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 散文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 散文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 散文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新人教版.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學過程 第8講 散文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適用學科 高中語文 適用年級 適用區(qū)域 通用 課時時長(分鐘) 知識點 1. 了解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碱}型 2. 能夠分析高考現(xiàn)代文短路作用題的分類并且能夠運用課堂所學方法解決對應題型。 教學目標 1. 通過檢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制定指導計劃。 2. 通過檢測和評講,使學生對自己的語文水平有清醒的認識,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學。 教學重點 1. 端正態(tài)度,認真測試。 2. 講清檢測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 教學難點 1. 系統(tǒng)了解學情。 2. 引導學生正確、科學地認識自己。 教學過程 分析作品結構是江蘇卷散文閱讀的重要考點。江蘇卷在這一考點上主要命題特點有: ①命題切入口小。試題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結構,而是選擇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段落或句子來考查。 ②命題角度有直接考和綜合考兩種。直接考,就是直接問某段(句)在結構上的作用。綜合考,就是把結構分析和內容主旨解析以及表達特點放在一起考查。 二、復習預習 整體構思(布局謀篇),包括文章結構的安排和材料的組織 文章在結構上有三種層次關系。 第一種是相承,它包括承接關系和遞進關系,通常表現(xiàn)為:由敘事到議論或抒情,由寫景到議論或抒情。 第二種是相并,它包括并列關系和對照關系,通常有并列式、對比式等。 第三種是相屬,它包括總分關系和分總關系。 材料組織的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從時間上組織材料,②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③以物件(觀察點)為中心組織材料,④以情感(或認識)過程來組織材料,⑤由實到虛、層層深入組織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組織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線索本身;有時材料組織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從全文的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考慮,如抑揚、虛實、對比等。 構思篇章的技巧有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渡鋪墊、設置線索、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 行文線索 (1)明線索。線索是關涉散文結構的一個關鍵內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時的一個重要參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這里的“神”體現(xiàn)在結構上就是線索,“一根思想的紅線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的常用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線索、思緒線索、景物線索、行程線索、時間線索、空間線索等。復雜的文章,線索不止一條。 (2)找線索。一要了解文章的體裁分類和表現(xiàn)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對“物”的理解或情感為線索,寫景散文一般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敘事記人散文一般以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或與人物交往的過程為線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為線索。閱讀時抓住線索有助于我們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句子。四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部分,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3)析作用。線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組織材料,貫穿全文;②結構清晰,情節(jié)集中;③揭示主題;④使行文富于變化。 三、知識講解 考點/易錯點1 如何整體分析結構、思路和構思 知識梳理 分析結構常常要回答文章分為幾個部分,幾個部分各說了什么意思。分析結構特點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謀篇布局上的“特殊性”,常常用特定的術語來回答,如:①時空式;②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③并列式,層進式;④對照式;⑤線索式(事物、情感、某句話);⑥小標題式,分論點式;⑦欲揚先抑式;⑧首尾照應式;⑨伏筆照應式;⑩卒章顯志式。 分析思路有所不同,雖說也得概括內容要點、層次,但它重在突出各個部分的發(fā)展和關聯(lián),比如“這篇文章按照什么推進,先怎么樣,然后怎么樣,接著怎么樣,最后怎么樣”。 分析構思及其特點比較復雜,涉及到“結構”“手法”“主題”三方面的問題。分析構思常用這樣的格式回答:這篇文章先運用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然后運用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最后運用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分析構思特點則要分析文章在謀篇布局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主要特點。比如:這篇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主要運用對比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 考點/易錯點2 如何分析句、段在結構上的作用 知識梳理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點句子或段落,結構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達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點和熱點。 (1)段落的作用 ①首段的作用 a.如果開篇即點題,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領起全文,點明題旨,或者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奠定感情基調)。 b.如果開篇沒有點題,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開啟(引出)下文,或與下文形成對照,或為下文作鋪墊。 c.文章開篇如果是景物描寫,那么,首段的作用,從結構上看,它可能是鋪墊作用;從景物描寫上看,它的作用是襯托、勾勒環(huán)境,提供背景,或營造(渲染)某種氣氛。 d.如果首段連續(xù)發(fā)問,那么,首段還兼有引人入勝或發(fā)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開篇即連續(xù)感嘆,那么,首段還兼有強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間段的作用 a.中間段如果比較短,那么,它在結構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啟下(過渡)。(近三年中間段從結構上考查多為此類) b.中間段如果比較短,在結構上的作用一般是過渡,在表達上的作用一般是襯托。如果描寫的物象并非選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與選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正襯(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 c.中間段如果比較長,而且描寫的是選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內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擴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③末段的作用 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或兼而有之。 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fā)人深思。 c.末段也有暗示主題或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④特殊表現(xiàn)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現(xiàn)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單獨成段。句子或是倒裝句,或是運用了特殊語氣,或是后面有省略。這樣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2)句子的作用 大體與段落的作用相當。只是如果是處在段落中間或文章中間、結尾,則要注意它的呼應作用。 四、例題精析 【例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別急,哈爾施塔特 馮驥才 不久前,一到維也納就被那里的朋友問道:是你們要在南方原樣復制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哈爾施塔特嗎? 我聽了一怔。本想搪塞過去。不料人家抓著不放,說是這里的電視臺正式播報的,還有各種人物出來加以評點。有的說,“中國這么大的文化古國有多少好東西,為什么還要復制我們的?”“如果他們復制我們的哈爾施塔特,我們就在阿爾卑斯山里復制一個長城”“世界文化遺產(chǎn)能復制嗎?”等等;還有一個哈爾施塔特的居民說,“我家的店鋪是祖祖輩輩用心設計出來的,他們有權利復制去嗎?” 我更有興趣的問題則是:文化遺產(chǎn)能否復制?于是我拉著朋友往位于特勞思湖邊的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鎮(zhèn)”的哈爾施塔特跑一趟,看個究竟。 這地方的確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爾卑斯山,在奧地利中部創(chuàng)造出一片山重水復、如詩如畫的風景。七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鏡般靜靜地臥在山野深處,奧地利人稱這片天賜的風景為“湖區(qū)”。前些年我應薩爾茨堡之邀,為他們寫一本書,曾到湖區(qū)來過一次。那次的印象湖區(qū)就是一個童話世界。鋪滿綠茵的山巒,透明的溪流,五彩繽紛的花谷,隨處或立或臥的肥碩的牛,還有山民特有的兩層坡頂?shù)哪痉孔?,樓上樓下掛滿鮮花……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里的山民對我說的一句話:我們最愛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 鎮(zhèn)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錯落,而且一樓一式,彼此不同,其形態(tài)、材質、色彩,全都聽憑房主的性情。這里的房屋,院墻、門洞、陽臺、窗臺都被房主用自己喜愛的鮮花艷麗五彩地裝飾起來。某個樓角缺點什么,有點寂寞,他們就會把一盆垂著小紫花的綠藤柔情脈脈地吊在那里;可能他們覺得院內小徑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掃去,便讓一把竹帚閑倚墻邊,任由地上落紅一片。對于哈爾施塔特來說,小鎮(zhèn)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資本“打造”出來的,人們唯美的天性哪能復制! 哈爾施塔特這個詞匯與“鐵器”相關。歐洲第一個鐵器時代就以哈爾施塔特命名。它對歐洲文明劃時代的進步具有標志意義??峙逻@正是它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深層的緣故之一。當然,比“鐵器時代”更早的歷史還有凱爾特人留在這里的墓穴。早期人類在這里活動,都與這座小鎮(zhèn)儲藏極富的山鹽有關。數(shù)千年的歷史使哈爾施塔特成為歐洲最古老的小鎮(zhèn)之一,也頗使鎮(zhèn)上的人引為自豪。他們把不少珍貴的歷史的遺存都精心地放進鎮(zhèn)中心一座設施現(xiàn)代的博物館中。這博物館叫作“時光回憶”。 在鎮(zhèn)內街上偶爾還會碰上一兩個身穿民族服裝的當?shù)厝?。阿爾卑斯山的山民,女人穿束腰長裙,男子穿鹿皮短褲,與這里的山水有種諧調的美。他們不像中國的旅游景點,民族服裝多成了吸引游人的一種道具。這里的百姓只有逢節(jié)日或貴客光臨,才穿上民族服裝,如同穿上禮服,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一碰見這樣的人,本地的色彩就活了起來。 哈爾施塔特,可別叫“復制”這個詞兒鬧昏了!這些年中國不少地方都在仿古、重建、復制,什么唐代宮殿、明代城墻、清代大街,甚至還要復制和重建圓明園,而做這種事時,誰也不會對文化認真。我們自己的古鎮(zhèn)還說拆就拆呢,誰會拿你們的古鎮(zhèn)當回兒事。 我想說,別急,哈爾施塔特,這不過是一場商業(yè)的游戲罷了。(選自《環(huán)球人文地理》,有刪改) 【題干】簡要分析文章的結構脈絡。 【答案】先由人們的問題引出對古鎮(zhèn)的探訪;再進一步從不同角度考察古鎮(zhèn),思考原因;接著轉向與中國國內“復制熱”的對比;最后表明態(tài)度,呼應開頭。 【解析】對于思路提,需要首先理解文章寫了些什么,然后根據(jù)順序鏈接起來。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水鄉(xiāng)戲臺 ?!∮? 假若紹興的一切都將在記憶中隱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戲臺。 紹興舊府八縣,可以說村村有戲臺,幾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華里,就有一座戲臺,組成一張戲臺的網(wǎng)絡。當年的鄉(xiāng)土紹興,彈唱聲密集,無論何時,總會有一座戲臺在演戲。當大地陷入沉寂,悠揚婉轉的唱腔卻此起彼伏。所有的戲臺同時開演,定如無數(shù)朵焰火同時在黑夜里綻放,成為一場無比盛大的感官盛宴。這里把戲臺稱為“萬年臺”。那些古老的戲臺,依舊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戲臺上的角色,依舊眉目清晰。 那些臨河而建的水上戲臺,它們將自然之美與人的智慧結合得那么天衣無縫,如春天驟雨后的茶園,有著貼心貼肺的清雅。煙波浩渺的近水遠山,那一座戲臺就成了近景,在視線里聚焦。它們是真實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樓”。它們有的正面立于水中,僅有一面傍岸,以減輕水流的沖擊,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駕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兩岸,柱子間鋪上臺板供演戲,觀眾看不見臺板,感覺上面人影搖蕩,演繹出無限的風流,更像是一場輕夢。鑒湖上有座鐘宴廟戲臺,至今留存。這座戲臺的臺基均在水中,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邊。遠遠地,就能看見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風中張大了翅膀,讓人相信它的輕盈,永遠不會在水面上沉沒。無論水上,還是岸邊,人們都可以同時欣賞同一出戲。 烏篷船,天下聞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魚人的家。因此,對于行舟者來說,客棧通常是多余的,但他們需要戲臺。唯有那些輕靈俊秀的水上戲臺,能夠成為他們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將通向戲臺。這意味著在紹興的“地面”上不會有真正的陌生人,因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戲臺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將在戲臺前交叉。在彎曲的河道上,戲臺有節(jié)奏地錯落著,與水上生活的節(jié)奏相呼應,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沒,安放在每一個需要它的夜晚。 在魯迅所有回憶紹興的文章中,故鄉(xiāng)常成為中國鄉(xiāng)土愚昧落后的負面象征,顯現(xiàn)出陰冷、灰暗的質感,如一塊均質的巖石,無法穿透,唯有戲臺卻是為數(shù)不多的例外——在風雨如磐的故園,戲臺上的燈光,幾乎成為他少年記憶里最寶貴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記憶,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少年記憶。透過魯迅的目光,無數(shù)中國人看見了那座戲臺……曲終人散,每個人都轉身走進自己的戲。戲臺上的風流俊雅,無限纏綿,收束進岸上的樓窗,河中的船影。狹長的石板路、層出不窮的石橋、悠悠蕩蕩的烏篷船,他們的戲臺無處不在。只不過沒有人把他們的戲文寫下來,我們無從得知而已。戲臺上的忠奸爭斗、征戰(zhàn)殺伐,也慢慢融入了觀看者的血脈,變成遺傳基因。戲臺上下,不僅構成一種對話關系,更構成一種輪回關系,戲臺與看客,戲文與生活,翻覆顛倒。觀眾和角色可以互換,戲臺下的觀眾一扭身,就融入了一個更大的戲臺,變成角色,吶喊或者語絲,都是他們的唱詞。 這座城就是一座戲臺、一個巨大的發(fā)聲體,風吹過、雨打過、腳步走過,都會發(fā)出奇妙的聲響。它收納了自然的笙簫和歷史的煙云,既性感,又立體。作為北方人,我聽不懂紹興話,更無法聽懂戲文,但我依舊覺得自己能夠“懂”。我想象著越王勾踐用古老的紹興話發(fā)出的復仇誓言;想象著西施、范蠡在紹興話里談情說愛;“五四”時代的文學熱涌中,假如沒有了蔡元培、魯迅、周作人黃酒般濃郁的紹興口音,也會變得索然。因為那戲臺,就是一部老式錄音機,漫長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復播放的舊磁帶,它們“合作”,呈現(xiàn)出有聲音的歷史。有了這些聲音,書本上出現(xiàn)過的人物就不再遙遠,我們會相信自己正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題干】簡要分析本文的構思特色。 【答案】①將敘寫主體“戲臺”放在地域、歷史、文化的背景下描寫,②以“戲臺”為貫穿全文的線索,③結構上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實入虛。 【解析】對于思路提,需要首先理解文章寫了些什么,然后根據(jù)順序鏈接起來。 【例3】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聽朗誦 孫 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間,收音機里,一位教師正在朗誦《為了忘卻的記念》。 這篇散文,是我青年時最喜愛的。每次閱讀,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在戰(zhàn)爭年代,我還屢次抄錄、油印,給學生講解,自己也能背誦如流。 現(xiàn)在,在這空曠寂靜的房間里,在昏暗孤獨的燈光下,我坐下來,虔誠地、默默地聽著。我的心情變得很復雜,很不安定,眼里也沒有淚水。 五十年過去了?,F(xiàn)實和文學,都有很大的變化。我自己,經(jīng)歷各種創(chuàng)傷,感情也遲鈍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跡,已成歷史;魯迅的這篇文章,也很久沒有讀,只是偶然聽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頭,振臂高呼,最終為革命文學而犧牲。這些情景,這些聲音,對當前的文壇來說,是過去了很久,也很遠了。 是的,任何歷史,即使是血寫的歷史,經(jīng)過時間的沖刷,在記憶中,也會漸漸褪色,失去光澤。作為文物陳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寫的經(jīng)卷,就是這樣。關于仁人志士的記載,或仁人志士的遺言,有當時和以后,對人們心靈的感動,其深淺程度,總會有不同吧!他們的呼聲,在當時,是一個時代的呼聲,他們心的跳動,緊緊連接著時代的脈搏。他們的言行,在當時,就是群眾的矚望,他們的不幸,會引起全體人民的悲痛。時過境遷,情隨事變,就很難要求后來的人,也有同樣的感情。 時間無情,時間淘洗。時間沉淀,時間反復。歷史不斷變化,作家的愛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撫今思昔,登臨憑吊的人,雖絡繹不絕,究竟是少數(shù)。有些紀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時之興懷。 世事雖然多變,人類并不因此就廢棄文學,歷史仍賴文字以傳遞。三皇五帝之跡,先秦兩漢之事,均賴歷史家、文學家記錄,才得永久流傳。如果沒有文字,只憑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記憶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紙帛,遇上好條件,竟能千年不壞,比金石壽命還長。 能不能流傳,不只看寫的是誰,還要看是誰來寫。秦漢之際,楚漢之爭,寫這個題材的人,當時不下百家。一到司馬遷筆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來,膾炙人口,永遠流傳。別家的書,卻逐漸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當時,并無赫赫之名,事跡亦不彰著。魯迅也只是記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間的道義,都是細節(jié),都是瑣事。對他們的革命事跡,或避而未談,或談得很簡略。然而這篇充滿血淚的文字,將使這幾位青年作家,長期躍然紙上。他們的形象,魯迅對他們的真誠而博大的感情,將永遠鮮明地印在憑吊者的心中。 想到這里,我的心又平靜了下來,清澈了下來。 文章與道義共存。文字可泯,道義不泯。而只要道義存在,魯迅的文章,就會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訖 (有刪改) 【題干】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以收聽朗誦開頭,迅速切入主題,看似隨意,實則精心;②以歷史事實為依據(jù),論述影響歷史與世事流傳的原因,緊扣主題,層層深入;③以明確魯迅文章與道義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呼應,順理成章。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布局謀篇的能力。作者以情感為主線行文,寫了“不安定”之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逐層深入。開頭由聽《為了忘卻的記念》的朗誦,回憶起青年時讀這篇文章的情形,引發(fā)時間無情的感慨,再由此談及影響歷史與世事流傳的因素,最后揭示出“文章與道義共存”的主旨。 【例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那一滴擠疼了大海的眼淚 朱成玉 ①一滴水,無法擠疼大海,一滴眼淚,卻會! ②有一次,母親在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到我掉進了井里,旁邊一大幫人,卻沒有人去救。母親趕到了,毫不猶豫地跳進去救我,把我救上來,自己卻死過去了。她隱隱地聽到人們說:“只有當媽的才能這樣啊,把孩子救上來,自己卻死過去了?!? ③母親在睡夢中驚醒,她感到這個夢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擔心我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給我打電話,可是我在午睡的時候有關機的習慣,母親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兩個小時,我才開機。 ④電話通了的時候,母親在那邊孩子一樣“哇”地一聲哭了起來。聽完母親訴說的那個夢,我深深地自責起來。對于母親來說,無法和孩子聯(lián)系的這兩個小時,是多么漫長。 ⑤母親叮囑我最近要多注意點兒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說夢都是反的,夢見災難就證明平安,沒事的。 ⑥這就是母愛吧。她寧愿相信一個不真實的夢,并陷進自己假設的劫難里,難以自拔。 ⑦從那以后,我不再輕易地關機,因為我怕母親再做那樣可怕的夢。 ⑧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哭泣,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聲后尾隨而來的那滴眼淚,渾濁、咸澀,卻又那么晶瑩、甘甜。 ⑨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失去老伴的父親,內心充滿了悲傷,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兒女們面前裝出笑臉,免得讓孩子們替他擔心。后來,兒女們發(fā)現(xiàn)父親喜歡上了吃洋蔥,他總是一個人在廚房里默默地剝洋蔥,眼里滿是淚水。孩子們問起的時候,他說是洋蔥太辣。其實他是在找一個借口流淚,給心底的悲傷找一個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種男人,寧可忍耐野火把心燒焦,也不會讓火星濺到愛人的發(fā)梢。有一種男人,心里藏著一個重洋,流出來,卻只有一顆淚珠! ?我的父親也是個剛強的父親,我見過他唯一的一次流淚也是因為我。 ?那個秋天,我被一個發(fā)了瘋的酒鬼連刺了四刀,多虧好心的鄰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來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親。而當看到我終于醒來,父親的一滴淚重重地砸到我的臉上,繼而轉身向外狂奔,語無倫次地對親人們喊著:“孩兒醒了,孩兒醒了……” ?后來我才知道,當聽說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兒的父親風塵仆仆地從老家趕來,竟然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上面滿是泥點子和汗?jié)n的酸味。母親哭了一道兒,他訓斥了一道兒:“你號喪個啥兒,兒子沒事兒也被你號出事兒了?!痹掚m如此說,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沒了譜兒。 ?父親,這個剛強了一輩子的漢子,天災令他顆粒無收時沒流過一滴淚,上山砍伐木頭被大樹壓斷了腿時沒流過一滴淚,聽說我出事兒時沒流過一滴淚……在確認我醒了,重新活了過來的時候,終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臉上的淚水里面,蓄著父親滿滿60多年的滄桑。 ?“現(xiàn)代舞之母”鄧肯的一生充滿了太多的悲涼,一天之內,她的一雙兒女就被汽車送葬于萊茵河中。她在自傳里悲傷地寫道:“在人的一生中,母親的哭聲只有兩次是聽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當我握著他們冰涼的小手時,他們卻再也不會握我的手了。我哭了,這哭聲與生他們時的哭聲一模一樣。一個是極度喜悅時的哭聲,一個是極度悲傷時的哭聲,為什么會一樣呢?我不知道為什么,可我清楚這哭聲真的是一樣的。在茫茫人世間,是不是只有一種偉大的哭聲,孕育生命的母親的哭聲,既能包含憂傷、疼痛,又能包含歡樂、狂喜呢?” ?一滴水,無法擠疼大海,一滴眼淚,卻會!因為那一滴眼淚里面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情感的風暴。 (有刪改) 【題干】簡析第⑩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答案】承上啟下。第一句緊承第⑨段概括文章中的父親流淚而不露的剛強;第二句開啟下文,引出“我”的父親有淚不輕彈的剛強。 【解析】通過題干可以判斷出,考查點是文中間部分??梢源_定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接著回答承接上文具體內容,為下文具體內容做鋪墊。 【例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上善若水 張笑天 去都江堰,一進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橫幅撲面而來。這是指水嗎?是褒揚都江堰嗎?還是借水喻人,弘揚一種文化精神?岷江從雪山一路蹣跚走來,負荷著黎庶的厚望,伴隨著歷史的滄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時間趟過同一條河流,大概就是這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思維,令人頻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潤萬物,使之生長,又從不與萬物競高下、論短長,所以老子認為“上善若水”。這種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噴吐著雪浪的離堆前,在散射著彩虹光芒的水霧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疊疊的人影,杜甫、岑參、陸游……他們的詩篇傳誦千古,歷久彌新。譬如那玉壘山,本非雄峰峻嶺,之所以名揚天下,還是仰賴詩圣的兩句詩:“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灘”,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史記?河渠書》記載,李冰鑿離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灌溉,百姓饗其利”。 李冰靠火燒、靠水澆,切斷玉壘山,開鑿離堆,修飛沙堰,今天看來實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處。它絕不污染環(huán)境,絕不危及生態(tài);它不會像現(xiàn)代水庫幾百米的高壩那樣既令人驚嘆,又令人隱隱不安。都江堰不會切斷魚類洄游的線路,人們用不著把魚撈起來,送到大壩上頭的水庫里去產(chǎn)卵,再把孵化的幼魚撈起來送回下游。人很累,魚也很累。 都江堰是歷史的遺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類利用大自然的神話。與之同時的鄭國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學家考證的遺跡,而都江堰仍舊生機盎然,滋養(yǎng)著天府之國的子民。難怪道教尊李冰為“妙源清君”,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著兩條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佇立水邊,聽著震耳欲聾的濤聲,望著清幽的水跳躍奔流,我的心與波濤一同律動,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與晶瑩和透明合而為一。 一想到黃河將成為泥河、長江將成為黃河、淮河將成為黑水河,眾多我們賴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頻頻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魚,無處安身。何處有生命之泉?何處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綠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態(tài)的都江堰干凈、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澇旱”的科學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駐,從容運轉,成為幾千萬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眾多后任,總會追蹤李冰的足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疏浚、修繕都江堰。諸葛亮、高儉、盧翊、阿爾泰、丁寶楨……這些確保天府之國旱澇保收的官員們,生前也許沒有立過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們就矗立在伏龍觀前堰功道兩側,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們,他們與都江堰同輝。 臨別的晚上,我們在郡府樓上吃著美味的河鮮,窗外是濤鳴的和弦,真是一種久違的幸福。 【題干】開頭一節(jié)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答案】領起全文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激發(fā)讀者的思考。 【解析】該題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強的綜合性。解答本題,需要著眼于全文的結構和思路,緊扣內容主旨,又要注意這三個問句自身的表達特點。 【例6】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園花寂寞紅 季羨林 樓前右邊,前臨池塘,背靠土山,有幾間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來,一直住著一對老夫婦:女的是德國人,北大教員;男的是中國人,鋼鐵學院教授。我在德國時,已經(jīng)認識了他們,算起來到今天已經(jīng)將近六十年了,我們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們的樓建成,我是第一個搬進來住的,從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鄰居。逢年過節(jié),互相拜訪,感情融洽。 我每天到辦公室去,總會看到這個個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門前臨湖的小花園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澆水施肥;再不就是砍幾竿門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籬笆。嘴里叼著半支雪茄,笑瞇瞇的,忙忙碌碌,似乎樂在其中。他種花很有一些特點。除了一些常見的花以外,他喜歡種外國種的唐菖蒲,還有顏色不同的名貴的月季。最難得的是一種特大的牽牛花,比平常的牽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開花時,頗引起行人的注目。 我是頗喜歡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閑,又無水平。買幾盆名貴的花,總養(yǎng)不了多久,就嗚呼哀哉。因此,為了滿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說的那樣“蹭”花,現(xiàn)在有這樣神奇的牽?;?,絢麗奪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擺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開會回來,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總要停下腳步,聊上幾句,看一看花?;?,地方也美,湖光如鏡,楊柳依依,說不盡的旖旎風光,人在其中,頓覺塵世煩惱,一掃而光,仿佛遺世而獨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兩個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幾個小時,就離開了人間。我簡直不敢相信,然而這又確是事實。我年屆耄耋,閱歷多矣,自謂已能做到“悲歡離合總無情”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我有情,有多得超過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無動于衷呢?“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一句淺顯而實深刻的詞,又縈繞在我心中。 幾天來,我每次走過那個小花園,眼前總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著半根雪茄,笑瞇瞇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這當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我抬頭看到那大朵的牽?;ê投嘧硕嗖实脑录净?,她們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斂目,一臉寂寞相,好像“濺淚”的樣子。她們似乎認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認真入迷的欣賞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們在微風中搖曳,仿佛向我點頭,向我傾訴心中郁積的寂寞。 現(xiàn)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牽牛和月季仍然能夠開花的。一旦秋風勁吹,落葉滿山,牽牛和月季還能開下去嗎?再過一些時候,冬天還會降臨人間的。到了那時候,牽牛們和月季們只能被壓在白皚皚的積雪下面的土里,做著春天的夢,連感到寂寞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明年,春天總會重返大地的。春天總還是春天,她能讓萬物復蘇,讓萬物再充滿了活力。但是,這小花園的月季和牽牛怎樣呢?月季大概還能靠自己的力量長出芽來,也許還能開出幾朵小花。然而護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間。誰為她們施肥澆水呢?等待她們的不僅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牽?;ǎ瑳]有主人播種,恐怕連幼芽也長不出來。她們將永遠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這里,就不禁悲從中來。眼前包圍著月季和牽牛的寂寞,也包圍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來時行將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連幼芽都冒不出來的牽牛。我虔心默禱上蒼,不要再讓春天降臨人間了。如果非降臨不行的話,也希望把我樓前池邊的這一個小花園放過去,讓這一塊小小的地方永遠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現(xiàn)在這樣。 【題干】作者為什么在開頭一段敘述與一對老夫婦的交往過程? 【答案】突出他們相識時間之長,感情之融洽;為下文寫老友猝然離世而感到悲傷寂寞作鋪墊。 【解析】這類題目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著手考慮,即弄清該內容的內涵,以及它和上下文及主題有何聯(lián)系。最后有條理地答出來即可。 【例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 漢 杜 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題干】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案】此題是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lián)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lián)系“不必取長途”。 【解析】本題可以有兩種理解。既可以從“客”字思考;也可以從“落日心猶壯”理解。 【例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韻東坡還自嶺南① 李之儀② 憑陵歲月固難堪,食蘗多來味卻甘。 時雨才聞遍中外,臥龍相繼起東南。 天邊鶴賀瞻仙袂,云里詩箋帶海嵐。 重見門生應不識,雪髯霜鬢兩毿毿③。 注:①寫作背景:蘇軾因新舊黨爭被發(fā)配嶺南,元豐年間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將歸來時作此詩。②李之儀:蘇軾門生,與蘇軾感情深厚。③毿毿(sēn sēn):毛發(fā)紛披散亂狀。 【題干】詩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由悲傷轉為欣喜,又由喜悅回歸悲傷。首聯(lián)作者為東坡先生遭遇黨爭打擊、需要獨自承受生活的艱辛而悲傷;頷、頸兩聯(lián)為老師能夠等來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無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見到他,內心充滿渴望;尾聯(lián)作者想到時光飛逝,歲月無情,師生都已老邁,而感慨萬千。 【解析】感情變化題需要從具體內容入手,結合關鍵詞回答。 【例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報恩寺上方 方 干 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眾山迢遞皆相疊,一路高低不記盤。 清峭關心惜歸去,他時夢到亦難判。 【題干】這首詩的首尾兩聯(lián)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首聯(lián)通過寫詩人興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發(fā)現(xiàn)這里可以盡情擴展視野,表達了詩人的異常驚喜之情。尾聯(lián)通過寫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縈繞在詩人的心田,可惜眼下就要歸去了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報恩寺之景流連忘返、情難自已的無限依戀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內容及其蘊涵的詩人的思想情感。題干要求把握詩歌首尾兩聯(lián)所蘊涵的詩人的思想情感,而詩歌中的某些關鍵詞語往往就蘊涵著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抓住首尾兩聯(lián)中的關鍵詞語。如首聯(lián)中的“來來”“無窮”“寬”等,這幾個詞語雖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們寫出了詩人登上寺院后興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尾聯(lián)中,只要抓住“惜”“難”二字,結合詩歌內容,就不難明白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的無限依戀之情。 【例10】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題干】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同: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xiàn)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異: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xiàn)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xiàn)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fā)的清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抓住題目中的“異同”,在讀懂兩首詩、理解詩句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比較,要抓住關鍵詞語“孤獨”“恬淡”“凄冷”等。 課程小結 要答好開頭段落作用題,必須認真閱讀段落內容,把握本身的表達特點,分析開頭的特殊性,并與全文內容、思路聯(lián)系,找出它與下文哪些內容發(fā)生了聯(lián)系,是什么方面的關聯(lián)。最忌諱的是“貼標簽”,不問段落特點,一古腦兒地答出“總領下文”“為下文作鋪墊”等。要具體段落具體對待。如“總領”與“引出”,這兩個術語是不同的。如2009年山東卷《記住回家的路》要表達的是人要回到內心,追求精神家園。文章一上來并不從這點寫起,而是先從自己“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隨便走走”的習慣寫起,這不叫“總領下文”,而叫“自然引出下文的人生問題”。而《耽在磁器口的光陰》的開頭,才叫“總領下文”。 回答這些作用,一定要結合具體內容回答,如答“鋪墊”,須答出“為下文某某內容作鋪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 散文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屆高三 語文 二輪 復習 散文 閱讀 分析 文章 結構 把握 思路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11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