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全程訓練計劃 周測1 物質的量(含解析)-.doc
-
資源ID:4599564
資源大小:230.50KB
全文頁數(shù):1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20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全程訓練計劃 周測1 物質的量(含解析)-.doc
周測1 物質的量
夯基提能卷①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
1.[2019北京西城區(qū)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NH3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約為6.021023
B.0.5 molL-1NaCl溶液中含Cl-的物質的量為0.5 mol
C.8 g S在足量O2中完全燃燒轉移的電H子數(shù)約為9.031023
D.標準狀況下,22.4 L SO2和CO2的混合氣體中所含原子數(shù)約為1.8061024
答案:D
解析:1個NH3分子中有10個質子,所以1 mol NH3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約為6.021024,A錯誤;0.5 molL-1 NaCl溶液的體積未知,無法計算其中所含Cl-的物質的量,B錯誤;S在O2中燃燒生成SO2,8 g S的物質的量為0.25 mol,其在足量O2中完全燃燒轉移的電子數(shù)約為6.021023,C錯誤;標準狀況下,22.4 L SO2和CO2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 mol,其所含原子數(shù)約為1.8061024,D正確。
2.[2019云南曲靖一中月考]在兩個容積相同的容器中,一個盛有C3H8氣體,另一個盛有N2O和CO2的混合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兩容器內的氣體一定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數(shù)?、诿芏取、圪|量 ④質子數(shù)?、菰訑?shù)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物質的量和相同的分子數(shù)。因C3H8、N2O和CO2的摩爾質量相等,則物質的量相同時氣體總質量相等。又因為容器體積相同,則氣體密度相同;但分子中原子個數(shù)及質子總數(shù)不同,故原子數(shù)和質子數(shù)不同;故①②③一定相同,A正確。
3.[2019安徽皖南八校聯(lián)考]25℃時,將10 mL質量分數(shù)為50%(密度為1.4 gcm-3)的硫酸稀釋成100 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俯視容量瓶頸的刻度線定容,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
B.上述稀釋過程所需要的蒸餾水為90 mL
C.質量分數(shù)為50%的硫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7.14 molL-1
D.上述100 mL稀硫酸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14 g,該稀硫酸不屬于電解質
答案:C
解析:俯視容量瓶頸的刻度線定容,會導致溶液的體積偏小,所配溶液的濃度偏高,A錯誤;由于未告知稀釋后溶液的密度,所以無法求出所需要的蒸餾水的體積,B錯誤;根據(jù)c== molL-1≈7.14 molL-1,所以質量分數(shù)為50%的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7.14 molL-1,C正確;由于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所以100 mL稀硫酸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7.14 molL-10.01 L98 gmol-1≈7 g,D錯誤。
4.[2019四川樂山調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2.0 g HO與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數(shù)為NA
B.5.6 g鐵粉在0.1 mol氯氣中充分燃燒,轉移電子數(shù)為0.3NA
C.1 mol H2與足量O2反應生成的H2O中含有的共價鍵總數(shù)為NA
D.在反應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中,6 mol CuSO4能氧化白磷的分子數(shù)為1.1NA
答案:A
解析:HO與D2O的摩爾質量均為20 gmol-1,故2.0 g HO與D2O的混合物的物質的量為0.1 mol,而每個HO與D2O分子中均含有10個中子,故0.1 mol HO與D2O的混合物中共含有1 mol中子,即所含中子數(shù)為NA,A正確;5.6 g鐵粉在0.1 mol氯氣中充分燃燒,氯氣量不足,根據(jù)氯氣的物質的量可以計算出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2NA,B錯誤;1 mol H2與足量O2反應生成1 mol H2O,每個H2O分子中含有2個O—H鍵,則1 mol H2O中含有的共價鍵總數(shù)為2NA,C錯誤;CuSO4中Cu元素化合價由+2價降低到Cu3P中的+1價,則1 mol CuSO4被還原得到1 mol電子,6 mol CuSO4被還原得到6 mol電子,而1 mol P4被氧化失去20 mol電子,所以6 mol CuSO4能氧化P4的物質的量為 mol,即0.3 mol,故6 mol CuSO4能氧化白磷的分子數(shù)為0.3NA,D錯誤。
5.[2019江西撫州臨川一中月考]下列實驗操作或儀器選擇正確的是( )
A.配制2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稱量硫酸銅固體3.2 g
B.配制1 molL-1H2SO4溶液,量取濃硫酸后,將濃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
C.配制1 molL-1AlCl3溶液時,將氯化鋁晶體溶于適量濃鹽酸中,再加水稀釋
D.稱量4.0 g NaOH固體,溶解于1 L水中,即可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配制2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選用250 mL容量瓶,需要硫酸銅固體的質量為0.25 L0.1 molL-1160 gmol-1=4.0 g,A錯誤;容量瓶不能用作稀釋的容器,濃硫酸應該在燒杯中稀釋并冷卻后再轉移到容量瓶中,B錯誤;為了抑制AlCl3的水解,配制AlCl3溶液時,應將氯化鋁晶體溶于適量濃鹽酸中,再加水稀釋到適當濃度,C正確;4.0 g NaOH固體溶解于1 L水中得到的溶液體積不是1 L,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不為0.1 molL-1,D錯誤。
6.[2019四川資陽高中診斷考試]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硅晶體中,有NA個Si就有2NA個Si—Si鍵
B.常溫常壓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與Na2S溶液中Na+數(shù)目相等
C.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雙鍵數(shù)為4NA
D.0.2 mol NH3與0.2 mol O2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充分反應,所得NO分子數(shù)為0.2NA
答案:A
解析:硅晶體屬于原子晶體,由硅的結構可知,1 mol Si中能形成2 mol Si—Si鍵,則有NA個Si就有2NA個Si—Si鍵,A正確;由于溶液的體積未知,故無法判斷兩溶液中Na+數(shù)目的大小關系,B錯誤;1個苯乙烯分子中只有一個碳碳雙鍵,所以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雙鍵數(shù)為NA,C錯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NH3有剩余,反應的NH3小于0.2 mol,故所得NO分子數(shù)小于0.2NA,D錯誤。
7.[2019江西撫州臨川一中月考]在t ℃時,將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設該溶液的密度ρ gcm-3(小于水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w,其中含NH的物質的量為b mol,下列敘述中一定正確的是( )
A.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w=100%
B.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 molL-1
C.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0.5w
D.溶液中c(OH-)= molL-1+c(H+)
答案:D
解析:氨水的溶質為NH3,該溶液的密度為ρ gcm-3,體積為V mL,所以溶液質量為ρV g,溶質NH3的質量為a g,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w=100%,A錯誤;a g NH3的物質的量為= mol,溶液體積為V mL,所以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B錯誤;水的密度大于氨水,相等體積的水與氨水,水的質量更大,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質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混合溶液中NH3的質量仍為a g,因此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0.5w,C錯誤;根據(jù)電荷守恒可得等式:c(OH-)=c(NH)+c(H+),由題給信息可求出c(NH)== molL-1,代入等式可得c(OH-)= molL-1+c(H+),D正確。
二、非選擇題:共43分。
8.(14分)如圖所示,兩個連通容器用活塞分開,左右兩室(體積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兩容器內氣體密度相同。打開活塞,使NO與O2充分反應。(不考慮NO2與N2O4的轉化)
(1)開始時左右兩室分子數(shù)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反應前后NO室壓強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
(3)最終容器內密度與原來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4)最終容器內________(填“有”或“無”)O2存在。
答案:(1)不相同 (2)減小 (3)相同 (4)有
解析:(1)由左右兩室體積相同,兩容器內氣體密度相同可知,兩容器中氣體的質量相等,但NO和O2的摩爾質量不相等,故其物質的量不相等,開始時左右兩室分子數(shù)不相同。(2)由于反應前后NO室的氣體物質的量減小,故壓強減小。(3)體系的體積和氣體的質量均未變化,密度不變。(4)由于NO與O2反應,O2過量,故最終容器內有O2存在。
9.(14分)如圖為實驗室某濃鹽酸試劑瓶標簽上的有關數(shù)據(jù),試根據(jù)標簽上的有關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鹽酸
分子式:HCl
相對分子質量:36.5
密度:1.19 gcm-3
HCl的質量分數(shù):36.5%
(1)該濃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1。
(2)取用任意體積的該鹽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Cl-的數(shù)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學生欲用上述濃鹽酸和蒸餾水配制500 mL物質的量濃度為0.400 molL-1的稀鹽酸。
①該學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濃鹽酸進行配制。
②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對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有何影響?(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a.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俯視觀察凹液面________;
b.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再加適量的蒸餾水________。
(4)①假設該同學成功配制了0.400 molL-1的鹽酸,他又用該鹽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則該同學需取________mL鹽酸。
②假設該同學用新配制的鹽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發(fā)現(xiàn)比①中所求體積偏小,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濃鹽酸揮發(fā),濃度不足
B.配制溶液時,未洗滌燒杯
C.配制溶液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
D.加水時超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吸出
答案:(1)11.9 (2)BD (3)①16.8?、赼.偏小 b.偏小 (4)①25?、贑
解析:(1)c(HCl)==11.9 molL-1。(2)溶液的濃度、密度與體積無關,但溶質的質量、物質的量隨溶液體積的變化而變化。(3)由稀釋定律可知,需要濃鹽酸的體積為≈16.8 mL。(4)NaOH的物質的量為n(NaOH)==0.01 mol,則需要HCl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鹽酸的體積V=1 000 mLL-1=25 mL。耗鹽酸比①中所求體積偏小,說明所配鹽酸濃度偏大,A、B、D會使所配濃度偏小,錯誤,C會使所配鹽酸濃度偏大,正確。
10.(15分)[2019福建德化一中等三校聯(lián)考]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測定室溫下(25 ℃,101 kPa)的氣體摩爾體積,設計如圖所示的簡易實驗裝置。請回答以下問題:
該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
(1)①配制100 mL 1.0 molL-1的鹽酸,需要20%、密度為1.1 gcm-3的鹽酸的體積為____________。
②配制過程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大的是________(填標號,下同)。
A.轉移溶液后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又補足了所缺的水
步驟二:用量筒量取10.0 mL 1.0 molL-1的鹽酸加入錐形瓶中。
步驟三:(2)稱取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鎂條,并系于銅絲末端,為使HCl全部參加反應,a的數(shù)值至少為________。
步驟四:向廣口瓶中裝入足量水,按上圖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步驟五:(3)反應結束后,待體系溫度恢復至室溫,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為V mL。
①實驗步驟五中應選用________規(guī)格的量筒。
A.100 mL B.200 mL C.500 mL
②讀數(shù)時除恢復到室溫、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外,還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忽略水蒸氣的影響,在實驗條件下測得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公式為Vm=________;若未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則測量結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答案:
(1)①16.6 mL?、诹客?、燒杯、1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玻璃棒 ③C
(2)0.12
(3)①B?、诹客矁鹊囊好媾c廣口瓶內的液面相平
③0.2V Lmol-1 偏小
解析:由題意可知,該實驗原理是用一定量的鹽酸與足量鎂反應生成氫氣,通過排水法收集H2,則排出的水的體積等于生成的氫氣的體積,最后根據(jù)鹽酸的物質的量確定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求出一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
(1)①質量分數(shù)為20%,密度為1.1 gcm-3的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根據(jù)稀釋定律:c1V1=c2V2,可以求出配制100 mL 1.0 molL-1的鹽酸,需要20%、密度為1.1 gcm-3的鹽酸的體積為 mL≈16.6 mL。②配制過程中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1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玻璃棒。③轉移溶液后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會導致溶質減少,濃度偏小,A不符合題意;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仰視刻度線,會導致液面高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大,濃度偏小,B不符合題意;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液面低于刻度線,濃度偏大,C符合題意;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又補足了所缺的水,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濃度偏小,D不符合題意。
(2)用量筒量取10.0 mL 1.0 molL-1的鹽酸加入錐形瓶中,可以計算出n(H+)=0.01 mol,可以溶解鎂的物質的量n(Mg)=n(H+)=0.005 mol,質量m(Mg)=0.005 mol24 gmol-1=0.12 g,所以a的數(shù)值至少為0.12。
(3)①量筒中的水是由氫氣排出的,所以水的體積等于氫氣的體積,由(2)中分析可知n(H2)=n(Mg)=0.005 mol,則標準狀況下V(H2)=0.00522.4 L=0.112 L=112 mL,估算H2在25℃、101 kPa下體積不會超過200 mL(一定壓強下,氣體體積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故應選200 mL的量筒。②讀數(shù)時除恢復到室溫、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外,為保證反應裝置系統(tǒng)內外的壓強相等,還要注意量筒內的液面與廣口瓶內的液面相平,使測得的氣體體積更準確。③若忽略水蒸氣的影響,在該實驗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公式為Vm==0.2V Lmol-1;若未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則生成的氫氣體積減少,使測量結果偏小。
探究創(chuàng)新卷①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
1.[2019湖北黃石三中階段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含有相同氧原子數(shù)的SO2和CO的質量之比為7:8
B.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與醋酸中c(H+)相等
C.等物質的量的甲基(—CH3)與羥基(—OH)中所含的電子數(shù)相等
D.等溫等壓下,SO2氣體與CO2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11:16
答案:C
解析:含有相同氧原子數(shù)的SO2和CO,其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質量之比為(164) : (228)=8:7,A錯誤;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電離,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與醋酸中c(H+)不可能相等,B錯誤;1個甲基(—CH3)中含有9個電子,1個羥基(—OH)中含有9個電子,所以等物質的量的甲基與羥基中所含的電子數(shù)相等,C正確;等溫等壓下,氣體的Vm相同,由ρ==可知,SO2氣體與CO2氣體的密度之比為64:44=16:11,D錯誤。
2.[2019洛陽模擬]下列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
A.200 mL 2.5 molL-1 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1 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1 KClO3溶液
答案:A
解析:溶液中c(Cl-)=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化學式中氯離子個數(shù),與溶液的體積無關。200 mL 2.5 molL-1 MgCl2溶液中c(Cl-)=2c(MgCl2)=2.5 molL-12=5 molL-1;1 000 mL 2.5 molL-1 NaCl溶液中c(Cl-)=c(NaCl)=2.5 molL-1;2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Cl-)=3c(AlCl3)=1 molL-13=3 molL-1;氯酸鉀中不含氯離子,所以氯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
3.如圖中的兩條線分別代表1 g C3H6和1 g M氣體在相同容器中的壓強和溫度的關系,試根據(jù)圖像判斷M氣體可能是( )
A.C2H4
B.C3H8
C.H2S
D.N2O4
答案:A
解析:由pV=nRT可知,在相同容器中,若溫度相同時,p與n成正比,由圖可知,M的壓強大,設M的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解得x=28。C2H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C3H8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H2S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4,N2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2,故選A。
4.[2019夷陵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現(xiàn)需480 mL 0.1 molL-1硫酸銅溶液,則需要稱量7.68 g硫酸銅固體
B.配制1 molL-1 NaOH溶液100 mL,需用托盤天平在濾紙上稱量4 g NaOH固體
C.制備Fe(OH)3膠體,可向沸水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3~5滴并繼續(xù)煮沸至紅褐色
D.使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將濃硫酸轉移至燒杯后須用蒸餾水洗滌量筒,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燒杯
答案:C
解析:沒有480 mL規(guī)格的容量瓶,故應選擇500 mL的容量瓶來配制,則需要硫酸銅的質量為0.5 L0.1 molL-1160 gmol-1=8.0 g,A錯誤;NaOH固體不能直接放在濾紙上稱量,稱量的質量應記錄為4.0 g,B錯誤;量筒是量出式儀器,量筒在制作時就已經(jīng)扣除了沾在量筒壁上的液體體積,量取的液體倒出的量就是所讀的量,不能洗滌,如果洗滌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燒杯,實際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的濃度偏高,D錯誤。
5.[2019浙江名校協(xié)作體模擬]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5.6 g Fe完全溶于一定量的溴水中,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一定為0.3NA
B.1 mol 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鈉失去2NA個電子
C.0.5 mol雄黃(As4S4 ,結構如圖)中含有NA個S—S鍵
D.鎂條在氮氣中完全燃燒,生成50 g氮化鎂時,有1.5NA對共用電子對被破壞
答案:D
解析:鐵完全溶于一定量的溴水,反應后鐵元素的最終價態(tài)可能是+3價,還可能是+2價,故0.1 mol鐵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介于0.2NA和0.3NA之間,A錯誤;Na與足量O2反應,無論是生成Na2O還是Na2O2,都是由Na→Na+,Na失去1個電子,則1 mol Na參加反應,失去NA個電子,B錯誤;由題中所給的結構圖可以看出,每個黑球與兩個白球、一個黑球連接,即形成三個共價鍵,每個白球與兩個黑球連接,即形成兩個共價鍵,由As、S原子結構可以判斷出黑球代表的是As原子,白球代表的是S原子,則As4S4分子中不存在S—S鍵,C錯誤;生成氮化鎂的物質的量為=0.5 mol,由鎂與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Mg+N2Mg3N2可知,生成0.5 mol氮化鎂,消耗的氮氣的物質的量為0.5 mol,1個氮氣分子中含有3個共價鍵,則0.5 mol氮氣參加反應時,有1.5NA對共用電子對被破壞,D正確。
6.[2019陜西西安一中模擬]把2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反應完全;取另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鹽酸,也恰好反應完全。該混合溶液中c(Na+)為( )
A.(10b-5a) molL-1 B.(2b-a)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A
解析:200 mL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每份溶液的體積為100 mL,其中一份溶液中的NH4HCO3和a mol NaOH恰好完全反應,則溶液中NH4HCO3的物質的量為0.5a mol,取另一份溶液加入含b mol HCl的鹽酸,也恰好反應完全,其中NH4HCO3反應掉的HCl的物質的量為0.5a mol,則由Na2CO3反應掉的HCl的物質的量為(b-0.5a) mol,可得Na2CO3的物質的量為(b-0.5a) mol,則200 mL溶液中Na2CO3的物質的量為(b-0.5a) mol,則c(Na+)==(10b-5a) molL-1。
7.[2019江蘇寶應中學月考]工業(yè)生產中用過量的燒堿溶液處理某礦物(含Al2O3、MgO),過濾后的濾液用NaHCO3溶液處理,測得溶液的pH和生成Al(OH)3的量隨加入的NaHCO3溶液的體積變化的曲線如下: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Na+、AlO、OH-、H+
B.b點與c點溶液中所含微粒種類相同
C.NaHC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8 molL-1
D.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HCO+AlO+H2O===Al(OH)3↓+CO
答案:C
解析:Al2O3與MgO的混合物經(jīng)過量燒堿溶液處理,過濾后所得濾液中溶質是生成的NaAlO2和過量的NaOH,則a點溶液中存在Na+、AlO、OH-、H+,A正確;由b點到c點是偏鋁酸根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其離子方程式為HCO+AlO+H2O===Al(OH)3↓+CO,b、c兩點溶液中均只有部分AlO反應,則溶液中所含微粒種類相同,B、D正確;由于過濾后的濾液中存在OH-、AlO,加入NaHCO3溶液后,HCO先與OH-發(fā)生反應,再與AlO發(fā)生反應,由圖可知,生成的n[Al(OH)3]=3210-3 mol,則AlO消耗的n(NaHCO3)=3210-3 mol,根據(jù)圖像可知,AlO消耗的NaHCO3溶液的體積V(NaHCO3)=(40-8) mL=32 mL,則c(NaHCO3)===1 molL-1,C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43分。
8.(14分)將含有2.05 g某高價含氧酸的鈣鹽的溶液A與含1.20 g碳酸鹽的溶液B混合,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25 g白色沉淀C。將濾去沉淀C的濾液蒸發(fā),得到白色固體D,繼續(xù)加熱D時,D分解只得兩種氣態(tài)物質的混合物,在0℃、1105 Pa下,體積變?yōu)?.56 L,并得到0.90 g液態(tài)H2O,另一種氣態(tài)物質為氣態(tài)氧化物R2O。
試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C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2)A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B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
(3)R2O與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生成D的質量為________,D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R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R2O的化學式是________。
(4)寫出A和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12 5
(2)164 gmol-1 96 gmol-1
(3)1:2 2 g 80 gmol-1 44 N2O
(4)Ca(NO3)2+(NH4)2CO3===CaCO3↓+2NH4NO3
解析:由A+B===C+D知,C為CaCO3,D是一種含三種元素的含氧酸鹽,該鹽只能是NH4NO3,分解生成的R2O為N2O。A為Ca(NO3)2,B為(NH4)2CO3。
(1)C的物質的量為=0.012 5 mol。
(2)A、B的摩爾質量分別為164 gmol-1和96 gmol-1。
(3)N2O的物質的量為=0.025 mol,N2O與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9.(14分)[2019河南南陽一中測試]Ⅰ.如圖所示,一密閉容器被無摩擦、可滑動的兩隔板a、b分成甲、乙兩室。標準狀況下,在乙室中充入0.4 mol NH3,甲室中充入HCl、N2的混合氣體,靜止時隔板位置如圖所示。已知甲、乙兩室中氣體的質量之差為17.3 g。
(1)甲室中HCl、N2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
(2)將隔板a去掉,一段時間后,隔板b將穩(wěn)定位于刻度“________”處(填數(shù)字,不考慮固體物質產生的壓強),此時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
Ⅱ.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與所加水的量的關系如圖所示?,F(xiàn)有硫酸與氨水各一份,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molL-1)
溶液的密度/(gcm-3)
硫酸
c1
ρ1
氨水
c2
ρ2
(1)表中硫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不寫單位,用含c1、ρ1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物質的量濃度為c1 molL-1的硫酸與水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1。
(3)將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2 molL-1和0.2c2 molL-1的氨水等質量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6c2 molL-1(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答案:
Ⅰ.(1)73:168 (2)4 25.25
Ⅱ.(1)% (2) (3)大于
解析:
Ⅰ.(1)由圖可知,甲、乙兩室氣體的體積比為2:1,故其物質的量之比為2:1,所以甲室中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0.8 mol。乙室中NH3的質量為0.4 mol17 gmol-1=6.8 g,則甲室中氣體的質量為6.8 g+17.3 g=24.1 g。設甲室中HCl的物質的量是x mol,則36.5x+28(0.8-x)=24.1,解得x=0.2;所以甲室中氯化氫的質量為0.236.5 g=7.3 g,氮氣的質量是24.1 g-7.3 g=16.8 g,HCl、N2的質量之比為73:168。
(2)將隔板a去掉,氨氣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反應后剩余0.6 mol N2和0.2 mol NH3,所以隔板b將穩(wěn)定位于刻度“4”處;此時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5.25。
Ⅱ.(1)根據(jù)c=,表中硫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
(2)根據(jù)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物質的量濃度為c1 molL-1的硫酸與水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
(3)根據(jù)題意,將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2 molL-1和0.2c2 molL-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6c2 molL-1,氨水的濃度越大,其密度就越小,所以將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2 molL-1和0.2c2 molL-1的氨水等質量混合,所需c2 molL-1的氨水體積較大,所以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0.6c2 molL-1。
10.(15分)地震災區(qū)的用水需要殺菌消毒劑處理后才能確保飲水安全。救災物資中的一瓶“84消毒液”的包裝說明上有如下信息:
含25%NaClO(次氯酸鈉)、1 000 mL、密度1.19 g/cm3,稀釋100倍(體積比)后使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84消毒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
(2)該同學取100 mL上述“84消毒液”,稀釋后用于消毒,稀釋100倍后的溶液中c(Na+)=______mol/L(假設稀釋后溶液密度為1.0 g/cm3),該消毒液長時間放置在空氣中能吸收標準狀況下CO2的體積為________L。
(3)災區(qū)志愿者根據(jù)上述“84消毒液”的包裝說明,欲用NaClO固體(NaClO易吸收空氣中的H2O、CO2)配制480 mL含25%NaClO的消毒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如圖所示的儀器中,有四種是不需要的,還需一種玻璃儀器
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要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利用購買的商品NaClO來配制可能會導致結果偏低
D.需要NaClO固體的質量為143 g
(4)ClO2對污水中Fe2+、Mn2+、S2-和CN-等有明顯的去除效果。某工廠污水中含CN-b mg/L,現(xiàn)用ClO2將CN-氧化,只生成兩種無毒氣體,其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處理100 m3這種污水,至少需要ClO2____mol。
答案:
(1)4.0 (2)0.04 8.96 (3)C
(4)2ClO2+2CN-===N2+2CO2+2Cl-
解析:(1)c(NaClO)= mol/L=4.0 mol/L。
(2)根據(jù)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得:100 mL4.0 mol/L=10 000 mLc(NaClO),解得稀釋后c(NaClO)=0.04 mol/L,c(Na+)=c(NaClO)=0.04 mol/L。根據(jù)NaClO+CO2+H2O===NaHCO3+HClO,可知n(CO2)=n(NaClO)=0.4 mol,標準狀況下CO2的體積為8.96 L。
(3)選項A,需用托盤天平稱量NaClO固體,需用燒杯來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進行攪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膠頭滴管來定容,圖示的A、B、C、D四種儀器不需要,但還需玻璃棒和膠頭滴管等。選項B,配制過程中需要加入蒸餾水,所以洗滌干凈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即可使用。選項C,根據(jù)題目信息,由于NaClO易吸收空氣中的H2O、CO2而變質,所以商品NaClO可能部分變質,導致所稱量的固體中NaClO的實際質量可能偏小,從而可能使結果偏低。選項D,應選取500 mL容量瓶進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固體的質量為0.5 L4.0 mol/L74.5 g/mol=149.0 g。
(4)ClO2將CN-氧化為N2和CO2,同時生成Cl-:2ClO2+2CN-===N2+2CO2+2Cl-。100 m3這種污水中含有CN-的質量為100b g,其物質的量為mol,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可知至少需要消耗ClO2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