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歷史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高中歷史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中歷史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 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 (滿分:50分 時間:25分鐘)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列寧說:“這種政策基本上是正確的。”“……除了余糧收集制……當時我們沒有別的辦法?!绷袑幵u價的這一政策( ) A.是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唯一正確途徑 B.是符合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和得到蘇俄人民熱烈擁護的 C.在特定環(huán)境下對蘇維埃政權鞏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D.使蘇俄的國民經濟和工業(yè)生產迅速恢復 2.發(fā)生在1920年蘇俄的現象有( ) A.私營企業(yè)紛紛涌現 B.國營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擴大 C.政府禁止買賣糧食 D.農民積極參加農業(yè)集體化運動 3.1921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正巧與基督教復活節(jié)同日。正在蘇俄考察的瞿秋白,當晚寫道:“今天在我們這里吃過節(jié)飯……肉是市場上買的,新鮮喲?!边@反映了當時蘇俄 ( ) A.以糧食稅取代了余糧收集制 B.允許私人開辦小企業(yè),發(fā)展貿易 C.實行實物配給制的原則 D.廢除了實物配給制,允許商品交換 4.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yōu)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在工業(yè)方面,新經濟政策要達到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強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工業(yè)中的比例 B.實現以重工業(yè)為中心的國家工業(yè)化 C.改善工農關系,鞏固工農聯盟 D.吸收資本家的資金和經驗發(fā)展工業(yè) 5.“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計劃就是法令”。這說明斯大林時期經濟體制的特點是( ) A.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 B.多種所有制并存 C.擴大國營企業(yè)的自主權 D.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 6.斯大林模式的消極影響在經濟上的表現不包括( ) A.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B.企業(yè)經濟效益低 C.高度集權,民主集中制遭破壞 D.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7.百度百科把“義務交售制”解釋為:國家半無償或近乎無償地占有集體農莊的大量農產品,方法是通過不等價的交換,帶有課稅性質。這種制度在蘇聯歷史上起到的作用是( ) A.保證了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 B.為國家工業(yè)化積累了資金 C.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 D.適應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8.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但蘇聯的經濟建設卻取得巨大成就。這從根本上說是由于蘇聯( ) A.實行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 B.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 C.與西方國家處于敵對狀態(tài) D.建立了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二、非選擇題(18分) 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們必須考慮積累的界限問題,投資的最大界限問題。在我們這里弦繃得太緊了,把它繃得太緊,使商品荒更加尖銳化,已經不行了……從供求關系平衡角度作詳盡的分析,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點,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個深刻的內在的錯誤…… 為了使國家工業(yè)化得到實現……不僅應當保證對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應的貨幣,而且應當保證這種建筑材料相應的供應……(無論如何)也不能用“未來的磚頭”建造“現實的”工廠。 ——布哈林《一個經濟學家的札記》(1928年) 材料二 如果撇開內部和外部的環(huán)境抽象地來講,我們當然可以用比較緩慢的速度進行工作,但是問題在于:第一,不能撇開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第二,如果從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出發(fā),那就不能不承認,正是這個環(huán)境促使我們迅速發(fā)展我國的工業(yè)……我們是在一個技術非常落后的國家內取得了政權的……假如我們的工業(yè)和技術像德國那樣發(fā)達,假如我國工業(yè)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像德國那樣大,那么高速度發(fā)展工業(yè)的問題在我們這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迫切了……假如我們不是唯一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而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之一,假如不僅在我國,而且在其他比較先進的國家……也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那么高速度發(fā)展工業(yè)的問題就不會這樣迫切了。 ——斯大林《論國家工業(yè)化和聯共 (布)黨內的右傾》(1928年11月) (1)根據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強調高速度發(fā)展工業(yè)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一、二,說明斯大林與布哈林在工業(yè)化問題上側重點的不同。(12分)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 1.選C 結合材料內容特別是關鍵詞“余糧收集制”判斷,列寧評價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它有利于蘇俄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保障軍事上的勝利,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2.選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緊扣時間“1920年”進行分析。1920年,蘇俄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在農業(yè)上實行余糧征集制,農民除保留口糧、種子糧和飼料糧外,其余糧食以極低的價格交售給國家,故C項正確。 3.選D 根據時間和材料內容可推斷出,當時蘇俄實行了新經濟政策,使商品交換得以恢復。故選D項。 4.選D 結合題中三個限定條件“工業(yè)方面”“新經濟政策”“直接目的”可知,D項內容與此相符。新經濟政策采取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實施期間私有制成分增加,A項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是“一五”計劃、“二五”計劃的目的,排除;C項是新經濟政策在農業(yè)方面要達到的目的,排除。 5.選A “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反映了斯大林時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任何企業(yè)都沒有自主權,也沒有市場,而且斯大林時期是完全的公有制,不可能有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所在答案為A項。 6.選C 四個選項都是斯大林模式的消極影響,但A、B、D三項是“斯大林模式”在經濟上的弊端,C項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故選C項。 7.選B 本題考查的是蘇聯的農業(yè)集體化。從材料中的“國家半無償或近乎無償地占有集體農莊的大量農產品”可判斷是屬于農業(yè)集體化時期,此時國內戰(zhàn)爭已經結束,故A項錯誤;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農業(yè)集體化為工業(yè)化積累了資金,提供了原材料,故B項正確;促進國民經濟恢復及適應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是新經濟政策,故C、D兩項錯誤。 8.選B 20世紀3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由單純的市場調節(jié)造成的,市場調節(jié)具有盲目性。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指令性的經濟計劃能夠避免經濟危機的沖擊。 9.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問題,意在考查根據材料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對歷史問題的總結分析能力。第(1)問,根據材料二中“如果從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出發(fā)”“我們是在一個技術非常落后的國家內取得了政權的”“唯一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等信息進行歸納。第(2)問,據材料一、二進行歸納,關于兩者的不同點,只要讀懂了材料,基本上都能概括出來。相同歷史條件下關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斯大林與布哈林存在明顯的分歧,而各有其理,要求概括兩者的側重點,要緊靠材料,盡可能全面具體。 答案:(1)鞏固和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 (2)不同:布哈林強調按經濟規(guī)律發(fā)展工業(yè),主張放慢發(fā)展速度;斯大林強調從當時的國內外實際情況出發(fā),主張加速發(fā)展工業(y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中歷史 課下能力提升二十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 高中歷史 能力 提升 戰(zhàn)時 共產主義 斯大林 模式 解析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90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