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復習:先秦史[學案40]
《通史復習:先秦史[學案40]》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復習:先秦史[學案40](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國古代通史復習——七臺河實驗高中 趙同華 中國古代史斷限 一、按社會形態(tài)劃分: 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1年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夕 二、按朝代劃分 1、先秦時期(原始社會、三代、春秋戰(zhàn)國):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 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 4、隋唐時期:581年——997年 5、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997——1638年 6、明清時期:1638年——1840年鴉戰(zhàn)前 第一單元 先秦時期—
2、—秦統(tǒng)一前的歷史時期 原始社會:從遠古人類到氏族公社 奴隸社會: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奴隸社會的形成、發(fā)展、強盛時期 過渡時期:春秋戰(zhàn)國(東周)(前770-前221)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第一講原始社會 導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無不發(fā)端于農業(yè)文明,農業(yè)經濟是人類社會最初進入文明社會的最主要生產方式。由于多種原因,古代幾大文明中除了中華文明外,其它文明都中斷或衰亡,為什么中華文明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地向前發(fā)展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這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而其它文明的農業(yè)經濟相對脆弱。 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原始農業(yè)的狀況呢?考古
3、發(fā)現的原始遺跡、遺存,神話傳說。 一、原始農業(yè)的基本狀況 1、始祖:神農氏“制耒耜,教民農作”,“嘗百草”找到適合人們食用的谷物和約草。對各種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進行了試驗,逐漸選育出適合人類需要的栽培植物。 2、起源:從采集經濟向種植經濟發(fā)展而來。 3、區(qū)域:約一萬年前,農耕經濟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 4、種植格局:形成北麥南稻的農作物種植格局,并在各自的擴展、傳播中相互交融。 5、耕作形式:刀耕火種。主要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鐮等簡單的工具。 6、經濟結構: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為輔?!拔骞取薄傲蟆? 二、原始手工業(yè)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fā)明絲織技術的國家。上古
4、時代,人們就已經學會養(yǎng)蠶繅絲了。距今約4800年的原始文化遺址遺址出土有絲織品。 2、制陶是新石器時代手工業(yè)中最重要的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 三、原始商業(yè):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間或氏族內部出現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原始商業(yè)產生。 四、原始文化: 1、文字:起源傳說——“倉頡造字”;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畫符號是文字的起源。文字的發(fā)明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世代傳承。 2、原始繪畫: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有巖畫、陶畫、地畫。 特點:自然、生動、質樸、粗獷而又不失浪漫。 3、原始歌舞“儺戲”為后世戲曲起源;(祈獲豐收和狩獵勝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帶有巫術色彩) 針對性訓練1: 1
5、.2009年為農歷己丑年。1月3日,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限量制作發(fā)行的“牛年生肖賀歲金銀盤”在青島開始銷售,金銀盤正面為中國歷代特色生肖牛圖案紋飾,背面為甲骨文“?!? 字組合。其中,“牛”成為十二生肖之一,這源自 A.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B.中國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國原始的圖騰崇拜 D.中國古代的農業(yè)文明 2. 從地方行政組織來看,呂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這三個先后相繼的時代。其中與“部落時代”相對應的朝代是 ( ) A、原始社會 B、西周 C、秦朝 D、西漢 3、文明、文明的意義只
6、有在歷史的長時段中才能凸現,站在今天,回顧人類從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轉變過程,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步是 A.谷物種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飼養(yǎng) 4.祈盼“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一個特點是: A.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家畜養(yǎng)殖的傳統(tǒng) B.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第二講 夏、商、西周 一.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 1、約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7、夏朝出現。夏代已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出現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 2、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是個彌漫著神權色彩的王朝。商王遇事必定要占卜,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東征,滅商建國。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度: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周王室將土地連同土地上的人封賜給諸子臣下,廣建子國,用以拱衛(wèi)周王室,官職世襲。 (1)受封的對象或分封的類型:A親族,姬姓親屬;“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盾髯印と逍А?。B、功臣;C、先代貴族,古帝王之后等。 (2)目的:強化王權,控制地方?!胺饨ㄓH戚,以藩(蕃)屏
8、周” (3)作用:A、使西周貴族統(tǒng)治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B、當時對鞏固國家政權、擴大經濟范圍,都起重大作用,發(fā)揮了顯著效能。 C、但作為早期政治制度,它其無法避免的弱點和弊端。沒有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到西周末年,這套制度就出現了問題。 (4)特點:封國世襲,世代相傳;以血緣為依據,有嚴格的等級從屬關系。 2、宗法制: 宗法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種措施。 (1)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度。嫡長子是土地、財產和權力的主要繼承者,地位最尊貴,由嫡長子傳宗繼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稱為大宗。在一般情況下,周王以嫡長子承位,歷代的周
9、王都是大宗。歷代諸侯也由嫡長子繼承,歷代的卿、大夫和士也是如此。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周王的兄弟受封為諸侯,諸侯之兄弟受封為卿和大夫,卿、大夫之兄弟受封為士。士的長子為士,其余為庶人。諸侯對于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其余以此類推。 (2)目的: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又實行了分封與宗法制相結合的制度。大宗與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3)作用:宗法制度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宗法關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
10、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3、禮樂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種禮樂制度。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4、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及特點 1、在王位和爵位的繼承上實行世襲制 2、在地方管理上實行分封制 3、在王族內部實行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4、神權與王權結合; 5、以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 6、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針對性訓練2: 1.“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qū)劃為籍貫的表述,造成這一變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
11、??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三省六部制 2.右圖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與它有關聯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 3、(2007上海歷史)商鞅一人多姓。史書上說:秦封于商,故號商君。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人稱衛(wèi)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來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親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2009全國文綜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時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字,則盂孫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由此推論,司馬、司徒等姓氏應源自
12、 A.官名 B.爵位 C.溢號 D.行業(yè) 5.(2009全國文綜二)關于中國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說:“氏于國,則齊魯秦吳;氏于謚,則文武成宣;氏于事,,則巫乙匠陶?!庇纱祟愅?,王、侯、公孫等姓氏應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號 D.官名 6.(2009北京文綜高考)右圖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柱。<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迸c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7.(2009高考江蘇單科)“九鼎既成,遷于三國。夏后氏
13、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逼渲兴f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并在夏商周流轉,主要因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 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志 D.王朝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 8.(2009高考山東文綜)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這反映出賈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傳統(tǒng)的家庭等級觀念 C.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 D.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禮俗 9. (2009高考寧夏遼寧文綜)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在秦漢以后仍有重大影響,其主要表現是 A嫡長子繼承制 B.
14、 反復出現的分封制 C.三綱五常的倫理觀 D.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 10.(2009高考天津文綜)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 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 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 11.“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禮記?大傳》)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12. 《左傳》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士以其子弟為仆隸
15、),庶人、 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按等級遞減)?!边@段記載反映了 A.宗法制的等級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隸 B.西周在宗法制基礎上完善分封制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間無政治隸屬關系 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經形成 13. 右圖是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2005年回鄉(xiāng)祭祖情景,中華民族這種認祖 歸宗、祭拜祖宗的文化習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時期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 14. “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其中25個封國較大, 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些諸侯國( )
16、 A.承擔向周天子交納土地稅,帶兵打仗等義務 B.其君主是封國內的最高統(tǒng)治者,有主祭祖先和任意選擇統(tǒng)治繼承人的權力 C.有利于維護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擴大了周的統(tǒng)治范圍 D.25個大的封國大多是在爭霸戰(zhàn)爭中形成的 15、夏商周時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襲制 B. 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16.“親情是緣,相聚是緣”,這是自古以來就深存于每一個中國人心底的情結。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17、 D.郡縣制 17.考古發(fā)掘一座先秦墓葬時發(fā)現了用九個鼎隨葬的情況。根據周禮,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據出土的其他文物斷定它決非周天子墓葬。對此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A.奴隸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會剩余勞動產品更加豐富 C.分封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D.青銅鑄造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 18. 《禮記·王制》:“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器用,皆有等宜?!蔽闹兴从车氖? A.宗法制度 B.禮樂制度 C.君主專制制度 D.分封制度 19、分析右圖,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點在于它們 ( ) A.都服務于周王鞏固統(tǒng)治
18、的需要 B.都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C.都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D.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20、關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A.體現了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關系 B.體現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 C.體現了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行政關系 D.體現了官僚機構與人民的壓迫關系 21.宗廟是古代社會天子、諸侯、貴族階級祭祀祖宗的場所,目的是為了保持以家族為中心的宗法制度和鞏固貴族的世襲統(tǒng)治?!墩撜Z》中記載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意思是說孔子每次入宗廟都要問清楚該宗廟的規(guī)則要求,這主要說明了①孔子好學不倦,逢事必問②宗廟的規(guī)則實在太多、太繁瑣③宗
19、廟不允許外人進入④不同姓氏的宗廟規(guī)則不同,外人不一定清楚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夏商西周的經濟 1、農業(yè) ①生產工具:商周時期,青銅制品雖然廣泛存在,但由于銅的產量小,比較貴重,制作農具的主要材料還是木、石等。耒、耜仍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 ②井田制:商周時期,以溝洫將耕地分割成方塊田,呈“井”字形,故稱“井田”。井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由周王將全國土地層層分封給各級貴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2、手工業(yè):①商周時
20、期青銅鑄造技藝已相當成熟,工藝精湛,器物造型生動,展示了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 ②絲織業(yè)產生并發(fā)展起來。 ③早期的手工業(yè)由官府統(tǒng)一經營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設立的作坊內,使用官府供給的原料,官營手工業(yè)資金雄厚、規(guī)模經營,不計成本;集中眾多富有經驗和技術的工匠一起工作。官營手工業(yè)代表著古代手工業(yè)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3、商業(yè):①商朝時期,職業(yè)商人和最早的貨幣產生。 ②西周: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商人由官府集中統(tǒng)一管理,為政府服務。 針對性訓練3: 1、(2007海南,2)西周時期實行“工商食官”制度,這表明當時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A由官府控制
21、 B不受官府的干預 C存在官營和私營的區(qū)別 D以私營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為主 2、在我國古代,“社稷”是國家的代稱。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關于國家的這種理解,反映了我國古代 A非常重視祭祀 B 以農業(yè)為立國之本 C農業(yè)與土地的關系 D小農經濟的突出特點 四、土地制度: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集體耕種 ,平均分配產品———— 生產力水平低下決定。 2、商周井田制:耕地溝洫縱橫,形同井字,被稱為“井田”,這種土地制度,稱為“井田制”。 (1)時間:商代出現,西
22、周鼎盛。 (2)所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小雅·北山》 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占有制。不得買賣:田里不鬻?!抖Y記·王制》 (3)生產關系: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國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諸侯又將土地分賜給卿大夫。受田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權,不得轉讓與買賣,且要向國王繳納貢賦;諸侯、卿大夫強迫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榨取他們的勞動成果。 與分封制是什么關系?井田
23、制是商周社會的經濟基礎,分封制是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兩種制度都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 (4)井田制的破壞及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原因:A春秋時期由于鐵農具的使用,井田以外大量荒地開墾為私田;B戰(zhàn)爭頻繁,土地轉讓關系進一步發(fā)展,井田上耕作的勞動力不斷減少;C各國的稅制改革客觀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破壞表現:春秋時期大量“公田”被拋荒;部分“私田”逐漸成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貴族間爭奪土地的現象也頻繁發(fā)生。 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打破“公田”與“私田”的界限;魯國“初稅畝”;晉、楚、鄭等國改革。商鞅變法:正式宣布廢除井田制;在法律上承認土地私有制,并允許土地買賣;還實行
24、“依軍功行田宅”,即獎勵軍功,培植了一大批新興大土地所有者。 過變法運動,土地私有制在各國普遍確立起來,并成為我國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態(tài),一直延續(xù)了2000多年。 五、夏商西周的文化: 1、漢字起源于圖畫,商代甲骨文表明漢字已具有完整的體系。周代有金文。 2、夏商周三代的繪畫以人物肖像為主要內容、以壁畫和帛畫形式為主。 3、 殷商時期對日食的記錄————世界最早 針對性訓練4: 1.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現 B.各國的稅制改革 C.商鞅變法 D.鐵器和牛耕的使用 2.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實質的是 A.“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B
2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D.“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3.下列對私田的表述,錯誤的是 A.私田是廣大自耕農的私有田地 ? B.戰(zhàn)國以前已經出現了私田 C.鐵農具的使用使私田擴大???? ? D.公田轉化為私田使井田制瓦解 4. 史學界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東周以上無信史。也就是說,東周以前沒有可靠的歷史記載。這個觀點的主要錯誤在于,研究歷史 A.局限于文字記載 B.只重視古代神話傳說 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權威觀點 第三講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春秋與戰(zhàn)國(前770—476,475—前221)公元
26、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西周時期結束,史稱東周。春秋以魯《春秋》得名,戰(zhàn)國以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得名。 一、春秋戰(zhàn)國形勢特點:大動蕩、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1、經濟上:(1)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及推廣,促進生產力發(fā)展; (2)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2、政治上:(1)王室衰微,禮崩樂壞 (2)階級關系的變化,舊貴族有的沒落,有的向新興地主轉變,社會上出現了自耕農新階層。 (3)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軍功爵制代替了世卿世祿制。 3、軍事:戰(zhàn)爭頻繁,春秋爭霸,戰(zhàn)國兼并。為了戰(zhàn)爭獲勝,各國要求變革。 4、思想文化:(1
27、)私人講學盛行,打破學在官府 (2)法家“以法治國”學說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 (3)戰(zhàn)國形成百家爭鳴。 針對性訓練5: 1.《史記·楚世家》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八年,伐陸軍戎(在洛陽西南),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边@反映了當時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國爭霸 C.王權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壞 D.列國內亂,諸侯兼并 2.西周因推行分封制而使統(tǒng)治得到鞏固,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卻受到破壞,各國紛紛放棄,原因是 A.西周結束后,天下戰(zhàn)亂不斷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
28、提高 C.人們的思想沒有西周時淳樸 D.各國紛紛效仿商鞅變法 3.“朝秦暮楚”是戰(zhàn)國時期人才流動頻繁的真實寫照,與這一時期人才得到重用有關的因素不包括 A.政局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 B.平等思想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C.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視人才成為統(tǒng)治者的普遍政治傾向 4、“畫野分民亂井田,百王禮樂散寒煙”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諸侯爭霸、分封制遭到破壞 B、按軍功賜田授爵,廢除奴隸主特權 C、新的賦稅制度動搖奴隸制基礎 D、鐵農具導致私田大量開墾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
29、古代歷史上重要的社會轉型時期,體現這一歷史特征的有 ①公作則遲,分地則速②公室將卑,大夫皆富③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往④天不變,道亦不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春秋戰(zhàn)國改革 (一)變法運動的背景——社會轉型 1、政治上:(1)、周王室衰微, 諸侯勢力強大。(2)、 “禮崩樂壞”,宗法分封制遭到極大破壞。 2、經濟上: 以井田制為標志的土地國有制度逐漸被破壞; 3、階級上: 新興地主階層壯大,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fā)展地主經濟。 4、軍事上:爭霸戰(zhàn)爭中求生存、成霸主的需
30、要。 5、思想上: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紛紛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法家學說更是為各國的變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論指導。 (二)春秋改革: 1、管仲改革 (1)背景:公田荒蕪,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賦稅的諸侯收入卻日益減少。 “ 公田不治 ” 、“ 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 ” 等井田荒蕪的情況。齊國也出現了 “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 ,“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 ”的情況( 大意是由于不想耕種公田,雜草長得非常旺盛)。 (2)內容:①發(fā)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 ②“相地而衰征”。 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壞、產量征收實物稅。衰的意思是等差。如果不分土地好壞都征收一樣的
31、稅,有壞地的農民就想往有好地的地方遷移,所以有 “ 相地衰征而民不移 ”。 (3)實質: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作用:①對齊國: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使齊國率先成為中原霸主; ②客觀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魯國初稅畝:BC594年,無論公田私田都按田畝實有數交稅。 3、春秋改革實質:承認土地私有 4、春秋時期改革的特點:主要集中在經濟基礎方面,沒能觸及上層建筑,舊的世卿世祿仍然發(fā)揮作用。 (三)、戰(zhàn)國改革——根本任務:廢除世卿世祿制。 1、魏文侯變法 (1)內容:李悝①政治: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重要官職由有才能的人擔任,
32、有功勞的人才能享受優(yōu)厚的俸祿。改善了吏治,削弱了舊貴族特權 ②經濟:“盡地力”的農業(yè)政策,充分開發(fā)利用土地; “廢溝洫”。 破壞了井田制。 ③制定《法經》――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較為系統(tǒng)完備的刑法法典。是一部諸法合體而以刑為主的法典。保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維護秩序,穩(wěn)定政局 吳起④軍事:創(chuàng)建強大軍隊“武卒”。 使“秦兵不敢東向”。 (2)作用:①有效打擊了舊制度,世卿世祿、井田制,改善了吏治,削弱了舊貴族的特權。 ②促進經濟發(fā)展,增強了國力; ③魏國迅速崛起,成為戰(zhàn)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 ④開啟了戰(zhàn)國大變法運動的序幕,為其他各國的改革也樹立了榜樣, ⑤促進了社會的轉型:由奴隸
33、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2、商鞅變法:時間:BC356,BC350年 (1)背景:①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和大發(fā)展時期 。 ②秦國比中原各國政治經濟文化都落后;外交上“諸侯卑秦” 。 ③孝公求賢,商鞅入秦。 ④變法準備:說服秦王,獲得支持。論戰(zhàn)權貴,掃清障礙。南門徙木,取信于民。 (2)目的:富國強兵,鞏固統(tǒng)治。 (3)措施: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習俗等方面。 變法領域 具體措施 意義 軍事 廢世卿世祿制, 實行軍功爵制度 官爵和軍功結合,增加士兵勇氣,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地主階級優(yōu)勢 嚴肅軍紀 提高軍隊戰(zhàn)
34、斗力 建立什伍組織 使泰國在爭霸戰(zhàn)爭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證 經濟 廢井田,開阡陌,土地私有, 可以買賣 正式廢除井田制, 推動地主經濟發(fā)展.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 穩(wěn)定國家財政,增強國家實力,提高生產積極性 統(tǒng)一度量衡 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在經濟領域加強中央集權 政治 實行縣制,國君任免官吏 縣制將取代分封制;強化了中央集權 推行什伍連坐制 加強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權力 ?實行輕罪重罰 強化法律意識,保證變法徹底執(zhí)行 思想文化 焚燒詩書 加強思想文化統(tǒng)治。 社會習俗 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財政收入 (4)特點:①商鞅變法
35、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農戰(zhàn)”和“法治”. ②商鞍變法是實行最徹底,對舊貴族打擊最嚴重、變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 ③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fā)展封建經濟,建立新型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 (5)結局:商鞅雖死,秦法未亡。 商鞅悲慘結局的原因:變法觸及了舊貴族的勢力,遭到其反對;秦孝公死后,變法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持者。 (6)你認為商鞅變法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①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②改革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成熟:井田制進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發(fā)展,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發(fā)展壯大。 ③法家思想的傳播,奠定了變
36、法的思想理論基礎。 ④商鞅變法的措施全面徹底,合乎秦國國情, ⑤秦孝公全力支持是保障。 ⑥商鞅不懼權貴,執(zhí)法如山,賞罰分明,使新法得以順利執(zhí)行。 (7)評價 積極作用:①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增強了國力,壯大了軍事力量,穩(wěn)定了統(tǒng)治秩序,達到了國富兵強的目的。 ②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地主階級變法. ③推進了秦國社會的發(fā)展,推動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趨勢; ④為秦始皇建立大一統(tǒng)帝國奠定了基礎;為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消極影響:①壓抑工商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②文化高壓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發(fā)展;
37、③君主獨裁,容易造成統(tǒng)治者的暴政;④法律嚴苛,激化社會矛盾。 (四)、改革的啟示 1、“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改革就會喪失活力,就會落后,就會滅亡。 2、改革不會一帆風順,有時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3、改革者有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承擔風險、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甚至不怕坐牢的大無畏精神,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引導改革沖破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 4、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改革終將取得成功。 5、即使改革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但這些都只是前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堅定改革的信心。 針對性訓練6: 1.齊國“相地而衰征”和魯國“初稅畝”的直接作用是 A.導致土地所有
38、制的重大轉變 B.促進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 C.加快了封建制度的確立進程 D.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 2、吳起在楚國變法,最后被叛亂的大臣亂箭射死;商鞅在秦國變法,在秦孝公死后被處以車裂之刑。上述史實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吳起、商鞅為了推行新法,嚴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適應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C、吳起、商鞅變法的時機還不成熟 D、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爭奪統(tǒng)治權的斗爭異常激烈 3、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原注:開謂刑嚴峻則風化開,塞謂布恩賞則政化開,其意本于嚴刑少恩
39、。)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 ——摘自《史記 ·商君列傳》 請你評價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 從道德角度和個人性格進行評價,有失偏頗。在當時社會大變革環(huán)境下,要達到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的目的,采用嚴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選擇,也反映了當時階級斗爭的激烈。當然,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對后來的秦朝也有消極影響。 4、試從發(fā)生時間、目的、內容、成效等方面,比較管仲改革和李悝變法的異同。 ①時間:管仲改革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李悝變法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但都是屬于社會轉型時期而 進行的社會變革。 ②目的: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前者為爭奪霸主地位;后者為兼并他國。 ③內容:管仲改革主要針對井田制下的
40、賦稅制度,針對經濟基礎方面,未改變社會性質;而李 悝變法則從政治、經濟、法制諸方面進行,更加徹底,根本任務是廢除世卿世祿制。走進封建社會。 ④成效:都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但李悝變法比管仲改革更加全面、徹底;戰(zhàn)國時期的變 法運動都進一步打破了宗法貴族的統(tǒng)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級的地位得以強化。 5、商鞅變法與梭倫改革的比較(08年山東文綜高考題) 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有個叫克里埃尼圖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貧困,不具備擔任官職的財產資格。后來,克里埃尼圖斯開辦手工作坊,生產葡萄酒并銷往市場。5年后,他的年收入達到了280麥斗,躋身于第三等級。 (1)按梭倫立法,躋身第三
41、等級的克里埃尼圖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權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國,依據商鞅變法,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提高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4分) (1)擔任低級官職(或執(zhí)政官外的各級職官的選舉和任職資格)。獎勵軍功;努力耕織。 (2)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剝奪了貴族特權,在此過程中,兩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2)梭倫:崇尚中庸(調和),手段溫和。 商鞅:不畏權貴,嚴刑竣法。 6、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實施變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②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進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引起了階級
42、關系的變化。新興地主和自耕農出現。新興地主和自耕農要求打破束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而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上層建筑的變革。因此,變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五、春秋戰(zhàn)國的經濟 1.農業(yè)生產 (1)生產工具的進步:①鐵農具逐漸代替了木、石制的農具。 ②約在春秋后期,牛耕開始出現(意義:農業(yè)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革命——人力到畜力)。 ③戰(zhàn)國中后期,鐵犁用于牛耕。 (2)井田制破壞和土地私有制形成。 封建社會的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確立的?主要有哪三種形式?其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①確立過程:春秋形成:(公元前594年魯國等進行稅制改革,促使土地私有制形成) 戰(zhàn)國確立:(秦國
43、商鞅變法最徹底,從法律上廢除井田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廢井田,開阡陌”; 商鞅變法還實行“依軍功行田宅”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興大土地所有者。) ②三種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農私有土地。 ③土地兼并嚴重(根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導致土地買賣的盛行): (3)水利興修: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鄭國渠。 戰(zhàn)國時期的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三世紀,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組成。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從人
44、,不知饑謹,時無荒年,謂之天府”。20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功效。現在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游人,其中不少水利專家,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 都江堰的作用:① 變水害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為千里沃野; ② 水利發(fā)電,緩解電力危機; ③ 美化了環(huán)境,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拉動了四川地區(qū)的經濟; ④ 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 ⑤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具有較高的精神文化價值。 (4)個體生產的小農經濟 產生條件:A鐵制農具的出現使一家一戶為生產位的個體經營成為可能;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特點:①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業(yè)(分散性)。 ②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
45、,男耕女織 ,自給自足(封閉性) ③小農經濟的狹小生產規(guī)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落后性) ④統(tǒng)治者的過分剝削壓榨天災戰(zhàn)亂都容易導致破產(脆弱性) ⑤相對簡單的生產工具,長期不變的生產技術和容易滿足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保守性) 2.手工業(yè)生產 (1)鋼鐵冶煉技術。春秋時期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發(fā)明了冶煉生鐵和塊煉鋼的技術。 (2)私營手工業(yè). ①興起: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系的變革,私營工商業(yè)勃然興起,工、商開始與士、農并稱國家的“四民"。私營工商業(yè)興起。 ②發(fā)展:①春秋戰(zhàn)國以后,私營手工業(yè)成為手工業(yè)生產中日益重要的部分; (3)特點:古代手工業(yè)技術基礎
46、,完全建立在個人技藝的嫻熟上。手工業(yè)技術往往由某個家族中的某些成員世代相傳。 3.商業(yè)的發(fā)展和重農抑商政策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有了重大突破,許多庶人沖破官府的束縛,在經營商業(yè)中發(fā)家致富,成為有強大經濟實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漸成為商人的主體。 (2)重農抑商政策的出現 ①戰(zhàn)國時期,重農抑商思想崛起。 ②原因:商業(yè)的不穩(wěn)定性及商人流動性大等特點,與戰(zhàn)國時期強調耕戰(zhàn)、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發(fā)生矛盾, ③表現:商鞅變法中規(guī)定: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舉家沒為官奴婢)
47、 ——《史記·商君書》 針對性訓練7: 1. 孔子在擔任魯國大司寇期間,大力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使市場秩序一片井然。吳楊販子“不敢朝飲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賣羊前先讓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對材料認識不正確的是 A.孔子關注民生 B.當時商業(yè)有一定發(fā)展 C.當時商業(yè)實行官營,禁止私營 D.孔子主張“誠信” 2. 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李悝說:“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卑l(fā)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包括 ①鐵農具、牛耕的推廣 ②水利工
48、程技術的進步 ③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④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右圖青銅器的出土說明我國農用動力革命的出現,最遲不晚于 A.商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 D.東周時期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是 ①青銅器的制造 ②水利工程的興修 ③鐵農具的使用 ④牛耕的使用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5、孔子有兩個字“?!钡膶W生,一個是冉耕,字“伯?!?,另一個是司馬耕,“子?!?。他們倆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證的春秋時期
49、的歷史現象是 A 農民可以接受教育 B 牛耕技術出現 C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 D 鐵制生產工具出現 6、與小農經濟的形成無關的因素是 A.封建政府的重視?????????? B.鐵農具的出現和普及 C.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D.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7、中國古代手工業(yè)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中突出體現封建經濟形態(tài)特征的是 A.官營手工業(yè)?? B.民營手工業(yè)?? C.家庭手工業(yè)?? D.工場手工業(yè)??? 8、被史學界稱之為“我國古代農業(yè)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是 A.鐵農具???????? B.牛耕?????????? C.曲轅犁?????????
50、D.筒車 9、就說明“至遲到春秋末期,我國已經開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論據中說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發(fā)現的春秋時期反映農耕的文物 B春秋時期的典籍中出現的牛與耕結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戰(zhàn)國初期的典籍中關于春秋時期“宗廟之牲為 畝之勤”的記載 D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山海經》中關于叔均(傳說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記載 五、春秋戰(zhàn)國的文化 (一)春秋戰(zhàn)國思想——孔子與老子 1、孔子和老子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經濟: 生產力發(fā)展,井田制開始走向崩潰,土地私有制發(fā)展。 政治: 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壞,諸侯士大夫崛起,周天子漸失天下共主的地位。諸侯爭霸戰(zhàn)爭不斷,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 趨勢:
51、 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社會大變革時期。 2、孔子思想: (1)生平:①年代:春秋時期;②國籍:魯國;③曾任職位:司空、司寇 ④著作學說:《詩》《書》《禮》《易》《樂》《春秋》《論語》 ⑤歷史地位:“三家一創(chuàng)”:思想家、政治理論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2)政治學說:核心:“仁”“禮”,即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①“仁”:仁者愛人;對統(tǒng)治者而言要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對所有人而言,提倡廣泛理解體貼他人,以此調節(jié)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愛人途徑是遵循“忠恕”之道,其內容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禮”:“克己復禮”:做人要克制自己,行為要符合“禮”的要求;“禮”就是西
52、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實現禮的重要標準是“正名”,從而達到名正言順、貴賤有序;評價:體現了保守一面。 ③“德”:“為政以德”:要求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反對嚴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④“改”——主張以“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 ⑤“鬼”:對待鬼神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位置。 ⑥“庸”——中庸之道: a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處;b要實行仁和禮,就必須遵循中庸之道。 (3)教育理念: ①教育對象:“有教無類”;??②教學方法:“因材施教”;③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于師。
53、 (4)評價孔子思想: ①中國:孔子思想在諸國爭霸和社會變革的時代并末受到太多重視;漢代大一統(tǒng)之后,經過歷代學者的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②世界: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③本人:被推崇為圣人,受后人景仰 。 【問題探究1】孔子有這樣博大的思想體系,但他當年周游列國14年,積極推行其政治方案,為什么不被統(tǒng)治者采納呢? ①.孔子“克己復禮”的主張體現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違背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②孔子“仁德”的思想雖有抑制暴政的進步意義,但在當時諸侯紛爭、社會動亂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實現統(tǒng)
54、一,也不能有助于新興地主階級政治要求的實現,孔子的學說不可能被重視。 ③只有后來經歷代學者的發(fā)揚和統(tǒng)治者的改造,順應了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流。 【問題探究2】與孔子同時代的西方也有一位思想家,比較兩者有何相似之處? 出生的時代很接近;時代背景很相似:奴隸社會;偉大的教育家;理想主義者;追求道德修養(yǎng);歷史影響深遠;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論皆散見于學生的著作中。 3、老子: (1)老子生平: ①姓名:李耳,又稱老聃。②年代:春秋時期。③國籍:楚國。④曾任職位:東周典藏史官。 ⑤著作:《道德經》⑥歷史地位: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2)老子思想:???
55、??????????? 哲學思想: ①“道”: “道”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駕于天之上的萬物的本源,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道”派生出來的;“道”無形無跡,玄妙莫測,是無意志的、無為的自然本體?!疤旆ǖ?,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 ②辯證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方面,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主張“以靜制動”、“以弱勝強”。 政治學說: ①“無為而治”: 以“無事取天下”,反對威逼百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無不為“的效果。-—積極 ②小國寡民:主張“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原始純樸小國寡民的消極思想,具有保守性。 ③愚民政策(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
56、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消極 (3)評價老子思想 積極:①老子思想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主張 “無為而治” ,反對嚴刑竣法——實質是反對統(tǒng)治者強權政治,體現以人為本,具有合理性進步性。 消極:①“小國寡民”思想,把原始社會當作理想社會,反映了奴隸主貴族走向沒落的無耐。是消極避世思想。 ②認為統(tǒng)治者要實行“愚民”政策,這在歷史上產生了消極影響。 注意: 孔子、老子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思想 4、孫武與《孫子兵法》 孫武: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 已翻譯成29種文字。
57、 其最高境界為:“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孫子兵法》在我國被尊崇為兵學圣典,在世界上也享有極高聲譽。 (二)春秋戰(zhàn)國思想——“百家爭鳴” 1、孟子 (1)地位:國時期著名思想家,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成為儒家學派重要奠基人,被稱為“亞圣”。 (2).思想: 1)“仁政”學說——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① 要求統(tǒng)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人民,以德服人,爭取民心。 ②認為土地、人民、政事是國家的三件寶物,實行仁政必須重民; ③“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④要“制民恒產”,“勿奪農時”,“省刑罰,輕稅斂”。 2)人性本善說——孟子“仁政”學說的哲學基礎
58、 ①認為天賦道德意識觀。人的品質是與生俱來的。 ②“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統(tǒng)治者把內心固有的“惻隱之心”發(fā)揚出來,推行到治國實踐中,即為“仁政”。) 3)倡導“養(yǎng)浩然之氣”——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內容 強調先義后利,舍生取義;要求人們具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人格精神。 (3)孟子對后世的影響: 孟子學說是對孔子學說的繼承和發(fā)展。 1)唐代以后,《孟子》 一書被當做經典。 2)南宋朱熹將其列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一, 3)孟子被尊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荀子 (1)地位:戰(zhàn)國時
59、期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一書,保存了荀子主要思想。 (2) 荀子思想: 1)哲學:自然觀——樸素的唯物論思想 ①“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運行有自己的律,不以人的意志轉移。) ②“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guī)律,改造自然,為人類服務.) 2)人性觀——“人性本惡論”:人性天生就是惡的,但憑借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3)政治觀: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主張治國以禮教為主。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張禮法并施。 (3)荀子思想評價: ①荀子思想雜取百家,與孔孟思想并不一致。在中國古代的很長時間內,
60、荀子思想被稱為異端。 ②荀子具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進步思想。 ③作為戰(zhàn)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影響。 ④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墨子與墨家: (1)墨子地位: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反映其思想的是《墨子》一書。 (2) 墨子思想:核心為“兼愛”“非攻”。 ①“兼愛”(“仁”):即無等差地愛一切人。 (孔子的仁: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有等級差別的愛) ②“非攻”:即反對不義的兼并戰(zhàn)爭,主張各國和平相處。 ③提倡“尚力”,即強調生產勞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④主張“節(jié)用”、“節(jié)葬”,即節(jié)省喪葬的花費,反對鋪張浪費。 ⑤
61、提出“尚賢”,即推崇賢士,讓賢能之人主政; (3) 墨子思想評價: ①墨子思想代表的是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yè)者的利益, 一度成為 戰(zhàn)國時期的顯學。 ②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收。 ③但到戰(zhàn)國以后,墨子的思想便不受人們重視了。 4,莊子 (1) 莊子生平:名周。宋國人,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主要代表。《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主要思想。 (2) 莊子思想: ①宇宙觀,莊子提出“齊物”的觀點。 認為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區(qū)別。認為我即道,道即我,道就是主觀精神的東西。 ②人生觀,莊子從“齊物”的觀點出發(fā),提出“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即對事物的變化采取旁觀、超
62、然的態(tài)度)。 “無所恃”才能達“逍遙” ③自然觀:莊子認為, “天與人不相勝”, 人為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破壞,無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須順從自然。 5,韓非子。 (1)韓非生平:韓非是戰(zhàn)國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韓非子》 (2)韓非思想: ①政治思想:主張 法、術、勢相結合,建立君主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法”,指法律,是處理政事的基本; “術”,指權術,是君主控御群臣的工具; “勢”指國家政權,即權威,是君主的“筋力”。 關系:法、術、勢三者不可分離,勢是法和術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須遵守的,術是君主時刻不能離開的。 ②社會歷史觀: 認為社會不斷發(fā)展變化,歷史永
63、遠不會倒退。反對儒家“事古非今”的歷史觀,主張變法革新。 “不期修古,不法????!? (3)韓非思想影響 ①韓非的思想,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②適應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 ③要西漢以后的1000多年中,韓非的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6.兵家:孫臏。 (1)《孫臏兵法》 ①孫臏是齊國人,戰(zhàn)國中期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國時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著《孫臏兵法》,繼承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②強調要懂得戰(zhàn)爭的規(guī)律。注意創(chuàng)造有利于己的態(tài)勢,重視人的作用。孫臏的軍事思想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64、7、諸子百家思想的歷史影響 ①“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②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在眾多領域內所形成的思想理論,對后世文化學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③儒家學說—— 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④諸子百家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8、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體現? 1)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國”;2)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國” 3)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4)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反對戰(zhàn)
65、爭 5)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針對性訓練8: 1、 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奠定基礎的是 A、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 B、“百家爭鳴”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理學的出現 2、下列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主張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是 A.克己復禮 B.兼愛非攻 C.中央集權 D.無為而治 3、某某同學寫關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66、從成語典故、日常生活用語“醍醐灌頂、修身養(yǎng)性、三綱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影響的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教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先秦經典《尚書》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意即“上天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湯,使為民主?!睂Σ牧现小懊裰鳌钡恼_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統(tǒng)治者 B.中國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湯是民主的領導者 D.商朝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6、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薦的五句奧運會迎賓語,這五句迎賓語體現的人文奧運理念包括 ①平等團結 ②友好相處 ③以禮治國 ④和平發(fā)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論語》日:“學而優(yōu)則仕”。宋真宗在《勸學詩》中說:“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反映出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增值稅法》高質量發(fā)展的增值稅制度規(guī)范增值稅的征收和繳納
- 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 激揚正氣淬煉本色踐行使命廉潔從政黨課
-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夯實廉政思想根基培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 深入學習2024《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全文提高突發(fā)事件預防和應對能力規(guī)范突發(fā)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2023年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輪單元滾動復習第10天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學上冊第14單元階段性綜合復習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學上冊易錯清單十五課件新人教版
- 2023年四年級數學上冊易錯清單七課件西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學下冊易錯清單六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學下冊易錯清單二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學下冊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第10課時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作業(yè)課件蘇教版
- 2023年五年級數學下冊周周練四作業(yè)課件北師大版
- 2023年五年級數學下冊六折線統(tǒng)計圖單元復習卡作業(yè)課件西師大版
- 2023年四年級數學上冊6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單元易錯集錦一作業(yè)課件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