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doc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把握全文的結構,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①了解辭的體裁特點。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②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xiàn)詩人的形象。 ③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了解辭的體裁特點。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在文中著重表達的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對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的贊美。領略辭中表現(xiàn)的遺世獨立、心胸曠達的樂觀精神。 教學方法:講授、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家作品 陶淵明(367~427),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大詩人,田園詩鼻祖。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晉書》、《宋書》均謂其系陶侃曾孫。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等。 ① 詩作多描繪自然景色及田園生活,寄寓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棄。 ② 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wèi)銜微木》等篇,寄寓抱負,頗多悲憤慷慨之音。 其藝術風格,兼取平淡與爽朗,語言質樸自然。 為謀生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等一類小官,在彭澤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職歸 隱。陶淵明少年時,受儒學熏陶,曾有“大濟于蒼生”的抱負。東晉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嚴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難有通過做官來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機會。加之他“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又厭倦官場世俗,常常是“一心處兩端”(出仕與歸隱)。他29歲開始出仕,歷13個年頭,時官時隱3次,做官時間總計不過4年。 二、寫作背景 東晉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做彭澤令八十天,因看不慣當時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丑惡, 決心“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為此,寫出了這首著名的《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自居易、蘇軾、 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土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 三、參考譯文: 我家境貧困,僅靠耕種田地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糧缸里通常沒有糧食能儲存下來,我找不到什么維持生計的辦法。親戚朋友大多勸我出去做個小官,我自己也有這種想法,但苦于沒有門路。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因為我的貧苦境況就把我推薦了去,于是我被任命為小城的官吏。這時戰(zhàn)亂還沒有平息,我心里害怕遠地的差使。而彭澤縣離家鄉(xiāng)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獲的糧食也足夠釀酒之用,因此我就在彭澤縣擔任職務。但沒過多久,我思念田園,也就產生了歸鄉(xiāng)的念頭。為什么呢?因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會勉強做作,不愿強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挨凍受餓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但違背自己本性導致的身心交病遠比挨凍受餓更痛苦。我曾經做過官,但都是為生活所迫;于是感到煩惱不已,覺得這實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想著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裝日夜兼程地回去。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急切地要趕著去奔喪,就自己棄官離職了。從秋到冬,我只做八十多天的官。我想對這件事情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情,就寫了這篇文章,并命名為《歸去來兮》。乙巳年十一月。 歸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志受到形體的役使,那又為什么還要如此傷感失意而獨自悲哀呢?我認識到過去所做錯的已經無法挽回,但知道未來的事卻還來得及彌補。我確實已走入迷途但還不算太遠,現(xiàn)在已經覺悟到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船在水中輕快地漂蕩前進,微風吹動著我的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朧,天還不亮。 終于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高興地向前飛奔。家僮歡快地迎接,孩子們都在門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經長滿了荒草,松樹和菊花還依舊保持著原有的風貌。帶著孩子們進入屋里,美酒已經滿觴。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院子里的樹木,我感到非常愉快。倚著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懷,深深感到這簡陋狹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樂滿足。門經常關閉著,每天到園子里散散步,興味無窮,自有樂趣。拄著手杖走走停停,到處游息,不時抬頭眺望遠景。云氣自然而然從山洞飄浮而出,倦飛的鳥兒也知道回到巢中。日光漸漸暗淡,太陽即將落山,我還手撫著孤松,流連徘徊不愿離去。 歸來吧,我要與世俗斷絕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違背,再出游又能追求些什么呢?跟親人們談談知心話使人愉快,彈琴讀書又能夠消愁解憂。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小篷車,有時劃著孤舟,既要探尋曲折幽深的溝壑,又要經過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地生長,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羨慕自然界萬物各得其時、生機勃勃,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告終。 算了吧!人寄身世上,一生又能有多少時光,為什么不隨著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或去或留呢?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富貴榮華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游覽欣賞,或者放下手杖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山崗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澈的溪流我吟詠歌唱。姑且順其自然了結一生吧,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猶豫彷徨的呢? 四、文章主題探究 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歸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 場的厭惡和鄙棄,贊美了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來的決心。 五、文章體裁探究 文章的主體是一篇有韻的“辭”。 辭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容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故稱楚辭。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故用語氣詞“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內),虛詞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計在字數之內,每句三拍,例如,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漢,在辭的影響下又產生了“賦’’這種新文體。漢人將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但二者仍有顯著的區(qū)別。賦的句式進一步散文化,常用關聯(lián)詞語,長短句明顯增多,內容則以詠物說理為主,寫法上講究鋪排,即所謂“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主”,這就表明賦已是有韻的散文了;而辭仍然是詩,重在抒情。形式上盡管后來也有若干變化,但四句一節(jié)、每句三拍的格局還是保持了下來。 了解辭的體裁特點,對我們誦讀這篇課文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四句一節(jié)的形式沒有 變,全篇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稍長停頓,這樣讀下來,全篇層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為主(約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讀,節(jié)奏整齊,音韻鏗鏘,亦有悅耳動心之效。 應注意的是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仍可作六字句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寓形宇內(復)幾時”等?!皻w去來兮”(出現(xiàn)兩次)“已矣乎”當做一句讀,適當地延長讀末字的時間?!澳苏昂庥睢币韵掳司浣运淖志洌案毁F”兩句為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1、思考小序中講到了陶淵明辭官的原因有哪幾點?你覺得哪一點是最根本的? 明確: (1)“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不愿折節(jié)為吏,那凍餓難以忍受,違背本心就會身心都痛苦。 (3)余家貧,…… (4)“程氏妹喪于武昌”——親妹過世,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最根本的。 2、我們已經通讀全文,同學們也已經大致把握了全文的內容。那么我們現(xiàn)在再來明確 疏理一下全辭的敘事脈絡。學生相互討論。 明確: 第一段:辭官——歸途(思想斗爭)。 第二段:抵家——室內生活——涉園——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縱情山水(社會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與感悟)。 3、陶淵明想象自己從辭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覺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個隨之變化的過程呢?那這個情感線索又是怎樣的? 明確: 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 第二、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是靜謐而愉悅的。 第四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曠達、悠然。 歸納:自責---自悔---自覺----自醒 二、研讀第1段。 (1)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淵明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在課文的小序里陶淵明已經明確說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辭中第一段哪些詞又明確表達了這樣的心愿?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可追…‘迷途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從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三、研讀第2段。 討論三個問題: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抵家時的欣喜又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又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栽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四、研讀第3段。 本段中, 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 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 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 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 一窈窕尋壑,崎嶇經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的隱士情懷之表露。 7-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歸去來兮辭并序 歸去來兮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952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