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三板塊 專題二“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配套檢測(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三板塊 專題二“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配套檢測(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三板塊 專題二“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配套檢測(含解析).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配套檢測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在沈從文先生墓前 龍良驊 ①天空飄著小雨。早春的雨,帶著寒意,若霧,若煙,輕輕地來,像幾聲嫩嫩的鳥鳴,像幾朵怯怯的蓓蕾。 ②鳳凰城的喧囂留在了身后,沿著沱江邊窄窄的石板路,按著路標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誠地前往聽濤山尋找心中的圣地。拜謁沈從文墓,這是縈繞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現(xiàn)在終于有機會走近這位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土文學大師靈魂棲息的地方了。 ③聽濤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緩緩,多像沈從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級之字形的石級,濕漉漉的,象征先生走過的八十六個歲月。路旁有一株紅梅,正在寒風中悄然綻放,透露著春天的訊息。而更多的樹木,葉片凋謝,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絲瑟縮。但幾叢翠竹挺拔著,幾叢雜樹斜生著,綠綠的枝葉,顯示著盎然生機。游人稀少,在我們的前面,只有一對年輕的情侶,手牽著手,靜靜地走著。我們也盡量放輕腳步,怕打擾沈從文先生的安息。 ④墓在山腰。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墳塋了吧?墳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墳,沈從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這位自然之子最后徹底回歸自然,與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級邊的一塊石碑上寫的: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沈從文的表侄,大畫家黃永玉送給他的。從鳳凰出發(fā),沿著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復又回到北京,這是他的人生軌跡,現(xiàn)在他回家了。聽濤山是幸運的,它容納了蜚聲海內(nèi)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學者,一位“鄉(xiāng)下人”。 ⑤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塊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寫著幾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這應該是先生自擬的墓志銘吧?墓碑頂上,放置著一個小小的花環(huán),花瓣上凝著水珠,有一點兒落寞。而墓碑下,插著三炷香,香早燃盡,剩著幾截竹簽和一點點灰燼。傳統(tǒng)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這么巧妙地匯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著沈從文小姨子張充和題的一句話: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對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當?shù)脑u價。走在我們前面的那位女孩兒,低頭讀著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頭,烏黑的眸子一閃一閃,我的思維觸電似的拼接起一些記憶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著碾坊的三三,做著“女學生夢”的蕭蕭,橘子園里的夭夭…… ⑥水,是理解沈從文的最佳途徑。他自己就曾經(jīng)說過:“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印象實在不少。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梢哉f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guān)系?!鄙驈奈氖穷B皮的逃學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學校都吸引不了他,他總是逃學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樹木,林中的小鳥;看河邊的小城,城中的針鋪、傘鋪、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鋪。哪怕是因逃學而被罰在孔夫子牌位前跪著,他腦中呈現(xiàn)出的,仍是河中的鱖魚被釣起、風箏飛滿天、黃鸝在山中歌呼、樹上果實累累的情形。他就這樣讀著一本小書,同時讀著一本大書。十四歲多一點,他就到地方的部隊里當兵,那是當?shù)卮蠖鄶?shù)青年人的首選出路。輾轉(zhuǎn)在沅水流域,又從水里認識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歲,才脫下軍裝上岸,背著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現(xiàn)在北京車站的站臺上,來讀那本永遠也讀不盡的大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從此多了難得的水的靈氣。水的滋潤,讓沈從文的作品永遠水氣盈盈,他筆下的人物永遠都那么健康豐滿,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美麗光輝。 ⑦美國學者金介甫說,如果要為中國現(xiàn)代作家排座次,魯迅是當然的第一,沈從文是名副其實的第二! ⑧想當年那些紅極一時的作家都湮沒在歷史的風煙中,孤獨的沈從文卻成為了常青樹,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則?沈從文曾說,他和他的讀者都將老去。其實,沈從文的讀者確實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則永葆生命力,新的讀者也在不斷涌現(xiàn)。我相信,剛才和我們同來的那對年輕的情侶也一定是沈從文的崇拜者。因為,他的作品有豐沛的水,源頭是鮮活的。 (選自《散文百家》)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第①段以雨起筆,用嫩嫩的鳥鳴、怯怯的蓓蕾等生動地寫出了早春細雨的特點,渲染了一種靜謐的氛圍。 B.文章寫拜謁沈從文墓的那對年輕情侶并非閑筆,意在表明沈從文的作品在年輕一代的讀者中也具有影響力。 C.作者從沈從文墓的特點聯(lián)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經(jīng)歷,堅信沈從文的作品會永恒,表達了心中的崇敬之情。 D.文中多處使用反問、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精練準確,清新自然,具有詩情畫意,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 解析:選D D項,文章沒有多處使用借代手法。 ★2.綜觀全文,請簡要概括沈從文先生的形象特點。(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題,要通讀全文,找到作者對沈從文形象描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文中對沈從文先生形象塑造的內(nèi)容散布全文,結(jié)合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他人對其評價概括歸納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①平和謙卑;②內(nèi)斂剛強;③文采斐然;④熱愛自然,熱愛鄉(xiāng)土;⑤孤獨寂寞;⑥追求真善美。(每點1分) 3.文中第⑥段畫線的句子“他就這樣讀著一本小書,同時讀著一本大書”中“小書”和“大書”的含義是什么?(6分) 答: 參考答案:“小書”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學校中所學的書本知識。(3分)“大書”運用比喻手法,指的是豐富的大自然和復雜的社會生活。(3分) ★4. 文章第③段畫線句的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①通過紅梅、翠竹、雜樹與其他樹木的對比,突出了紅梅、翠竹、雜樹的頑強生命力;②象征著沈從文頑強的藝術(shù)生命力,暗含著作者對沈從文的贊美之情。(每點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開合之間 朱以撒 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七月,時晴時雨,出門便取一把傘,握在手中,有時走了一個上午,無一滴雨。有時想在空曠地晨跑時安心一點,便握一把傘出去,而雨來了,撐著傘跑,滴滴答答作響,遠處的人看我,猶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動。這樣跑起來的效果會更好,來自風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種因風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傘下有一種安全感,薄薄的一層傘布,或者傘紙,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從容,像個斯文人了。 我從山區(qū)回到城市時,有人送了一把傘。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簡單結(jié)實,人頭正好頂在正中凹處,如榫入卯,然后以帶子系緊于下巴。插秧時節(jié)田間會有許多移動的斗笠,時而立起,時而俯身,動感生焉。那時清貧,愛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紅油漆來,讓我畫個五角星,再題上“靈地公社姚坊大隊第五生產(chǎn)隊某某某”,美觀之余又可以防盜。一個人戴上斗笠變得質(zhì)樸,透著幾分土氣,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齊撐著傘,到這里來檢查工作,或者到公社開會。一把傘撐著就是一種身份,像是穿長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個人有一把傘了,就想著,怎么還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撐著傘到村頭村尾走幾趟。可是傘的主人也有隱憂,總是有人來借傘。借呢,還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較隆重的場合。但傘借給別人卻是另一種心情,也許還回來時已經(jīng)破了兩個洞,或者一條傘骨折了。 很快,斗笠隱退,城市的雨天都是傘。要在一個城市找到一個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區(qū)收集一些用過的斗笠,釘于墻上,它們不再實用,成了一種記憶。斗笠不做了,制傘的能力就極大地提升,不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輕輕按動按鈕,砰的一聲,蘑菇云打開;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縮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傘都多了,有朋友來,臨走時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說,不必還啊。如果說以往的手工油紙傘還有收藏的價值,那么機制傘就只有使用的份兒——誰會費時費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樸素作風,是因為經(jīng)濟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來,只好一直在舊物上下功夫,修補是人類舊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個碗,找個懂行的人把它鋦起來——這樣,你會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補過的痕跡時,宛如有一種時光停頓的感覺?,F(xiàn)在,傘大批量地生產(chǎn),任你撐著行于雨天,行于盛夏。 到學校上課,見到每位學生都撐著一把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花傘。如果比較固定,可以憑著傘的顏色在人群中找到她。 影視劇中不時有墓地告別的情節(jié)——一個人故去,一群人告別,皆一身黑,手上還有撐開的一把黑傘。黑色使墓地的氣氛更為陰晦、緊張。一把黑傘可能沒什么效果,許多黑傘聚于一處,就顯得凝重。 人如傘——我們會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為傘。一個人有牢獄之災,由于有一把傘庇護他,使人奈何不得。傘小人少,傘大人多,風來雨往,豈能無傘?“傘”與“散”如此音近,待到傘散了,人也散了,陽光照射進來。 一把傘撐開來有一股大氣,收起來又有一縷落寞,開開合合,沒有定時,就像一個人,人生無多變數(shù)多。 5.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開頭寫下雨時候撐著傘在雨中奔跑就猶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動,比喻貼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狀態(tài)。 B.“一個人有一把傘了,就想著,怎么還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撐著傘到村頭村尾走幾趟”,生動地刻畫了擁有傘的人炫耀的心理。 C.文章寫學生撐著花傘的場景與影視劇中在墓地告別時撐著黑傘的場景,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年輕學生的青春活力。 D.“一個人有了牢獄之災,由于有一把傘庇護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當前社會上部分人充當不法分子的保護傘的現(xiàn)象。 解析:選C C項,“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年輕學生的青春活力”解說不當,兩者并無對比之意,只是寫出了傘的顏色與場合之間的某種關(guān)聯(lián)。 ★6.作者筆下的“傘”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①有豪邁之感。在風雨中撐著傘奔跑,給人以風雨無阻的豪邁之感。②有安全感。傘給人以安全感,使人一身從容。③給人以保護。傘跟社會上很有能量的人相似,都給人以保護。④有“人生多變”之感。傘時開時合之間,容易使人生出“人生多變”之感。(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7.這篇文章是怎樣構(gòu)思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文章先由雨寫到傘,寫傘最基本的防雨作用;(1分)然后回憶斗笠故事,用斗笠襯托傘曾經(jīng)的“尊貴”;(2分)再寫進城后傘的普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陪伴;(1分)最后將傘升華,想到傘能制造氛圍,想到社會上的保護傘,想到人生的多變。(2分) ★8. 全文以“傘”為描寫對象,但用了不少的筆墨來寫“斗笠”,有何用意?(6分) 答: 參考答案:①文章寫了自己在山區(qū)時關(guān)于斗笠的事情,襯托出打傘者的榮耀,真實地體現(xiàn)了傘在當時的“尊貴地位”。②文章寫后來有人收集一些斗笠釘于墻上的事情,更是寫出了傘的普及,傘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陪伴。(每點3分)-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通用版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三板塊 專題二“散文形象概括鑒賞題”配套檢測含解析 通用版 2020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第三 板塊 專題 散文 形象 概括 鑒賞 配套 檢測 解析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09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