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平衡的移動》(第5課時)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平衡的移動》(第5課時)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平衡的移動》(第5課時)教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平衡的移動》(第5課時)教案 課題: 專題二 等效平衡 授課班級 課 時 1 教 學 目 的 知識 與 技能 1、 運用平衡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2、 解決較簡單的等效平衡問題 過程 與 方法 1、 提高抽象分析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 提高分析比較能力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重 點 等效平衡問題 難 點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知 識 結 構 與 板 書 設 計 專題二 等效平衡 一、定義: 同一可逆反應在相同條件下,無論從正反應開始,還是從相應的可逆反應開始,或從中間某一時刻開始,經過足夠長時間,反應都能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化學平衡狀態(tài)完全相同,此即等效平衡。 二、規(guī)律 1、恒溫、恒壓下,對一可逆反應,由極端假設法確定出兩初始狀態(tài)的物質的量比相同,則在談到平衡后兩平衡等效 2、恒溫、恒容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物質的量比值與原平衡相同,則平衡等效 3、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反應,只有物質的量與原始值相同,二者才等效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 教學方法、手段、師生活動 [講]對于一個給定的可逆反應,如果其它條件不變,不論采取體積途徑,即反應是由反應物開始還是從生成物開始,是一次投料還是分多次投料最后都可建立同一化學平衡狀態(tài),此時,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百分含量相等。但初始有關物質的量必須符合一定的關系。 [板書]專題二 等效平衡 一、定義: 同一可逆反應在相同條件下,無論從正反應開始,還是從相應的可逆反應開始,或從中間某一時刻開始,經過足夠長時間,反應都能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化學平衡狀態(tài)完全相同,此即等效平衡。 [講]若平衡等效,則意味著相應物質的體積分數(shù)、濃度、轉化率或產率相等。但對應各物質的量可能不同。 [板書]二、規(guī)律 1、恒溫、恒壓下,對一可逆反應,由極端假設法確定出兩初始狀態(tài)的物質的量比相同,則在談到平衡后兩平衡等效 [投影] N2(g) + 3H2(g) 2NH3(g) 起始量 1 mol 4 mol 等效于 1.5 mol 6 mol 0 mol 0.5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 則a、b、c關系:(a + 1/2 c) :( b + 3/2 c)==1:4 [投影]例1、某恒溫恒壓下,向可變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3L A和2L B,發(fā)生如下反應:3A(g) + 2B(g) xC(g) + yD(g) ,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為W%。若維持溫度、壓強不變,將0.6L A、0.4L B、4L C和0.8L D。作為起始物質充入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仍為W%,則X = ____,Y = ______ 解: 3A(g) + 2B(g) xC(g) + yD(g) 假設C完全反應 起始0.6L 0.4L 4L 0.8L 改變12/X 8/X 4L 4y/X 終 12/x+0.6 8/x+0.4 0 0 x=5 y=1 [講]解題思路:體積分數(shù)不變建立等效平衡恒溫恒壓條件下物質的量成比例采用三段法,后一種情況推倒為前一種情況 [隨堂練習]1、恒溫、恒壓下,在一可變容器下反應,A(g) + B(g) C(g) (1) 開始時,放入1 mol A和1 mol B,達到平衡后,生成a mol C,這時A的物質的量為_____ mol (2) 若開始時放入3 mol A、3 mol B,到達平衡后生成C的物質的量為___ mol (3) 若開始時,放入 X mol A、2 mol B和1 mol C,到達平衡后,A和C的物質的量分別是Y mol 和3a mol ,則X==_____,Y=_____ (4) 若在(3)的平衡狀態(tài)上再加入3 mol C,待再次平衡后,C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是____ 2、(03全國)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 + B(g) 2C(g),達到平衡時,A、B和C的物質的量分別是4mol、2 mol 、4 mol 。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對平衡混合物中作調整,平衡右移的是( ) A、均減半 B、均加倍 C、均加1 mol D、均減少1 mol 3、一定溫度下,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SO2 (g) + O2(g) 2SO3(g),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分別為4 mol 、2 mol、4 mol 。保持P、T不變時,按下列要求改變,達到新平衡時,各物質百分含量與原平衡相同的是( ) A、通入1 mol SO3 B、通入4 mol SO2 、2 mol O2 C、通入1 mol N2 D、各減少1 mol [板書]2、恒溫、恒容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物質的量比值與原平衡相同,則平衡等效 [投影] H2(g) + I2(g) 2HI(g) 起始量 1 mol 2 mol 0 mol 等效于 2mol 4 mol 0 mol 2 mol 5 mol 2 mol a mol b mol c mol 則a、b、c關系:(a + ) :( b + )==1:2 [投影]例2、某溫度下,在一容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CO(g)+H2O (g) CO2(g)+H2(g)+Q。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容器中各物質均為 n mol ,現(xiàn)欲使H2的平衡濃度增大一倍,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D ) A、升高溫度 B、加入催化劑 C、再加入 n mol CO,n mol H2O D、再加入2n mol CO2,2n mol H2 [隨堂練習]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 3C(g),若反應開始時充入2 mol A、2 mol B達到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shù)為a%。其他條件不變時,下列配比做初始物質,則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a%的是( )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1 mol He C、1 mol B、1 mol C D、2 mol A、3 mol B、3 mol C [板書]3、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反應,只有物質的量與原始值相同,二者才等效 [投影] N2(g) + 3H2(g) 2NH3(g) 起始量 1 mol 3 mol 0 mol 等效于 0 mol 0 mol 2 mol 0.5 mol 1.5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 則a、b、c關系:(a + 1/2 c) == 1 ; ( b + 3/2 c)==3 [投影]例3、在一定溫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 通入一個一定容積的密閉容器里,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 (g) + O2(g) 2SO3(g)。當反應達到一定程度時,反應混合物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現(xiàn)在該容器維持溫度不變,令a、b、c分別代表SO2、O2、SO3的物質的量,若a、b、c取不同的值,必須滿足一定關系都能保證達到平衡時各組分體積分數(shù)不變,則: (1) a=b=0,則c=__________ (2) a=0.5,則b=________,c=_______ (3) a與c、b與c的關系___________ 解:(1) 2 mol (2) 0.25 mol ,1.5 mol (3) a+c==2 b+c/2==1 [隨堂練習]1、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 mol A、1 mol B反應,2A(g)+B(g) 3C(g)+D(g)。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為W mol/L,若維持容器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仍為W mol/L的是( )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C、1 mol D、1 mol B D、3 mol C、1 mol D [小結]本節(jié)通過等效平衡的規(guī)律,深入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是解決有關化學平衡問題的基礎,通過典型例題,對原理作了深層剖析,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也為以后的鹽類水解打下基礎 [自我評價] 1、一真空密閉容器中盛有1 mol PCl5 ,加熱到20C時發(fā)生反應: PCl5(g) PCl3(g)+Cl2(g),反應達平衡時,PCl5所占體積分數(shù)為M%,若在同一溫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 mol PCl5,反應達到平衡時,PCl5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為N%,則M和N的關系是( B ) A、M>N B、M-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化學平衡的移動 2019 2020 年蘇教版 高中化學 選修 化學平衡 移動 課時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15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