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引導學生品文本循序漸進來吟《雪》-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案例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引導學生品文本循序漸進來吟《雪》-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案例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引導學生品文本循序漸進來吟《雪》-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案例 人教新課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引導學生品文本,循序漸進來吟《雪》-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案例 人教新課標版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行為,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在自主的情緒化氛圍中,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味盎然地去讀,在自主中學會閱讀,積累知識,熏陶情感,發(fā)展思維,享受審美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打著“對話教學”的幌子,脫離文本,一味追求課堂的紛繁熱鬧;另一方面,無視學生的認知水平,漠視文本,開掘所謂的“深度語文”,課堂上教師層層盤問,強調思辨,結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虛妄。新課標雖提倡教師個性化教學,但無論哪一種個性的凸顯,哪一種角度的側重,都不能脫離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文本。 《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詩,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作者在雪的背景中著重兩幅畫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寫江南雪景,作者著力于靜態(tài)美的描繪,多用暖色調的形容詞,筆致綿密、舒緩,給人以平和、安謐之感;而蜜蜂的紛飛喧鬧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渲染出田園牧歌式的恬淡氣氛。寫朔方雪,則重在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似乎孤獨、寂寞,然而“絕不粘連”,已經暗含動感和趨向,運筆大刀闊斧,粗獷、急促,這就造成了似玉龍騰空般無比壯觀的藝術境界。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xiàn)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從而表達了作者所倡導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和精神。這兩個審美形態(tài)雖然在構成因素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絕非對立,在其根本歸屬中倒是一致的,“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為著追求美好而必須的不屈的抗爭。 《雪》雖然是《野草》中色調相對明朗,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但學生在解讀上仍存在較大的難度。該如何基于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可接受程度去實施教學呢?我想,在教學程序上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深文淺教,由淺入深,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順利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然內化作者的寫作情感。同時以這篇美文為樣本指導學生學習欣賞散文詩的一般方法(賞景、悟情、明志),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對文本深度的把握 對于《野草》,一直有著許多不同的解讀,《雪》雖然是其中色調相對明朗的一篇,但也有著諸多解讀:說寬度,有學者甚至提出了“愛情的宣言”一說;說深度,錢理群將其上升到中華民族對宇宙基本物質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墒牵瑢τ诎四昙壍膶W生,在一堂沒有前后呼應的獨立的課上,如果對文本的開掘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價值呢?再三考慮,我最終選擇了“魯迅的孤獨與戰(zhàn)斗精神”這種解讀。也就是作者借助對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贊頌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傾向:象“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象“朔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得到升華,“朔方的雪”正是魯迅精神的外化,也是魯迅人格的真實寫照,是當時作者心境的表現(xiàn)。 1924-1926年,幾乎與《彷徨》的寫作時間同時,魯迅除了寫作雜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了一本,謂之《野草》?!兑安荨酚谝痪哦吣昶吣瓿霭?,收藏散文詩二十三篇?!兑安荨肥囚斞缸罡挥袀€性化和獨創(chuàng)性特征的作品,它雖然也在進行著對舊世界的犀利的批判,但更有價值處卻是——作者對自己靈魂深處的副視,和對“絕望地抗戰(zhàn)”的人生哲學的現(xiàn)代化思考?!罢娴拿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雪》全文能過對雨和雪的贊頌,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肯定,也表現(xiàn)了作者在逆境中永遠向上的人格。 二、對文本難點的突破 本文的教學難點應是對文章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南方的雪是可愛的,北方的雪不僅可愛而且更為可貴,他們雖孤獨,但由孤獨而升華;他們是死掉的雨,但雖死猶生;雪是雨的精魂,作者還通過贊許雪,回答開篇暖圖的雨不幸否耶的設問。無論是雨,是南方的雪,還是北方的雪,他們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從《雪》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超越虛妄的希望。 2、雪,是雨所凝而成,是雨的精魂。然而,暖國的雨雖然自由活潑,卻“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魯迅先生寫雪,別開生面,起筆有意發(fā)問,并且由此通貫全篇: 一是把“雨”和“雪”作對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將具有冰冷、堅硬、燦爛雪花的“朔方的雪”聯(lián)系起來,為結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線。 3、我在備課是也頗傷了些腦筋,既然大家都提倡個性化的解讀,我也不妨說說我自己的觀點:不管南方的雪還是北方的雪,都是為作者所愛的。因為從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看,南方的雪是過去時態(tài),北方的雪是現(xiàn)在時態(tài),這樣我就可以把雪的意象理解為南方的雨雪其實是早期的作者,學醫(yī)也好、初期的寫作也好,都不足以跟嚴寒一般的國運抗爭,所以南方的雨雪只能死掉,變成像北方的雪一樣獨立、冰冷、孤傲,艱難然而頑強地在嚴冬中升騰,閃爍。這其實也就是作者后期的形象特點,也是《野草題辭》中“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的另一種注釋。 三、對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任何新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陣地。而語文教學的本真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于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內化的,只有從文字上站起來的魯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于是又確定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主體”的課堂設計理念,從品味語言(賞景)到體驗情感(悟情)再到感悟精神(明志)的縱向深入的思路。 因此,在《雪》的課堂教學中,我提出了四個問題。 1、作者筆下“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有何特點? 2、體味情感,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這個“景”上,附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把“江南的雪”比喻成人,你覺得它是哪一類人?把“朔方的雪”比喻成人,你覺得它是哪一類人? 4、前后兩塊形成對比,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作者既讓我們欣賞了江南的雪的優(yōu)美,又讓我們感受到了朔方的雪的壯美。由此作者想表達的主旨是什么呢? 四個問題,由淺入深,從現(xiàn)象到本質,所以學生的走進雪、走進魯迅,自然順利,并沒有很大的障礙。大多數(shù)學生能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由自覺地學習、體悟,真正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中的學生主體,真正實現(xiàn)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而不僅僅是教師的個性化行為。 陶行知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善問、巧問,是語文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技能之一。適時、適度、富于技巧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是學生走進文本,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立足點定位在幫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以教師的好惡左右了學生的解讀意圖,是教師將自己的解讀思路、解讀感受強加給了學生,這無異于“請君入甕”。 確實,目前張揚讀者個性已成為閱讀教學的共識,但我想語文教師必須有著自己鮮明的思想導向、語言導向。文本本身所蘊含的精神意義、文化意義決定了語文教師必須把文本所蘊含的生命形態(tài)、情感道德的取向、理想目標的追求有機地轉化為個體的審美體驗,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而教育的本質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從柏拉圖的《理想國》開始, 無數(shù)的教育家們始終都在追尋著實踐著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但試想:如果教師本身都感受不到文本的美,那么何以引導學生去追求真善美呢? 我們倡導多元解讀,但學生畢竟是學生,由于他們的人生閱歷、價值判斷等原因,這種多元閱讀有必要、也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我們所追求的真善美的教育也只能是空洞的語言符號;缺乏教師及時地引導,學生可能會找不到理解的方向。作品中豐厚的語文內涵、深厚的民族情感、特有的語言風格等都有可能為學生的多元解讀設置重重障礙。 文本是經典。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在這些文本中善于挖掘真善美的東西,讓學生在多元解讀的同時,去盡情感受真善美的東西。這才是文本的意義所在。文本是窗口,通過文本,教師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惡鮮明的辨別力”。 本著以上的理解對文本進行了教學設計,從教學的效果看(本課是本學期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應該說已經較好地得到了落實,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讓人高興。文章雖然難,但是因為起點設得低,大家都覺得有話說,有話想說。隨著和“雪”的對話的逐層深入,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在今后重讀《雪》時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不是現(xiàn)在一堂課所能夠涵蓋的。 附:《雪》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抓住文中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特征,感受借景抒情的寫法。 ?。?、理解最后一句,理解文章主旨。 ?。?、學習本文對比襯托手法。 一、題解: 《雪》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野草》散文詩集,“詩言志” 二、提出本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欣賞散文詩的一般方法) 賞景、悟情、明志 三、學生速讀全文,熟悉文章內容,看看作者寫了幾種雪?起止段落、標志語 板書:江南的雪―――――“但是”轉折――――― 朔方的雪 ?。?-3) (4-6) 四、學生大聲朗讀“江南的雪”部分 1、作者筆下“江南的雪”有何特點? 板書:滋潤美艷、蘊含生機、帶來快樂 易于消逝 2、體味情感,在“江南的雪”這個“景”上,附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熱愛生活、歌頌美好、惋惜感嘆 3、把“江南的雪”比喻成人,你覺得它是哪一類人? “妙齡少女”柔美、優(yōu)美 五、學生齊讀4-6段,研讀“朔方的雪“部分 1、是以什么樣的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有哪些特點? 板書:個性獨立、張揚豪邁、頑強不屈 2、再讀5-6段,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極力贊美朔方的雪頑強不屈的斗志 3、把“朔方的雪”比喻成人,你覺得它是哪一類人? “斗士、夸父、屈原”等等,剛強、壯美 4、著重于最后一句的理解 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升華,雨凝結成雪,雨的自由、活潑、精氣、魂靈全都凝聚到朔方之雪上。 六、前后兩塊形成對比,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氛圍,作者既讓我們欣賞了江南的雪的優(yōu)美,又讓我們感受到了朔方的雪的壯美。由此作者想表達的主旨是什么呢? (分析明了:“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為著追求美好而必須的不屈的抗爭。) 板書:(朔方的雪)孤獨的、頑強的、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世界(暖國的雨、江南的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七、留疑:如何理解“暖國的雨”,文章以“博識的人,認為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這一設問引出,那“暖國的雨”當真只是單調、不幸嗎?請自己閱讀P59,附錄《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 雪(借景抒懷、托物言志) 景:江南的雪(回憶)——對比—— 朔方的雪(現(xiàn)實) 滋潤美艷 個性獨立 蘊含生機、快樂 張揚豪邁 易于消逝 頑強不屈 情:熱愛生活 極力贊美 歌頌美好 其斗志 惋惜感嘆 志:(朔方的雪)孤獨的、頑強的、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世界(暖國的雨、江南的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參考文獻: 1、《讓學生走進文本──<雪>教學反思》 浙江省奉化市裘村鎮(zhèn)初級中學 莊科裕 2、《<雪>教學實錄(魯迅)》 湖北省宜都市外國語學校 陳啟艷 3、《怎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莊科裕 4、《如何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之我見》 5、《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第四中學 馬駿 6、《個性化閱讀,我們該給與學生什么》 7、《個性化閱讀中的教師行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引導學生品文本循序漸進來吟雪-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案例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下冊 引導 學生 文本 循序漸進 初中語文 個性化 教學 案例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33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