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電風扇搖頭裝置設計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臺式電風扇搖頭裝置設計教案(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課程題目:臺式電風扇搖頭裝置
專業(yè):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2011年12月22日
1 .設計要求2
2 .設計任務2
3 .功能分解3
4 .選用機構3
4-1.減速機構選用.4
4-2,離合器選用.5
4-3.搖頭機構選用.6
5 .機構的設計.7
5-1,錢鏈四桿機構的設計7
5-2,四桿位置和尺寸的確定.8
5-3,傳動比的分配.9
6 .總結13
6-1,課題總結13
6-2,存在問題.14
7 .參考文獻15
5
臺式電風扇搖頭裝置方案
一.設計要求
設計臺式電風扇的搖頭裝置要求能左右旋轉(zhuǎn)并可調(diào)
2、節(jié)俯仰角。以實現(xiàn)一個動力下扇葉旋轉(zhuǎn)和搖頭動作的聯(lián)合運動效果。
臺式電風扇的搖頭機構,使電風扇作搖頭動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隨搖桿擺動)。風扇的直徑為300mm電扇電動機轉(zhuǎn)速n=1450r/min,電扇搖頭周期t=10s。電扇擺動角度少、仰俯角度。與急回系數(shù)K的設計要求及任務分配見表。
電扇搖擺轉(zhuǎn)動電扇仰俯轉(zhuǎn)動
方案號
擺角少/(°)急回系數(shù)K仰角*/(°)
E1001.0322
二.設計任務
⑴按給定的主要參數(shù),擬定機械傳動系統(tǒng)總體方案;
⑵畫出機構運動方案簡圖;
⑶分配蝸輪蝸桿、齒輪傳動比,確定他們的基本參數(shù),設計計算幾
何尺寸;
⑷確定電扇搖擺轉(zhuǎn)動的平面連桿機構的運動學尺
3、寸,它應滿足擺角空及急回系數(shù)K條件下使最小傳動角?最大。并對平面連桿機構進行運動分析,繪制運動線圖,驗算曲柄存在的條件;
⑸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三.功能分解
完成風扇左右俯仰的吹風過程需要實現(xiàn)下列運動功能要求:
在扇葉旋轉(zhuǎn)的同時扇頭能左右擺動一定的角度,因此,需要設計
相應的左右擺動機構(雙搖桿機構)。
為完成風扇可搖頭,可不搖頭的吹風過程。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離合器機構(滑銷離合器機構)。
扇頭的俯仰角調(diào)節(jié),這樣可以增大風扇的吹風范圍。因此,需要設計扇頭俯仰角調(diào)節(jié)機構(外置條件按鈕)。
四.選用機構
驅(qū)動方式采用電動機驅(qū)動。為完成風扇左右俯仰的吹風過程,
據(jù)上述功能分解,
4、可以分別選用以下機構。機構選型表:
功能
執(zhí)行構件
工藝動作
執(zhí)行機構
減速
減速構件
周向運動
錐齒輪機構
執(zhí)行搖頭
滑銷
上下運動
離合機構
左右擺動
連桿
左右往復運動
曲柄搖桿機構
俯仰
撐桿
上下運動
按鈕機構
1.減速機構選用
蝸桿減速機構
蝸桿渦輪傳動比大,結構緊湊,反行程具有自鎖性,傳動平穩(wěn),無噪聲,因嚙合時線接觸,且具有螺旋機構的特點,故其承載能力強,考慮后面與離合機構的配合關系,綜上,選擇蝸桿渦輪減速機構。
2.離合器選用
它主要采用的滑銷上下運動,使得渦輪脫離蝸桿從而實現(xiàn)是否搖頭的
運動
3.搖頭機構
5、選用
平面四桿搖頭機構
如圖所示上面一種搖頭機構方案和傳動比的大小,此案應用在傳動比大的運動機構中。由已知條件和運動要求進行四連桿機構的尺寸綜合,計算電動機功率、連桿機構設計等,繪出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的電風扇的搖頭機構中,電機裝在搖桿1上,較鏈B處裝有一個蝸輪。電機轉(zhuǎn)動時,電機軸上的蝸桿帶動蝸輪,蝸輪與小齒輪空套在同一根軸上,再由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而大齒輪固定在連桿2上,從而迫使連桿2繞B點作整周轉(zhuǎn)動,使連架桿1和3作往復擺動,達到風扇搖頭的目的。
6
五.機構的設計
1 .錢鏈四桿機構的設計
平面雙搖桿機構和極限位置分析
按組成它的各桿長度關系可分成兩類:
6、(1)各桿長度滿足桿長條件,即最短桿與最長桿長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兩桿長度之和。且以最短桿的對邊為機架,即可得
到雙搖桿機構。根據(jù)低副運動的可逆性原則,由于此時最短桿是雙整轉(zhuǎn)副件,所以,連桿與兩搖桿之間的轉(zhuǎn)動副仍為整轉(zhuǎn)副。因此搖桿的兩極限位置分別位于連桿(最短桿)與另一搖桿的兩次共線位置,即一次為連桿與搖桿重疊共線,如圖所示ABC'D,另一次為連桿與搖桿的拉直共線即圖中所示ABCD搖桿的兩極限位置與曲柄搖桿機構中搖桿的極限位置的確定方法相同,很容易
找到。
B'
兩極限位置的確定
(2)各桿長度不滿足桿長條件,即最短桿與最長桿長度之和大于其它兩桿長度之和。則無論哪個構件為機架
7、機構均為雙搖桿機構。此時,機構中沒有整轉(zhuǎn)副存在,即兩搖桿與連架桿及連之間的相對
轉(zhuǎn)動角度都小于360
2 .四桿位置和尺寸的確定
電扇搖擺轉(zhuǎn)動電扇仰俯轉(zhuǎn)動
方案號
擺角少/(°)急回系數(shù)K仰角*/(°)
E1001.0322
可知,級位夾角為1800*(K-1)/(K+1)=2.6°很小,視為0°,如
上圖所示BC,CN線,先取搖桿La后為70,確定AB勺位置,然后讓搖
桿ABf時針旋轉(zhuǎn)100°,即A'B,再確定機架AD勺位置,且Lad取90,
注:AD只能在搖桿AB,A'B'的同側。
當桿AB處在左極限時,BC,CD共線,Lbc與Lcd之和可以得出,即Lbc+L
8、cd=131①,當AB處在右極限時,即圖中A'B'的位置,此時BC,CD重疊,即Lcd-Lbp=25②,由①,②式可得Lbc為53,Lcd為78,B點的運動軌跡為圓弧BB',Lbc+La尸143
9、450r/min,可得,w=151.8rad/s
由上面可知連桿的角速度W=0.27Rad/s,而電動機的角速度w=
151.8rad/s所以總傳動比i=562
由此可以把傳動比分配給蝸輪蝸桿與齒輪傳動,其中,蝸渦輪蝸桿的傳動比i〔=w/w2=95.,齒輪的傳動比i2=W2/W3=5.9
(1)蝸輪蝸桿機構的幾何尺寸計算
傳動比i
蝸桿頭數(shù)z 1
i = 95
z
蝸輪齒數(shù)z 2
2 = i z 1 = 95
蝸桿直徑系數(shù)
(蝸桿特性系數(shù))q
q =d 1/m = 16
蝸桿軸向模數(shù)(蝸輪端面模數(shù))mm=1.25
9
蝸桿變位系數(shù) x 2
2 = a/
10、m — (di+dk)/2m = -0.5
中心距aa=(d
蝸桿分度圓導程角丫tan
蝸桿節(jié)圓柱導程角丫'tan
蝸桿軸向齒形角a
柱蝸桿)
蝸桿(輪)法向齒形角antan
頂隙cc
蝸桿蝸輪齒頂高ha1ha2h
h
(
蝸桿蝸輪齒根高hf1hf2h
蝸桿蝸輪分度圓直徑d1d2d
d
1+d2+2x2m)/2 =40
丫 = zi/q = mz/d i =0.0625 丫' =z i/(q+2x 2) = 0.0667
0c =20 (阿基米德圓
% n = tan a cos 丫 =0.363
= c*m=0.2 X i.25 = 0.25
ai =
11、h a*m = i/2(d ai-d i)
= i X i.25 =i.25
*
a2=m(ha +x2)= i/2(d a2-d 2)
= i.25(i-0.5) = 0.625
一般 ha* = i)
fi = (h a*+c*)m =i/2(d i-d fi)
= (i+0.2)Xi.25 = i.5
hf2=i/2(d 2-d f2 )=m(ha*-x 2+c*
)=i.25(i+0.5+0.2)=2.2i5
i=qm=i6Xi.25=20
2=mz2=2a-di-2x 2m=6i.25
蝸桿蝸輪節(jié)圓直徑di'd2‘
di' =(q+2x2)m=d+2x2m=
12、18.75
i0
蝸桿、齒頂圓直徑da1蝸輪喉圓直徑da2
da1=(q+2)m=22.5
d
a2=(z2+2+2x2)m=62.5
d
a1=d1+2ha1=22.5
d
a2=d2+2ha2=62.5
蝸桿蝸輪齒根圓直徑df1d
f2d
f1=d1-2hf1=17
d
f2=d2-2hf2=57
蝸桿軸向齒距px
p
x=nm=3.925
蝸桿軸向齒厚sx
s
x=0.5Hm=1.96
蝸桿法向齒厚sn
s
n=sxcos丫=1.93
蝸桿分度圓法向旋齒高hn1
h
n1=m=1.25
蝸桿螺紋
部分
長度
13、l
l>=(12+0.1z2)m=21.125
蝸輪最大外圓直徑da2
d
a2<=da2+2m=63.5
蝸輪輪圓寬b
b=0.75d
a1=16.88
(2)齒輪機構的設計
d2
=61.25
根據(jù)齒輪傳動比i=5.9,以及大小齒輪安裝位置,小齒輪的齒
數(shù)小于17,所用齒輪齒數(shù)較少,標準齒輪不能滿足要求,所以采用
變位齒輪。
齒輪機構的幾何尺寸計算
傳動比ii=88/15=5.9
分度圓 d 1 d 2
1=mz1=7.5 d 2=mz2=44
齒頂高haha1=(ha*+x2)m=0.75
ha2=(ha*+x2)m=0.2
14、5
齒根高hf
hf1=(ha*+c*-x1)m=0.0425hf2=(ha*+c*-x2)m=0.925
齒高h
h1=ha1+hf1=1.175h2=ha2+hf2=1.175
齒頂圓直徑dada1=d1+2ha1=9da2=d2+2ha2=44.5
齒根圓直徑df
df1=d1-2hf1=6.65df2=d2-2hf2=42.15
中心距aa=1/2(7.5+44)=25.75
基圓直徑dbdb產(chǎn)dicos%=7.1
齒頂圓壓力角x a
齒寬 b b=12m=6
db2=d2 cos% =41.3
% a1=arcos(db1/da1)=37.9
% a2=a
15、rcos(cb2/ba2)=21.86
15
六.總結
1.課題總結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讓我對機械原理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對以前不熟悉的環(huán)節(jié)理解。雖然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好多麻煩,
但是經(jīng)過自己認真的思考和查閱資料,以及和同學一起討論最終把問
題都解決了。這次設計給我一個感受,學習的過程中要懂得把所學的
東西聯(lián)系起來并運用到實踐中來,而不是把每個章節(jié)分開來理解。通
過這個實踐我學得了好多,同時認識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性,不僅
加深了我對課程的理解程度而且也激起了我學習的興趣。機械原理課
程設計是使我們較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和深化機械原理課程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的
16、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我們機械運動方案設計創(chuàng)新設計和應用計
算機對工程實際中各種機構進行分析和設計能力的一門課程。
經(jīng)過這幾天的設計,讓我初步了解了機械設計的全過程,可以初
步的進行機構選型組合和確定運動方案;使我將機械原理課程各章的
理論和方法融會貫通起來,進一步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的理論知識;
并對動力分析與設計有了一個較完整的概念;提高了運算繪圖遺跡運
用計算機和技術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了我們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
論聯(lián)系實際,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結合一種簡單機器進行機器功能分析、工藝動
作確定、執(zhí)行機構選擇、機械運動方案評定、機構尺寸綜合、機械運
17、
動方案設計等,使我們學生通過一臺機器的完整的運動方案設計過
程,進一步鞏固、掌握并初步運用機械原理的知識和理論,對分析、
運算、繪圖、文字表達及技術資料查詢等諸方面的獨立工作能力進行
初步的訓練,培養(yǎng)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用計算機完成機構分析和設
計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在
機械類學生的知識體系訓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存在問題
通過這次設計,讓我認識到自己掌握的知識還很缺乏,自己綜合
應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加以改
進。同時也充分認識到理論是實際的差別,只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
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后在學習中要多注意這次設計中所遇
到的問題,并及時的改正。自己的知識仍然很有限,要多學習知識,
提高自己。
八.參考文獻
1. 孫桓,等,機械原理.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梁崇高,等平面連桿機構的計算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鄒慧君.機械運動方案設計手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4. 尹冠生.理論力學.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
5. 余貴英,等.AutoCAD2008.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
6. 諾頓RL.機械設計—機器和機構綜合分析.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