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4.5 熔化與凝固練習課件(新版)浙教版.ppt
《2019年秋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4.5 熔化與凝固練習課件(新版)浙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4.5 熔化與凝固練習課件(新版)浙教版.ppt(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基礎鞏固 探究創(chuàng)新 1 2017 哈爾濱下列現象中屬于熔化的是 A 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過程B 太陽島濕地中荷葉上露珠的形成C 植物園內清晨的霧的形成D 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基礎鞏固 一 選擇題 A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任何固態(tài)物質熔化過程中 都需要吸熱B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溫度不變C 任何固態(tài)物質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這個溫度叫作該物質的熔點D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溫度雖不變 但仍然要吸收熱量 C D C 解析 由圖乙知 從第5min到15min 冰的溫度保持0 不變 所以冰是晶體 且熔點為0 熔化過程持續(xù)了10min 冰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 但溫度保持不變 B 解析 由圖知 溫度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所以是凝固過程 在溫度變化過程中 有一條平行于橫軸 時間 的線段 說明在此段時間內溫度沒有發(fā)生變化 所以此時間的溫度值即為該物質的凝固點 而只有晶體才有凝固點 A 解析 圖甲中物質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熔點 因此表示的是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 溫度不變 圖乙中物質沒有一定的凝固溫度 凝固點 因此表示的是非晶體凝固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非晶體凝固時溫度降低 放出熱量 7 2017 自貢我們生活在炎炎的夏日時 多么期盼環(huán)境的涼爽 但真正到了深冬時節(jié) 卻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對于滴水成冰這一過程 有關物態(tài)和熱量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態(tài)變化是凝固 放出熱量B 物態(tài)變化是汽化 吸收熱量C 物態(tài)變化是熔化 吸收熱量D 物態(tài)變化是液化 放出熱量 A 解析 滴水成冰是水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 這個過程是液體的凝固過程 凝固過程放出熱量 汽化是由液體變?yōu)闅怏w的過程 汽化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熔化是由固體變?yōu)橐后w的過程 熔化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液化是由氣體變?yōu)橐后w的過程 液化過程放出熱量 8 2017 山西夏天 小明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幾塊冰塊 放入盛有常溫礦泉水的杯中 過一會兒 他用吸管攪動冰塊 發(fā)現這幾個冰塊 粘 到一起了 其主要成因是 A 水的比熱容較大B 水的凝固C 水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D 水的汽化 B 解析 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冰塊溫度低于0 放到水中后 水放熱降溫 冰吸熱升溫 當冰塊附近水的溫度降到0 時 冰的溫度還低于0 冰塊繼續(xù)吸熱 冰塊附近0 的水繼續(xù)放熱 凝固成冰 所以冰塊會 粘 到一起 9 根據下表 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電燈泡用鎢制燈絲 不易熔斷B 純金掉入鋼水中會熔化C 在 258 氫氣是固態(tài)D 水銀溫度計在 40 時失效 C B 解析 由圖知 溫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升高 所以是熔化過程 在溫度變化過程中 有一條平行于橫軸 時間 的線段 說明在此段時間內溫度沒有發(fā)生變化 所以此段時間的溫度值即為該物體的熔點 而只有晶體才有熔點 D 解析 晶體在凝固的過程中 溫度是降低的 且存在凝固點 即一段時間內溫度不發(fā)生變化 A A 首次使用時 必須加注熱水 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 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B 首次使用時 必須加注冷水 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 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C 首次使用時 加注冷熱水均可 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 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D 首次使用時 加注冷熱水均可 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 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 B 解析 首次使用時 必須加注熱水 此時固態(tài)物質熔化 吸收熱量 當水的溫度下降到55 以下時 固態(tài)物質會凝固 放出熱量 在此過程中水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 二 填空題 1 圖中海波的熔化過程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 段 此過程中海波 填 吸 或 放 熱 2 圖中海波在D點是 填 固 或 液 下同 態(tài) 在G點是 態(tài) 3 為了探究不同晶體熔化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 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80g的冰和萘 用 填 相同 或 不同 下同 的酒精燈加熱 測出它們熔化過程所用的時間如下表 由此可知 質量相同的不同晶體熔化時吸收的熱量是 的 BC 吸 液 固 相同 不同 解析 1 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過程 此過程中海波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此時海波雖然繼續(xù)吸熱 但溫度保持不變 2 由圖像可知 AB段表示海波還沒有熔化 處于固態(tài) BC段是海波的熔化過程 在C點海波已經熔化完畢 故D點處于液態(tài) EF段表示凝固過程 在F點已經凝固完畢 故G點處于固態(tài) 3 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80g的冰和萘 用同樣的酒精燈加熱 根據表中物質熔化的時間可以看出 質量相同的不同晶體熔化成液體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1 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的溫水中 在碎冰中插入溫度計 圖中溫度計示數為 2 小明設計了一個記錄實驗過程的表格 表格中 a b 兩處應填的內容是 a b 6 時間 min 狀態(tài) 吸熱 溫度不變 解析 1 據圖讀數 溫度計液柱在0刻度線以下 應為負值 即 6 2 本實驗觀察的是隨著時間的變化 溫度如何變化 同時冰的狀態(tài)如何 3 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都具有吸熱 溫度不變的特點 15 2017 鹽城小明做 探究物質的熔化特點 實驗時 繪制出如圖41 K 10所示的圖像 該物質是 填 晶體 或 非晶體 圖線中CD段物質處于 態(tài) 此過程中物質 填 吸收 或 不吸收 熱量 晶體 液 吸收 解析 由圖知 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 溫度保持不變 所以該物質為晶體 CD段該物質已完全熔化 是液態(tài)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不斷吸熱 16 2017 無錫我國首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起飛 飛機裝有無錫某企業(yè)生產的3D打印鈦合金零件 3D打印技術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 鈦合金粉末 填 吸收 或 放出 熱量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成液態(tài) 然后成型 解析 物體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稱為熔化 熔化需要吸熱 吸收 熔化 17 下表是探究某種物質熔化實驗的記錄表 1 請根據上表中的數據 在圖41 K 11中畫出熔化過程中的溫度 時間圖像 答案 圖略 其熔化時吸收熱量 但溫度不變 固液共存 三 實驗探究題 1 根據圖乙可知 萘的熔點約是 2 圖乙中CD段物質處于 填 固態(tài) 液態(tài) 或 固液共存狀態(tài) 3 分析圖乙可知 萘在AB段狀態(tài)的比熱容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萘在CD段狀態(tài)的比熱容 4 某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萘熔化時恒溫過程不明顯 如圖丙 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是 寫出一種即可 80 液態(tài) 小于 直接用酒精燈加熱 合理即可 解析 1 物體處于熔化狀態(tài)時的溫度即為熔點 晶體有固定熔點 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 由圖乙可知 BC段溫度不變 此時處于熔化狀態(tài) 故熔點為80 2 AB段處于熔化準備階段 物質處于固態(tài) BC段處于熔化狀態(tài) 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 CD段熔化完成 物質處于液態(tài) 3 相同時間內所吸收的能量相同 而相同時間內萘在AB段溫度變化量大于CD段 故AB段比熱容較小 4 恒溫過程不明顯 整個過程持續(xù)時間較短 說明吸收熱量過快 故原因可能是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或萘的含量較少 探究創(chuàng)新 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制作一個醫(yī)用冷藏盒時 不知道給藥品降溫用冰好 還是用鹽水結成的冰好 他們動手測量了鹽水的凝固點 1 在選擇器材時 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為 2 102 的溫度計 要使用量程為 20 102 的溫度計 這樣考慮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設 鹽水的凝固點低于 2 或溫度計的量程不夠 合理即可 4 3 他們同時發(fā)現所測的鹽水凝固點并不相同 于是對比了雙方的實驗過程 發(fā)現燒杯中的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湯匙的鹽 而小紅加了3湯匙的鹽 由此作出猜想 鹽水的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 接著多次實驗得出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 數據記錄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 當鹽水濃度增大時 其凝固點 4 小明由表格數據得到鹽水濃度為21 時凝固點最低 其值為 18 你認為他的判斷準確嗎 填 準確 或 不準確 你判斷的理由是 5 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 填 冰 或 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先降低后升高 不準確 濃度為21 24 之間凝固點可能先降低后升高 或在濃度為21 24 之間凝固點如何變化不知道 合理即可 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秋七年級科學上冊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4.5 熔化與凝固練習課件新版浙教版 2019 年秋七 年級 科學 上冊 物質 特性 熔化 凝固 練習 課件 新版 浙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666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