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語文版語文選修第六課《君子之風(fēng)》學(xué)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年語文版語文選修第六課《君子之風(fēng)》學(xué)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孟子 ·離婁》篇曾提出“禹、稷、顏回同道”的觀點,說:“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dāng)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在孔子稱為“賢”的兩種人中, 包含了他的兩大理想: 立功與立德。 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 實現(xiàn)大同世界;立德則是建立一種樂道自足的強大精神境界,富貴貧賤,始終如一。
所謂“孔顏樂處”, 就是指立德。人生的一切欲望,歸納起來是兩種: 精神欲望和物質(zhì)
欲望
2、。為了滿足這兩種欲望,相應(yīng)地就產(chǎn)生了兩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質(zhì)追求。庸人、小人
把物質(zhì)欲望當(dāng)做人生的全部, 所以沒有多少精神的追求。 君子賢人精神的欲望特別強烈, 但
是卻也不能沒有物質(zhì)的欲望, 所以他們得承受這兩種欲望的激烈沖突, 他們比庸人、 小人多
承受一份根本的人生痛苦。 只是他們最終能以精神欲望居于主導(dǎo)地位, 達到一種有偉大包涵
力的嶄新的心理和諧。這種有偉大包涵力的嶄新的心理和諧,就是“安貧樂道”。
因此,安貧樂道是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的產(chǎn)物, 同時又是精神力量強大的表現(xiàn)。 它是“安于
貧”,而不是“樂于貧”;之所以“安貧”,是為了“樂道”。所以程頤說:
3、“顏子之樂,
非樂簞瓢陋巷也,不以貧窶 (j ù)累其心而改其樂也?!?
為什么付出“安貧”這樣大的代價來“樂道”呢?一是所為和所得不相應(yīng),無功受祿,
靠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取富貴, 這些都是不合理的, 因而不僅不能給人帶來快樂, 反而會令人心
懷不安; 二是精神的快樂是最高的快樂, 它不是物質(zhì)享受的快樂所能相比的, 它值得人們?nèi)?
受物質(zhì)生活的貧窮來換取。
揚雄《法言 ·學(xué)行》篇中說,有人認(rèn)為“穿朱紅色衣服 (即大官 ),懷里揣著黃金,那種快
樂妙不可言”; 但也有人說,“穿朱紅色衣服,懷里揣著黃金的快樂, 遠不如顏回那樣的快
樂”??最仒诽?,只有不以一
4、己的物質(zhì)舒適為心靈滿足的人才愿意,才能夠享受!
1. 字音字形
(1)
一簞食 (dān)
(2) 弘毅 (h ónɡ)
(3)鞟 (ku ò)
(4)
曲肱而枕之 (ɡōnɡ)
(5)棘子成 (j )í
2. 重要詞語
(1)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據(jù),執(zhí)守;游,廣泛涉獵
(2)
君子義以為質(zhì): 根本,基礎(chǔ)
(3)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懂得,明白
(4)
既得之,患失之:
擔(dān)心,憂慮
(5)
人不堪其憂: 經(jīng)得起,忍受
5、(6)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喜好
(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弘,心胸開闊;毅,意志堅定
(8) 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
修飾。這里指對外在形式如儀容、舉止、禮節(jié)等的修飾
和講求
(9)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解說
3. 通假字
(1)孫以出之: 通 “ 遜 ”,謙遜
(2)知者不惑: 通 “ 智 ”,聰明
4. 虛詞用法
君子義以為質(zhì): 把,介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而,來,連詞
(1)以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而,連詞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把,介詞
君子
6、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 用,干,與 “何 ”
連用,譯為 “ 哪里用 ”“ 干什么 ” ,介詞
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做,動詞
(2)為
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 呢,語氣助詞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和,介詞
(3)與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和,介詞;通 “ 歟” ,
表疑問語氣
5. 詞類活用
(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意動用法,以 ,, 為可恥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名詞用作動詞,吃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形容詞用作動詞,喜好
7、
6. 特殊句式
(1)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2)賢哉,回也: 主謂倒裝
(3)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 ,, 乎” ,反問句
(4)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 何以 ,, 為 ” ,反問句
7. 成語積累
(1)殺身成仁: 犧牲生命,成全仁道。后指為維護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
(2)惡衣惡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3) 患得患失: 未得時,擔(dān)心不能得到;得到時,又擔(dān)心失去。形容一味擔(dān)心得失,斤斤計較個人的利害。
(4)簞食瓢飲: 指清貧的生活。
(5)富貴浮云: 把富貴看得像浮云
8、一樣。后來也指功名利祿變幻無常。
(6)發(fā)憤忘食: 為了努力學(xué)習(xí)和工作,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
(7)樂以忘憂: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8)任重道遠: 負擔(dān)重,路途遠。比喻肩負重大任務(wù)又要經(jīng)歷長期艱苦的斗爭。
(9)死而后已: 死后方才停息。比喻貢獻一切力量。
8. 名句積累
(1) 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于利 。
(3)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
語段賞析
1. 子曰:
9、“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賞析 孔子說: “ 追求正道,執(zhí)守道德,依據(jù)仁愛,游習(xí)六藝。 ”
孔子提出一個人心中要有理想, 有操守, 關(guān)愛人, 廣泛學(xué)習(xí), 這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目的。
孔子培養(yǎng)學(xué)生, 以 “ 仁德 ” 為綱領(lǐng), 以六藝為基本,使之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這對今天我們培養(yǎng) “ 四有 ” 新人很有借鑒意義。
2.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賞析 志士仁人,絕不貪生怕死而損害仁道,只會犧牲生命來成全仁道。
孔子所說的這句話, 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 “ 仁 ” 為最高原則的。 生命對每個人來講
都是十分寶
10、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就是 “ 仁 ” ?!?殺身以成仁 ”,就是要人們在
生死關(guān)頭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 ” 。自古以來, 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在國家和
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3. 子曰: “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賞析 孔子說: “君子之道有三,我沒有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憂愁,有智慧的人不
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 ”
作為君子, 孔子認(rèn)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 這里他強調(diào)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 仁、智、
勇。這是通行天下的三種美德,又叫 “ 三大德 ”
11、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仁者足以愛人,
故胸懷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憂愁;智者足以明禮,故能克己復(fù)禮, 故不為一己私利而迷
惑;勇者出自禮仁, 大義凜然, 殺身成仁, 故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懼。 一個具有 “ 仁、智、勇 ”
三種美德的人, 就是一個以 “ 天下為公 ” 為己任的人。 這樣的一個人怎么會為一己私利而憂
愁起來,迷惑起來,畏懼起來呢?古往今來凡是以天下為己任,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作
出重大貢獻的人,無一不是具有 “ 仁、智、勇 ” 三種美德的人。相反,一個把一己私利看得
很重、不擇手段四處伸手的人,必然經(jīng)常迷惑、憂愁、而且畏懼
4. 曾
12、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遠乎? ”
賞析 曾子說: “ 士人不可不心胸開闊、意志堅毅,因為擔(dān)子沉重,路途遙遠。以實行
仁德為己任,擔(dān)子不是很沉重嗎?直到死才罷休,路途不是很遙遠嗎? ”
讀書的目的是什么?讀書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智。提高德行就會心胸寬廣,
克己奉公; 提高才智需要意志堅強, 孜孜以求。 “ 士 ” 為什么不可以不弘毅呢?是因為任重
而道遠。 任重在哪里呢?重在把實行仁德作為自己的責(zé)任, 不光自己要實行, 而且還要加以推廣, 這個責(zé)任難道還不重大嗎?道遠在哪里呢?道遠在奮
13、斗到死才停下來, 自己死后, 一
代一代還要繼續(xù)傳承下去, 難道這個道路還不遙遠嗎?曾子的話闡述了提高德才水平的重要性、實用性和歷史永恒性。
重點研讀
1.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你怎樣理解“浮
云”的比喻義?
答案 形象地表述孔子心境的,可以 7.16 章和 7.19 章為例。
7. 16 章把高尚的情懷寓于樸素的敘述之中,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帮埵枋?,飲水,
曲肱而枕之”, 看似平淡的短短十個字, 把清苦的生活說得富有情味, 確實是洋溢著發(fā)自內(nèi)
心的快樂?!坝谖胰绺≡啤卑炎约簣猿值懒x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堅定。
14、
“浮云”可使人聯(lián)想起多種比喻義, 如: ①聚散無常,喻富貴短暫,猶今天所說過眼煙
云;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貴與自己無關(guān);③浮云至輕至淡,喻富貴無足輕重。
7.19 章“女奚不曰”四個字, 把孔子對安貧樂道生活態(tài)度的自我欣賞表現(xiàn)得非常傳神。
忘食、 忘憂,說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質(zhì)生活的快樂,而是追求真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快樂, 是經(jīng)
過努力獲得的高尚的快樂。而第三個忘:忘老 (“不知老之將至” ),更是把這種快樂推向新
高峰、新境界。 2·1·c·n·j·y
2.“鄙夫可與事君”章, “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一句, 一般都解釋為“患不得之”。
15、
但也有人認(rèn)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 如朱熹《論語精義》 引呂氏曰: “憚于任事,
故未得而患得; 好利無厭, 故既得而患失。 ”你對這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請聯(lián)系實際作簡
要陳述。
答案 現(xiàn)實生活中患得的情況并不少見。 有的是比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獲, 認(rèn)為不
合算而患得;還有的是對得到以后的責(zé)任有畏難情緒,害怕不能勝任而患得。
3.孔子說“君子喻于義”,但只是主張“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并不反對正當(dāng)
的求利。 韓非子則認(rèn)為君臣父子之間只有利害關(guān)系, 沒有道義關(guān)系, 彼此是“用計算之心以
相待”的, 都是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
16、(見《韓非子 ·六反》 )而后來的儒家走向另一個極
端,產(chǎn)生了諱言利、 排斥利的傾向, 如董仲舒就主張“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見
《漢書 ·董仲舒?zhèn)鳌? )。試對這三種主張作簡要評論。 www-2-1-cnjy-com
答案 孔子和后世儒家的價值觀,參考本課“相關(guān)鏈接”。
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的價值觀,完全是功利主義的。他們崇尚競爭、 崇尚實力, 否定
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價值。 這種主張可以一時達到富國強兵之效, 它把人們追求勢利而引發(fā)的
競爭和沖突合法化、絕對化,毒害了人們的思想,破壞了人際關(guān)系,敗壞了社會風(fēng)氣,從長
遠來說, 會給社會
17、造成很大危害。 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就是這樣。 理想的價值觀應(yīng)該是義利統(tǒng)一
觀。 2-1-c-n-j-y
合作探究
“君子”與“小人”是 《論語》 中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兩個詞語。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算作
君子,什么樣的人是小人呢?普通人如何才能成為君子呢?請以“走近 《論語》—— 卻說‘君
子’與‘小人’”為主題,進行一次探究活動。
提示 “君子”與“小人”不僅是 《論語》 中出現(xiàn)頻率極高的兩個詞語, 也是中國社會中使用頻率極高的兩個詞語, 過去是這樣, 今天依然如此。 理解了“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對于我們處世做人大有裨益。 【
探究 第一步, 摘錄《論語》中孔子關(guān)于“君子”“小人”的闡釋,搜集古人關(guān)于“君
子”“小人”的論述,做讀書卡片。 【
第二步,研讀關(guān)于 《論語》 的讀書卡片, 重點了解孔子所述“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
第三步, 研讀古人有關(guān)“君子”與“小人”的論述, 然后與孔子的闡述進行比較, 了解
孔子的君子觀對后世的影響以及后世對孔子思想的發(fā)展。 最后思考: 在今天, 什么樣的人才
能算作君子?我們今天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君子觀? 【
第四步,再次研讀《論語》有關(guān)“君子”的闡述,了解在孔子的思想中,普通人通過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