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滬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C卷.doc
《粵滬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C卷.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粵滬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C卷.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粵滬版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C卷 一、 選擇題 (共9題;共21分) 1. (2分)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如圖所示表示的是來自遠處的光經(jīng)小麗眼球折光系統(tǒng)的光路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 小麗是遠視眼 B . 小麗的視力良好 C . 應利用凹透鏡矯正 D . 應利用凸透鏡矯正 2. (2分)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時,在離透鏡15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當物體位于透鏡前35cm處時,在透鏡的另一側(cè)可得到( ) A .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 正立、縮小的虛像 3. (2分)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振動停止,聲音立即消失 B . 超聲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l08m/s C . 發(fā)聲體的振動幅度越大,音調(diào)越高 D . 學校路段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嗓聲 4. (2分)當燭焰離凸透鏡4厘米時,在凸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 A . 1厘米 B . 3厘米 C . 4厘米 D . 5厘米 5. (2分)如圖,圖中能正確表示像與物關(guān)系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把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50cm處,在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觀察到倒立、縮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鏡的焦距不可能是 A . 5cm B . 10cm C . 20cm D . 30cm 7. (3分)光的世界豐富多彩,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下列說法中符合實際的是( ) A . 近視眼鏡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線的發(fā)散作用 B . 照相時,被照者應站在距鏡頭二倍焦距以外 C . 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D . 投影儀是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虛像的原理工作的 8. (3分)像的成因有三個,直線傳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實像和虛像兩種.對下面所列的六個成像實例,說法正確的是( ) ①針孔照相機內(nèi)所成的像; ②在潛望鏡中看到的像; ③汽車觀后鏡中的像; ④放大鏡中看到的像; ⑤電影銀幕上的畫面; ⑥海市蜃樓的奇觀. A . 屬于實像的是①④⑤ B . 屬于直線傳播成像的是①② C . 屬于折射成像的是④⑤⑥ D . 屬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③ 9. (3分)下列物態(tài)變化的事例中,不正確的是( ) A . 電冰箱冷凍室內(nèi)出現(xiàn)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xiàn)象 B . 夏天陰涼地方的石頭比較潮濕,這是液化現(xiàn)象 C . 舞臺上用干冰制作“云霧”,這是汽化現(xiàn)象 D . 衣柜中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這是汽化現(xiàn)象 二、 填空題 (共9題;共27分) 10. (4分)在“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實驗中,需用________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稱量前先要調(diào)節(jié)________使天平平衡,稱量時砝碼應放置在天平的________盤。為了得到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他需要選取________不同的同種材料的物體進行多次實驗。 11. (2分)在用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時,應根據(jù)估計所用的砝碼,按質(zhì)量________(選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向右盤中增減砝碼;在調(diào)換砝碼時,如果發(fā)現(xiàn)添加最小的砝碼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碼又嫌少,這時應采取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12. (1分)在新型飛機研制中,將飛機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模擬氣流迎面吹來,便可以模擬空中的飛行情況,此時,機艙里的飛行員感受飛機在飛行,則他所選的參照物是 ________ . 13. (2分)自2004年4月18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已進行第五次大提速,這次大提速全國總共增開了19對“站式直達城際特快列車”,在車次前冠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根據(jù)上述列車運行時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車從北京到蘇州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約等于________km/h。 車次 運行區(qū)段 北京-蘇州 蘇州-北京 運行距離 Z85/86次 北京-蘇州 Z85次19:35開次日6:55到 Z86次19:28開次日6:51到 1379km 14. (4分)小李同學看到在沸騰的油鍋中取鐵球的表演后,得知鍋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組成的混合液體,油的沸點為287℃,醋的沸點只有60℃,當溫度達到________℃時液體就沸騰了,繼續(xù)加熱,液體的溫度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升高,表演時鐵球的溫度不可能超過________℃,只有當________時,繼續(xù)加熱,液體溫度才會升高. 15. (3分)如圖所示,秋天的九華山路是蕪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傾瀉在滿地黃色的銀杏葉上,葉片上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些圓形的光斑.銀杏葉呈現(xiàn)黃色是因為銀杏葉________(選填“吸收”或“反射”)黃光,“圓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太陽________(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16. (7分)小明發(fā)現(xiàn):水滴可使平行光發(fā)生如圖(1)(2)所示的變化,且水滴變凸,其焦距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把寫有“愛物理”字樣的紙條先后放在左右兩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從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圖(3)、(4)所示,這種放大功能類似于________(放大鏡/投影儀),且水滴變凸,其放大功能________(變小/不變/變大). 列文虎克當年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他制作玻璃球以觀察青蛙卵.用高溫火焰加熱玻璃棒的一端使其熔化,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如圖(5)所示,由此可知玻璃是________(晶體/非晶體);用鑷子將液態(tài)玻璃球取下并使其自然冷卻__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固態(tài)玻璃球;透過玻璃球觀察直徑為1.0mm的青蛙卵,成的像與刻度尺比對情況如圖(7)所示,該青蛙卵像的直徑為________cm,此時該玻璃球的放大倍數(shù)為________倍. 17. (2分)天文愛好者可以用開普勒望遠鏡來觀察行星和月球,這種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________鏡.通過這種望遠鏡所看到的物體是________的像(選填“倒立”或“正立”). 18. (2分)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個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體,這是水滴的相當于一個________鏡,拿一個放大鏡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調(diào)節(jié)這個鏡子與水滴之間的距離,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體,這時它們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選填“望遠鏡”或“顯微鏡”). 三、 作圖題 (共3題;共15分) 19. (5分)如圖所示,已知射向凹透鏡的入射光線,請畫出折射光線. 20. (5分)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請在圖中畫出:①過O點的法線;②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1. (5分)做出平面鏡中的像. ? 四、 簡答題 (共1題;共6分) 22. (6分)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號”飛船成功發(fā)射,下面幾幅圖是當時的一些情景.請你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劑是________(填“固”、“液”或“氣”)態(tài)的.它是通過既降溫又加壓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我們看見火箭剛點燃時周圍大量的“白氣”是由于水先________后________形成的. (2)我國自行研制的宇航服的頭盔玻璃必須能減弱________(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對眼睛和皮膚的損害.飛船的兩側(cè)各設置了一個黑色、寬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它可以將________轉(zhuǎn)化為________能. 五、 計算題 (共2題;共10分) 23. (5分)動車從福安開到福州115km,所用時間30min,求動車平均速度多大? 24. (5分)設地球距離月球3108m,人類發(fā)射的月球探測器能夠在自動導航系統(tǒng)的控制下在月球上勻速直線行走,且每隔5s向地球發(fā)射一次信號.某時刻,探測器發(fā)出信號時,前方相距32m處存在障礙物,經(jīng)過5s,探測器再次發(fā)出信號時距離障礙物22m;再經(jīng)過5s,探測器發(fā)出自動剎車裝置出現(xiàn)故障的信息.為避免探測器撞擊障礙物,地球上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學家決定對探測器進行人工剎車遙控操作,科學家輸入命令需要3s.已知電磁波傳播速度為3108m/s. 求:(1)月球探測器勻速行進的速度. 【答案】解:由某時刻,控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在探測器前方相距32米處存在障礙物,經(jīng)過5秒,控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探測器距離障礙物22米可知, 探測器在5s的時間t內(nèi)通過的距離s=s1﹣s2=32m﹣22m=10m, 由此可以求得探測器的速度:v= = =2m/s (1)當探測器收到地面剎車指令時,與障礙物的距離. 六、 實驗探究題 (共4題;共34分) 25. (4分)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實驗過程中,他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 (1)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位于10cm刻度時,再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則應將光屏向________調(diào)節(jié)(填“上”、“下”).調(diào)好光屏后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___的實像,這一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________的成像特點(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2)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處,光屏應________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填“靠近透鏡”或“遠離透鏡”) 26. (7分)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 (2)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些,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實驗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的電子表分別表示小車在斜面頂端、中點和底端不同時刻,則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時,做_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7. (14分)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常溫下,酒精燈的玻璃是________ 態(tài),酒精是________ 態(tài). (2)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萘受熱均勻,而且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3)除采取水浴法使萘受熱均勻,本實驗還采取了其他三種方法使萘受熱均勻,結(jié)合裝置圖說出其中一條措施:________. (4)加熱一段時間后,可看到燒杯中有“白氣”冒出,“白氣”是 ?。ㄌ钚蛱枺? A . 水蒸氣 B . 小水珠和小水滴 C . 萘蒸氣 D萘液滴 (5)請為這次實驗設計一張合理的表格. (6)據(jù)圖象(如圖2)可知萘熔化持續(xù)________ 分鐘,萘是________(填“晶體”、“非晶體”)理由是________. 28. (9分)某同學在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guān)系”的實驗: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__.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________(選填“點燃”“未點燃”)蠟燭的一側(cè)觀察. (3)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蠟燭B跟蠟燭A的像________,說明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由此推知人眼________區(qū)分像的虛實(選填“能”、“不能”). (4)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________. (5)如果小明在尋找蠟燭甲的像的位置時,無論怎樣沿桌面移動蠟燭乙,都不能使它與蠟燭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第 13 頁 共 13 頁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共9題;共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 填空題 (共9題;共27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三、 作圖題 (共3題;共15分) 19-1、 20-1、 21-1、 四、 簡答題 (共1題;共6分) 22-1、 22-2、 五、 計算題 (共2題;共10分) 23-1、 24-1、 六、 實驗探究題 (共4題;共34分) 25-1、 25-2、 26-1、 26-2、 26-3、 26-4、 26-5、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8-1、 28-2、 28-3、 28-4、 28-5、-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粵滬版八 年級 上學 期期 物理 試卷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915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