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第一單元教學設計.doc
《《哲學與生活》第一單元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哲學與生活》第一單元教學設計.doc(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前 言(第一課時) 一、課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體系嚴密,學生難以學習 1、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學生動手的能力比較差,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 2、時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決定: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 二、新的體系: 1、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采取模塊式的組織形態(tài) ,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各課程模塊的內容相對獨立 ,實行學分管理 。 必修部分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共8個學分,設4個課程模塊。 選修部分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共12個學分,設6個課程模塊。 各課程模塊均為36學時,經考核合格,可獲2個學分。 課程模塊的開設順序應根據學生的選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必修模塊的學習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級完成。 本課程必修部分每周2學時,各課程模塊的教學以一學期為單位。 1、經濟生活 一個基礎:即是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系統(tǒng)聯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對應: 一個要求:即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 明協調發(fā)展的要求。 4、生活與哲學 三個內容: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常識。 必修課程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設置三個模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設置生活與哲學模塊。這四個課程模塊的建構,貫徹了整體規(guī)劃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德育課程體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系統(tǒng)聯系,又體現內容目標的遞進層次。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常識,將成為本課程的重要內容。 科學會主義常識 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 3、選修: 經濟學常識 科學思維常識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選修課程 是基于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課程模塊的設置,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既著眼于學生升學的需要,又考慮到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需求;既體現本課程作為德育課程的特有性質,又反映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特有價值。 三、《生活與哲學》模塊: 1、學習哲學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yǎng)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生活與哲學》課程的基本性質: 對高中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的教育。明確該門課程不是一般的哲學概論。通過學習,使學生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3、《生活與哲學》教材的設計思路: 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為統(tǒng)領,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講述,融入到了社會生活、實踐的主題之中。從生活、實踐出發(fā),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情境導入等方式,呈現哲學模塊的基本內容。 把哲學模塊的核心問題確定為:如何看待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如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全書從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選擇四個方面展開,即四個單元,每單元突出一個核心問題。如此層層遞進,大問題套小問題,全書形成一個“樹”形的問題串。 4、《生活與哲學》模塊四單元之間的邏輯聯系: 生活、實踐的觀點(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認識世界: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物質 意識 實踐)——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聯系 發(fā)展 矛盾 創(chuàng)新)——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歷史的真諦 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實現)。 5、《致同學們》:一共有六個自然段: (1)、引入:由書名引入到了哲學與生活之間是否存在在一定的關系這個問題。 (2)、回答:生活與意識存在著一定的辯證關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與哲學的關系,因為生活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3)、遞進:僅僅有生活還不足以形成哲學,因為哲學是在生活與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思索而形成的。 (4)、遞進:任何哲學不管是還是錯的,它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升華,但是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正確的,因為它能夠正確的探究到自然、人類社會與人的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 (5)、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性。 (6)、熱情的口吻號召大家學習哲學。 四、我們如何閱讀這本教材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本教材分為單元、課、框、目四個層次。 ◎單元是構成本教材的基本單位,每單元由單元導語、課文、綜合探究三部分構成。單元導語簡要地告訴我們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單元的目的、意義。 ◎課文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每課由課文導語和框構成。課文導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課的目的、意義。 ◎框是構成課文的基本單位,它由若干目構成。作為量化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每框大體按1學時安排。 ◎目既是構成框的基本單位,也是展示課文的基本步驟和環(huán)節(jié)。它主要由正文和輔助文兩部分構成。 其次,我們需要知道,正文和輔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從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體字組成;從內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動和原理兩部分組成。探究活動是我們學習原理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路徑,它往往通過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現象的思考,使我們在思維中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從中了解、領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輔助文,設三個欄目:“相關鏈接”是對相關原理、實例、資料的引述;“名言”所摘錄的往往是與原理緊密相關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論;“專家點評”是對疑難問題進行解析,對相關原理作拓展性說明。 最后,我們應該注意,綜合探究是單元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由探究活動目標、探究活動建議、探究路徑參考和理論評析四部分構成。綜合探究具有體現本單元相關知識的聯系的功能,具有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功能,是我們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一綜合探究可安排1學時。 單元導語:告訴我們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單元的目的、意義。 課文導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本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本課的目的、意義。 生 框構:框是構成課文的基本單位,它由若干目構成。作為量化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每框大體按1學時安排—。目是構成框的基本單位,包括正文和輔助文兩部分,也是展示課文的基本步驟和環(huán)節(jié)。 課文:學習的主體內容: 活 與——單元: 哲 學 探究活動目標 綜合探究: 探究活動建議 探究路徑參考 理論評析 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第二課時) 一、綜合解說 【地位作用】 本單元在全書中起著引領和導入作用,是全書的起始課。什么是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哲學在社會發(fā)展中有什么作用?這些問題的探究與學習,有助于我們在掌握本單元基本理論的同時,為全書的學習打下基礎。 從身邊的哲學入手,通過對哲學概念和哲學基本問題的體會,有助于我們劃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界限,以科學的世界觀指導我們現在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對我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主要內容】 根據最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分為三課:第一課“美好生活的向導”;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第三課“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課包括兩個框題:生活處處有哲學;關于世界觀的學說。第一框共兩個目題:第一目從我們的生活入手,說明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第二目講了兩個問題:一是哲學的本義愛智慧;二是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兩個目題:第一目講哲學概念的基本含義。第二目主要講哲學與具體科學的相互關系。 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們了解什么是哲學、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等。引導同學們進入生活與哲學的學習。 第二課包括兩個框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第一框共兩個目題:第一目從哲學研究的問題入手,指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進而分析了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第二目分析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從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義,指出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其次分析唯心主義,指出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并說明了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最后指出雖然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陣營。通過本課學習,使同學們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掌握什么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吸收前人的智慧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 第三課包括兩個框題: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第一框共兩個目題:第一目從歷史事實入手,設置探究,引導學生感悟社會存在對哲學思想的決定性作用。第二目進一步闡釋哲學思想對社會變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個目題:第一目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論證其出現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對比的基礎上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歷史脈絡,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通過本課學習,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自覺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積極性。 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知識結構: 生活處處 有哲學 美好生活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的向導 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 為什么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基本觀點 百舸爭流的思想: 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生活智慧與 三種基本形態(tài) 近代形而上學 時代精神 唯物主義和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 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兩種基本形態(tài) 客觀唯心主義 時代的精神的總結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 和升華 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時代精神 社會變革的先導 的精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 三、單元導語: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我由什么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哲學就是通過對一系列關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質和普遍規(guī)律問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門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和思想智慧,是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好哲學,終生受益。 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哲學的含義 (2)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 (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4)哲學與方法論的關系 ◇理解:(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哲學的本義和任務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分析:(1)聯系身邊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 (2)列舉人們具體的世界觀并分析哲學的含義 (3)用史實分析哲學與具體科學的相互關系 (4)分析馬克思、恩格斯、黑格爾等哲學家的哲學思想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身邊的哲學的分析,培養(yǎng)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對哲學思想的歷史淵源的分析,培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3)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知識三對關系的分析,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 (4)通過對身邊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學家觀點的體悟,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哲學的產生、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增強我們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 (2)通過對哲學概念、世界觀概念的分析,激發(fā)自覺樹立科學世界觀、自覺增強哲學修養(yǎng)的熱情 (3)通過對哲學與具體知識的學習,增強我們以哲學為指導,學好具體知識的自覺性 二、【重點、難點】: 1、哲學與愛智之學 2、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3、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tǒng)一的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將從生活中的哲學思想人手,體驗哲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了解哲學概念,為開始全書的學習做好思想準備。 四、【方法點津】: (1)運用比較法,理解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2)運用辯證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學與具體知識的關系。 (3)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論聯系實際,用科學的世界觀自覺地指導學生的學習。 五、【課文導語】: 人和動物不同。動物只是本能地“活著”,而人的生活應該是經過思考、有明確目標和意義的生活。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應該對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進行審視和思考。為此,我們不僅需要具體科學知識,還需要哲學知識。哲學和我們的生活是什么關系?什么是哲學?哲學研究什么?哲學和具體科學是什么關系?了解這些問題,可以使我們走進哲學,自覺地追求智慧,創(chuàng)造更美的人生。 第一框題 生活處處有哲學 一、生活處處有哲學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課堂探究:(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 (2)為什么我們應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聯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維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來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問題,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3)全面的思維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智慧,看待別人、分析自己等都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這說明生活與哲學密切相關。 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1)、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系在一起。 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2)、哲學應當提供讓人驚異、驚訝、驚醒的創(chuàng)新論斷。 國外一本工具書說,哲學家是那些“愛提出令人煩惱的問題,并給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們未必能夠同意這個“稀奇古怪”的定義,但它傳達出的哲學應當讓人“驚訝”的信息,則是人們必須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學需要驚異。驚異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為事物深層奧秘所激起的沉思。柏拉圖認為,哲學根源于驚異。亞里士多德說:“由于驚異,人們不僅現在,而且一開始的時候,就去進行哲學研究?!痹谏鐣嵺`基礎上,哲學思想起于對問題的“驚異”,進而以讓人感到“驚訝”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必然能起到“驚醒”世人的作用。“驚訝”的核心是思想創(chuàng)新。面對問題(新問題和老問題),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問題,不以平常思維考慮問題,不以平常語言談論問題,不以平常方式解決問題”。 哲學讓人“驚訝”,但反對故弄玄虛。使人“驚訝”的深刻的判斷內涵,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是不會脫離大眾的。 ◇名言題化:(結合課本P2名言) 恩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fā)展起來?!边@句話主要說明( ) A.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B.認識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學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 D改變自然界,需要發(fā)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義是說人們改變自然界的程度決定人們的智力程度,即說明哲學來源于實踐,即是實踐決定認識。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補充: 哲學上說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前兩者是客觀世界后者是主觀世界。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 ◇課堂探究:(1)你在童年時代是否也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2)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 (3)你現在經常思考哪些問題?為什么?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時代都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談體會。 (2)杞人憂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種追問和思考,而這種追問和思考非常寶貴,它使我們的思想進發(fā)出哲學的火花。 (3)此題非常開放,要根據每個同學具體的情況來探討。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教材通過兩句名言說明了哲學并不是懸浮于高空的思想樓閣,而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 3、結論: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名言題化:(結合課本P3名言) “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以前,就已經辯證地思考了?!边@說明( ) A、辯證法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 B、哲學思想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學就是辯證法 答案:B 解析:A、D兩項說法有誤,C項不能反映題意。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第三課時) 1、哲學的本義: ◇課堂探究:(1)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2)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著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個同學運用一般的思維方法,第二個同學運用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觀不同、指導思想不同。 (2)思維方法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所以,這樣的學問當然會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變化萬千,社會錯綜復雜,有時會使人們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處,正確的前行的路在何方?這時我們需要照亮前進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燈。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漢語中,哲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課堂練習:哲學的本義是指( ) A.智慧 B、聰明的人 C真理 D.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 2、哲學的任務: ◇課堂探究:(1)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2)伊壁鳩魯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體科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哲學觀念,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樂。 (2)因為哲學可以使人們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點起希望的明燈,從而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從哲學得功能上看,哲學作為世界觀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對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對待知識和規(guī)律,如何對待個人和社會、自己與他人。在這意義上,我們既可以說哲學是指導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說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名言題化:(結合課本P5名言) 馬克思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這句話主要是強調( ) A、馬克思是研究哲學的哲學家 B、哲學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學的人就不能進步 答案:C 解析:引文強調的是哲學的作用。A、B兩項不能表達哲學的作用。D項的說法過于絕對。 第二框題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一、關于世界觀的學說(第四課時) (一)、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課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這是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是自發(fā)的、樸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要靠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才能掌握。 1、哲學的含義 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所以要了解哲學的含義.就必須首先理解世界觀的含義。理解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課堂練習:哲學( ) A、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 B、就是世界觀 C、都是正確的 D、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答案:D 解析:哲學有正確與錯誤、科學與非科學之分.A、C兩項認為哲學是科學的、正確的不妥。B項把哲學與世界觀等同了.是錯誤的。 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1)、二者的區(qū)別。 ①含義不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則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②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tǒng)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系統(tǒng)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因此,我們既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做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補充:掌握世界觀的概念應明確:“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堆三部分,而不是世界某一部分;總的觀點、根本看法”不是對某類事物的觀點.不是零散的具體的看法(如:小王早上5點起床”就不是世界現。);世界現人人都有,但有科學扣非科學之分(如:“存在即被感知”就是錯誤的世界硯)。 (2)二者的聯系。 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 哲學與世界現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世界現所涉及的問題.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如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是物質還是精神。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是怎樣的,世界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有限和無限的關系是怎樣的.世界以何種狀態(tài)存在和發(fā)展,發(fā)展的動力、方向和道路是什么。我們究竟能不能認識世界.如何認識世界,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什么.其發(fā)展有沒有一般規(guī)律可循。等等。這些問題都屬于世界現的范圍.都是哲學研究的對象。 ◇課堂練習: 下列有關世界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c.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科學觀點 D、有的人有世界觀,有的人沒有世界觀 答案:B 解析:世界觀是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項排除。世界觀不一定是科學的,C項可排除。世界觀人人都有,D項排除。 3、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課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觀點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贊同 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觀念與其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觀同時為人們提供方法論指導,具有不同思想觀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舉的四種人的做法,第二、三種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反映著人的思想觀念。 (1)什么是方法論? 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2)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 3)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我們可以說,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問。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如圖所示: 人們對整個世界 世界觀 總的看法 根本觀點 用來觀察問題、處理問題 統(tǒng)一 哲學 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則 方法論 根本觀點 ◇課堂練習: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 ) A、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 B、方法論決定世界觀,世界觀體現方法論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D、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答案:c 解析:此題屬于基本理論觀點的考查。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就可以知道,只有c;項正確表達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二)、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第五課時) ◇課堂探究:從對具體“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體現出哲學思維的什么特點? ◇探究提示:哲學是研究世界上萬事萬物共同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哲學思維通過理性思考,從個性中歸納、綜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質。 1、具體知識的內容 人類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具體的知識,這些知識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如文藝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還有類是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如心理學、邏輯學等。圖示為: 自然知識 物理、化學、生物等 具體知識: 社會科學知識 文藝、倫理、政治等 思維知識 心理學、邏輯學等 ◇課堂練習:具體知識不包括( ) A、自然科學知識 C、思維科學知識 B、社會科學知識 D、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題的關鍵字“不”,此題為反向選擇題。 2、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 (1) 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guī)律和奧秘,哲學則對個別的規(guī)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 ◇提示:如何看待“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所包含的哲學思想? 黑格爾的命題,正確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學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認為哲學思想來自于主觀的“精神”和“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思想來源于人在實踐中對物質世界的反映。 (2)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課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論斷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探究提示:(1)哲學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離開具體科學,哲學就會干涸、枯萎。 (2)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哲學之所以富有生機和活力,能夠存在和發(fā)展,就在于它以不斷豐富的具體科學知識為基礎,從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結論。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思維拓展: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在歷史上,哲學曾被當作“知識的總匯”“科學的科學”。后來,哲學與具體科學分離,這時,哲學一方面真正獲得了作為最抽象、最概括的學說的地位,另一方面則更需要具體科學知識作為自己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和總結,才能體現其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的性質。 社會實踐和精神文明為哲學提供思想素材,哲學發(fā)展的過程應當是整個社會實踐和精神文明發(fā)展的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社會實踐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具體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智慧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因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管某些人是否愿意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一切領域的工作、一切科學的研究都在起指導作用,它總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原則。 所以,哲學不是生活經驗的簡單總結,用說幾個故事、講幾個成語來進行哲學教育,雖有其可取之處,但畢竟不是扎實的做法。只有徹底的理論,才能徹底地說服人。 (3)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課堂探究:(1)牛頓的世界觀對他的科學研究有什么影響?如果牛頓不相信上帝,還會得出“第一推動力”的結論嗎? (2)牛頓研究工作的得與失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義世界觀推動了他的科學研究,唯心主義世界觀阻礙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頓不相信上帝,是不會得出“第一推動力”的結論的。 (2)牛頓工作的得失告訴我們,科學研究應該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否則,科學研究會失去正確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亂和失敗。 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茖W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種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就會在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失去正確方向,甚至陷人混亂和失敗。因此,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 ◇思維拓展:對哲學概念的總結。 (1)從字義上看,哲學是使人聰明、啟發(fā)智慧的學問。古人說“知人則哲”,就是其義。 (2)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在不斷處理自己與自然界、自己與他人和社會、自己與自己的關系中,逐步形成一種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即世界觀。世界觀幾乎人人都有,但人們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往往是零散的、樸素的、缺乏理論論證的。如果將世界觀形成一套體系,用某種理論形式表現出來,那就是哲學。必須澄清一種錯誤認識:即認為哲學都是科學的,其實不然,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主要是從哲學的體系上來講的,至于其內容,則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3)從與具體知識的關系看,哲學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人們在處理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中,在調節(jié)自身的關系中,積累了許多具體的經驗。文明史開始后,逐漸有了具體科學知識。這些具體科學知識講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領域的問題,揭示的都是某一特定領域的事物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人們對具體事物的認識越來越豐富,經過長期的積累,人們以各種具體知識為基礎,思考和研究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guī)律,以及人與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質關系,還有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共同規(guī)律,當人們將這些認識系統(tǒng)化理論化,就成了哲學??梢姡唧w科學是哲學的基礎,而哲學反過來會給具體科學的發(fā)展以指導,兩者是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4)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當人們以一定的世界觀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時,世界觀就具有了方法論的意義。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具體知識之間聯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哲學是世界觀和具體知識的統(tǒng)一 B、哲學就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具體知識 C、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具體知識 答案:C 解析:A、B、D項是錯誤的,可用排除法,得到正確選項。 2、下列對哲學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B、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C、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世界觀D、哲學是對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答案:C 解析:此題為反向選擇題。C項錯在“科學化”上,因為哲學不一定都正確,不一定都是科學的。 本課小結:在生活邏輯的基礎上,本課解決了一個核心問題——哲學的概念。從知識邏輯上講,圍繞哲學概念,主要講了三個關系:哲學與世界觀、哲學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 本課板書設計: 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處處 有哲學 哲學的本義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美好生活的向導 哲學的任務 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 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哲學的基本問題 (2)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 (3)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 ◇理解: (1)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 (2)正確認識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3)區(qū)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分析: (1)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 (2)從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論斷來分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3)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判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能力目標: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維能力 3、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本課學習,了解哲學發(fā)展的歷史,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求 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二、【重點、難點】: 1、哲學的基本問題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三、【整體感知】: 同學們學習本課,將通過認識哲學的基本問題來區(qū)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一直貫穿著哲學發(fā)展的歷史。通過對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家的言論中,感受哲學思辨的獨特魅力,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 四、【方法點津】: (1)列舉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論,進行分析、判斷。 (2)從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具體做法來區(qū)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3)結合事例說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性。 (4)結合當地政府的政策、舉措分析是否堅持了唯物主義。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言行并結合本課知識進行歸類、總結。 五、【課文導語】:在人類追索智慧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哲學派別。它們在相互辯難中發(fā)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各種哲學派別的本質?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掌握什么是唯物主義、什么是唯心主義.吸收前人的智慧,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 第一框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第六課時) ◇課堂探究:哲學研究的問題有許多,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貫穿哲學發(fā)展始終的基本的問題? ◇探究提示:哲學研究的問題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維等,但是貫穿于哲學發(fā)展始終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多方面的。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有兩個方面。其中,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統(tǒng)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對這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人能夠認識世界,這已被人的實踐活動所證實。馬克思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可知論者認為思維不能正確地反映存在。這種觀點忽視了社會實踐的發(fā)展和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提高。 對以上問題可以采用圖示法理解: 哲學的基本問題在于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思維能不能正確反映存在 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 否認正確反映存在 承認能正確反映存在 存在決定思維 思維決定存在 唯心主義 不可知論 可知論 唯物主義 ◇課堂練習: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問題 C.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B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 D.唯物與唯心的關系問題 答案:C 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故選C。其余選項錯誤。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課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學問題是什么? (2)你認為處理好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重要嗎?為什么?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學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學習計劃、教學計劃、收獲計劃、做工方法、企業(yè)經營策略這些屬于思維的問題,而學習實際、教學實際、收獲實際、做工實際和企業(yè)面對的實際則屬于存在的問題。 (2)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十分重要。因為學習計劃的制定必須從你自身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如果學習計劃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情況,起不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如果不制定學習計劃則又會使我們的學習帶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一個好的學習計劃是能夠如實地反映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的,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習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人類誕生數百萬年來,一代又一代地從事的活動主要歸結為兩類,一是認識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長過程中,人類不僅逐漸認識著外部世界的現象、本質與規(guī)律,不斷思考著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而且在盡力追求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就每個人來說,他總是在不斷地處理著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自己與自然界的關系,二是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三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因此,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對思維和存在究竟哪個是本原,思維與存在究竟誰決定誰的問題回答得不同,哲學的性質就不同;對思維和存在究竟哪個是本原,誰決定誰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因此,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課堂練習: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 A、是否承認存在決定思維 B、是否承認思維反映存在 C、是否承認世界是可以正確認識的 D、是否承認人能不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答案:A 解析:凡承認存在決定思維的,屬于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存在的,屬于唯心主義,故選A。B、C、D三項都從屬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不選。 第二框題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第七課時) (一)、唯物主義 ◇課堂探究:你同意這位學者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理解嗎?談談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者也追求精神的滿足,唯心主義者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能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意義上使用,如果給它們加上別的意義,就會造成混亂。 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課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 (2)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 (2)上述觀點屬于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哲學與生活 哲學 生活 第一 單元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818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