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石之瓠》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五石之瓠》教學設計
本課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研習學習任務群,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標為: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
知識。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比較老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哲學觀,
理解莊子“無用之用”的內涵,辯證理解莊子的哲學觀。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莊子散文恣肆縱橫、奇特瑰麗的浪漫主義風格,
品味莊子寓言的婉曲達意的藝術風格。
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并繼承莊子超脫、達觀的處世態(tài)度,學會辯證
思考。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莊子“無用之用”的內涵,圍繞“有用無用”“無用
之用”的深刻內
2、涵,從政治、思想、藝術、科學等角度,尋找歷史與現(xiàn)
實實例,進行發(fā)散思維。
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莊子的幾則寓言故事,《惠子相梁》《莊周夢蝶》
《蝸角之爭》等以及有關寫作背景。課堂導入“被古代譽為'天仙才子,
萬古莊周'的莊子,到底有沒有好朋友?有!那就是惠施,人稱惠子。
在《莊子》一書里,他們之間有過很多次辯論,他們的辯論各有特色,
頗具哲學色彩。他們二人的學問不相上下,但是在人格精神上卻有云泥
之別”。出示“惠子相梁"的故事,問學生“從中讀出了莊子和惠子有
什么不同?”由此,既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又導入了《五石之瓠》
的學習。
第一,文意疏通環(huán)節(jié)。
1. 學生先結合注
3、釋,翻譯全文。用紅筆標出重點詞語和重要的文言現(xiàn)
象,以及翻譯有疑惑的地方。
2. 學習小組討論解決翻譯疑惑,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對自己有疑惑的
地方及時做好總結和筆記。
第二,文本研讀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的主問題是:“文章是怎樣通過'大瓠'與'不龜手之藥'之
用的對話闡述'無用'和'有用'的觀點的?”
提出主問題,學生再讀文本,自主思考,寫下自己的答案。小組進行
討論探究。選擇三個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和教師對展示交流的觀點進行
點評。點評過程中進行拓展引導。
學生回答應圍繞問題中的“怎樣”,注重審題。既要梳理文本思路,
又要探究出莊子觀點的本質,問題回答參考如下:
首先,惠子對莊
4、子發(fā)起“大瓠無用而捂之”的詰問,莊子回以“不龜手
之藥”的故事作為啟發(fā)。然后,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
瓠”,建議他可以把這個大葫蘆當作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于江湖之上,
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游”境界。由此可見,“無用”是“大瓠”
的外在價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從
“逍遙游”的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
用之用”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第三,比較探究環(huán)節(jié)。
比較老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哲學觀和莊子哲學觀的異同。
本問題是教學難點,學生理解此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在小組討論的基
礎上,教師要注意捕捉
5、學生的理解層面的盲點,也要充分發(fā)揮平時閱讀
比較廣泛,思維比較深刻的學生的力量,提醒學生注意此類學生發(fā)言中
的亮點和思維形式。教師進行拓展,補充。師生共同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老
子和莊子的哲學觀的異同。
此問題的理解要點是:老子特別強調“無之用”。一張白紙,什么都
沒有,正因為它什么都沒有,才能寫字;一間房子,正因為它中間是空
的,人才能住在里面。莊子的“有用”標準是對外的,即對社會、他人
而言,而不是對自己而言的。而無用的標準是在內的。無用,可以保全
自己。莊子生活的時代,國家不是一個道德國家,社會不是一個道德社
會,他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做這樣的人生思考:為什么要成
為別人有用的人?為什么要為別人活著?其實,莊子也意識到,當一個
人真的完全無用時,他可能也不會得到社會和他人對他的關照,更難得
到別人的尊重,這同樣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第四,寫作藝術賞析環(huán)節(jié)。
學生總結并從文本舉出例子闡釋。教師點撥補充。
① 善用寓言,寓哲理于離奇的想象和形象的描寫之中。
② 語言夸張,意境開闊
③ 犀利明快的議論,鮮明的情感態(tài)度。
第五,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
閱讀課后案上《莊子?人間世》相關資料,思考問題:莊子筆下的“不
才之木”得延天年,“支離疏”因病軀而得終天年,莊子借此表達怎樣
的人生態(tài)度?你是否同意莊子的人生哲學?寫下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