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術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教案.doc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術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術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教案.doc(7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術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教案 一、教學目標 《通用技術》新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改變舊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師生、學生間互動教學、自主探究等形式進行教學設計。 (一)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技術的產生和技術與人類需要之間的辯證關系。 2、 理解技術對人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3、 引導學生對周邊的技術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技術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 1、 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得出結論。 2、 教師構建互動,讓學生探究。從而掌握知識,拓展知識和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 3、 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解答問題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關注技術的新發(fā)展,培養(yǎng)對待技術的積極態(tài)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 二、重、難點分析 1、 重點 (1)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的關系。 (2)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 (3)激發(fā)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和關注技術。 2、 難點: 典型案例的分析與其有關知識的拓展。 [難點突破] 由教師引導,通過集體或小組討論,初步形成結論,最后由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1、 模式:探究、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2、 策略:通過實驗、講授、提問、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感受技術就在身邊,技術不斷發(fā)展,而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對社會、對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學生積極地探究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3、 手段:多媒體設備、課件、實物。 四、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開導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術,并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如何學好通用技術的有關問題及其模塊設制展開了討論,使大家明確了學習通用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們就通用技術課的技術展開討論。 首先我們來做個實驗:《釘、拔木條上的釘子》 器材:木條、鐵釘、平嘴鉗、圓頭鐵鎯頭、羊角鐵鎯頭。 [創(chuàng)設情景]:木條、鐵釘、鎯頭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屬木工。 下面請一位同學幫同學們在教室里做一個掛雨具的架子。 1、 首先釘一枚鐵釘?shù)侥緱l上(任選一件工具) 習慣上學生一般選擇鐵鎯頭。 【提問】為什么選擇鐵鎯頭,而不鉗子? 因為鐵鎯頭專門用來敲的,而鉗子是用來剪和鉗東西的。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現(xiàn)鐵釘釘彎、釘錯位置時需要拔出鐵釘。(學生也會很自然用羊角鐵鎯頭) 【設置問題】為什么要用羊角鐵鎯頭? 因為(1)鉗子拔釘時,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桿平衡原理把剪金屬絲用的斜口處作為鐵釘阻力點進行拔釘,由于鉗子在設計時是為了剪較細的金屬絲而用,因此它的動力臂較短力矩較小,拔較長較粗的鐵釘較困難,并且拔釘時鉗子斜口也用力緊緊卡住釘子,容易損傷鐵釘,鉗子頭部(支點)也容易壓損木材表面。而羊角鐵鎯頭設計時動力臂較長,省力。 5、總結:釘、拔鐵釘,羊角鐵鎯頭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滿足了人們木工上釘與拔鐵釘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種技術。而平嘴鉗又是另一種技術。 一種技術具有它的合理性、規(guī)范性、應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鐵鎯頭只適合于木工,而不適于鉗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種。你又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問題?提些什么建議或改造它嗎?(課后思考) 【由次引出技術的涵義】 技術是什么? [課件展示]:技術的涵義 技術就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對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設問]: 技術在我們身邊可謂無處不在,誰來說說你所知道或周邊有哪些技術? [學生]…… [觀看幻燈圖片]:衣服、燈、建筑、汽車、電話機、航天飛船、基因工程等。 [實物展示]:穿針引線工具,收音機,MP3等。 [討論]: 如果沒有技術,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回到原始社會,成為赤裸的人) [小結]:體現(xiàn)了技術的價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課學習內容:一、技術的價值(技術與人) [展示課件]: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讓學生閱讀分析、討論。得出假設,然后教師總結。 (1)人類對于光明的需求,怎樣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的 (學生回答) (2)案例又說明了些什么? [總結]:1、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類便產生了技術。人類的需求不斷增長、提高,促使技術不斷地發(fā)展。 2、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改變和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3、技術的提高和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討論】:照明技術的發(fā)展雖然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也消耗著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運用現(xiàn)代技術,實現(xiàn)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獲取更大的效益? 【拓展知識】介紹合理運用核能技術的“人造太陽” 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初步形成假設,然后全班討論,最后形成結論。 (1) 分析下列技術的產生分別滿足了人們的那些需求? [課件展示]: (A)印刷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 (B)農耕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 (C)攝像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 (D)B 超技術滿足了人的————————需要 (A)學習文化知識。 (B)吃飽穿暖 (C)把美好的東西留存下來 (D)檢查和了解身體內部奧秘 [思考1]: (1).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者在樹上居??? 抵抗不良環(huán)境,防止野獸、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2).原始人隨身攜帶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來切割獸肉以外,還有什么用途? 人為了適應自然的過程中生存下來,需要依靠技術來保護自己。于是產生了技術。 (3.)瘧疾、天花、鼠疫、肺結核等疾病曾奪去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為什么現(xiàn)代人對 它們不再恐慌? 運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疫苗),醫(yī)學技術克制了這些疾病。 (4)結合自己身邊(眼鏡、鞋子等) 【結論】:1、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術怎樣解放人? 取火技術 熟食,人類脫離野性,營養(yǎng)改善,大腦發(fā)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雙手 , 擴大了人的能力 醫(yī)療技術 戰(zhàn)勝了疾病,延長了壽命 車船制造技術 解放了雙腳 , 縮短了旅途時間,方便出行 電子技術 方便、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結論】:2、技術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討 論】: 交通工具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出行便捷、舒適 , 但是也可能使人們過分依賴現(xiàn)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鍛煉, 以致影響 身體健康,還造成交通事故隱患。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運用現(xiàn)代技術你有好的建議和方法嗎? 【總結、提示】合理安排時間,堅持科學鍛煉。生產、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車上安裝感應或傳感系統(tǒng)。(比如:汽車與人、其它機動車間的距離報警提示,超速提示,應急逃生裝置,油門與剎車傳感系統(tǒng)(以免采錯)等) [閱讀]:愛迪生的故事 介紹我國小發(fā)明家張今是如何發(fā)明太陽能熱水器 【結論】:3、技術具有發(fā)展人的作用 [本節(jié)課總結]: 1、技術與人 (1)技術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2)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類便產生了技術。人類的需求不斷提高,技術也不斷發(fā)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3)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發(fā)展人的作用。 (4)技術是因人而生、為人服務、造福人類。 五、作業(yè):(準備下節(jié)課集體討論和辯論活動) 1、調查或網上查找當今社會對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10項技術。 2、有人認為, 技術發(fā)展導致失業(yè) ; 也有人認為, 技術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就業(yè)機會,請就次問題展開辯論。(分兩大組,一組為正方,一組為反方) 六、教學反思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jié) 技術的價值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之間的關系。 理解技術對個人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和對具體問題的討論、思考等活動來加深對技術的價值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了解技術、尊重技術、熱愛技術的情感。 二、教學方法: 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 難點:對技術價值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都江堰”視頻片斷,典型案例及圖片的搜集,課件制作等。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內容:技術與人 二、新課進行 1、技術與社會 探究:結合礬山礬礦與當?shù)亟洕l(fā)展 師生探討:結合礬礦的生產流水線(曾經有研究性小組參與礬礦生產的調查) 學生閱讀案例“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 討論:技術對企業(yè)的發(fā)展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 學生辯論:有人認為,技術發(fā)展導致失業(yè);也有人認為,技術發(fā)展提供了就業(yè)機會。 教師總結: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fā)展。 案例分析: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與勞作方式的變革。 思考:采用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農民,其勞作方式將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 ? 比較技術使人們的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哪些改變? 教師總結:技術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 討論: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變化對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哪些改變? 教師總結: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駛速度和方便程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 思考分析:中美日之間技術水平 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強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標志之一 ,作為新世紀一代的你們任務是艱巨的。 教師歸納:技術對社會作用 ①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fā)展。 ②技術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 ③技術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 2、技術與自然 問題:技術對大自然又有哪些作用呢? 教師:播放水利工程“都江偃”視頻片斷、“荷蘭風車”圖片 討論: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災水患”變?yōu)椤拔忠扒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為“天府之國”;抽水風車的轉動使得荷蘭從大海中取得近 1/3 的國土,這些都依賴于什么?注意了什么? 教師總結: 依賴于技術,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注意保護自然,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思考:讓學生舉出來自生活中常見到的相關于利用技術的實例 如: 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輸、退耕還林。 思考:技術的發(fā)展給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哪些問題?又有哪些解決對策? 問題 解決對策 溫室效應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荒漠化加劇 種植草皮、樹木,圈養(yǎng)牛羊 水土流失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大氣污染 使用清潔燃料 水質污染 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凈化 白色污染 減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 總結:技術的發(fā)展給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問題,但也給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 人類在利用技術開發(fā)、改造自然時,應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對大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一些技術或產品對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六、課后作業(yè)―――分組討論: 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請同學分組討論并列舉出對我們工作和生活方式影響很大的技術,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歸納出全班同學公認的對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10項技術。 討論規(guī)則: 1、自由發(fā)言 2、不對別人的發(fā)言作任何評價 3、觀點越多越好 4、可以對別人發(fā)言作進一步的闡述 5、每小組10人左右,時間為10分鐘左右 七、教學反思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二節(jié) 技術的性質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技術的性質包括技術的目的性、創(chuàng)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專利性等; 2、知道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發(fā)明和革新并了解技術發(fā)明與技術革新的不同; 3、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4、理解科學與技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5、了解技術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理解內化技術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具體表現(xiàn); 2、通過討論及案例理解創(chuàng)新對技術發(fā)展的作用; 3、通過討論分析身邊的常用物品感受技術活動具有跨學科性質; 4、通過舉例分析理解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相互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交流、討論培養(yǎng)技術意識,破除對技術及創(chuàng)新的神秘感; 2、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技術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知道創(chuàng)新對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2、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難點:理解科學與技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在個維度闡述了技術的價值體現(xiàn),同時也了解到技術的重要性,那么技術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識呢?今天我們將來討論技術的特征! 第二節(jié) 技術的性質 我們知道技術的價值是保護人,解放人,發(fā)展人,推動社會發(fā)展,合理利用自然等。這也正是技術的目的。 1.技術的目的性 任何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活動的成果。它總是從一定的具體目的出發(fā),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的方法,從而滿足人們某方面的具體需求。 案例分析:P11助聽器的發(fā)明 。 討論:P11助聽器的發(fā)明的具體目的、具體問題、具體需要。 馬上行動:電動助力車怎樣體現(xiàn)技術的目的性? 引導:電動助力車出現(xiàn)超過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斷出現(xiàn)。如001電動車有自發(fā)電技術,綠源有EABS技術、磁控型防盜技術等。 技術的目的性體現(xiàn)在豐富多彩的技術活動之中。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技術活動推進了技術的不斷優(yōu)化和不斷發(fā)展。新技術不斷出現(xiàn),說明技術具有創(chuàng)新性: 2.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是技術發(fā)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術對人類富有挑戰(zhàn)意義的內在原因。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每一項技術的問世都是創(chuàng)新的成果,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光芒。 討論:P12有人認為技術創(chuàng)新就是一項發(fā)明的第一次應用。你是否贊同 ? 說說你的理由。 創(chuàng)新分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fā)明。 案例分析:P12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 討論:瓦特對技術和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試舉例說明。 說明技術創(chuàng)新對技術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案例分析:P13顯示器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chuàng)新 思考:P13電視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技術革新階段 ? (1 球面電視機 2 平面電視機 3 純平電視機 4 液晶電視機 5 等離子電視機等) 說明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程。有時一個產品往往要經歷漫長的進化過程,需要不斷的更新?lián)Q代。技術的不斷革新是通向技術發(fā)展之路的重要機制。 案例分析:高壓鈉燈是一種發(fā)光效率很高的電光源,但在鈉蒸氣放電時產生1000℃以上的高溫,具有很強的腐蝕性,玻璃燈管根本沒法耐受,所以高壓鈉燈一直沒能問世,直到有了透明陶瓷,高壓鈉燈才得到實際應用。 討論:從高壓鈉燈的發(fā)明應用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啟示? 說明一個新技術產品的創(chuàng)新或發(fā)明是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程,而且技術的創(chuàng)新不是一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它是多個方面。 3.技術的綜合性 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性是技術的內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項技術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 馬上行動:P14分析制作一個小板凳需要綜合運用哪些知識,在左圖中的小橢圓形空白處填寫這些學科的名稱。 閱讀P14“技術與科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技術與科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區(qū)別: 科學 技術 概念 科學是對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進行觀察、分類、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知識體系 技術則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側重點 認識自然 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 目的 有所發(fā)現(xiàn) 有所發(fā)明 回答的問題 “是什么?”、“為什么?” “怎么辦?” 研究 方法 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形成結論 通過試驗,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并實現(xiàn)優(yōu)化 舉例 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 瓦特發(fā)明蒸汽機 聯(lián)系:科學研究為技術發(fā)展拓展空間,成為技術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馬上行動:P14分別舉出3個科學活動和技術活動的實例。并填在課文中。 四、教學反思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二節(jié) 技術的性質 (第2課時) 課題:技術的兩面性和專利性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技術的兩面性 2、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guī)定及申請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討論理解技術的兩面性 2、理解知識產權及專利制度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資料展示討論,理解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沖擊 2、增強法制觀念,自覺抵制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二、教學方法 圖片展示、視頻欣賞、理論解析,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練習探究等方法, 三、重點難點 重點:1、技術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危害性以及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的沖擊 2、技術專利申請方法以及知識產權的作用 難點:知識產權及專利制度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知道了技術是人們有意識的結果,它運用多方面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來滿足人們的需要,那么技術還會帶來什么呢? 辯論:隨著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游戲越來越普遍。據(jù)英特爾公司調查xx年我國有七成學生玩網游,每年花費超過一千元!對學生而言玩網游好?不好? 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技術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也帶來了危害。因此我們說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新課: 4、技術的兩面性 學生閱讀課本P15技術兩面性內容第一段。 馬上行動:P15請你列舉幾項常見的技術,并分析其正反兩面性。 ?。ㄈ喾殖蓛蓚€大組。一組提出一項技術,并說出它的正面,另一組說出它的反面,兩組間可進行反駁。) ?。ㄈ魏问挛锟陀^上都具有兩面性 , 技術也不例外。) 閱讀:課本P16信息技術帶來的困擾 信息技術使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更方便快捷,同時也產生種種利用信息技術從事犯罪活動。 討論:你認為信息技術發(fā)展有錯嗎?請說明理由。 說明技術本身沒有對錯,合理運用就表現(xiàn)出它的實用性,盲目追求功利性就會違背技術的本義走向它的反面。 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也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由技術引發(fā)的倫理道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如克隆技術。現(xiàn)在已經可以為人換心、換肝、換臉,那將來如果可以克隆人的思想的話,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 案例分析:P16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 討論:你對“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是支持還是反對,請展開討論。分別說出各自的理由。 說明對技術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應的“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的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即要表現(xiàn)技術的實用性,抑制它的另一面。 設問:是否技術都能人為控制表現(xiàn)實用性呢? 案例分析:據(jù)統(tǒng)計,飛機的事故率,比其他交通工具小得多,但空難事件還是有的,如臺灣中華航空公司一架客機,2007-08-20早上從臺北飛抵日本沖繩島首府那霸機場后,發(fā)生一連串爆炸,引發(fā)大火,全機付諸一炬。 討論:你對以上的爆炸事件如何評價?它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技術系統(tǒng)的復雜性決定技術負面影響的必然性。 以上事例說明,由于技術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幾乎系統(tǒng)的復雜和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決定了技術本身存在脆弱的一面,這是它必然產生技術負面效應的內因。當然,技術的負面效應也有的是人為的,比如:核戰(zhàn)爭的威脅、“黑客”的攻擊等等,但這是技術負面效應的外因。 引導學生對“技術的兩面性”進行小結 技術的兩面性是指技術既存在滿足人類需求,為人類造福的正面價值,它同時也會對人類帶來一定的危機、隱患、甚至是災難的負面影響。 技術作為人類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負面。技術具有兩面性,一是“技術應用的兩面性”,即技術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現(xiàn)的“兩面性”現(xiàn)象。二是由于技術的“不可控性”所決定的技術負面影響。 從“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導的,這一面就決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個有用的技術項目或產品,只要它存在價值,盡管它還存在某種危機和隱患,我們仍然要使用它,這就是我們對待兩面性的正確態(tài)度。 相信人類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決技術兩面性問題的辦法,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明天。 案例引導:某同學自己就圓珠筆設計出了一個從未有過而又非常漂亮而實用的筆架,但這個筆架被一個工廠拿去仿造銷售。 討論:你是這位同學你怎么辦? 5、技術的專利性 閱讀P16“技術的專利性” 專利:一是指專利權;二是指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三是指專利文獻。專利法中所說的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權。專利有三種:發(fā)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 專利權:技術作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fā)明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凝結著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xiàn)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fā)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這些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專利權是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 案例分析:P17復印機的專利壁壘 討論:結合案例談談專利有什么作用。 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豐厚的回報,保持繼續(xù)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huán)。 問題:如果借其它同學的書復印后自己看,算不算侵犯著作權? 案例分析:案例1:我國對乙二醇,聚乙烯醇和丙烯腈三個引進項目中,其列入39個外國專利,支付專利使用費高達750萬美元和718萬人民幣,但據(jù)確查乙二醇生產中的22個專利,在簽合同時已有7個專利超過了專利有限期,而我們還在高價支付專利費。 討論:外企在轉讓中有哪些違規(guī)行為?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說明專利具有時效性、地域性、獨占性。應用專利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我們先來看一看專利權如何取得。 專利權不能自動取得,對于符合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的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必須履行《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專利申請手續(xù),向國家專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最后審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馬上行動: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某項專利的申請方和專利授予方,模擬對映學生收集的盜版物品的正版進行專利申請。 專利申請的程序: 1、提交申請階段。2、受理階段。3、初審階段。4、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階段。5、發(fā)明專利申請實質審查階段。6、授權階段。 馬上行動:模擬持有正版物品專利的同學對自己進行保護! 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一系列案例和探討,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技術,技術發(fā)展的因素,技術的作用和技術的保護等問題?,F(xiàn)今技術對人類、社會產生著重大影響,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大家應該加強技術修養(yǎng),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第三節(jié) 技術的未來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tài)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能力方法目標 1.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2. 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huán)境的意識和行為 3、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tài)度 【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理性看待技術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因為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 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學,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老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學習;課外活動實踐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無線通信飛速發(fā)展,新的技術和標準層出不窮,但是,孤立的網絡連接在未來通信中是毫無意義的。在未來無線通信中,用戶更希望能通過手中的多模終端,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隨意地接入合適的網絡進行通信,融合與可切換性成為未來無線通信主旋律。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xù)發(fā)生重要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幻燈片) (二)提出問題: (1)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某項技術,大膽設想該項技術的未來。 ?。ǎ玻┢綍r我們所說無線技術是什么?: 【案例分析】 “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 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jù)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口頭續(xù)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月球城市”:(采用兩人對話:) 甲:月球城市”有多大? 乙:那時,你會到“月球城市”去嗎? 甲:你乘什么上月球? 乙:宇宙飛船 甲:聽說:乘“天梯”更好呢? 乙:“天梯”是什么呀? 甲:通往太空,連接空間站和地球的鐵路、纜繩,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 乙:奧,這么神奇呀。那我們什么時候可以乘上“天梯”呢? 甲:科學研究所愛德華茲說:“2019年”。天梯研發(fā)報告稱:“建成少則15年,多則50年后”。(不過得是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 背景資料: 近年來,科學家提出的有關天梯的設想,以其誘人的前景和較現(xiàn)實的可行性,吸引了整個航天界。因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24小時運轉,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運輸費用將比火箭小兩個量級,從而,人類將進入真正的“太空時代”。 從幻想到現(xiàn)實 這種大膽的設想首先是俄羅斯著名的航天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來的,他被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所激動,提出建造一個塔通向太空。他設想在一個紡錘形的纜繩的終端放置一個太空城堡,這個城堡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 愛德華茲博士在過去數(shù)年里一直都在潛心研究 “天梯計劃”。他介紹說,第一步,把一個攜帶天梯半成品的飛船發(fā)射到地球靜止軌道的衛(wèi)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飛行;第二步,把這個半成品的天梯從飛船上放下來,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類似一般的海上發(fā)射衛(wèi)星的平臺;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錨定在平臺上;第四步,用一個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這個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動,并把更多碳納米合成纖維纜繩擰在天梯半成品上,進一步完成天梯。整個制造過程大約要用兩年半的時間。另外,根據(jù)專家設想,天梯也可由電磁能驅動。電磁能驅動技術目前已在日本和歐洲的高速列車上得到應用。建成后這個爬升器就可以沿著天梯把物資和成噸重的衛(wèi)星甚至人,緩緩運送到離地面約36000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時間大約需要7天半左右,回來也大約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對愛德華茲來說,建造天梯最大的技術挑戰(zhàn),就是找到制造纜繩的材料。它必須異常堅硬又要異常輕巧,還要能抵抗任何腐蝕。為了這個曾被稱為“無法得到”的材料,科學家們足足等待了幾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學家發(fā)明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比鋼輕6倍,而韌度要比鋼高出幾百倍。但這種材料的生產成本太高。美國休斯敦賴斯大學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一種專利——碳納米鋼索材料,據(jù)說,他們可以將碳納米鋼索的生產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目前航天飛機運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萬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將運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梢韵嘈?,由于天梯的出現(xiàn),天地往返運輸費用將會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變得簡單很多,從而,能夠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進。 引導學生通過“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樂園、海底隧道、進行概括: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 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術的未來 (三)自主學習:當確定了要探究的問題以后,不是告訴學生如何去解答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獲取信息,從而了解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tài)度。 閱讀:愛因斯坦《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告后人書》告訴我們什么? 問題提出:為什么愛因斯坦在《告后人書》中寫到:“一想到未來 , 大家都憂心忡忡?!? 討論:互聯(lián)網技術、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來的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四)協(xié)作學習:學生分組閱讀課本,解決原先確定的探究問題以后,互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選派一位代表發(fā)言,共享討論、交流后的結論。 注:小組成員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拿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方案作總結性的發(fā)言。 (五)課堂活動:分組展開辨論,在這過程中,不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應變能力,加深鞏固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不僅能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質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現(xiàn)象的能力 辯論: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正方: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給人類帶來進步。 反方: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給人類帶來災難。 ?。ㄈ鐚W生辯論時有困難,引導學生從克隆、核能等方面進行辯論) 辯論引導: 對“技術的未來”,既不需要曠世悲愴,也不需要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探究技術,并共同建構協(xié)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六)課堂小結: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fā)展解放和發(fā)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對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時也隱含威脅;我們應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fā)展。 五、教學反思 第二章 技術世界是的設計 第一節(jié)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倮斫饧夹g與設計的關系,學會分析設計在技術發(fā)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诹私饧夹g發(fā)展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 ?、劾斫庠O計的豐富內涵。 2、過程與方法:學會分析設計在技術發(fā)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打破設計神秘感,形成正確的技術設計觀。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技術與設計的辨正關系和技術革新對設計的影響 2、難點:理解技術設計與藝術設計側重點的不同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 1.通過案例分析,組織討論,理解設計在技術發(fā)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以及技術發(fā)展對設計產生的重要影響,感受設計的重要性,領會技術與設計的辨證關系。 2.通過舉例、圖片和實物展示,領會設計的豐富內涵。 3.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 4.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一章我們已經學習了技術及其性質,已經清楚的知道了技術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而要產生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設計這一個手段,因為通過設計,人們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創(chuàng)造性想法具體化,制定出可供實施的具體技術方案。在我們身邊處處可以看到的設計,請大家看幾幅產品: (課件展示幾幅經典的產品設計圖,幾幅不成功的產品設計圖) 二、講授新課 1、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設計 設計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設計就像說話走路一樣自然,也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設計帶給人類生活意義與快樂,并直接沖擊著個人與環(huán)境”。從本質上說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設計。就拿我們最熟悉的自行車的發(fā)展為例,我們來看看設計是如何促進自行車技術的發(fā)展。(課件展示“自行車的發(fā)展史”) 討論:現(xiàn)在又哪種形式的自行車 讓學生快速閱讀書上的案例:“書寫工具”和“電動剃須刀”。 結論:一項技術的創(chuàng)新需要設計,一個技術產品的更新需要設計,一項新工業(yè)的改進也需要設計。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設計。 2、技術的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的影響 思考:人類經過了幾千年,知道1888年才設計出這種“安全”自行車,為什么以前沒有設計出來呢? 歸納總結:安全自行車的成功有賴于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發(fā)展。從1880年開始了大量生產無縫鋼管,這使堅固的輕型框架的生產成為可能。因此說技術是設計的平臺,沒有技術基礎,設計將難以表現(xiàn)和實現(xiàn)。 請同學看書的上案例:“達芬奇的飛行器” 總結:技術是設計的平臺,技術的進步直接制約著設計的發(fā)展,先進的技術可以使人們的設計得以實現(xiàn)。 請同學舉出有關這方面的例子(打包的思考、登月計劃)。 當人們沒有掌握航天技術時,人們通過嫦娥奔月的神話幻想中登上月亮,它雖在當時是不現(xiàn)實的,但它鼓舞人們用科學技術把想象變成現(xiàn)實。 總結:技術更新為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使設計的主題更加豐富,設計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設計的效率更高。 讓學生快速閱讀書上的案例,并讓學生回答所了解的燈具的品種有哪幾種,大膽設想所在的多媒體教室還可以安裝什么樣的燈具。并舉例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特殊的技術更新的例子。 總結:技術進步促進人們設計思維和手段的發(fā)展。 3、設計的豐富內涵 應該說,人從早晨睜開眼睛就開始設計,例如早上起床,是先把衣服穿好呢還是先刷牙?那么,這是不是我們這本書里指的設計呢? ① 技術設計的概念 一般意義上的設計指的是綜合設計,它涉及廣闊的領域,而技術世界中設計指的是技術設計。它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設計不同。技術設計是具有本領域的獨特性,是根據(jù)技術的根本目的而展開的。具體領域設計包括技術設計、藝術設計等。 技術設計側重于功能、結構、材料、程序、工藝等 藝術設計側重于欣賞、審美,更強調感覺的需要 課件展示電飯煲、候車亭、雕像、首飾等圖片,讓學生判斷是不是技術設計。 ②總結: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是緊密聯(lián)系的?,F(xiàn)在產品的設計既要考慮到實用的價值,也要考慮到美觀的需要,本書涉及的設計側重于技術產品的設計。 五、課后反思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二節(jié)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2、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分析,掌握一些設計分析方法的知識,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人機關系的分析,從中體會到在產品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并形成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理解人機關系。 2、難點: 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是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種理念,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上一節(jié)課對《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學習,懂得設計推動技術的發(fā)展,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是設計的基礎,技術與設計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作用。技術世界的設計,重點是技術產品設計,在設計中,我們所設計的產品都是為滿足人的需求出發(fā),為人服務的。因此,在設計活動中,人與物(環(huán)境)關系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第二節(jié)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一)人機關系 1、什么是人機關系 同學們都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與身邊的物品發(fā)生聯(lián)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人機關系中的“機”是什么呢? 2、機的含義 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勞動保護用具以及人所處的環(huán)境等。 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觀察一下并說出與周圍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學生觀察、討論并回答:(身邊筆、桌椅、書、衣服、教室及環(huán)境等) 馬上行動p28頁:找出下列活動中的“人”與“機”,體會其人機關系。 a、教師拿著粉筆板書 b、農民用鋤頭助地 c、漁翁在河邊用釣魚竿釣魚 d、司機手握方向盤 e、媽媽拿著拖把拖地 通過分析學生對人機關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與產品存在有哪些方面關系? 3、人與產品存在的人機關系 案例分析(一):以教師進門為例,講述人與門、人與手把、人與門板、人與門框及環(huán)境構成的人機關系。說明人與產品構成多方面的關系。 案例分析(二)討論教材p29頁人與電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 人乘電梯到某一樓層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人機關系:①人與電梯門;②人與電梯外按鍵;③人與電梯廂體之間;④人與電梯內按鍵;⑤人與廂體內的照明、高度、寬度等的人機關系。進一步說明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針對教材p29頁馬上行動的例子,教師坐在椅子上,讓學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人體的哪一些部位與椅子構成哪些人機關系。 教師小結導引:通過人機關系內容的學習,同學知道,人與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我們在設計中考慮人機關系時需 要實現(xiàn)哪些目標呢?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xiàn)的目標 實例分析(三):組織前后排同學互換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體驗鞋子、椅子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為什么穿別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覺不自在? 學生討論思考:教師總結,得出要達到高效,舒適、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yōu)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xié)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還應考慮人機所在的環(huán)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溫度、濕度、噪聲、照明、振動污染和失重等也影響人的效率和行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頁:鐵鍬的作業(yè)效率。實驗改進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ㄖ饕倪M了鐵鍬的運載量與人的負荷強度的關系,裝載強度、次數(shù)、與人的疲勞的關系) 2、健康: 是指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不會對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我們使用的產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處于不恰當?shù)淖鳂I(yè)姿態(tài),長時間的操作或使用它,不僅使人感到疲勞,而且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指出教材p31頁馬上行動圖片中設計不合理、有損人體健康的地方。 教師舉例提出問題并分析 (1)互穿鞋: 問:穿不合腳的鞋,對人有害嗎? (2)教室的燈光 問:長期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對人的眼睛會造成危害嗎? 3、舒適: 是指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tài),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 案例分析(五)教材P31頁圖片思考并回答:右圖使用 起來更舒適,理由: (1)塑料包裹處理使抓握舒適;穿孔處理可以方便懸掛放置。 (2)把手大小較合適,使用 時,省力、舒適。 (3)手柄長度比較合適,使用時,腰不用彎太低,減輕腰部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4、安全:是指人們在操作和使用產品過程中,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傷害。 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份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攔設計等。 教師引導:人機關系要實現(xiàn)的幾個目標是融為一體的,而不是只實現(xiàn)某一個目標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將幾個目標綜合起來加以考慮?,F(xiàn)在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在設計中除了考慮上述四個目標外,人機關系還需要實現(xiàn)哪些目標。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討論回答:(美觀、實用、成本、環(huán)保) 案例討論(六)請指出我校運動場(操場、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等)人機關系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操場場內部分泥土、砂石祼露,高低不平;跑道是泥土、砂石填成,坑坑洼洼、雨天積水,人踩易凹陷,晴天塵土飛揚;籃球場、羽毛球場,場內為砼澆搗而成面層,運動時易造成腳、腿部傷害等)。 造成這些原因是因設計中考慮不周而產生的,設計時未能做到以人為本。 那么設計時如何考慮才比較合理呢? 四、作業(yè)設計 選擇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產品,分析其在人機關系處理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填寫下表。 產品名稱 現(xiàn)有缺陷 改進意見 1、 2、 …… 五、教學反思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二節(jié)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了解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2、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分析,掌握一些設計分析方法的知識,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人機關系的分析,從中體會到在產品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并形成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理解人機關系。 2、難點: 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是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種理念,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三)如何實現(xiàn)合理的人機關系 前面已學過,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達到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等目標。如何實現(xiàn)這種合理的人機關系呢?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 例如:要實現(xiàn)人與門之間的合理的人機關系,就要考慮門的高度、寬度等,而要實現(xiàn)人與門把手之間合理的人機關系,除需考慮門把手的大小、安裝的高度外,還要考慮人旋動門把手時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實現(xiàn)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是指人身體有缺陷或與常人不同的一類人。 多數(shù)產品是針對普通人群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jù)普通人群的數(shù)據(jù)確定的。如常見門,門高200cm,寬70—80cm,門把手高100cm。這些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體寬以及左右手習慣等標準設計的,適于普通人群的操作、使用。 課本P32頁,馬上行動中,地下通道圖片中,它的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忽略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右邊沒有扶手,沒有嬰兒車、殘疾車上下的通道和盲道等) 同學們都知道特殊人群也是我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設計時,還應該充分地考慮特殊人群的特點和需要,產品設計中不可將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對立起來。 那么現(xiàn)實產品設計中考慮特殊人群有哪些呢? 展示圖片: A、教學樓殘疾人上下通道; B、人行道中設置的盲人道; C、賓館大門的入口及感應推拉門; D、醫(yī)院內病人的電梯。 2、靜態(tài)的人與動態(tài)的人 人們使用產品時處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狀態(tài)交替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tài)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tài)尺寸。 概念理解: 靜態(tài)尺寸:是指人的構造尺寸。 動態(tài)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動作范圍,體形變化等測量數(shù)據(jù)。 案例(七)討論:同學們坐的座位的人機關系及課本P33頁馬上行動中,人與床之間的人機關系。動態(tài)與靜態(tài)所涉及的空間范圍是不同的,在物品擺放時,要考慮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協(xié)調。 為了形成良好的人機關系,不僅要使產品符合人體靜態(tài)尺寸,而且要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1)茶座、咖啡屋的設計:以暖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小一點,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 (2)辦公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處理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 (3)教室設計:以冷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純潔高雅,嚴肅認真,以營造、活潑、奮發(fā)向上的氛圍。 案例討論(八)居室、家具的造型設計及裝飾、圖案等是如何考慮人的心理需求的?(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心理要求是不同的,在設計時應分別對待) 此外:還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的更好。 4、信息的交互: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的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 例如:前些年的按鍵式固定電話,只有按鍵而沒有液晶顯示屏,無法顯示撥號信息,人們只能通過聽電話按鍵提示音判斷是否按下按鍵。現(xiàn)今出現(xiàn)的液晶顯示屏電話,可以提供給人們視、聽覺雙重信息傳遞途徑,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操作。 教材P35頁,汽車的顏色,說明開銀灰色車最安全;其次是紅色、黃色、藍色的車;再次是綠色和灰色的車;最不安全的是棕色的車。 說明人機之間的信息傳遞是有選擇的,不恰當?shù)男畔鬟f,往往會導致不良的人機關系。改善信息傳遞的信息源或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課堂小結: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機關系是滿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人機關系,這是設計的重點。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能夠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能夠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xiàn)的目標,了解設計中如何實現(xiàn)合理的人機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課堂討論:根據(jù)上面所學知識,對學校校門口、教室及教室走廊等場所或設施,還存在哪些不符合人機關系目標的問題展開討論。 (校門口:離公路距離太近;進校門有一定陂度<內低外高>。教室:學生數(shù)多,座位間距狹窄;環(huán)境太單調;第一排桌位離黑板太近。教室走廊:護欄低;走廊寬度不夠寬等) 四、作業(yè)設計 觀察研究: 回家觀察分析犁的結構(犁頭、犁壁、犁轅等)特點和作用? 五、教學反思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三節(jié)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僦朗裁词羌夹g試驗; ?、诹私饧夹g試驗的方法和分類; ③使學生能從生活、學習中的案例中分析出所用的試驗方法,并能根據(jù)不同的試驗內容選擇適當?shù)脑囼灧椒ǎ? ④明白技術試驗的重要性。 2、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技術試驗中體驗學習樂趣,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觀察的能力,形成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利用技術的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增強對技術未來的信心;并積極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技術試驗是技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技術探究中一種重要的方法。因此,本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重點:了解技術試驗的重要性及技術試驗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并能寫出科學、規(guī)范的技術試驗報告。 (2)難點:理解各種不同目的技術試驗類型、各種常用的技術試驗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 情景引入,充分的利用案例,以通過航天航空為主線案例分析,觀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正確理解為什么要進行技術試驗及掌握技術試驗的分類。并設計好情景讓學生體驗簡單的技術試驗,增強學生對技術試驗的認識。 教學方法:體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術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教案 2019 2020 年高 通用 技術 走進 世界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243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