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單元測試題
《七年級上冊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單元測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上冊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單元測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七年級上冊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單元測試題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單選題 1 . 下圖是菜粉蝶發(fā)育過程中四個時期的示意圖,菜粉蝶發(fā)育的正確順序是( ) A.4→2→1→3 B.1→2→3→4 C.3→1→4→2 D.3→4→2→1 2 . 興趣小組測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 B.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的變化 C.①處所用水量應為50毫升 D.結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3 . 人體的甲狀腺位于。 A.頸前部,喉和氣管的兩側 B.頸的兩側 C.頸后部,喉和氣管的兩側 D.口腔后壁的兩側 4 . 以下四種細胞中含有葉綠體的是 A.番茄的果肉細胞 B.洋蔥鱗片葉的表皮細胞 C.根尖的分生組織細胞 D.柳樹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 5 . 按問題的具體性、明確性和可探究性的評價準則來分析,對下列問題你不認可的是( ) A.鳥卵孵化時間的長短與其大小是否有關 B.為什么家蠶和蝗蟲的發(fā)育過程都要經過幾次蛻皮 C.蝌蚪發(fā)育成幼蛙(長出四肢)所需的時間與水溫有關嗎 D.月季扦插成活率與插條的哪些因素有關 6 . 以下問題中需要通過調查解決的是( ) A.找出貓和狗的相同點有哪些? B.溫度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 C.儲存兩年的花生種子還能播種嗎? D.初中生的近視率如何? 7 . 為研究陽光對花生發(fā)芽的影響,李明同學設計了一組對照實驗,在甲和乙兩個花盆中種下花生,并對陽光、溫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兩處應為 A.20℃不充足 B.20℃充足 C.30℃不充足 D.30℃充足 8 . 關于生命的起源,敘述正確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氣成分和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氣的成分先形成有機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漸形成的 D.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環(huán)境進行實驗,產生了原始的生命 9 . 下列關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過程,步驟正確的是( ) A.配制培養(yǎng)基→高溫滅菌→接種→冰箱 B.配制培養(yǎng)基→接種→高溫滅菌→冰箱 C.配制培養(yǎng)基→高溫滅菌→接種→30℃恒溫箱 D.配制培養(yǎng)基→接種→30℃恒溫箱 10 .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A.觀察時必須實事求是 B.邊觀察邊記錄 C.只有用肉眼觀察到的情形才是最真實的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 11 . 如圖四張圖片,哪張是探究“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 ) A. B. C. D. 12 . 在顯微鏡下觀察“上”字,視野中看到的圖形應該是下列哪種情況? A.上 B.下 C.F D. 13 . 下列實例體現(xiàn)了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 A.仙人掌葉進化為刺 B.小樹林空氣濕度比裸地大 C.蛇進入秋季后冬眠 D.竹節(jié)蟲體色、形態(tài)與竹枝相似 二、填空題 14 . 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對象,制訂合理的________,有時候調查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需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做為________,整個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結果要進行________和________,有時要用________方法進行統(tǒng)計. 15 . 同學們,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你一定學會了進行科學探究嗎?請寫出你所知道的兩種科學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 三、綜合題 16 . 圖中是我們學過的五種動物,請回答有關問題: (1)生物 A 是一種農業(yè)害蟲,它的身體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它的體表有堅硬的________,可以起保護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上體內水分的蒸發(fā)。 (2)生物 B 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身體呈________,有利于減小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 (3)生物 C 生活在水中和潮濕的陸地,用________________呼吸,兼用____________呼吸。 (4)生物 D 的前肢變成____________,骨中空,內充氣體,它特有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能保證飛行時氧氣的充足供應。 (5)生物 E 在生殖發(fā)育方面的突出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保證了 E 比其他生物的代有較高的成活率,________________是這類動物特有的結構。 四、實驗探究題 17 . 蝗蟲是對農業(yè)危害較大的一種昆蟲。蝗蟲的若蟲要經過 5 次蛻皮才能發(fā)育成有翅能飛翔的成蟲。請分析蝗蟲的發(fā)育過程,回答: (1)與家蠶相比,蝗蟲的發(fā)育不經過_____期,若蟲與成蟲的本質區(qū)別是_____。 (2)小強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他發(fā)現(xiàn)水多的年份蝗蟲很少,而干旱的年份蝗蟲則特別多,于是想通過實驗探究土壤濕度與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關系。為此,小強設計了如下實驗:取 2 個相同的花盆,分別裝滿同樣干燥的土壤,并分別編號為甲、乙。做如下處理后將兩個花盆 實驗編號 甲 乙 處理 定期加水,使土壤始終保持濕潤 不作處理 放入大小相同的雌雄蝗蟲各5只,并用鐵絲網罩住 放入大小相同的雌雄蝗蟲各5只,并用鐵絲網罩住 請根據(jù)以上資料回答問題: 你提出的問題:_____? 該探究實驗的變量是_____。 一段時間后,乙花盆內出現(xiàn)了大量跳蝻,而甲花盆中沒有或很少。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 18 . 海帶的生長與其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某科研小組在實驗室做了兩個實驗(實驗1和實驗2),探究溫度或二氧化碳對海帶生長率(指實驗前后,海帶體內物質增加的比率)的影響。請分析實驗1數(shù)據(jù)(25 ℃時海帶腐爛,所以生長率為負值),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1 (1)實驗1所要探究的問題是__? (2)實驗過程中除改變溫度外,水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應該保持一致,理由是__。 (3)海帶生長率增長的最適溫度范圍是在__℃之間。據(jù)此分析夏季高溫不宜種植海帶的原因是__。 請分析實驗2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2 (4)水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對海帶生長率的影響,實際上是對海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__這一過程的影響。 (5)明明同學的結論:水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帶的生長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結論?__。數(shù)據(jù)表明,當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 000 mg/kg時,海帶生長率的增長將逐漸__(填“加速”或“減緩”)。 (6)綜合上述兩個實驗,說明環(huán)境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__。 19 . 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課堂中,B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在鐵盤內以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遮光,一側蓋上玻璃板。在中央放入10只鼠婦。每分鐘統(tǒng)計一次鼠婦的分布情況,統(tǒng)計10次,將統(tǒng)計的結果填寫表格中。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蓋玻璃板一側 4 6 3 3 3 2 3 2 2 1 蓋紙板一側 6 4 7 7 7 8 8 7 8 9 (1)B小組探究的問題是______? (2)該探究實驗中要得到可信的結論。實驗中變量圼只能是1個。其他條件(如溫度、濕度)等都應______,這種實驗叫做______。這個實驗的變量是______。 (3)這個實驗只用1只鼠婦行嗎?______。理由是______。 (4]根據(jù)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B小組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20 . 如圖是某位同學做的有關“探究土壤濕度對鼠婦分布的影響”的實驗裝置圖。實驗過程是:將20只鼠婦放入此裝置中,用黑紙遮光 觀察次數(shù) 濕土中鼠婦的個數(shù) 干土中鼠婦的個數(shù) 數(shù)量 占總數(shù)百分比數(shù)量 占總數(shù)百分比 1 12 60% 8 40% 2 15 75% 5 25% 3 17 85% 3 15% 4 14 70% 6 30% 5 15 75% 5 25% 6 18 90% 2 10% 7 19 95% 1 5% 8 19 95% 1 5% 9 18 90% 2 10% 10 19 95% 1 5% (1)將10次統(tǒng)計的濕土和干土中鼠婦的個數(shù)各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分別用曲線在下面的坐標圖上表示出來。_______。 (2)曲線反映出鼠婦在濕土中的數(shù)量,隨著觀察次數(shù)的增加而______,因此可以證明鼠婦具有______的生活習性。 (3)這個實驗的變量是_____,實驗裝置中設置干土的目的是_______。 第 7 頁 共 7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上冊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單元測試題 年級 上冊 生物 第二 探索 生命 單元測試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1260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