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歷史 選修部分 非選擇題(7).doc
《2018年高考歷史 選修部分 非選擇題(7).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高考歷史 選修部分 非選擇題(7).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8年高考歷史選修部分非選擇題(7)及答案 1.(2015 全國卷Ⅱ4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銀180兩,正七品知縣45兩,正九品官員33兩。這些銀兩除養(yǎng)家糊口外,還要支付隨從、幕僚的酬金及辦公費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級官員在征收田賦等稅收時,以各種名義額外加征。這些稅外之稅,小部分作為各級衙門的辦公經費,大部分被各級官員據為己有。“大州上縣,每正賦一兩”,額外加征“銀一錢五分、二錢不等”;部分州縣“數(shù)倍于正額”,以致引發(fā)民變。雍正帝認為,與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數(shù);與其營私而中飽,不若責其辦公。他決定改革,明確規(guī)定加征的稅額,統(tǒng)一管理,用于發(fā)放以“養(yǎng)廉”為名的津貼。養(yǎng)廉銀的數(shù)目,視職位的高低及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總督每年約二萬兩,州縣官每年也有兩千兩左右。用作辦公經費與官員薪水補貼。官員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編自黃惠賢等《中國俸祿制度史》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養(yǎng)廉銀制度的作用。(7分) 解析:第(1)問本題回答的關鍵就是從材料中找關鍵詞。根據材料,能總結出雍正帝的措施主要是針對腐敗現(xiàn)象,雍正帝提出“養(yǎng)廉”。因此問題就轉化為腐敗帶來的危害,圍繞腐敗的原因和帶來的危害回答本題。從材料中很容易就找到薪俸低、社會不穩(wěn)定的關鍵詞,進行簡單概括即可。第(2)問針對雍正帝提出“養(yǎng)廉”政策的原因回答即可。“養(yǎng)廉”政策產生的作用就是緩解了官員的經濟壓力,因此也就緩解了腐敗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但是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 答案:(1)官員薪俸偏低;地方辦公經費不足;各種稅外之稅繁多,官員貪腐現(xiàn)象普遍;百姓稅負沉重,社會矛盾尖銳;政府力圖整頓整治。 (2)提高了官員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貪腐;暫時減輕民眾負擔,緩解社會矛盾;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貪腐問題。 2.(2016全國甲卷4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八旗軍是清朝的正規(guī)軍隊,八旗將士領取餉銀。甲午戰(zhàn)敗后,袁世凱組織新建陸軍,張之洞組建自強軍,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舊式武舉,創(chuàng)辦武備學堂,編練新軍,操練新式槍炮。1903年設練兵處,作為全國招募和訓練新軍的中央機構。1904年決定改建整個兵制,擬建新軍36鎮(zhèn),為常備軍,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礎上征募士兵,并有嚴格的資格限制。1906年,兵部與練兵處合并為陸軍部,后來又建立海軍部。陸海軍均由滿人官員掌控,皇帝是最高統(tǒng)帥。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革命黨在新軍中的組織迅速擴大。 ——據《清史稿》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八旗軍相比,新軍具有哪些特點。(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清政府軍事改革的影響。(6分) 解析:第 (1)問,要注意要求“相比”回答,可圍繞機構組成、訓練方式,方法和兵種的變化來回答。第(2)問,聯(lián)系所學知識評價,同時要肯定它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化軍隊的建設作用。 答案:(1)設立專門招募、訓練軍隊的中央機構;仿西式軍制及訓練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確立近代陸海軍制,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軍事改革未能加強清政府統(tǒng)治,新軍成為清政府的掘墓人。 3.(2016 全國甲卷4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是著名的反戰(zhàn)活動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即發(fā)出致德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公開信,呼吁反戰(zhàn),遭到拒絕。從1914年到1918年,他連續(xù)發(fā)表文章,譴責交戰(zhàn)各國政府是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呼吁立即結束這張自相殘殺的戰(zhàn)爭,但不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國也被指責為賣國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他發(fā)表《精神獨立宣言》,總結大戰(zhàn)的教訓,呼吁知識界保持精神獨立,以防戰(zhàn)爭再次爆發(fā)。 在二三十年代,他發(fā)起組織了國際反戰(zhàn)反法西斯委員會,不久當選為名譽主席。在世界反戰(zhàn)大會上,他被選為大會主席,并在大會發(fā)言中指出反對指向蘇聯(lián)的一切威脅,保衛(wèi)蘇聯(lián)。后被提名為國際反法西斯委員會名譽主席。 ——據楊曉明《欣悅的靈魂:羅曼羅蘭》 (1)根據材料,概括與一戰(zhàn)時相比,羅曼羅蘭二三十年代反戰(zhàn)活動的變化。(5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曼羅蘭反戰(zhàn)活動變化的原因。(10分)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第(1)問羅曼羅蘭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戰(zhàn)活動的變化要根據兩段材料先概括羅曼羅蘭在一戰(zhàn)時期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反戰(zhàn)的主張,然后進行比較,最后得出變化。第(2)問原因,一是根據材料的時間和內容進行分析,二是要結合所學知識,從一戰(zhàn)后西方國家與蘇俄(聯(lián))的關系,世界及法西斯斗爭的進展,羅曼羅蘭與蘇聯(lián)的關系等角度進行概括。 答案:(1)由個人宣傳反戰(zhàn)到組織反戰(zhàn)活動;由反對歐洲交戰(zhàn)各國政府到反對法西斯,保衛(wèi)蘇聯(lián)。 (2)總結一戰(zhàn)教訓:交戰(zhàn)各國宣揚極端民族主義,蒙蔽廣大民眾,個人反戰(zhàn)未能取得明顯效果。 形勢變化:一戰(zhàn)是非正義戰(zhàn)爭,交戰(zhàn)雙方政府都負有戰(zhàn)爭責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興起,成為和平的最大敵人,攻擊矛頭指向蘇聯(lián)。 4.(2015 全國卷Ⅰ4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40年6月,當法國政府戰(zhàn)敗投降之際,戴高樂將軍發(fā)起了“自由法國”運動,向法國人民發(fā)出了堅持抵抗的號召。他通過英國電臺多次向法國人民發(fā)表演講,指出法國輸?shù)袅艘粓鰬?zhàn)役,但沒有輸?shù)暨@場戰(zhàn)爭;法國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還有一個廣大的法蘭西帝國;法國可以和英國結成同盟,它還可以利用美國取之不盡的資源。 在英國政府幫助下,戴高樂重新組建了法國軍隊,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國在非洲和歐洲戰(zhàn)場的戰(zhàn)斗中。1941年9月,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成立,1943年改組為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并與各盟國建立了外交聯(lián)系。1944年6月,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組為法國臨時政府。諾曼底登陸后,法軍與盟軍一起參加了解放法國的戰(zhàn)斗,并在盟軍協(xié)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蘇、美等國先后承認了法國臨時政府。聯(lián)合國成立后,法國和美、英、蘇、中一起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摘編自戴高樂《戰(zhàn)爭回憶錄》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戴高樂將軍號召法國人民堅持抵抗所持的理由。(7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法國復興的歷史經驗。(8分) 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法國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還有一個廣大的法蘭西帝國”“法國可以和英國結成同盟,它還可以利用美國取之不盡的資源”,概括出海外殖民地依托和英美軍事力量和經濟援助;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由法國”運動的正義性角度分析。 第(2)問,依據材料“指出法國輸?shù)袅艘粓鰬?zhàn)役,但沒有輸?shù)暨@場戰(zhàn)爭”,說明法國具有戰(zhàn)勝法西斯侵略的堅定信念;“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法國臨時政府”,表明法國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依靠人民堅持軍事斗爭;“法軍與盟軍一起參加了解放法國的戰(zhàn)斗,并在盟軍協(xié)助下解放了巴黎”,反映出法國與反法西斯盟國互相合作。 答案:(1)自由法國的事業(yè)是正義的,是為法蘭西民族利益而戰(zhàn);法國本土雖然淪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繼續(xù)戰(zhàn)斗;可以借助英美軍事力量和經濟援助。 (2)具有戰(zhàn)勝法西斯侵略的堅定信念;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與反法西斯盟國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堅持軍事斗爭。 5.(2014 全國卷Ⅰ4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聯(lián)合國多次討論不擴散核武器問題,但因美、蘇兩國的爭斗,沒有取得成果。1960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1576號決議,要求所有生產核武器的國家暫時和自愿地不將核武器控制權移交給非核國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機密情報。 60年代上半期,法國核試驗成功,擁有了核武器。1968年,聯(lián)合國大會以95票對4票、21票棄權通過決議,批準美、蘇聯(lián)合提出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表示希望有盡可能多的國家加入。隨后,美、蘇、英以及另外59個國家簽署了這一條約。條約規(guī)定:締約的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武器轉讓給無核國家,不援助無核國家制造核武器;締約的無核國家保證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 ——摘編自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在聯(lián)合國通過1576號決議后有關國家仍要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原因。(5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得以簽訂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解析:第(1)問,從材料的信息進行歸納即可得出答案。第(2)問第一小問,從材料中“聯(lián)合國多次討論不擴散核武器問題”“聯(lián)合國大會以95票對4票……盡可能多的國家加入”的信息可歸納出聯(lián)合國的推動,美、蘇達成妥協(xié),大多數(shù)國家達成共識,再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從核武器的危害、世界反戰(zhàn)和平運動的高漲等角度來分析;第二小問,抓住《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內容來思考,可從維護世界和平,減少核武器擴散,維護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等角度來歸納。 答案:(1)原因:聯(lián)合國大會1576號決議沒有規(guī)定非核國家的責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擴散;有核國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戰(zhàn)反核和平運動的高漲;美、蘇達成妥協(xié);大多數(shù)國家達成共識;聯(lián)合國的推動。 作用:減少核武器擴散,降低爆發(fā)核戰(zhàn)爭的危險;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 6.(2016 全國乙卷4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隨著唐朝的發(fā)展,由少數(shù)民族將士組成的“蕃兵”“蕃將”,成為唐朝開邊拓土的重要力量,高麗人高仙芝出身于將門之家,唐玄宗開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護,鎮(zhèn)守西域,天寶六年(747),高仙芝率一萬騎兵,歷經艱難險阻,長途奔襲阻斷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爾境內),俘其國王,經此一役,“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天寶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國(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國)不守蕃屬之禮為由,率軍征討,大肆殺掠,掠得大量金銀珠寶,“皆入其家”。石國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國)軍隊進攻唐安西四鎮(zhèn),與高仙芝率領的唐軍戰(zhàn)于怛邏斯城(在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唐軍大敗。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擴展受阻。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高仙芝成為唐朝名將的時代背景。(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高仙芝的功過。(6分) 解析:第(1)問對唐朝當時時代背景的考查。本題以高仙芝為載體,實際考查了當時唐朝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能在總結材料的基礎上聯(lián)系所學內容進行作答。根據材料內容“隨著唐朝的發(fā)展,由少數(shù)民族將士組成的‘蕃兵’‘蕃將’,成為唐朝開邊拓土的重要力量”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當時唐王朝綜合國力強大,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對外貿易繁榮;同時唐朝執(zhí)行積極的邊疆政策,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而且唐朝民族政策開明,軍隊中吸納很多少數(shù)民族士兵和將領。第(2)問對高仙芝評價的考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基本要求使用兩分法進行評價,由“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可知高仙芝為維護唐朝統(tǒng)治,為絲綢之路的暢通與西域穩(wěn)定做出過貢獻;由“率軍征討,大肆殺掠,掠得大量金銀珠寶,皆入其家,石國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國)軍隊進攻唐安西四鎮(zhèn)”可知高仙芝的個人貪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朝的西域開拓。 答案:(1)強大的綜合國力,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對外貿易繁榮;積極的邊疆政策;開放的民族政策與用人政策。 (2)維護唐朝統(tǒng)治;為絲綢之路的暢通與西域穩(wěn)定做出過貢獻;個人貪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朝的西域開拓。 7.(2015 全國卷Ⅱ4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世紀70年代,德國統(tǒng)一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一系列社會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工業(yè)生產中的傷亡事故頻繁,工人生活與健康狀況不斷惡化。與此同時,工人階級的力量迅速壯大,工人運動日益高漲。1878年,俾斯麥政府強迫帝國議會通過了《非常法》,對深受工人擁護的社會民主黨進行嚴厲鎮(zhèn)壓。在《非常法》實行的12年里,許多社會民主黨黨員被監(jiān)禁和驅逐,大量擁護社會民主黨的工人被解雇,大批報刊、出版物及工人組織被查禁或取締。 俾斯麥政府也通過立法為工人提供社會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麥政府相繼頒布了《疾病保險法》《事故保險法》《老年人與傷殘者保險法》,為工人及其家屬、工傷者提供醫(yī)療保障,同時也為老年人及傷殘者提供養(yǎng)老金和津貼。 ——摘編自孫炳輝、鄭寅達《德國史綱》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俾斯麥政府頒布《非常法》的歷史背景。(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俾斯麥對工人運動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評析。(9分) 解析:第(1)問,從材料中的史實并結合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的史實,可總結背景 。 第(2)問的第一小問政策,從材料中“1878年,俾斯麥政府強迫帝國議會通過了《非常法》……《老年人與傷殘者保險法》”,可總結俾斯麥對工人運動采取的基本政策是推行《非常法》,鎮(zhèn)壓工人運動,頒布有關社會保障法令,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第二小問評價,結合俾斯麥對工人運動采取的基本政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對統(tǒng)治階級、對工人運動和對民生等方面論述影響。 答案:(1)德國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迅速;社會問題凸顯,工人生存狀況惡化;馬克思主義傳播,工人力量壯大,工人組織出現(xiàn);德國君主立憲政體帶有濃厚的專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鎮(zhèn)壓工人運動;頒布有關社會保障法令,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評析: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阻礙了工人運動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眾生活,緩解了社會矛盾。-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年高考歷史 選修部分 非選擇題7 2018 年高 歷史 選修 部分 選擇題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25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