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總復習 第30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題實戰(zhàn)演練 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總復習 第30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題實戰(zhàn)演練 人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總復習 第30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題實戰(zhàn)演練 人民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總復習 第30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題實戰(zhàn)演練 人民版 1.本講是高考的熱點、重點。從近年的考題來看,主要考查康梁的維新思想以及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林則徐、魏源“睜眼看世界”的內(nèi)容及作用,康梁維新思想的內(nèi)容、特點及影響,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nèi)容及影響等基礎知識。 2.維新思想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開始,與洋務派的思想主張有質(zhì)的差異,有些高考試題要求認識兩者不同的表現(xiàn)和原因,以理解中國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化的特點。 3.從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的視角命題考查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近代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場革命,但是,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缺乏辯證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有的高考試題要求考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缺點。 [真題實戰(zhàn)演練] 1.(xx重慶卷)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蔭進呈咸豐皇帝一書:“其書版在京,如蒙皇上許有可采,請飭重為刊印,使親王大臣家置一編,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贝藭芸爝M入清朝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該書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演論》 D.《資政新篇》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思想演變。考查對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書中提供了抵御外侮的方法,而且這一方法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由此可知這部著作應該是魏源的《海國圖志》。《四洲志》中沒有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天演論》主要講述生物進化理論,論證維新變法的合理性;《資政新篇》雖是中國人提出的最早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是其中沒有提出抵御外來侵略的方法。因此符合題意的是B。 答案:B 2.(xx天津卷)“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鄙鲜鲅哉搼斒? ) 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 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 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解析:從材料信息看,該言論是維新派對洋務派僅學習西方器物、不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批評,故選D項。 答案:D 3.(xx福建卷)1900年張之洞《勸學篇》出版英譯本。美國媒體稱,這標志著“長時期以來習慣于孔夫子的陳詞濫調(diào)下變得死氣沉沉的中國人,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評論認為《勸學篇》( ) A.順應時代潮流 B.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國未來之路 D.主張拋棄孔夫子中國才能覺醒 解析:《勸學篇》的本質(zhì)是“中體西用”,目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故排除B、C、D;在美國媒體眼中,該文讓中國人“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即順應了時代潮流,故選A。 答案:A 4.(xx江蘇卷)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 ) 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xiàn)代文化 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解析:題干材料中“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說明作者認為新文化運動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并加以創(chuàng)新,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并未體現(xiàn)出反對舊道德的主張,故A項錯誤。C項與作者意圖完全相反,B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故均可排除。 答案:D 5.(xx大綱全國卷)張之洞在戊戌變法期間撰寫的《勸學篇》,在知識分子中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行銷百萬冊。這反映出( ) A.保守勢力轉(zhuǎn)而支持改革 B.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已過時 C.清政府成為變革的主導者 D.洋務派與維新派思想有共同之處 解析: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戊戌變法期間撰寫的《勸學篇》中主張向西方學習,在知識分子中影響極大,這表明洋務派的思想與維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處,D項正確。張之洞的這一做法不能證明保守勢力轉(zhuǎn)而支持改革,也不能反映出清政府成為變革的主導者,A、C兩項錯誤。B項顯然與主題不符。本題選D項。 答案:D 6.(xx四川卷)1898年,康有為在《進呈法國革命記序》中說,“普天地殺戮變化之慘,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禍酷者矣,蓋自法肇之也”,“近世萬國”目睹其禍,紛紛“行立憲之政,蓋皆由法國革命而來。……亦可鑒也”??涤袨榈挠靡庠谟? ) A.論證法國大革命的世界意義 B.堅定光緒帝實施變法的決心 C.促使光緒帝效法法國大革命 D.闡述法國大革命的嚴重后果 解析:由材料可知,康有為認為法國革命殺戮禍患慘烈,其他國家吸取教訓,實行君主立憲。他主張以俄、日為榜樣,以法國為鑒戒,即以法國革命之酷烈來恫嚇清廷,敦促皇帝盡快變法,故B項正確;法國大革命的世界意義是為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這與康有為的用意不符,A項錯誤;康有為以法國革命之酷烈來恫嚇清廷,敦促皇帝盡快變法,C項錯誤;D項未體現(xiàn)康有為的用意,排除。 答案:B 7.(xx天津卷)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fā)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边@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維新變法 B.鼓勵人們向西方學習 C.宣傳科學救國 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觀念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解讀史料的能力。自古以來,中國人普遍認為“天圓地方”,中國處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國”。鴉片戰(zhàn)爭驚醒了中國人的迷夢,先進的中國開始了解世界,摒棄“天朝”觀念,學習西方。本題材料“中國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勸導中國人放棄天朝上國觀念。 答案:D 8.(xx新課標全國卷)1920年12月,毛澤東在致朋友的信中說:“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边@表明在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員看來( ) A.俄國革命道路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 B.在中心城市進行武裝暴動是當務之急 C.暴力革命是進行社會改造的必然選擇 D.改良仍舊是改造社會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由毛澤東這句話的主旨可以看出是認識到俄國的暴力革命是改造社會的必然選擇,故C項正確;A項俄國革命道路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在當時還達不到這種認識,題干主旨也無法反映,故A項錯;B項的意思在題干中也無法體現(xiàn),故排除;D項是干擾項,但根據(jù)歷史事實可以排除,中國共產(chǎn)黨剛建立走的就是暴力革命之路,改良的路已在中國行不通。 答案:C 9.(xx北京卷)下面的史料中,數(shù)學符號表示部分句讀的位置。其中句讀錯誤的是( ) 西人立國具有本①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②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③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④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⑤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⑥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⑦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解析:本題考查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同時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第一句應為“西人立國具有本末”,故①句讀錯誤;第三句應為“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用”,故③句讀錯誤;⑥正確句讀應為“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故⑥句讀錯誤。材料主要抨擊了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闡明了早期維新派的“體用”觀,據(jù)此中心思想對材料進行句讀可以更準確地作出判斷。 答案:B 10.(2011北京卷)“九州縮地憑揮翰,四海披圖當泛槎(木筏)。”這是近代詩人張維屏對一部著述的稱贊。這部著述是( ) A.《海國圖志》 B.《資政新篇》 C.《變法通議》 D.《孔子改制考》 解析:“九州縮地”“四海披圖”說明這本書介紹世界地理知識比較豐富,《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的專著。 答案:A 11.(2011上海卷)嚴復譯著的《天演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以今日之見( ) A.該書解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并不科學,但警醒國人的作用巨大 B.該書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在中國思想界起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C.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嚴復翻譯《天演論》,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進化規(guī)律,同樣也適用于人類社會,這是嚴復為中國敲響警鐘的理論依據(jù)。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敗”的社會進化論思想不能正確提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反而成為西方列強侵略蹂躪東方的理論根據(jù)。由此判斷,A項正確。 答案:A 12.(2011安徽卷)對中西學的態(tài)度是區(qū)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jù)之一。下列言論屬于維新派的是( ) A.“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B.“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 C.“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 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 解析:A項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觀點;B項是新文化運動期間對徹底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認為中西文化應該相互融合,不是維新派的觀點;C項認為中學與西學本質(zhì)不同,實際上反對洋務派將“西用”嫁接到“中體”上的主張,是維新派代表人物嚴復的觀點。D項認為人權、科學是西方優(yōu)越的兩大因素,是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來的。 答案:C 13.(2011江蘇卷)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洳荒苌谱兌c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 ) 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tǒng)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新思想影響的掌握。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傳播,材料中作者寧肯國粹消亡,也要使中國順應歷史潮流,而不是重建儒家信仰,排除B項;20世紀初,康梁變法已經(jīng)失敗,排除C項;材料中強調(diào)的是順應歷史潮流,而不是自然選擇,排除D項。 答案:A 14.(2011安徽卷)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tǒng)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jīng)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 ) 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 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 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 解析:A項符合新文化運動中激進派的觀點,一方面對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給予肯定,另一方面徹底否定其思想啟蒙的作用,這為他們徹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材料中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啟蒙作用,而不是認識不足,排除B項;C項不全面,材料中一方面肯定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的進步性,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啟蒙的作用;D項太絕對,對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是肯定的,這符合史實。 答案:A 15.(2011天津卷)《新青年》創(chuàng)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fā)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然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 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 B.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C.西方興起的歷史經(jīng)驗 D.倡導文學革命的需要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仍與中國無緣,而要建立民主的國家,必先刷新國民的觀念,將國魂重鑄。因此陳獨秀把科學和民主作為救國救民的核心價值觀念來追求和崇尚,用民主、科學破除了專制、迷信對人的束縛和禁錮,用兩者來救治中國“一切黑暗”。B、C兩項是外因,因而不是主要原因。D項強調(diào)的是新文化運動在文學方面的貢獻,與題意關系不大。 答案:A 16.(2011浙江卷)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边@段經(jīng)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 ) A.當時“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 C.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并不重理輕文 D.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徐志摩24歲以前,是指1920年以前,他對西方的相對論和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遠大于詩歌,說明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成為社會潮流,故B項的說法最能反映材料信息。其他三項不能準確反映材料信息。 答案:B 17.(2011海南卷)孫中山在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指出,“(此)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學潮彌漫全國”。孫中山此處所說的“覺悟者”應包括( ) A.陳獨秀 B.梁啟超 C.章太炎 D.嚴復 解析:抓住題干中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和“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這一重要信息,結(jié)合所學判斷,這里應指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梁啟超和嚴復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章太炎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 答案:A 18.(2011北京卷)“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無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亦得以下逮?!备鶕?jù)材料和所學,判斷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韜 C.宋教仁 D.胡適 解析:材料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魏源是地主階級進步思想家,不可能主張“君民共主”;宋教仁和胡適都是資產(chǎn)階級共和人士,反對君主制;只有王韜是資產(chǎn)階級早期維新派,主張君民共主,實行君主立憲制。 答案:B 19.(2011浙江卷)迄今所知,在中國出版的書刊中,最早介紹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廣學會編譯的《大同學》,其中稱:“其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庇纱丝梢? ) ①新興的中國工人階級找到了自己的領袖?、诋敃r介紹到中國的馬克思身份是“工人領袖”?、?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墚敃r的介紹者連馬克思是哪國人都沒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1899年馬克思剛剛為中國人所知,從材料看,當時介紹到中國的馬克思身份是“工人領袖”,介紹者連馬克思是哪國人都沒有搞清楚(馬克思是德國人),故②④正確。①③錯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是在1917年以后,介紹馬克思不等于介紹馬克思主義。本題選B項。 答案:B 20.(2011北京卷)1923年《晨報》公布了一次社會調(diào)查,其中兩個問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你歡迎資本主義嗎?”歡迎者占27%,不歡迎者占73%;“你贊成社會主義么?”贊成者占76%,不贊成者占24%。這一數(shù)據(jù)反映出被調(diào)查人群的多數(shù)( ) A.歡迎國民革命軍北伐 B.主張選擇資產(chǎn)階級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會制度 D.贊同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 解析:題干材料反映這一時期大部分人“贊成社會主義”,這與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有關,反映被調(diào)查人群渴望公正公平的社會制度。注意題干時間“1923年”,A項北伐是在1926年開始,B項與題意不符,D項斯大林模式在這一時期還沒有出現(xiàn)。 答案:C 21.(xx江蘇卷)史家有時會修正自己對歷史的認識,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即為一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寫《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時候,我所看見康氏的著作不過是現(xiàn)在所看見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認識,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論斷不免有舛誤的地方。例如我說:“康氏以立憲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號召者為假民權。托孔子以為變法之口實,故其所號召者為假維新?!倍嗫此闹?,細研他的思想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論斷幾乎與真相恰相反背?,F(xiàn)在我認為這兩句話可以改為“康氏以?;蕿榱椫侄?,其所號召者為漸進之真民主。謂孔子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實為制度與思想之一體維新?!蔽椰F(xiàn)在的看法……可以說是遵行“過則勿憚改”的古訓。 ——蕭公權《問學諫往錄》 材料二:蕭公權于1940年寫作《中國政治思想史》時,亦不免認為康有為反對革命?!钡胶髞砜吹酱笈嘘P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擺脫……(某種)史觀的陰影,對康氏有新的認識,所謂“假民權”“假維新”,原來都是真的。 ——汪榮祖《康有為論》 材料三: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件事也許有某種意義: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請回答: (1)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制度與思想之一體維新”的內(nèi)涵。 (2)運用上述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以“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jié)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解析:第(1)題,結(jié)合康有為在制度上和思想上的“維新”做法概括回答。第(2)題,結(jié)合三則材料,圍繞“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關鍵是要理解“時代”和“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的關系,主要是把握時代變遷對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影響和認識的變化,找準論據(jù)論證即可。 答案:(1)內(nèi)涵:抨擊專制皇權,提倡君主立憲制度,宣傳近代西方學說,政治制度變革和思想啟蒙的雙重目的。 (2)略 22.(xx新課標全國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沖擊—反應”曾是國內(nèi)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傳統(tǒng)框架的內(nèi)部動力;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發(fā)生劇烈變化。有人據(jù)此圖示中國近代歷史變遷(見下圖)。 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反應”模式。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jié)合。) 解析:(1)如果你贊成“沖擊—反應”模式,評論的時候就要依據(jù)圖片作答:要把縱向的發(fā)展寫出來,沖擊加深,變革就更上一個層次,由器物―→制度―→思想;領導階級也在變化:地主階級―→資產(chǎn)階級―→無產(chǎn)階級。(2)如果你反對這個“沖擊—反應”模式,那就要寫出中國社會內(nèi)部存在的進步因素,說明推動中國社會近代化的內(nèi)在動力即可。其他觀點,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略 23.(xx山東卷)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化教育領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下圖表為1902—1904年譯書統(tǒng)計簡表。 圖表 譯書 類別國別 英 美 日 其他 總計 百分比 哲學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學藝術 8 3 4 11 26 4.9 史 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會科學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學 10 9 73 20 112 21.0 應用科學 3 3 24 26 56 10.5 雜 錄 5 2 24 7 38 7.1 總 計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據(jù)左玉河《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 據(jù)圖表,說明這一階段譯書活動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偨Y(jié)特點時要仔細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排列的規(guī)律,從譯書類別和國別兩個角度歸納,特別要注意數(shù)量最大的譯書類別和國家名稱。其原因也要從譯書類別和國別兩個角度分別概括。 答案:特點:地域上,重視翻譯日本相關著作;內(nèi)容上,重視翻譯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原因:甲午戰(zhàn)爭失敗,促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轉(zhuǎn)向日本尋找救亡的道路;洋務運動破產(chǎn),讓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僅僅引進西方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不可能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轉(zhuǎn)而重點關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若從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歷史大一輪總復習 第30講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題實戰(zhàn)演練 人民版 2019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30 近代中國 思想解放 潮流 實戰(zhàn) 演練 人民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9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