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課題4 愛護水資源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課題4 愛護水資源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課題4 愛護水資源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課題4 愛護水資源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本課題主要介紹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水資源概況,二是水資源保護,兩部分內(nèi)容又都是從兩方面入手來介紹。 水資源概況,一方面從儲量上說明水的豐富,另一方面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說明水的短缺。這種從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來認識事物的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水資源狀況進行全面、正確的認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因為在豐富的水儲量與有限的淡水這一現(xiàn)實情況中,本身就蘊含著相對、辯證的思想,同時隨著海水淡化等水處理工藝的發(fā)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狀況又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因此這里又蘊藏了發(fā)展、變化的觀點。教材文字不多,主要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和圖表來說明水資源情況,如利用幾組對比數(shù)字突出我國大部分城市用水緊張的現(xiàn)狀,意在強化學生的愛水、節(jié)水意識。 水資源保護是從節(jié)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兩個角度介紹的,同樣闡述不多,以圖、表代文字??紤]到節(jié)水和水污染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有關宣傳、報道和資料非常豐富、易得,相關內(nèi)容也很好理解,因此節(jié)水知識以舉例的方式簡要給出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節(jié)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則只從污染角度簡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也就是說這里只給學生關于節(jié)水和水污染問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體的內(nèi)容留待學生在課內(nèi)外的一些活動中自己去尋求并學習。 課時分配:1課時 整體設計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2)了解水污染問題,形成節(jié)水和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diào)查、研究與收集資料,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狀況,學會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問題,形成節(jié)水和愛水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水資源的豐富與有限。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難點 1.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動的開展;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導入一地球上的水雖然儲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并不充裕。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長期處于缺水狀態(tài)。我國人均水資源大約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區(qū)嚴重缺水。水體的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危機。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資源狀況。 導入二 (投影節(jié)水標記)請問哪位同學知道這是什么圖標?這個是我們國家的節(jié)水標記,象征著要像對待掌上明珠一樣對待每一滴水。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愛護水資源。 推進新課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既豐富又短缺 [提問] 1.地球的表面積約有多少被水覆蓋著? 2.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是什么? 3.淡水約占全球總水儲量的多少? [回答] 1.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球”。 2.海洋水:儲量約占全球總儲水量的96.5%。 3.淡水只約占全球水儲量的2.53%,其中大部分還分布在兩極冰川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凍土層中,難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約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1.地表約71%被水覆蓋 2.淡水資源極度缺乏 [分析] 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鹽量很高,人們可從海水中提取出大量無機鹽)。 [提問] 聯(lián)合國在1977 年向全世界發(fā)出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边@是危言聳聽嗎? [回答] 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方面人類生活、生產(chǎn)用水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水污染加劇了可利用水的減少,使原本緊張的水資源更顯短缺。 3.我國屬于嚴重缺水國家 [提問] 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幾位?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中國人均水量約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回答]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國家是巴西。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居八十幾位,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過渡] 我國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所以我們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diào)”的工程。為了保護水資源,我們應該怎樣做起? 二、愛護水資源 [展示] 課本P62表3-1 [結論] 由以上比較可以看出:一種生活習慣和用水方式的改變,就能節(jié)約大量的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生活中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并向周圍的人宣傳,使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共同愛護我們的水資源。 1.節(jié)約用水 [分析] 為了使整個社會形成節(jié)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好風尚,我國于198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7月1日在全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為了引起每一位公民的重視,還頒發(fā)了節(jié)水標志。 你知道世界水日是哪一天?中國水周是哪幾天嗎? [回答] 世界水日是每年的3月22日。1994 年起, 中國水周改為每年3月22日至3月28日。 [過渡] 水污染也是減少水資源的一個主要方面。 [展示] 水污染的一組圖片。 2.防止水體污染 來源:工業(yè)污染、農(nóng)業(yè)污染、生活污染 [提問] 針對以上污染來源,我們應該如何防治水體污染? [回答] (1)工業(yè)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chǎn)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2)農(nóng)業(yè)上提倡使用農(nóng)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 (3)生活污水也應逐步實現(xiàn)集中處理和排放。 [課堂練習] 1.今年,某市旱情比較嚴重,水資源緊缺。有關部門呼吁,人人都應該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下列節(jié)水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洗過菜的水用來澆花 B.推廣使用節(jié)水龍頭 C.工業(yè)廢水處理后循環(huán)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 2.水污染主要來自:①工業(yè)生產(chǎn)中廢渣、廢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觸;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農(nóng)藥、化肥的過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下列各項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D 2.C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水資源的狀況,知道地球上盡管總儲水量很豐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資源卻不富裕,很多國家和地區(qū)處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狀態(tài);而且由于人們的一些壞習慣和不合理做法,使本已短缺的水資源受到污染,更呈現(xiàn)出了一種嚴重缺水的局面,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節(jié)約用水,愛護我們的水資源。 板書設計 課題4 愛護水資源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既豐富又短缺 1.地表約71%被水覆蓋 2.淡水資源極度缺乏 3.我國屬于嚴重缺水國家 二、愛護水資源 1.節(jié)約用水 2.防止水體污染 來源:工業(yè)污染、農(nóng)業(yè)污染、生活污染 布置作業(yè) 1.上冊課本P65習題2、3、4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寶貴。下列對水的“多”與“少”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地球上水的總量多,淡水少 B.我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調(diào)”工程說明南方水的儲量多,北方水的儲量少 D.生活中接觸的純凈水多,水溶液少 3.據(jù)報道,前一段時間太湖水由于水體富營養(yǎng)化,導致藍藻快速繁殖生長,死亡腐爛湖水位下降后,太湖底泥上泛,使水體產(chǎn)生異味。為改善太湖水水質,除去水中的異味,下面所提建議不合理的是( ) A.人工撈藻,投加活性炭 B.加入大量生石灰和明礬 C.增加水量,促進水體流動 D.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源,確保達標后排放 答案:2.D 3.B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與過去明顯的不同在于:把單純的教師傳授式改為學生自學與討論相結合,學生感到很新奇。課堂上所探討的問題就在身邊,更重要的是,不論課前、課中,都是學生唱主角,比給教師當聽眾要有趣得多。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輕松。 備課資料 水體的自凈能力 廣義的水體自凈是指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受污染的水體逐漸自然凈化,水質復原的過程。狹義的水體自凈是指水體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使水體凈化的過程。水體自凈可以發(fā)生在水中,如污染物在水中的稀釋、擴散和水中生物化學分解等;可以發(fā)生在水與大氣界面,如酚的揮發(fā);也可以發(fā)生在水與水底間的界面,如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底泥吸附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分解等。 自然界各種水體都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這是由水自身的理化特征所決定,同時也是自然界賦予我們?nèi)祟惖膶氋F財富。如果我們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水的自凈功能,就可以降低水體的污染程度,使有限的水資源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益,包括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等。特定地區(qū)、一定時間內(nèi)水體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研究和正確運用水體自凈的規(guī)律,采取人工曝氣或引水沖污稀釋等輔助措施,強化自凈能力,是減少或消除水體污染的途徑之一。同時,在確定允許排入水體的污染物量時,水體的自凈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決策因素。 水體自凈大致分為三類,即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它們同時發(fā)生,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1)物理凈化。物理凈化是指污染物質由于稀釋、擴散、混合和沉淀等過程而降低濃度。污水進入水體后,可沉性固體在水流動較弱的地方逐漸沉入水底,形成污泥。懸浮體、膠體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釋,濃度逐漸降低。污水稀釋的程度通常用稀釋比表示。對河流來說,用參與混合的河水流量與污水流量之比表示。污水排入河流經(jīng)相當長的距離才能達到完全混合,因此這一比值是變化的。達到完全混合的距離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稀釋比、河流水文情勢、河道彎曲程度、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等。在湖泊、水庫和海洋中影響污水稀釋的因素還有水流方向、風向和風力、水溫和潮汐等。 (2)化學凈化?;瘜W凈化是指污染質由于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而降低濃度。流動的水體從水面上大氣中溶入氧氣,使污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物質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huán)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隨水漂移而稀釋;在中性或堿性條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質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隨水流動或逐漸沉降。 (3)生物凈化,又稱生物化學凈化。是指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質的濃度降低。工業(yè)有機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即產(chǎn)生分解轉化,并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機物消耗于腐生微生物的繁殖,轉化為細菌機體;另一部分轉化為無機物。細菌又成為原生動物的食料。有機物逐漸轉化為無機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凈化。如果有機物過多,氧氣消耗量大于補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斷減少,最終由于缺氧,有機物由耗氧分解轉為厭氧分解,于是水體變黑發(fā)臭。-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課題4 愛護水資源示范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第三 單元 課題 愛護 水資源 示范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24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