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歷史 政治史考點精練 專題15 辛亥革命.doc
《2019年高考歷史 政治史考點精練 專題15 辛亥革命.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歷史 政治史考點精練 專題15 辛亥革命.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15 辛亥革命 【考點圖解】 【名師點撥】 1.封建制度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1)封建制度基本內涵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層面。 (2)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變,封建思想在國民頭腦中還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的權利和自由。 (2)經濟上: 提高了資產階級政治地位,頒布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法令措施,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 (3)思想上: 辛亥革命帶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進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入人心。 (4)社會生活: 廢除了一些陳規(guī)陋習,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近代物質生活和禮儀習俗的變革。 【歷年真題】 1.(2016上海單科24)“國體初建,民權未張,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復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氣未消,新舊兩派皆爭相反對帝制自為者,而民國乃得中興?!边@段文字寫于( ) A.19世紀中期 B.19世紀末期 C.20世紀初期 D.20世紀中期 【答案】C 2.(2015浙江文綜19)從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到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歷史變遷,說明( ) A.專制與民主構成傳統(tǒng)社會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進程起決定作用 D.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xù)影響歷史進程 【答案】B 【解析】傳統(tǒng)社會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故A項錯誤;材料中反映出君主專制已經不符合當時資本主義民主共和的時代潮流,故B項正確;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進程不起決定作用,故C項錯誤;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xù)影響歷史進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項錯誤。 3.(2015北京文綜16)太平天國提倡“剪辮蓄發(fā)”,認為當時人的發(fā)飾“壞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間,革命黨人認為“欲除滿清之藩籬,必先去滿清之形狀”,提倡“剪辮易服”。二者均希望通過變革發(fā)飾( ) A.與西方文明相對接 B.號召推翻清朝統(tǒng)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國與革命黨人變革發(fā)飾都是為了解決中國內部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與西方文明對接,故A項錯誤;太平天國變革發(fā)飾,以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革命黨人變革發(fā)飾,以“除滿清之藩籬”,反滿革命,二者都為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故B項正確;太平天國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項錯誤;革命黨人變革發(fā)飾并不是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項錯誤。 4.(2015海南單科15)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賦予總統(tǒng)很大權力;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tǒng)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 ) A.立法服從于政治 B.行政服從于司法 C.從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體臻于完善 【答案】A 5.(2014上海單科22)近代中國某一報紙刊登過如下文章:《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告非難民生主義者》,該報紙是( ) A.《時務報》 B.《國聞報》 C.《申報》 D.《民報》 【答案】D 【解析】通過文章名稱《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告非難民生主義者》,可以判定為革命派辦的報紙,《時務報》與《國聞報》都屬于維新派辦的報紙,不符合題意,故A、B項錯誤;《申報》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yè)報紙,不會刊登這么多革命性的文章,故C項錯誤;《民報》是革命派辦的報紙,宣揚革命思想,故D項正確。 6.(2013廣東文綜15)“革命,革命,剪掉辮子反朝廷;獨立,獨立,中國豈是韃子的!”這首歌謠反映了當時(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風易俗 B.民族主義思想已影響到民眾 C.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思想主流 【答案】B 【解析】從“剪掉辮子反朝廷”可知此時為清末,則此時的指導思想為舊三民主義,沒有明確反帝。因而D項錯。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新中國的政策,故C錯。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權問題,故A錯。 11.(2012江蘇單科6)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令:“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光復以后,聞中央地方各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體之玷?!庇醒芯空甙l(fā)現,同年6月《申報》載:“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上述材料最宜作為下列哪一觀點的論據?( ) A.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審判制度 B.作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國政體之變 C.作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為“施之者”的被告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南京臨時政府雖然下令改變與共和政體不相符合的一些舊稱呼,但“公堂會審之時,(被告)就口口聲聲以老爺、大人相稱,裁判官亦直受不辭?!闭f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級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12.(2011全國文綜大綱卷16)清初著名詩人陳元孝過崖山,于南宋陸秀夫負帝投海處題詩一首,中有:“山水蕭蕭風更吹,兩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陳元孝崖山題詩圖,章太炎以該詩題畫,1907年刊于《民報》,一時廣為流傳,章太炎此舉意在( ) A.提倡反清復明 B.抵制?;蕜萘? C.宣揚傳統(tǒng)文化 D.激發(fā)民族主義 【答案】D 13.(2011四川文綜17)下是一幅駁斥清末“民智未開”觀點的漫畫。它試圖傳達的觀念是( ) A.反滿興漢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清末“新政”騙局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應該理解為 “民智未開”背景是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期間。所謂“民智未開”即應該用專制制度來統(tǒng)治人民。用時間限定詞排除A,用材料中駁斥觀點一說可排除B、D。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14.(2011江蘇單科6)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美國某報報道:“如果中國成功地按美國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個聯邦共和國,由在歐美留過學的具有西方觀念的人任領導,日本將不再是東方最西化的國家?!贝撕蠼⒌闹腥A民國臨時政府與該報道的設想相符的是( ) A.臨時政府基本按照美國政體原則架構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個聯邦共和國 C.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西化的國家 D.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都有西方民主觀念 【答案】A 15.(2011上海文綜10)右圖是中國近代史上某革命組織機關刊物的書影,該組織是( ) A.興中會 B.光復會 C.強學會 D.同盟會 【答案】D 【解析】圖片信息顯示的是《民報》,而《民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故選D。 16.(2011海南單科17)一般認為,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據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是由革命政黨領導的武裝斗爭 C.主力軍是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 D.實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 【答案】A 【解析】判斷革命的性質主要看革命的任務,辛亥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A項體現了反封建任務的成果。所以A符合題意。 17.(2011海南單科16)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絕大部分學成歸國后在軍政和實業(yè)部門就職,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擁護者。1905年前后留日學生近萬名,其中公派生的相當部分轉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現此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A.科舉考試制度的廢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喪失 C.國內武裝起義的推動 D.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影響 【答案】B 【解析】注意“公派”兩個字,公派生按正常是應該支持政府的,畢竟是政府出錢給他們出國深造的。這與私人留學是有區(qū)別的。除非政府出了問題,才會轉向反對的。從1872年到1875年,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生回來時,清朝正實行洋務運動,國力相對強盛相比,公派留學生自然擁護國家政權,為國效力,抓住關鍵時間信息“1905年前后”,這個時期清廷準備實行立憲,但“皇族內閣”的設立,被證明清廷的革新只是個騙局,使公派生對清廷失望,轉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選B。 18.(2010安徽文綜15)圖3 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漫畫《葫蘆尚未捺下,瓢兒又起來了》,它表明( ) A.清朝統(tǒng)治面臨崩潰 B.保路風潮已被鎮(zhèn)壓 C.武昌起義即將爆發(fā) D.革命派的實力強大 【答案】A 【解析】仔細觀察圖和注釋,漫畫瓢上有一個“鄂”字,標題《葫蘆尚未捺下,瓢兒又起來了》表明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四伏,已經顧此失彼。B不能體現顧此失彼,C無法體現材料所體現的形勢,武昌起義只是其中一個瓢,無法準確的表達當時的形勢。漫畫中沒有體現革命派力量的強大,排除D。 19.(2010浙江文綜20)下列是孫中山在革命進程中的言論,其先后順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③使全國人民贊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內必能為中國造二十萬里鐵道 ④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C 20.(2010海南單科17)孫中山曾提及,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時,“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義失敗,“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人們對革命黨人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維新變法運動失敗 B.對清政府失去信心 C.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D.革命黨人勢力壯大 【答案】B 【解析】注意態(tài)度變化的時間,1895年與1900年,從甲午戰(zhàn)敗到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妥協(xié)退讓、無能,人們對清政府喪失了信心,對革命黨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 21.(2009廣東單科10)《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 ) A.總統(tǒng)制 B.聯邦制 C.君主立憲制 D.責任內閣制 【答案】D 22.(2008廣東理基63)“各班會黨日昌明,……男子共和爭促進”。該情形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義和團運動時期 C.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答案】A 【解析】考查信息解讀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會黨”和“共和”等信息分析解答。 3.(2018山東臨沂模擬)武昌起義以后,各省代表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明確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就是按照這一法案運作的。1912年3月8日,參議院全體議員表決,正式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對總統(tǒng)的權力做了嚴格限制。下列哪一觀點對此變化做了較為理性的解讀( ) A.體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成熟 B.參議院認為責任內閣制比總統(tǒng)制更優(yōu)越 C.參議院因人設法違背了憲政原則 D.《臨時約法》防止了專制維護了共和 【答案】C 4.(2017山西孝義模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總綱第四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這一規(guī)定反映出( ) A.議會主權至上 B.分權制衡的原則 C.人民主權至上 D.政府權力過于分散 【答案】B 【解析】 國家的統(tǒng)治權由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共同行事,這本身即是一種權力運行分權與制衡,故B項正確。辛亥革命材料中的《約法》總綱第四條并沒有凸顯議會在國家權力運行中的重要地位,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對人民主權的相關提及,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我們不難知道,《約法》的規(guī)定是在防范權力過分集中導致的個人獨裁而非使權力變得日益分散,故D項錯誤。 5.(2018江西九江適應性考試)辛亥革命時各省的“國旗”使用情況如下: 旗幟 使用地區(qū) 十八星旗 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 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 五色旗 江蘇、浙江、安徽 這表明( ) A.獨立的省份都是和平易幟 B.革命者都放棄了反滿思想 C.革命陣營內部潛伏著危機 D.國內對五色旗的普遍認同 【答案】C 6.(2017湖南益陽調研)“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边@一結論是基于辛亥革命( ) A.結束了被奴役的歷史 B.動搖了儒家正統(tǒng)地位 C.建立了一個民主共和國 D.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據材料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治上、思想上的解放作用”可知從政治上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故D項正確。 14.(2017山東濰坊期末)《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國民享有人身、財產……集會、結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請愿、訴訟、考試、選舉和被選舉等項權利”。這些規(guī)定( ) A.使國民真正獲得了自由民主 B.實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 D.確立了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 【答案】C 15.(2017全國名校聯盟聯考)莫理循出任《泰晤士報》中國記者期間(1897~1912年)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迄今為止,所有跡象表明這純粹是一場內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運動。這是廣泛的反對腐敗政治的起義。各種跡象表明這場運動迄今不是針對外國人的?!彼挠^察( ) A.反映出“運動”對西方利益的維護 B.肯定了“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意義 C.沒有準確認識當前“運動”的影響 D.體現出列強對“運動”的支持立場 【答案】C 15.(2018山東濟南模擬)(25分)辛亥革命既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學研究關注的重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參政熱情日益高漲,同時經濟新政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物欲,促進了興辦實業(yè)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鑄幣、路權上的新政舉措卻使地方相關群體十分不滿……辛亥革命要在全國取得成功,單靠孫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起義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與輿論等方面的改革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環(huán)境。 ——葉明華《清末新政對辛亥革命的間接推動》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過一朝一姓之更變而已,不足為異。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更變迥然不同。 ——張謇《追悼孫中山演說》 材料三 清帝不是遜位給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遜位給了一個未來的立憲共和政體,這是它與中國傳統(tǒng)禪讓的不同之處。 ——《立憲時刻》 材料四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tǒng)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清帝遜位詔書》 (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的關系,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11分) (2)根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說明“孫中山之革命”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區(qū)別。(6分) (3)有人將清帝遜位看作中國版的“光榮革命”。你是如何看待這一論斷的,請說明你的理由。(8分) 【答案】 (1)關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清末新政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創(chuàng)造了條件。)(2分)說明:政治方面,新政倡導君主立憲,沖擊封建君主專制;經濟方面,新政獎勵實業(yè),客觀上推動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思想文化方面,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學的傳播,培養(yǎng)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社會條件方面,新政的某些舉措導致地方群體不滿,如保路運動為武昌起義提供了有利時機。(答出三點即可,9分) (2)區(qū)別: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主權在民。(6分) (3)同意。清帝和平遜位,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南方革命黨人和北方政府達成妥協(xié)合作,中華民國建立。 不同意。清帝和平遜位,這雖然是不流血的政變,但是是情勢所迫的結果,其遜位后作出的政權安排和南北合作沒有為中華民國奠定堅實基礎。(以上兩種觀點任答其一,言之成理即可,8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歷史 政治史考點精練 專題15 辛亥革命 2019 年高 歷史 政治 考點 精練 專題 15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30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