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線段的長短比較》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滬科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線段的長短比較》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線段的長短比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用度量、疊合的方法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
結合圖形,認識線段間的數量關系,會用“<“=,,“>,,來表示線段的長短;
敘述中點的概念,熟練掌握并會運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身高比較得到線段比較的過程,感受線段的和與差也是線段的事實,發(fā)展實踐能
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互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疊合的方法與步驟.
難點:理解線段中點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鐵絲.
學生:一根小吸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有兩位學生,如何知道哪位高哪位矮?
2、由學生討論,然后讓學生口述及示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任務.學生嘗試比較學
生的身高,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
二、展開.
1、探索.
同桌兩學生取出自帶的吸管,讓它們比較長短,并討論如何比較?
由學生討論后,老師進行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過程中的細節(jié)^
(充分放開學生,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自己觀察、自己發(fā)現、自己口述,進行自主
學習與合作交流.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
思考:我們如何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能否從上面的問題中得到啟發(fā)?
讓學生口述過
3、程與方法,教師演示.(用幾何畫板)
通過學生們自己的口述及教師的演示后,理解比較線段的兩種方法^
板書課題:線段的長短比較.
由學生歸納總結用疊合法進行線段比較的注意點^
2、課堂練習.
(1)如圖線段MN為已知線段,你能否用直尺及圓規(guī)準確地畫出一條與MN相等的線段.
MN
(此問題能使學生再經歷線段疊合的過程,從而加深用疊合法比較線段長短的印象,學會截取線段為作圖打下基礎.)
(2)如圖線段AO與BO相等,你有何發(fā)現?
AOB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歸納,加以引導,得出中點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圖形與相應數
量關系的等式之間建立聯系,即幾何語言的書寫:由點。為線段AB的中點
4、,可以寫出AO=B
1
02AB.)
3、操作.
讓同桌學生演示并說出兩根鐵絲(或吸管)的和與差,只要學生能直觀的體會和與差就可以了.
(通過實驗操作,能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線段的和與差還是線段的事實.)
4、例題.
例1、已知線段a、b,(如圖.)分別用疊合法和刻度尺測量兩種方法比較他們的大小.
ab
解:(1)線段a與線段b的長度分別為2厘米和3厘米,所以a
5、意得,
AB+BC=(AC),BC=(AC)—(BC).
例3、如圖,點C是線段AB的中點.如果AB=4厘米,(1)求AC、BC的長;(2)說出線段AC、BC與線段AB的關系.
ACB
解:(1)點C是線段AB的中點,又AB=4厘米所以AC、BC=1AB=2M米.
(2)AC+BC=AB=4厘米.
例4、如圖,AB=6厘米,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點D是線段CB的中點,那么線段AD有多長?
ACDB
解:因為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點D是線段CB的中點
又AB=6厘米,
所以AC=BC=2AB=3厘米,
CD=1cB=1.5厘米,
AD=AC+CD=4.5厘米.
(組織學
6、生回答例1、例2,學生板書例3、例4,并加以修改,用以規(guī)范學生幾何語言的書寫.例1是線段比較法的直接運用;例2是線段和與差知識的檢查,用以掌握線段的和與差還是線段這一事實;例3是線段中點知識的應用,并訓練其幾何語言的運用;例4是知識的全
面考察.四個例題,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在層進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解題能力.)
5、鞏固與延伸.
(1)已知三角形如圖所示,要求畫出AC+CB,比較AC+CB與AB的大??;比較AB-AC與BC的大小.(用多種方法.)
(2)在線段AB上,你能找到幾個點,使得線段AB被分成兩條線段的和?如果分得的兩
條線
7、段相等,這樣的點有幾個?
(3)如何找到一條繩子的中點?
解:(1)度量、疊合或線段公理;度量、疊合.
(2)無數個;一個.
(3)兩個端點重合(即將繩子對折).
(本練習是對本課知識的檢查.第(1)題是線段比較的兩種方法運用;第(2)、(3)題是線
段和與差知識及中點知識的靈活運用,可以加深學生印象,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由小組討論后,
推薦代表回答,其他同學進行修正,使得大家共同提高.)
三、課堂小結.
1、掌握線段比較的兩種方法,重點是疊合法.掌握線段中點的概念及其幾何語言,了解
線段的和與差.
2、這堂課主要采用類比的思想進行探索性學習.
(課堂小結不僅僅是知識點的重現,更是將知識點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過程.采用學生總結,
師生補充完成的形式,使學生體會到受尊重的感覺,可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新課.)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141頁的練習3、4和教材142頁的習題4.3的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