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 專題十 第五節(jié)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課件 新人教版
《高考語文總復習 專題十 第五節(jié)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課件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總復習 專題十 第五節(jié)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課件 新人教版(5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考向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翻譯文中的句子”就是將文言句子轉換成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的白話文。翻譯要力求做到“信”(準確)、“達”(通順)、“雅”(體現出原文的意蘊,有文采),其中“信”與“達”是主要的要求?!胺g文中句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理解”,要恰當地把所指定的文言句子翻譯出來,就必須正確理解句中所涉及的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句中所表達的特定語氣、情感和態(tài)度。 第五節(jié)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第五節(jié)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一)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是高考命題的一項??純热?,翻譯時,可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別,然后據此推斷其意
2、義,再加以翻譯。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沙狂Y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大用則王,小用則亡。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圣王在上而民不凍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力開其資財之道也。 譯文:_ _ _ _ _ _ 句中的“奇”字為意動用法,應譯為“對感到驚奇”。此句應譯為: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 句中的“窮”字是使動用法,應譯為“使窘迫”。此句應譯為:從古至今,沒有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沒有危險的。 句中的“晨”是名詞用作狀語,可譯為“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識別“晨”是名詞活用就
3、很難獲得滿分。此句應譯為:(侯可)一大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它的主人。 句中的“王”本為名詞,在句中用做動詞,譯為“稱王”。因此本句應譯為:用在大處就可稱王,用在小處就會身亡。 句中的“喪”是動詞的為動用法,應譯為“為治喪”。如果判斷不出“喪”的活用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來。本句應譯為:馬患肥胖癥而死,(莊王)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 句中的“食”、“衣”都是名詞的使動用法。此句應譯為: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凍不挨餓的原因,不是君王能親自耕種使他們有飯吃,親自織布使他們有衣穿,而是能為他們開辟增加財富的途徑。 (二)特殊句式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者看重,
4、要特別留意。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良欲籍農故為兵者,民大恐。乃招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趙國何求而不得也。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民,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 譯文:_ _ _ _ _ _ 句為定語后置?!肮蕿楸摺睘椤稗r”的后置定語,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將定語還原到原來的位置。此句應譯為: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 句中的“諭以禍?!睘闋钫Z后置。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此句應譯為:于是召集他們的首領,把福禍(利害關系)告知(他們),各部落都認為許逖的話是可信的。 句為以“者也”
5、作標志的判斷句。在翻譯時必須將其譯為“是”的格式。此句應譯為: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終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 句為賓語前置句。在翻譯時必須將“何”回歸其位。此句應譯為: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句的“剛于為吏”是介詞結構后置,“見忌于上”和“被劾”屬于被動句式。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此句應譯為:朱暉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處,他都被人彈劾。 第一句是個判斷句。此句應譯為:百姓,是我們的百姓。發(fā)放我們的糧食救濟他們,為什么不可以? (三)一詞多義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在具體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從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的一個進行翻譯。因
6、此我們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要對詞語的不同義項加以區(qū)分辨別。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范氏富,盍已乎?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事雖劇,必時時至母所視問輒去。譯文:_ 句中的“已”是多義詞,常見的義項有:停止;取消;已經;過分;語氣詞等。根據語境,可知“取消”義最恰當。此句應譯為:范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 句中“罷”字是多義詞,常見的義項有:停止;罷免;結束;遣散等。根據語境可知“遣散”義最恰當。此句應譯為:裴俠說:“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把他們全都遣散了。 句中“劇”的常見義項有:厲害,嚴重;復雜,繁多等。根據語境可知“繁多”義最
7、合適。此句應譯為:事務雖然繁多,一定經常到母親那里看望問候才離開。 (四)成分省略成分省略也是得分點,在翻譯時一定要把省略的內容補出來。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主簿大驚,遽以白就。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譯文:_ 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詞“以”的賓語“之”(這件事),在翻譯時省略的內容要補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應譯為:主簿非常吃驚,立即把(這件事)稟告陰就。 句中的“乃以僧告”省略了主語、賓語和名詞性短語的中心語,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他們補出來。此句應譯為:李超最初不說,尼僧一再追問他,(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 句中的“肅追于宇
8、下”省略了“追”的賓語“之”(他),在翻譯時,省略的內容要補上,即“肅追(之)于宇下”。此句應譯為:孫權起身去上廁所,魯肅追隨他(一直)到屋檐下。 (五)古今異義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象非常普遍。翻譯文言文時不可草率地以今律古,應該審視這個古今異義詞的古義和今義,在比較中正確翻譯。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隱處窮澤,身自耕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 譯文:_ 句中的“窮”不能譯成今義“貧窮”、“窮困”,而應該譯成古義“偏僻”。此句應譯為:(孟嘗)隱居在偏遠的湖澤,親自種
9、田做工。鄰縣的士人民眾仰慕他的道德,有百余戶到他那里定居。 句中的“再”是古今異義的詞語。應譯為“兩次”。此句應譯為:(任期)長的三年一輪換,(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輪換兩次。 句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的詞語,應譯為“妻子和兒女”。此句應譯為:楚相孫叔敖,一生堅持廉潔的操守,現在妻兒老小卻貧困到靠打柴為生,清官實在不值得做啊! 句中的“床”、“臥”均為古今異義。此句譯為:一把竹椅,用它來坐;一張木床,用它來睡。 (六)同形短語現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jié)為主,而古代漢語詞匯以單音節(jié)為主。古漢語中有許多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并列的短語,和現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完全同形,最容易產生誤解。在具體翻譯文言文時,一定要注意不要
10、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去解釋。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遂大困,尋死富陽。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吾友湘潭羅君研生,以所編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屬為序其端。國藩陋甚,齒又益衰,)奚足以語文事? 譯文:_ _ _ _ 句中的“尋死”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而是“尋”和“死”兩個詞,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陽)”。此句應譯為:于是極度貧困,不久死在富陽。 句中“其實”的含義是“它實際上”,與現代漢語中表事實上怎么樣的副詞“其實”有所不同,此句應譯為:比較秦國(靠別國送來)得到的土地,與在戰(zhàn)場上取勝得到的土地,它實際上
11、多一百倍。 句中“知識”的含義是“知交相識(的人)”,而不是現代漢語中“知識”的意思。此句應譯為:海內知交相識的人,幾乎死光,只有會稽盛孝章還在世上。 句中“語文”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罢Z”為動詞“談”之意。其句子結構是“奚/足以/語/文事”,翻譯出來應該是:哪里能夠談論文章的事?此句應譯為:(我的朋友湘潭羅研生,把他所編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拿給我看,并囑咐我替他在書前作序。我知識淺陋得很,年齡又大了,)哪里能夠談論文章的事呢? (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在翻譯時有相對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譯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來翻譯,不能擅自
12、意譯。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其李將軍之謂也!今之朝臣無以易薛季昶。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伯章若無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譯文:_ 句中的“之謂也”是固定格式,譯為“說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誤譯成:大概是李將軍說的吧!此句應譯為:這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句中的“無以”是固定格式,譯為“沒有用來的”。此句應譯為:如今的朝臣當中,沒有能夠取代薛季昶的。 句中的“孰與”是固定格式,譯為“與相比誰”。此句應譯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漂亮? 句中“無所”就是個固定結構,含有“沒有什么”的意思,可譯作“沒有話”。此句應譯為:伯章好像沒有聽到這些話,只是說:“我也知道這事,只是因
13、道路遙遠不能到達罷了?!?八)修辭知識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譯的方式,而應根據其修辭方式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意譯方式。如果需翻譯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有的需將喻體直接換為本體,有的就需抓住喻體采用形象描繪的方式進行意譯;如果需翻譯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辭方式,就應采用直接點明借代本體的方式進行翻譯;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方式,翻譯時就要把相應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意譯;如果需翻譯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辭方式,就要根據語境譯出句中所要表達的意思。目前高考試題中雖然此考點設題不多,但今后是否會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我們很難知道。因此對這一考點略作說明。 例:
1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峰極危者,必躍而踞其巔;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金就礪則利。譯文:_ 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辭方式很容易將此句誤譯為:不因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悅,也不因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傷。正確的翻譯是要把相對應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此句應譯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悅或悲傷。 句中的“猿掛蛇行”是比喻的修辭方式,應譯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辭就很容易翻譯成:猿掛在樹上,蛇在爬行。全句可翻譯為:山峰極其陡峭的,一定設法騰躍而登上山頂;山洞極其幽深的,一定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
15、爬行,務必窮盡它另外出口的洞穴。 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劉氏壽命將盡。在翻譯時可采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其譯為:只因為祖母劉氏的生命就像太陽將要接近西山一樣,奄奄一息。 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方式?!敖稹笔墙璐4浮敖饘僦瞥傻牡秳Α?,屬材料代物。翻譯時要直接點明借代的本體,譯為:刀劍放在磨刀石上去磨才鋒利。如果不了解該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方式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來。 例(2012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伯父墓表蘇轍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登科,為鳳翔寶雞主簿。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
16、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蒙正嘗薦公于朝,復以書抵要官,論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書。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憂去官。起為開封士曹。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閱數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邊,府當市民馬以益騎士,尹以諉公,馬盡得而民不擾。通判閬州。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吏民畏而安之。閬人鮮于侁,少而好學篤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xiāng)舉,侁以獲仕進。其始為吏,公復以循吏許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 選知祥符。鄉(xiāng)書手張宗久為奸利,畏公,托疾滿百日去,而引其子為代。公曰:“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
17、可?!弊谒厥聶噘F,訴于府。府為符縣,公杖之。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法不奉詔。復一中貴人至曰:“必于法外與之?!惫^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稱善,命內侍省推之。蓋宗以賂請于溫成之族,不復窮治,杖矯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肅公拯見公,嘆曰:“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 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轍曰:“先君既沒,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鞭H幼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
18、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故當是時,不聞有過行。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轍懼子弟之日怠也,故記其所聞以警焉。 (選自蘇轍集,有刪節(jié))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譯文:_(2)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譯文:_(3)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澤文:_解析(1)注意三個關鍵詞的理解。其中“屈意”根據上下文可看出兩人上下級的關系,應理解為“降低身份”;“禮”即“禮遇、以禮相待”之意;“委”即“委托、托付”之意。(2)此句翻譯應注意兩個虛詞和一個實詞的理解。兩個虛詞即“以”“于”,“以”可理解為“憑借、作為”;“于”理解為“比
19、”,作介詞;“遠”表示一種程度,一種距離,可意譯為“多”。 ( 3 ) 本 句 理 解 的 關 鍵 點 主 要 有 四 個 : “ 爾曹”“逮”“師”“寡過”?!盃柌堋笨陕撓翟娋洹盃柌苌砼c名俱滅”來理解,譯為“你們”;“逮”即“比得上、及”,句中“不逮”即“比不上”;“師”此處為動詞,理解為“學習”;“寡過”中的“寡”即“少”之意,“過”即“過失、錯誤”,此處為動詞“犯錯誤”,合起來即譯為“少犯錯誤”。答案(1)(王蒙正)了解蘇渙的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的事務托付給他。(2)你作為一個縣令能夠這樣,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3)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學習我少犯錯誤也就可以了。【參考譯
20、文】蘇公名諱為渙,先以公群為字,后以文父為字。從小聰明過人,和他所交往的人,都是當時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才接觸鄉(xiāng)試,第二年就科舉及第,擔任鳳翔州寶雞縣主簿一職。不久,調任鳳州掌管刑法。王蒙正任鳳州長官,因為是章獻太后姻親,倚仗權勢驕橫放縱。他了解蘇公的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事務托付給他。蘇渙雖然因為職責而替他辦事,但鄙薄他的為人。王蒙正曾經向朝廷舉薦蘇公,又將推薦信送給朝廷要員,說蘇公值得重用。蘇公向鳳州駐京城的郎官說明(這件事),摒棄王蒙正的奏章,并且隱藏起推薦的書信。不久,王蒙正獲罪,士人因此而稱贊蘇公。 (蘇公)因為太夫人去世而辭去官職。再次起用擔任開封府士曹一職。雍丘有個百
21、姓在監(jiān)獄中死去,縣令害怕擔罪,以(百姓)得病死去的理由上報。府尹派官吏處理這件事,多次派人也不能查清案情。等到蘇公前往雍丘,就為那個百姓查清了冤情。西夏人侵犯邊境,開封府正要購買民間的馬來擴大騎兵,府尹把這件事交給蘇公,民間的馬匹都征集上來而又沒有驚擾百姓。(后來,)蘇公任閬州通判。雖然治理政事很寬松,但適用刑法必定與罪相當,官吏百姓因畏懼刑法都安分守己。閬州人鮮于侁,從小好學,重視品行,蘇公待他非常好,準備從鄉(xiāng)人中薦舉他,鮮于侁因此走上仕途為官。他剛開始做官,蘇公又用好官的目標來期望他;鮮于侁一直做諫議大夫,被稱為一代名臣。 (蘇公)被選拔為祥符知縣。祥符的書手(官職名)張宗長期作偽營私,畏
22、懼蘇公,假托得病超過百日而離職,又推薦自己的兒子來代替。蘇公說:“按法規(guī)制度,書手應起用考核為三等的人,你只是第二等,不能任用?!睆堊谙騺硎谭顧嘭煟谑窍蛏霞壐性V。府尹派人到祥符縣處理,蘇公杖責了那人。不久,中貴人來到州府,宣讀圣上旨意,要起用張宗為書手,蘇公根據法規(guī)不執(zhí)行詔令。又一個中貴人到州府說:“一定要在法規(guī)之外授予張宗官職?!碧K公對府尹李絢說:“一個普通人就能這樣地擾亂法令,州府也不能處理這件事,您何不用縣里不同意的緣故來與他們爭辯呢?”李絢對蘇公的話感覺到很慚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噬戏Q贊蘇公做得對,并下令內侍省來查處此事。因為張宗憑借賄賂溫成皇后家族人的緣故,不再窮根究底地處
23、理此事,(但還是)杖責了假傳詔命的太監(jiān)(中貴人),并驅避他出宮,全府上下皆為震驚。 孝肅公包拯看到蘇公,感嘆說:“你作為一個縣令能夠這樣,比言事的官員好多了!”蘇公被提拔為利州路提點刑獄。蘇公到任一年后,彈劾城固縣令一個人隨便殺人,整個當地都震驚畏懼,于是當地不再生出事端。蘇公去世二十七年后,他的兒子蘇不危寫下蘇公生前的事跡,把它交給我說:“先父已經去世,只我還活著,不時記錄下先父事跡,時間一久怕會散逸湮滅,那么我就是很不孝順了啊!”我從小侍奉伯父,曾聽伯父(蘇公)說:“我很小的時候就讀書,稍為長大點就寫文章,每天都有計劃,不完成計劃就不會停止(讀書作文)。外出交游的道上,一舉一動符合規(guī)矩;進
24、入居室,沒有懈怠的神態(tài)。所以在當時,沒有聽說有錯誤的行為。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學習我少犯錯誤就可以了?!蔽覔奶K家子弟會一天天地懈怠,所以寫下我所聽到的事來警示他們。 一、堅持文言翻譯的原則文言翻譯的原則就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對譯,將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使原文的每一個字在譯文中都有著落,譯文中的每一個詞語在原文中都有根據,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表達方式與原文保持一致。例如:原句: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譯文:不賄賂的國家因為賄賂的國家而滅亡。所謂意譯,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來進行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據原文的句子特點靈活處理。例如
25、:原句: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季氏將伐顓臾)譯文:季氏將要對顓臾國發(fā)動戰(zhàn)爭。 文言文翻譯要求盡量直譯,在直譯無法進行,或不能準確地傳達原意的時候,可以采用意譯。需要意譯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說法、習慣用法、修辭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譯,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內在含義,因此,要換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達。如下面幾種情況就需要意譯:借喻,譯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將喻體還原成本體。原句: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譯文:于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筑長城并守住邊防。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譯出來,往往讓人感到不易理解難以接受,因此,借代應意譯,譯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原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曹劌論戰(zhàn))譯文:做官
26、的人見識淺薄,不能做長遠打算。 二、把握文言翻譯的方法文言文翻譯10法 1加字法即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后加字,使之成為包含這個語素的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例: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難”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譯。此句譯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 2替換法有些詞,在古書里常用,但在現代漢語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這就要用現代漢語的說法去替換古代的說法。例:將兵與備并力逆操。(赤壁之戰(zhàn))“將”換成“率領”,“并”換成“合”,“逆”換成“迎擊”。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游褒禪山記)“瑰”換成“珍貴”,“觀”換成“景象”。3保留法古文中的專名如人名、地
27、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譯。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譯。4調序法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的位置與現代漢語有一些不同之處,常構成倒裝句,應先調整成合乎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句序后再翻譯。例: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這是一個狀語后置句,翻譯時應該把狀語調整到它們應在的位置上,可譯為:“原因是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依附于晉的同時又依附于楚?!?5補充法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將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譯。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這一句不但省略了
28、主語,還省略了謂語,翻譯時必須補出??勺g為:“不行,(那些人)只是沒(跑)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拆分法有些詞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現代漢語中也使用,但詞義已發(fā)生變化,有的擴大或縮小了,有的已發(fā)生了轉移,這時翻譯就要使用拆分法。如2012年高考山東卷“光武所幸之處,輒先入清宮,甚見親信”語句中的“清宮”“親信”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清理宮室”“親近信任”。 7轉述法用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使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例: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記)縉紳:古代大臣上朝時將笏板插在腰帶里,這里是借代用法,譯為“做官的人”??N,插。紳,帶。 8變通法變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
29、言現象中,比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偏義復詞、互文同義等。當直接根據此字的常規(guī)意義來理解而無法直接翻譯或不符合文意時,就要考慮到特殊的文言現象。例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一句,根據常規(guī)翻譯,“舉酒欲飲無管弦”就沒有了明確的主語,究竟是主人下馬想飲酒呢,還是客人上船想飲酒?這樣就需要根據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歡慘將別添酒回燈重開宴”一句了解到“舉酒欲飲無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應當使用互文同義來進行翻譯,譯為:主人和客人下馬上船,舉起酒杯想喝酒卻沒有音樂。 9刪略法指刪去那些只起語法作用而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或某些表敬稱或謙稱的詞。例:戰(zhàn)于長勺
30、。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句中的“之”是個音節(jié)助詞,可不譯。張良曰:“謹諾?!?鴻門宴)句中的“謹”表謙稱,可不譯。 10擴充濃縮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簡而意豐,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單,對這些句子就可用擴充或濃縮的辦法來翻譯。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論積貯疏)翻譯時要將其擴充,使意思明朗,可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又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句子將一個意思從各方面加以鋪陳,語意連貫,氣勢磅礴,但現代漢語里找不到相應的詞語來一一對譯,這時可濃縮為:秦國有并吞四海,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 三、答題思路第一步:通讀全文,把握句子大意,做到心
31、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第二步:按照詞序,對應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點,可暫時放過,等譯完全句,再進行推敲。第三步:譯完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一、巧譯文言修辭的幾種方法古人十分重視借助修辭傳情達意。凡含修辭之言,或互文見義酣暢淋漓,或含蓄婉轉綿里藏針,或譬喻貼切生動傳神因此,要讀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這些常用的表達技巧,以便幫助我們理解文意,巧妙翻譯。(一)比喻的翻譯1明喻:仍譯為明喻。例:剽疾如猿猴。析:可譯為“像猿猴一樣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詞的,仍譯為暗喻;不用比喻詞的,譯為明喻。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鴻門宴)析:可譯為“秦王有像虎狼一
32、樣的心腸”。3借喻:譯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體還原成本體。例: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歸園田居)析:“塵網”比喻污濁的官場。全句可譯為“誤入污濁的官場,一誤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譯由于古今詞語意義發(fā)生轉變,借代應意譯,譯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析:“北”借代“元軍”。全句可譯為“考慮到元軍也許還能夠用言語來打動”。(三)互文的翻譯互文這種修辭手法在古代詩文中經常出現,翻譯時要把兩部分合二為一。例1: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并序)析:應合為“枝枝葉葉相覆蓋,相交通”。全句可譯為“樹木的枝條和葉子都互相覆蓋,交叉掩映”。例2:朝歌夜弦,
33、為秦宮人。(阿房宮賦)析:“朝歌夜弦”應合譯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彈琴”。 (四)對文的翻譯我們了解了“對文”這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可以利用它來推求實詞的詞義,也可以用它來推求虛詞的詞義;可以由簡單的詞推求難以理解的詞,還可以由學過的詞推求未曾見過的詞。例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析:根據“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應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全句可譯為“忠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賢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例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傳序)析:據“興國”與“亡身”意義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詞義應與“憂勞”相反。全句可譯為“憂慮操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
34、以使自身滅亡,這是必然的道理”。 (五)合敘的翻譯合敘是把兩件相關的事合在一起說,翻譯時為了不發(fā)生誤解,應分開敘述。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析:“兵革非不堅利”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堅也”,可譯為“武器不是不鋒利,盔甲不是不堅固”。例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與“后生于吾”,可譯為“是在我之前出生還是在我之后出生”。(六)錯綜的翻譯閱讀古文時,如果在正確理解詞義及準確分析語法的基礎上仍不能上下貫通地理解文意,則可以考慮古人在行文中是否運用了“錯綜”的手法。例: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析:
35、“?!笔恰扒濉钡囊馑?,若按原文的順序將原句譯為“泉水味香,酒液清?!眲t顯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边@兩個詞的位置互換一下,再翻譯出來,上下文就貫通了。此句可譯為“用泉水釀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 (七)對偶的翻譯我們可以根據對偶及其類型的特點,從已知詞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未知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從而很好地翻譯出文言句子。例: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滕王閣序)析:從“宇宙”可推想出“盈虛”應指事物的生長衰落、成敗得失。在翻譯時,應盡量保持原語句的對偶形式。此句可譯為“天高地遠,感覺到天地四方、古往今來沒有窮盡;興盡悲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與得失是有定數的”
36、。 (八)婉言和諱飾的翻譯古人為了避粗俗、避忌諱、圖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時故意不直陳其事,把話說得很含蓄,這就是婉言。因忌諱而用婉言則一般稱為諱飾。翻譯時應還原其本來的意思。例: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后)析:“填溝壑”就是“死后沒人埋葬,把尸體扔在山溝里”的意思,這里表示謙恭,是對自己的死的一種委婉的說法。此句可譯為“年齡雖小,但希望趁我還沒死的時候把他托付了”。 (九)夸張的翻譯1狀態(tài)、程度方面的夸張,仍譯為夸張,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例: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廉頗藺相如列傳)析:此句可譯為“藺相如拿著和氏璧退后站起來,靠在柱子上,憤怒得頭發(fā)像要
37、頂起帽子”。2 數 量 方 面 的 夸 張 , 可 把 數 量 詞 換 成 表 示“多”“高”“大”等的副詞或形容詞。例: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析:此句可譯為“下達了許多征兵的名冊,每冊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十)典故的翻譯古人寫文章,經常用典故。在翻譯時,必須譯出有關故事并說清故事在文中的用意,才能把原文的意思準確地翻譯出來。但是翻譯時不能把有關故事全寫進譯文,因此翻譯起來比較困難,應酌情處理,一般可譯為這個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義。例: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xiāng),吾與足下分任之。(譚嗣同傳)析:句中引用了四個人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和梁啟超該怎樣做。全句可譯為“現在康先
38、生的生死不得而知,我要像杵臼、月照那樣,為維新變法的理想而死,以報答皇恩;您要像程嬰、西鄉(xiāng)那樣,為維新變法的理想而出走,以圖將來”。二、應避免的幾種翻譯“誤區(qū)”解答“理解翻譯”題時,要避免進入以下誤區(qū)。1以今義釋古義。例1: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兵張旗幟。譯文:_誤譯:擺開戰(zhàn)車騎兵步兵以拱衛(wèi)皇宮,設置士兵的隊列,并豎起旗幟。譯文將“設兵”的“兵”譯為“士兵”,是以今義釋古義,應作“兵器”解。 例2:牖下有書數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義,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譯文:_誤譯:窗下陳列著幾函古書。立恭找到一本列子,我找到一本白虎通義,雖然想索取卻難以開口。老人看出
39、了我們的心思,說:“我沒有用處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袄戏驘o用也”譯時容易出錯。聯系語境可知,“用”是動詞,“無用”即“不需要”,如果譯成“我沒有用處”,就會造成歧義。應譯作“我不需要(它們)了”。 2漏譯重要詞語。例1: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譯文:_誤譯:以藺相如功勞大,拜他為上卿。譯文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為“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由此可見,有些文言詞語的用法,現在可能有時也用,但在考試答題時應規(guī)范、準確地譯出。 例例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譯文:譯文:_誤譯: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誤譯: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
40、高興的事嗎?這里把這里把“時時”的意思漏掉了,應在的意思漏掉了,應在“復習復習”前加上前加上“按時按時”“”“經經常?!钡茸?,才能把意思完整翻譯出來。等字,才能把意思完整翻譯出來。 3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文:_誤譯: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不存在很久了。譯句中沒有把原句中的“也”刪除,造成錯誤。原句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應該去掉。如果放進譯文,“也”就成了連詞,句意發(fā)生了變化。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jié)的詞,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沒有實在意義,雖然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翻譯時,或者因為純屬多余,或者因為沒有相當的詞來取代它,應該刪除不譯。 4譯句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譯文:_誤譯:太子和賓客知道這件事情的,都是白色的衣服和帽子來送他。這里譯文有兩處不妥?!百e客知其事者”是定語后置,翻譯時應調換語序,即“知道這件事情的賓客”;“白衣冠”用作動詞,即“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否則,譯句缺少謂語動詞。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