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宗教建筑格》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歐洲宗教建筑格(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歐洲中世紀美術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的一段時期,史稱中世紀。 中世紀處于文明與復興之間的時代。中世紀美術稱為基督教美術。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東方文化特征。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tǒng)蠻族藝術。第一節(jié) 早期基督教美術第二節(jié) 拜占庭美術第三節(jié) 蠻族藝術和加洛林的文藝復興第四節(jié) 羅馬式美術第五節(jié) 哥特式美術第一節(jié) 早期基督教美術(2世紀-5世紀) n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個教派的統(tǒng)稱。公元1世紀起源于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的猶太民族。早期的基督教是當時還處在奴隸制階級的羅馬帝國階級斗爭的產物。因為處于非法地位,信徒們只能在私人宅邸內舉行宗教儀式,這種早期的秘密宗教場所被稱
2、為“民古教堂”。n后來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這種儀式便轉移到一種公共地下墓窟,這種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頂和墻壁上畫滿了各種圣經題材的壁畫,因此它成為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寶庫。這種形式主要流行于羅馬城區(qū),如羅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約建于公元3世紀,其聞名于世的是天頂壁畫善良的牧人。善良的牧人這是早期基督教藝術中最常見的的題材,在造型手法上還繼承著古典的傳統(tǒng),形象準確而逼真?;缴碇鹨?、頭頂金色光圈、手執(zhí)金十字架,正在植物繁茂的郊野放牧羊群。他肩托羔羊站立,生氣勃勃,線條簡明流暢,使人聯(lián)想到古希臘瓶畫,四周的圖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此時藝術是為宗教服務,藝術用其圖解性展現(xiàn)特有
3、的實用功能,這樣的傳承與后來中世紀藝術的發(fā)展相契合,可以說,正是因為藝術具有這種功能才能在中世紀得以留存和發(fā)展,而這種功能正是藝術源起所在,藝術是對時代的反映n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這一曾經長期遭到羅馬帝國鎮(zhèn)壓的新宗教為國教?;浇毯戏ɑ?,它的集會和儀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開始興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沒有自己的建筑傳統(tǒng),只好借用羅馬現(xiàn)成的建筑形式。羅馬有一種常見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長方形,中廊較寬,兩旁有列柱分隔出過廊,平時供市民集會使用,稱為“巴西里卡”。n公元320年前后開始興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規(guī)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 ,也是全世界
4、第一大教堂 n建筑樣式- 圣彼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歷史圣彼得大教堂現(xiàn)藐圣彼得大教堂一角全景 第二節(jié) 拜占庭美術(5世紀-15世紀) 拜占庭是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占庭,改為君士坦丁堡。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后,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都城。拜占庭美術首先是宗教美術。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會的建筑,繪畫作品多取材于圣經,其形式和人物表情處理都須遵循具有神學意義的傳統(tǒng)模式。拜占庭美術也是封建帝國的藝術。它炫耀帝國的強大和帝王的威嚴,把帝王表現(xiàn)為基督在塵世的代理人 1、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繼承羅馬風格。早期主要沿用羅馬陵墓圓形或多邊形平面結構和圓穹(qiong)頂
5、;中后期,四邊側翼相等的平面取代了圓形、多邊形形式,成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頂被沿用下來,它控制整個建筑,并以不同形式與輔助拱結合,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內部空間組合,如圣索菲亞教堂,高60米、直徑33米的大穹頂高聳于中央 2、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鑲嵌畫、壁畫和其他藝術品的繽紛色彩互相輝映,造成一派壯麗華貴的景象。 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小塊彩色玻璃和石子鑲嵌而成的建筑裝飾畫成為教堂內部裝飾的主要形式。以圣維他爾教堂的鑲嵌畫最為知名。建筑樣式-圣索菲亞教堂圣索非亞教堂圣索非亞教堂 的歷史的歷史圣索非亞教堂圣索非亞教堂 的現(xiàn)貌的現(xiàn)貌圣索非亞大教堂全景圣索非亞大教堂全景 圣索非亞大教堂內
6、景圣索非亞大教堂內景 圣索非亞大教堂內景圣索非亞大教堂內景 畫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一種美的理想,他們有著纖長的形體,端正的面孔,專注的大眼睛,莊嚴的神態(tài)和華麗的衣飾。這些人物被賦予神圣的特質:帶有圣光環(huán)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現(xiàn)為基督和圣母的塵世代理人。n后期拜占庭鑲嵌畫和壁畫強調嚴格的秩序,以及畫像幾何關系的 完美與和諧。在繪畫形式上,線條描繪成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間觀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單純 地面的鑲嵌畫第三節(jié) 蠻族藝術和加洛林的文藝復興(5-11世紀) n1、公元5世紀,來自東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達爾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規(guī)模遷徙到羅馬帝國核心地區(qū),最終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在蠻族藝術的
7、遺物中,主要是手工藝美術品,大多是以金屬摸鑄、錯鍍金銀、鑲嵌玉石、髹繪漆畫等手段制作的日常用品。n2、到公元8世紀,當年的蠻族已成為橫行歐洲大陸的封建領主,法蘭克國王查里曼經歷數十年戰(zhàn)爭,把西歐大部分地區(qū)統(tǒng)一起來,終于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羅馬接受冊封,成為西羅馬滅亡后300余年西歐第一個皇帝。在文化上恢復了羅馬的傳統(tǒng),史稱“加洛林文藝復興”。n查理大帝統(tǒng)治時期,還模仿當時的拜占庭風格,建筑和修繕了很多精美的宮殿與教堂,因此,加洛林王朝的教堂大多是以拜占廷建筑為樣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n建筑樣式亞琛大教堂 n3、繼承加洛林風格的奧托王朝:圓雕杰羅十字架、圣米加勒修道院教堂。亞琛大教堂 第四節(jié)
8、羅馬式美術(10-12世紀) n1、經濟的發(fā)展和宗教的狂熱,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層出不窮。n2、為了追求更加壯觀的效果,這些建筑普遍采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梁柱結合的體系,并大量采用希臘羅馬時代的“紀念碑式”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這個時代的風格被稱為“羅馬式”。n3、羅馬式教堂是從巴西里卡式演變過來的,并開始用石頭屋頂替代過去的木頂,而且廣泛使用雕塑裝飾。封建割據時期,還在教堂的西面正門兩側筑造塔樓,如比薩大教堂,在比薩廣場上有大教堂、洗禮室、比薩斜塔。比薩大教堂全景比薩大教堂全景比薩大教堂比薩大教堂比薩大教堂內景 比薩大教堂洗禮堂 圓形洗禮堂的直徑為39米,總高為54米,圓頂上立有3.3米高的施
9、洗約翰銅像。n比薩斜塔位于比薩古城內的奇跡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筑群中的鐘樓。在1173年由著名建筑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后,當第三層完工時,發(fā)現(xiàn)基礎沉陷不均勻,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但最后還是在傾斜狀態(tài)下于14世紀全部營建完工。這座偏離垂直線有5.2米的斜塔,成了建筑學上一段奇聞。 n伽利略曾拿這座斜塔作為自由落體的試驗場地:他拿一大一小兩個鉛球從塔頂同時落到地面,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動搖了統(tǒng)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亞里士多德的權威 比薩斜塔比薩斜塔第五節(jié) 哥特式美術(12-15世紀) n1、哥特式這一術語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首先提出,他們用典型的“蠻
10、族”-哥特人的名稱來稱呼中世紀的尖拱建筑,揶揄它野蠻怪誕,缺乏藝術趣味 n2、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國興起 ,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n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有石頭的古架劵和飛扶壁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高度并開拓了內部空間。n哥特式教堂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是正門的立面有圓花窗,教堂內部則廣泛應用彩色玻璃窗面。 哥特式大教堂,以輕盈靈巧高聳挺拔的造型,與厚重敦實的羅馬式教堂,形成鮮明的對比圓花窗彩色玻璃窗面彩色玻璃窗面n法國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
11、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另有小說,電影,音樂劇等以此為名。 . n法國鼎盛期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亞眠主教堂,長137米,寬46米,中廳寬 15米,拱頂高達43米 n英國的哥特式建筑出現(xiàn)的比法國稍晚,流行于1216世紀。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如索爾茲伯里主教堂n德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計,有法國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風格n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后完成。 n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
12、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對鐘塔,主入口的上部設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n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里層越小。大門上雕刻也是精巧無比,多為描述圣經中的人物,大門正中間則是一幕最后的審判。左右兩邊各另設一個大門,每一個雕塑作品層次分明工藝精細。 法國巴黎圣母院法國巴黎圣母院玫瑰窗最后的審判巴黎圣母院三門之中最為宏偉的圣母門 巴黎圣母院立面雕塑:圣徒丹尼斯 法國巴黎圣母院 大門局部和雕塑 法國亞眠主教堂英國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 德國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教堂最高的尖塔群 圣人雕像 意大利米蘭大
13、教堂鳥瞰一面 n“巴西里卡”的建筑樣式,特點:平面呈長方形,中廊較寬,兩旁有列柱分隔出過廊。代表作品:圣彼得教堂n 拜占庭的建筑樣式,特點:四邊側翼相等的平面成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圓穹頂控制整個建筑。代表作品:圣索非亞大教堂n “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建筑樣式,特點:以拜占廷建筑為樣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代表作品:亞琛大教堂 n羅馬式的建筑樣式,特點:采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梁柱結合的體系,并開始用石頭屋頂替代過去的木頂,而且廣泛使用雕塑裝飾。代表作品:比薩大教堂n哥特式的建筑樣式,特點:結構體系有石頭的古架劵和飛扶壁組成,另一個典型特征是正門的立面有圓花窗,教堂內部則廣泛應用彩色玻璃窗面。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法國亞眠主教堂,英國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回顧:圣彼得教堂圣彼得教堂圣索非亞大教堂圣索非亞大教堂亞琛大教堂亞琛大教堂比薩大教堂比薩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英國索爾茲伯里主教堂英國索爾茲伯里主教堂法國亞眠主教堂法國亞眠主教堂德德國國科科隆隆主主教教堂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