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34“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34“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34“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士曾經是底層貴族,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漸由武士而蛻化成了文士,他們中不少人授徒講學、著書立說、互相辯駁,并且成為當時推進社會變化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反映了這一時期 ( ) A.急劇的社會變革,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嬗變 B.官學與私學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傳播者 C.諸侯爭雄,為人才作用的發(fā)揮提供了歷史契機 D.技術進步,改變了士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處于底層貴族的士階層借助社會變革之際,成為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社會階層出現(xiàn)了流動,故A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士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反映了這種趨勢,B、C兩項說法并未體現(xiàn)士階層的流動性,均錯誤;題干中并未體現(xiàn)技術的進步與士階層的關系,故D項錯誤。 2.孔子認為,夏、商、周三代,殷商繼承夏代的禮制,但有所損益;周繼承了殷商的禮制,也有所損益。這反映了孔子( ) A.主張政治改良 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對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D.主張復古倒退 答案: A 解析: 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損益”,說明要通過改良政治來適應現(xiàn)實需要,實現(xiàn)圣人之治,實行仁政,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禮制的傳承關系,與是否推崇夏商周三代無關,故排除B項;僅從題干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對夏商周研究精通,排除C項;孔子的主張不是復古倒退,而是改良完善,故排除D項。 3.孟子說過:“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統(tǒng)治者如果違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據此可知,他們( ) A.反對君主絕對專制權力 B.政治主張根本對立 C.實質是在反對君主制度 D.具有民主化的傾向 答案: A 解析: 孟子對有大過的君主由勸諫到“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盧梭也主張推翻違反民意的君主,由此可知A項正確;題干中孟子和盧梭都對有過的君主不滿,故B項錯誤;孟子維護君主專制,盧梭主張民主共和制,故C項錯誤;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維護君主統(tǒng)治,故D項錯誤。 4.老子認為,使用戰(zhàn)爭這種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輕易運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時,也一定要以一種“悲哀”的心情來對待;就是打了勝仗,也絕不可以炫耀,而應該“以喪禮處之”。這體現(xiàn)出他的人生觀是( ) A.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B.隱忍退讓,以和為貴 C.知足寡欲,隱于山野 D.上善若水,剛柔并濟 答案: A 解析: 題干中“使用戰(zhàn)爭這種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說明老子主張不能輕易用戰(zhàn)爭這種激進的方式解決問題,體現(xiàn)出恬淡為上的人生態(tài)度。題干中“就是打了勝仗,也絕不可以炫耀,而應該‘以喪禮處之’”,說明老子認為勝而不美,故A項正確;題干中“迫不得已用兵”說明老子認為最終還是可以用戰(zhàn)爭的方式解決問題,故B項錯誤;題干中只提到了對待戰(zhàn)爭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而沒有談到欲望的問題,故C項錯誤;題干中“使用戰(zhàn)爭這種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輕易運用武力”說明老子是反對戰(zhàn)爭的,與剛柔并濟不符,故D項錯誤。 5.“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材料對“刑德”的釋讀說明 ( ) A.儒家重視德治 B.法家主張刑德并用 C.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D.墨家反對君主專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刑”指刑罰,“德”指獎賞,并非儒家的“仁政”,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刑德也”,可知材料觀點主張君主專制集權,且賞罰分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應為法家主張,故B項正確;C、D兩項均不符合題意。 6.錢穆在論及先秦諸子思想時說:“要視人之父若其父……不該在個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費和奢侈?!旬敃r社會上最勞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為全人類一律平等的標準生活。”與這一論述相符的思想學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C 解析: 儒家與材料中“要視人之父若其父”不符,故A項錯誤;道家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與材料中“把當時社會上最勞苦的生活……作為全人類一律平等的標準生活”不符,故B項錯誤;墨家主張“兼愛”,消除親疏、貴賤的分別,同等地去愛所有的人,且墨家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與材料相符,故C項正確;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材料中沒有涉及,故D項錯誤。 7.儒家、道家、法家是對中國影響極大的學派。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學說在他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但是,它們最終流行開來,并成為國家的正統(tǒng)信條。一個原因在于,他的觀點從根本上說是保守的,他接受現(xiàn)狀,這自然受到上層統(tǒng)治者的歡迎。另一個原因是,他強調道德原則,認為道德原則是恰當地行使權力的先決條件。最后,孔子為在他去世兩個半世紀后,因帝國政府的建立而變得不可或缺的官吏們提供了一門官場哲學。 材料二 孔子學說之后,中國最有影響的哲學是道家學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兩家學說正好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材料三 法家的這些原則被秦統(tǒng)治者成功地用來征服其他諸侯,建立第一個帝國。然后他們又用一貫無情的手段將嚴密的組織擴大到全國,不過,其結果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引起了一個反作用,使帝國在其創(chuàng)立者去世后沒幾年就被推翻。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則成為永久的正統(tǒng)信條。從此以后,儒家學說獨占社會尊重和政府職位。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的學說在其生前沒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根據材料一,說明孔子學說最終“成為國家的正統(tǒng)信條”的原因。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如何“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3)結合法家思想的相關內容,說明其能被秦統(tǒng)治者所采納的原因。其實踐效果如何? 參考答案: (1)未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孔子的主張不符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統(tǒng)治者的需要。最終“成為國家的正統(tǒng)信條”的原因:受到上層統(tǒng)治者的歡迎;強調道德原則;提供一門官場哲學。 (2)說明:儒家提倡“仁”“禮”“以德治民”;道家強調“無為而治”和超然、瀟灑的人生觀。 (3)原因:法家提倡變革和中央集權,符合秦統(tǒng)治者的需要。實踐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思想為治國思想,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另一方面,秦朝執(zhí)行法家的嚴刑峻法,實行暴政,最終導致短命而亡。 解析: 第(1)問,聯(lián)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狀況和孔子的觀點分析其“沒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歸納孔子學說最終“成為國家的正統(tǒng)信條”的原因。第(2)問,結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張對中國人的影響作答。第(3)問,結合法家思想對國家統(tǒng)一的作用進行分析,運用辯證的觀點概括“效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廣西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34“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 廣西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考點 規(guī)范 34 百家爭鳴 儒家思想 形成 解析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92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