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doc
《GBT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BT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GB/T 15089—2001 前? 言 ??? 本標準等效采用1997年11月發(fā)布的ECE R.E.3修訂本1的附件7《機動車輛及掛車的分類》及 其修訂本1的修正案2,是對GB/T 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的修訂。本標準技術內容與ECE R.E.3一致。本標準與上一版本的不同點: ??? 1.標準題目按照ECER.E.3附件7的題目修訂為《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 2.本標準中M1類不再細分為M1(a)、M1(b); ??? 3.M2、M3類中細分為A級、B級、Ⅰ級、Ⅱ級、Ⅲ級; ??? 4.對L類車輛的文字表述進行了修改,并將L類中的最高設計車速40km/h修訂為50km/h; ??? 5.某些車輛的術語和定義參見GB/T 3730.1—2001; ??? 6.增加了G類車輛的內容; ??? 7.增加了第2章引用標準。 ???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T 15089—1994。 ??? 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提出。 ???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彥戎、吳衛(wèi)、趙靜煒。 ??? 本標準首次發(fā)布日期:1994年5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 GB/T 15089-2001 ????????????????????? 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 代替 GB/T 15089-1994 ???????? Classification of power-driven vehicle and trailers 1? 范圍 ??? 本標準是對機動車輛和掛車的分類,在本標準中將機動車輛和掛車分為L類、M類、N類、O類、G類。 ??? 本標準適用于道路上使用的汽車、掛車及摩托車。 2? 引用標準 ???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有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GB/T 3730.1-2001 ? 汽車及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 3? 分類 3.1? L類 ??? 兩輪或三輪機動車輛。 3.1.1? L1類 ??? 若使用熱力發(fā)動機,其氣缸排量不超過50mL,且無論何種驅動方式,其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50 km/h的兩輪車輛。 3.1.2? L2類 ??? 若使用熱力發(fā)動機,其氣缸排量不超過50mL,且無論何種驅動方式,其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50 km/h,具有任何車輪布置形式的三輪車輛。 3.1.3? L3類 ??? 若使用熱力發(fā)動機,其氣缸排量超過50mL,或無論何種驅動方式,其最高設計車速超過50 km/h的兩輪車輛。 3.1.4? L4類 ??? 若使用熱力發(fā)動機,其氣缸排量超過50mL,或無論何種驅動方式,其最高設計車速超過50 km/h,三個車輪相對于車輛的縱向中心平面為非對稱布置的車輛(帶邊斗的摩托車)。 3.1.5? L5類 ??? 若使用熱力發(fā)動機,其氣缸排量超過50mL,或無論何種驅動方式,其最高設計車速超過50 km/h,三個車輪相對于車輛的縱向中心平面為對稱布置的車輛。 3.2? M類 ??? 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客的機動車輛。 3.2.1? M1類 ???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不超過九座的載客車輛。 ??? 注:對于M1類中的多用途乘用車(定義見GB/T 3730.1-2001中2.1.1.8),如果同時具有其定義中規(guī)定的兩個條件,則不屬于M1類而是根據(jù)其質量屬于N1、N2或是N3類。 3.2.2? M2類 ???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超過九個,且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5000 kg載客車輛。 ??? A級 ?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不多于22人,并允許乘員站立。 ??? B級 ?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不多于22人,不允許乘員站立。 ?? Ⅰ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允許乘員站立,并且乘員可以自由走動。 ?? Ⅱ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只允許乘員站立在過道和/或提供不超過相當于兩個雙人座位的站立面積。 ?? Ⅲ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不允許乘員站立。 3.2.3? M3類 ??? 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超過九個,且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5000 kg的載客車輛。 ??? A級 ?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不多于22人,并允許乘員站立。 ??? B級 ?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不多于22人,不允許乘員站立。 ?? Ⅰ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允許乘員站立,并且乘員可以自由走動。 ?? Ⅱ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只允許乘員站立在過道和/或提供不超過相當于兩個雙人座位的站立面積。 ?? Ⅲ級? 可載乘員數(shù)(不包括駕駛員)多于22人,不允許乘員站立。 3.2.4? 說明 3.2.4.1 ? 包括兩個或多個不可分但卻鉸接在一起的鉸接客車(定義見GB/T 3730.1-2001中2.1.2.1.5)被認為是單個車輛。 3.2.4.2 ? 為掛接半掛車而設計的牽引車(即半掛牽引車)。車輛分類所依據(jù)的質量是指處于可行駛狀態(tài)的牽引車的質量,加上半掛車傳遞到牽引車上最大垂直靜載荷,和牽引車自身最大設計裝載質量(如果有的話)的和。 3.3? N類 ??? 至少有四個車輪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 3.3.1? N1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 kg的載貨車輛。 3.3.2? N2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 kg,但不超過12000 kg的載貨車輛。 3.3.3? N3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2000 kg的載貨車輛。 3.3.4? 說明 3.3.4.1 ? 對于為掛接半掛車而設計的牽引車輛(半掛牽引車)。車輛分類所依據(jù)的質量是處于行駛狀態(tài)中的牽引車的質量,加上半掛車傳遞到牽引車上最大垂直靜載荷,和牽引車自身最大設計裝載質量(如果有的話)的和。 3.3.4.2 ? 某些專用作業(yè)車(例如:汽車起重機、修理工程車、宣傳車等)上的設備和裝置被視為貨物。 3.4? O類 ??? 掛車(包括半掛車)。 3.4.1? O2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750kg的掛車。 3.4.2? O2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750kg,但不超過3500kg的掛車。 3.4.3? O3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但不超過10000 kg的掛車。 3.4.4? O4類 ???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0000 kg的掛車。 3.4.5? O2類、O3類、O4類掛車是GB/T 3730.1-2001中2.2中的一種。 3.4.6? 說明 ??? 就半掛車或中置軸掛車(見GB/T 3730.1-2001中2.2.2和2.2.3)而言,對掛車分類時所依據(jù)的質量是半掛車或中置軸掛車在滿載并且和牽引車相連的情況下,通過其所有車軸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靜載荷。 3.5? G類 ??? 指依據(jù)3.5.4提出的檢測條件和3.5.5的定義和圖示,滿足本條要求的M類、N類的越野車。 3.5.1? M1類和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2000kg的N1類車輛,如滿足以下條件就認為是G類車輛: ??? 至少有一個前軸和至少有一個后軸能夠同時驅動,其中包括一個驅動軸可以脫開的車輛。 ??? 至少有一個差速鎖止機構或至少有一個具有類似作用的機構。單車計算爬坡度至少為30%,此外還必須滿足下列六項要求中的至少五項: ??? 接近角≥25°; ??? 離去角≥20°; ??? 縱向通過角≥20°; ??? 前軸離地間隙≥180 mm; ??? 后軸離地間隙≥180 mm; ??? 前后軸間的離地間隙≥200 mm。 3.5.2? 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2000kg的N1類、N2類、M2類或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12000kg的M3類車輛,如果所有車輪設計為同時驅動(包括一軸的驅動可以脫開的車輛)或者如果滿足下列三項要求,則認為是G類車輛。 ??? 至少一根前軸和至少一根后軸同時用于驅動,其中包括一軸的驅動可以脫開的車輛; ??? 至少有一個差速鎖止機構或至少有一個類似作用的機構; ??? 單車計算爬坡度至少為25%。 3.5.3? N3類或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2000 kg的M3類車輛,如果所有車輪設計為同時驅動(包括一軸的驅動可以脫開的車輛)或滿足下列要求,則被認為是G類車輛。 ??? 至少有半數(shù)車輪用于驅動; ??? 至少有一個差速鎖止機構或類似作用的機構; ??? 單車計算爬坡度至少為25%;并且 ??? 必須滿足下列六項要求中的至少四項: ??? 接近角≥25°; ??? 離去角≥25°; ??? 縱向通過角≥25°; ??? 前軸離地間隙≥250 mm; ??? 后軸離地間隙≥250 mm; ??? 前后軸間的離地間隙≥300 mm。 3.5.4? 載荷和檢測條件 3.5.4.1? M1類和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2000kg的N1類車輛必須處于可行駛狀態(tài),即帶有冷卻液、潤滑液、燃油、工具、備用車輪和一位駕駛員。 3.5.4.2? 除3.5.4.1中的車輛,其他車輛必須加載至最大設計總質量。 3.5.4.3 ? 通過簡單的計算來驗證是否具有要求的爬坡能力(25%和30%)。必要時,可以要求提交相關型式的車輛,以進行實際試驗。 3.5.4.4 ? 當測量接近角、離去角和縱向通過角時,不考慮后下部防護裝置。 3.5.5 ? 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和離地間隙的定義和圖示 3.5.5.1? 接近角 ??? 指在靜載下,地平面與前車輪輪胎相切平面之間的最大夾角,這樣,在車輛前軸的前方,車輛的所有點都位于切平面之上,而且車輛上的所有剛性部件(除踏板外)也都應位于此切平面上方,見圖1。 3.5.5.2? 離去角 ??? 指在靜載下,地平面與后車輪輪胎切平面之間的最大加角,這樣,在車輛最后軸的后部,車輛上所有點和剛性部件都位于這個平面之上,見圖2。 3.5.5.3? 縱向通過角 ??? 指在靜載下,垂直與車輛縱向中心平面,分別與前、后車輪輪胎相切,相交并與車輛底盤剛性部件(除車輪)接觸的兩個平面形成的最小銳角。這個角度決定了車輛所能通過的最陡坡道,見圖3。 3.5.5.4? 前后軸之間的離地間隙 ??? 指地面與兩軸之間最低點之間的距離,見圖4。 ??? 多軸并裝車橋視為單軸。 3.5.5.5? 軸下離地間隙 ??? 指通過單軸上的車輪輪胎印跡中心(如若為雙車輪輪胎,則為內側車輪輪胎)與車輛最低固定點的圓弧上的最高點到地面的距離。 ??? 車輛任何剛性部件都不得伸入圖中的陰影區(qū)內(見圖5)。 ??? 如果必要,可將幾個軸的軸下離地間隙按其順序排列出來,例如:280/250/250。 3.5.5.6? 組合符號 ??? 符號M和N可以同符號G組合使用,例如,N1類越野車可以表示為N1G。?-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GBT15089 2001 機動車輛 掛車 分類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127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