D
研究目的
平衡體系增加N2對反應的影響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圖示
【解析】選C。增壓后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和達到平衡的時間相矛盾,A項錯誤;升溫后氮氣的轉化率降低,B項錯誤;有催化劑時的化學反應速率快,達到平衡的時間短,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1分)
8.(17分)Ⅰ.恒溫、恒容條件下,在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硫可以發(fā)生如下轉化,其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能表示硫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ΔH2=________kJmol-1。
Ⅱ.工業(yè)上常利用醋酸和乙醇合成有機溶劑乙酸乙酯:CH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 ΔH=-8.62 kJmol-1
已知CH3COOH、C2H5OH和CH3COOC2H5的沸點依次為118℃、78℃和77℃。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多次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1)該研究小組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下反應40 min與70℃下反應20 min相比,前者的平均反應速率________后者(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如圖所示,反應時間為40 min、溫度超過80℃時,乙酸乙酯產(chǎn)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條)。
【解析】Ⅰ.(1)S燃燒生成SO2,其燃燒熱為ΔH=-297 kJmol-1。
(2)ΔH2=0.8 mol=-78.64 kJmol-1。
Ⅱ.(1)根據(jù)圖示,可知該實驗目的為探究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對乙酸乙酯產(chǎn)率的影響。
(2)根據(jù)圖示,60℃下反應40 min時產(chǎn)率為30%,70℃下反應20 min時產(chǎn)率為20%。<,所以前者平均反應速率小于后者。
(3)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左移,造成產(chǎn)率下降;升溫,也會造成乙醇、乙酸的大量揮發(fā),造成產(chǎn)率下降。
答案:Ⅰ.(1)S(s)+O2(g)SO2(g)
ΔH=-297 kJmol-1
(2)-78.64
Ⅱ.(1)探究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對乙酸乙酯產(chǎn)率的影響
(2)小于
(3)反應可能已達平衡狀態(tài),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溫度過高,乙醇和乙酸大量揮發(fā)使反應物利用率下降
9.(17分)(xx玉溪模擬)應用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有科學家提出構想:把空氣吹入飽和碳酸鉀溶液,然后再把CO2從溶液中提取出來,經(jīng)化學反應后使之變?yōu)榭稍偕剂霞状?。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 275.6 kJmol-1
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H2O(g)H2O(l) ΔH=-44.0 kJmol-1
則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2)水煤氣經(jīng)壓縮升溫后進入10 m3甲醇合成塔,在催化劑作用下,進行甲醇合成,主要反應是2H2(g)+CO(g)CH3OH(g) ΔH=+181.6 kJmol-1。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60。此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加入CO、H2,反應到某時刻測得各組分的濃度如下:
物質
H2
CO
CH3OH
濃度/(molL-1)
0.2
0.1
0.4
比較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簐(正)________v(逆)(填“>”“<”或“=”)。
(3)已知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可建立如下平衡:2A(g)+B(g)2C(g)。在500℃時,分別將2 mol A和1 mol B置于恒壓容器Ⅰ和恒容容器Ⅱ中(兩容器起始容積都為10 L),充分反應。
①達到平衡所需時間是Ⅰ________Ⅱ(填“>”“<”或“=”,下同);達到平衡后,兩容器中C的體積分數(shù)關系是Ⅰ________Ⅱ。
②平衡時,測得容器Ⅱ中的壓強減小了30%,則該容器中A的轉化率為________。
【解析】(1)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 275.6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③H2O(g)H2O(l) ΔH=-44.0 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1/2-②1/2+③2得:
CH3OH(l)+O2(g)CO(g)+2H2O(l)
ΔH=-442.8 kJmol-1。
(2)某時刻:Qc==100<160,所以平衡正向移動,v(正)>v(逆)。
(3)①在500℃時,分別將2 mol A和1 mol B置于恒壓容器Ⅰ和恒容容器Ⅱ中,Ⅰ相對于Ⅱ為加壓,達到平衡所需時間是Ⅰ<Ⅱ,根據(jù)加壓平衡正向移動,達到平衡后,兩容器中C的體積分數(shù)關系是Ⅰ>Ⅱ;
② 2A(g) + B(g) 2C(g)
起始物質的量(mol) 2 1 0
轉化物質的量(mol) 2x x 2x
平衡物質的量(mol) (2-2x) (1-x) 2x
平衡時,測得容器Ⅱ中的壓強減小了30%,即物質的量減小了30%,(2-2x)+(1-x)+2x=70%3,解得x=0.9,該容器中A的轉化率為100%=90%。
答案:(1)CH3OH(l)+O2(g)CO(g)+2H2O(l)
ΔH=-442.8 kJmol-1
(2)> (3)①< >?、?0%
10.(17分)(xx青島模擬)碳、氮和鋁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熱還原—氯化法可實現(xiàn)由鋁礦制備金屬鋁,其相關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
Δ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 ΔH=bkJmol-1
反應Al2O3(s)+3C(s)2Al(l)+3CO(g)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用活性炭還原法可以處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N2(g)+CO2(g) ΔH=QkJmol-1。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濃度如下:
時間(min)
濃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68
0.50
0.50
0.60
0.60
N2
0
0.16
0.25
0.25
0.30
0.30
CO2
0
0.16
0.25
0.25
0.30
0.30
①0~10 min內,NO的平均反應速率v(NO)=________,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
②30 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d.適當縮小容器的體積
③若30 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3∶1∶1,則Q________0(填“>”或“<”)。
④在恒容條件下,能判斷該反應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________(填選項編號)。
a.單位時間內生成2nmol NO(g)的同時消耗nmol CO2(g)
b.反應體系的溫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d.反應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改變
【解析】(1)將第一個方程式除以2與第二個方程式相加得Al2O3(s)+3C(s)2Al(l)+3CO(g),則ΔH=0.5a+b;
(2)①v(NO)==
0.032 molL-1min-1,20 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K==0.25;
②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化學反應,根據(jù)表格知,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都增大,可能的原因是加入某種物質或縮小容器的體積,故選a、d;
③若30 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3∶1∶1,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說明逆反應是吸熱反應,則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Q<0;
④恒容條件下,體積不變。
a.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單位時間內生成2nmol NO(g)的同時消耗nmol CO2(g),故錯誤。
b.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體系的溫度隨著反應的進行而改變,當平衡時,反應體系的溫度不變,故正確。
c.反應中有固體參加,反應前后氣體的質量不等,所以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故正確。
d.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壓強始終不變,故錯誤。
答案:(1)0.5a+b
(2)①0.032 molL-1min-1 0.25
②a、d?、??、躡、c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5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