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的地理差異 16.2黃土高原講義(含解析).doc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的地理差異 16.2黃土高原講義(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的地理差異 16.2黃土高原講義(含解析).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6.2:黃土高原 考點1:16.2: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在烏鞘嶺以東,太行山脈以西、北抵長城、南達秦嶺;位于黃河中游。支流:渭河差點把“幾”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東側。 2.黃土高原上的民俗:窯洞、信天游、白羊肚頭巾、社稷壇、黃帝陵… 3.黃土高原成因:風成說。 4.黃土地貌:黃土塬(塊狀)黃土梁(條狀)黃土峁(饅頭狀)黃土川 二、黃土形成的原因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自然原因:①土質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裸露;③修路采礦破壞地表。人為原因:①過墾過牧;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土流失危害:①帶走肥沃土壤,使土地生產力下降;②加劇自然災害,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③大量泥沙沖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給防洪及河道整治帶來困難。 3.治理措施:①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退耕還林、還草,減少過度放牧地區(qū)的牲畜數量。 考向: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某學校開展“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探究”研究性學習。圖Ⅰ為黃河流域示意圖,圖Ⅱ為水土流失與植被關系實驗圖及材料,完成活動報告。 材料:歷史上,黃土高原植被繁茂,溝壑稀少。后來、逐漸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形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景觀 (1)【觀察發(fā)現(xiàn)】圖1中的A、B兩瓶水,渾濁的是瓶,該水樣取自黃河三河段中的。 (2)【實驗探究】觀察圖Ⅱ得出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從甲、乙兩杯對比來看,較渾濁的是杯,該杯的植被情況是 (3)【聯(lián)系實例】黃河中游流經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該地區(qū)地表呈現(xiàn) 的景觀。 (4)【提出對策】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等。 1.答案(1)B中游 (2)乙植被稀少 (3)黃土溝壑縱橫 (4)植樹種草、修梯田、打壩淤地 解析:第(1)題,觀察兩瓶水,渾濁的是B瓶。由于黃河泥沙來自中游地區(qū),所以該水樣取自黃河中游河段。第(2)題,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杯對應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微弱;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顯著。第(3)題,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該地區(qū)地表呈現(xiàn)溝率縱橫的景觀。第(4)題,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樹種草、修梯田、打壩淤地等。 (xx四川內江)央視《地理?中國》報道,黃河支流上著名的“橋上橋”(上下兩橋層),下橋建于公元1667年,上橋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紀80年代,當地居民在河中挖砂 將下橋挖出,使“橋上橋”雄姿展現(xiàn)于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兩河段中,“黃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豐的是,“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 (2)③、④兩地中可觀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自然風光的是 (3)民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歌詞中“東南風”是我國季盛行的風向,其攜帶的水汽主要來自于洋。 (4)“橋上橋”中下橋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當地嚴重 1.答案(1)①② (2)③ (3)夏太平 (4)水土流失 解析:(1)①段位于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②段流淌在華北平原上,水流緩慢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2)③地位于內蒙古高原,符合題意。 (3)東南風是指夏季風,來自太平洋。 (4)當地水土流失嚴重,泥沙淤塞下橋橋孔,后建上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十二 中國的地理差異 16.2黃土高原講義含解析 通用 2019 年中 地理 一輪 復習 專題 十二 中國 差異 16.2 黃土高原 講義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548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