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0年).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歷年中考古詩欣賞試題匯編(截至2020年).docx(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卜算于.黃州定意陜寓居作》中考試題匯編(截至2020年)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3.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
14. “揀盡寒枝不肯棲”表現(xiàn)出詞人怎樣的品質(zhì)? (3分)【參考答案】
13. 描寫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圍。(2分。意象 答出“缺月”“疏桐”“漏”即得1分,作用1分。意思答對即可)
14. 這句詞的意思是孤鴻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棲息,表現(xiàn)出詞人志趣高潔、堅守理想的 品質(zhì)
2、。(3分。“志趣高潔”“堅守理想”,答對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
(2020山東日照)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 詞的開頭兩句通過“缺月、疏桐、 ”三個意象描繪出了寓居地的環(huán)境,營造出 的氛圍。(2分)
(2) 本詞與《定風波漠聽穿林打葉聲》同為蘇軾謫居黃州時的作品,試分析兩首詞中 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參考答案】
【分析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 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
3、,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 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 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為作者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 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叭痹聮焓柰?,漏斷人初靜”一句 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奥唷?即指深夜。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借 月夜孤鴻這■
4、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 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答案:
(1) 漏斷 清冷、孤寂
(2) ①《卜算子》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孤鴻”的形象表現(xiàn)出作者被貶黃州時 孤寂、高潔自許、不隨波逐流的情感。②《定風波》以自然界的風雨象征人生中的風雨,表 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譯文】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彎彎的勾月慫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己滴光了。有誰見到幽居的 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
5、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愿在沙洲忍受 寂寞凄冷。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 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 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己露出了笑臉, 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點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必須理解詩歌基本內(nèi)容;
2. 聯(lián)系詩歌寫作背景和主題進
6、行分析。
(2020四川南充)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21. 從內(nèi)容上看,上片用來烘托“孤鴻”的孤獨形象,下片用它的行為來表現(xiàn)它的卓爾 不群。(3分)
22. 簡要賞析“縹緲孤鴻影”的意境。(3分)
23. 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分)【參考答案】
21. 缺月疏桐漏斷人靜不肯隨意棲息(3分)
22. 孤鴻若有若無,也許就是詞人心靈的投影,與詞人合二為一。寫鴻“驚起”“有恨” “不肯棲”,表現(xiàn)了作者心境的孤獨和志趣的高潔。(3分)
23. 詞人用象征手法,通過寫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 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潔白許、不愿隨波逐流的人生追求。(4分)
(2019甘肅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