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5部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二節(jié)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訓練定時規(guī)范.doc
《2019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5部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二節(jié)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訓練定時規(guī)范.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5部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二節(jié)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訓練定時規(guī)范.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5部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二節(jié)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訓練定時規(guī)范 一、(xx江蘇淮海中學高三第一次階段檢測)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題。(18分) 張頤武 一些文藝作品中存在“戾氣”橫行的情況,這樣的文藝作品一旦流行,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也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 戾氣之作的出現(xiàn)往往來源于對某種社會情緒的“迎合”,也來源于作者對社會發(fā)展走向認知和理解的片面化。這種片面化的認知,一方面是對急劇發(fā)展變化中的中國社會所暴露的一些問題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觀的理解,看不到問題正是由于發(fā)展的階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中等收入群體和年輕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了諸多新的現(xiàn)實困擾。現(xiàn)在人們溫飽有余,生活條件相對過去有相當大的改善,但也會碰到新的困難和問題,而這些問題是過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讓人覺得更難以化解。如劇烈競爭產生的巨大壓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費主義誘導下出現(xiàn)的攀比和誘惑,都造成了嚴重的問題。西方社會當下的條件畢竟比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要完備,更增添了這些群體的問題感,由此產生了許多焦慮和困擾。“戾氣”之作應運而生,變成了社會困擾的表征。 有“戾氣”的文藝作品,其好處是看到了一些社會問題,但通過宣泄“戾氣”將其簡單化、表面化和極端化,讓社會問題變成了文藝作品唯一的表現(xiàn)。這樣的表現(xiàn)既簡單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會問題,又極端化了社會情緒。 實際上,僅僅宣泄情緒、渲染“戾氣”的文藝作品,其品格歷來是不高的。晚清的譴責小說,就是類似這種“戾氣”的文化,被魯迅先生評為“辭氣浮露,筆無藏鋒,過甚其詞,以合時人嗜好”。這樣的作品并不折射現(xiàn)實,而是扭曲現(xiàn)實,不是讓人看到出路,而是讓人或情緒躁動或消極犬儒,并不能促進現(xiàn)實的改革,也無助于社會的轉型,只能加劇社會的焦慮與矛盾,把人生的問題變成消費品?!办鍤狻辈皇莿?chuàng)作的正道,也無法給文藝帶來真實的生機。 真正有價值的文藝作品,無論是大眾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會的獨到角度,不回避問題和矛盾,又有較深入的思考和對于社群的認同,促進人們“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現(xiàn)的力度和對于時代脈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現(xiàn)力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氣”,讓文藝更多地與真實的社會對話,才是我們需要的。 (選自人民網,有刪節(jié)) 1.有“戾氣”的文藝作品會對社會產生哪些負面的影響?(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俸唵位巳诵裕虎诒砻婊松鐣栴};③極端化了社會情緒;④加劇了社會的焦慮與矛盾。 ★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請簡要概述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指出文藝作品中存在“戾氣”橫行的問題;其次,闡述有“戾氣”的文藝作品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文藝作品超越“戾氣”的正確做法。 3.結合文本,談談文藝作品應該如何超越“戾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既有反映社會的獨到角度,不回避問題和矛盾,又有較深入的思考和對于社群的認同;②有人性表現(xiàn)的力度和對于時代脈搏的把握;③有感性的表現(xiàn)力和理性的思考力。 二、(xx江蘇蘇北四市高三摸底)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4~6題。(18分) 經典的尷尬:《文選》在宋代的嬗替 凌郁之 ①《文選》風靡于唐朝,成為唐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經典,引導并塑造著唐代文學的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對《文選》的追摹,才成就了唐代文學的高潮。杜甫勸子讀書云:“熟精《文選》理?!睉衫斫鉃樘拼娙说钠毡槿∠颉K纬?,《文選》仍是文人學習、模仿和推重的范本。著名文人宋祁,即曾手抄《文選》三編。王得臣在《麈史》一書里記其幼時,先君令其日課《文選》。 ②但是,慶歷以后,文風丕變,流行五百年的《文選》的影響,呈式微之勢。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呼‘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至慶歷后,惡其陳腐,諸作者始一洗之。”于此可見宋代文壇風尚的變遷。 ③慶歷前后文學趣味的轉向表明,一個時期以為雅的東西,到另一時期則可能走向它的反面。雖然《文選》曾經是、現(xiàn)在仍是最高典范,但它畢竟已被文人用得“爛熟”了。任何一種風尚,一旦至于爛熟,必歸于俗,必遭厭棄。否棄《文選》,是符合美學上所講“陌生化”理論的。 ④而否棄《文選》之所以發(fā)生在慶歷以后,其原因在于,宋代文學經歷了七八十年的發(fā)展,隨著宋代文人時代感與文學自信的進一步加強,隨著范仲淹、梅堯臣、歐陽修等當代典范的樹立,宋代文人已不屑于步唐人之后塵,而以學《文選》為陳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且,這些文章巨公周圍,已然生出大批追隨者,成長為具有轉移風氣意義的文學群體。因此,必然產生文學的代際,從而與前朝文學取向拉開距離。 ⑤帶頭唱響《文選》時代挽歌的,正是后來成為宋代文學巨擘的蘇軾。蘇軾對待《文選》的態(tài)度具有典型性。他幾乎凌駕于這部被前人極力推崇的文學經典之上,敢于批評其不足。在他眼里,這部書不僅沒有因數百年被推崇而增加些許神秘感,反而徹底揭開了其被唐人及宋初文人膜拜的面紗。“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又說“齊梁文章衰陋,而蕭統(tǒng)尤為卑弱”。蘇軾這種平章古今、睥睨《文選》的姿態(tài),標志著宋代新文學的成熟和新的文學審美標準的形成。 ⑥宋詩之所以在整體上能夠走出以《文選》為祈向的古典時代,還在于宋代文人切入生活之深。他們太熟悉這個時代,在他們筆下,平凡與不平凡,平淡與不平淡,雅與俗,都隨緣自然,在在共存。它們洗凈了六朝的綺靡,選擇了素樸淡雅的主導風尚。 ⑦《文選》仍是那部《文選》,變化的是時代、讀者及其審美趣味。要之,《文選》作為一本文學總集,與它作為一本寫作范本,是兩回事。作為寫作范本,會因長期深入的模仿而趨于陳俗熟濫,遂使讀者厭倦;而作為文學總集,自有其歷久彌新者在,故《文選》不可能完全被后來其他文學選本所取代。南宋中后期學習《文選》又成為新的時尚,其故或即在此。 (選自《古典文學知識》xx第1期,有刪改) ★4.(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層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①②段指出《文選》由唐代、宋初備受推崇,到慶歷后地位跌落的現(xiàn)象;然后③~⑥段具體分析《文選》地位跌落的原因;最后⑦段表明《文選》作為文學總集仍具歷久彌新的特點。 5.《文選》在宋代慶歷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選》被文人用得“爛熟”而走向“俗”,從而遭厭棄;②宋代文人文學自信進一步加強(不屑于步前人后塵),產生具有轉移風氣意義的文學群體;③宋代文人深刻切入生活,舍棄了帶有六朝綺靡特點的《文選》(選擇了樸素淡雅的主導風尚)。 6.文章第⑤節(jié)蘇軾是從哪些方面評價《文選》的?這段文字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體例編排,內容取舍,選文風格;(2)作用:①作為《文選》地位變化的典型標志,與杜甫等人的推重形成對比,說明《文選》地位的變遷;②蘇軾指出《文選》的不足,證明了宋代文人的文學自信與新的文學審美標準的形成。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7~9題。(18分) 請不要糟蹋我們的文化 馮驥才 ①我們必須正視:一種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們悠久歷史養(yǎng)育和積淀下來的文化精華,尤其那些最馳名、最響亮、最惹眼、最具影響的——從名城、名鎮(zhèn)、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國家名錄的各種文化遺產,都在被濃妝艷抹,重新包裝,甚至拆卸重組,再描龍畫鳳,披金戴銀,擠眉弄眼,招搖于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殘剩無多的歷史街區(qū),忽然被聰明地發(fā)現(xiàn),它們竟是一種天賜的旅游資源。已經拆掉的無法復原,沒拆的雖然不再拆了,但也難逃厄運,全被開發(fā)成商業(yè)風情街。更糟糕的是被稱作“最后的精神家園”的古村古鎮(zhèn),被借名“騰籠換鳥”,遷走原住民后,一個個被改造成各類商鋪、旅店、農家樂、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團的“游客的天堂”;在這天堂里連一間見證歷史的“博物館”也沒有,導游講的故事傳說不少是為吸引游人而編造的偽民間故事。至于種種文化遺產,更是這種熱熱鬧鬧重新“打造”的對象。其中的歷史的內涵、文化的意蘊、本土氣質和個中獨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沒人管也沒人問。 ④有人說旅游原本就是走馬觀花的快餐文化,用不著太認真。那么,就再看看我們影視中的歷史文化吧。 ⑤我們的歷史名人只要跑到銀幕和熒屏上,不論明君重臣,還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動不動大打出手,甚至背劍上房。他們好像都活在時光隧道里。雖然身著古裝,發(fā)型和配飾卻像時尚名模;沒有確切的朝代與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禮俗全是胡編亂造;歷史在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義,一個空袋子,任什么亂七八糟、炫人耳目的東西都往里邊塞。 ⑥一邊是真實的歷史被抽空內涵,只留下軀殼,再濫加改造;一邊是荒誕不經和無中生有的偽造——這便是當今國人眼中的歷史文化。 ⑦經過這樣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們眼里,古村古鎮(zhèn)無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過是名人在世時住過的幾間屋子,廟宇不是燒香叩頭卻不知靈驗不靈驗的地方,歷史上的人物全有幾招花拳繡腿,全離不開男歡女愛,全不正經;沒有莊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們不是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掛在嘴邊嗎?如今國人從哪里能夠感知這種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個的博物館嗎?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強”?真正強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會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現(xiàn),社會文明才能整體地提高。 ⑨問題是當下這種鄙俗化的潮流,這種以假亂真的偽文化,正在使我們的文化變得粗淺、輕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虛名,一邊有害于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一邊傷及中華文化的純正及其傳承。我相信,在這樣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很難對自己文化心懷摯愛與虔敬。如果我們不再深愛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偉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實亡?到底什么動機與力量使這種潮流正在變本加厲?我想應當一句話戳穿,即以文化謀利。 ⑩任何事物進入市場,就不免受到市場規(guī)律的制約,不免依照消費需求和商業(yè)利益調整自己。但調整是科學調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壞自己去換取經濟利益,就像自然資源的開發(fā)不能破壞生態(tài)。文化更具特殊性。因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與全民素質。不能為了暢銷、熱銷、票房、上座率和收視率成倍增長,為了市場人氣攀升,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和“瘋狂的GDP”,而放棄文化固有的精神的準則。即文明的、知識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準則。這準則也是文化的尊嚴,這尊嚴一旦被踐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因為被糟蹋的文化反過來一定還會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說,問題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糟蹋文化來賺錢。還有比這樣賺錢更無知、更野蠻嗎? ?我們是否聽到我們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7.簡要概括文中糟蹋歷史文化的表現(xiàn)及其后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現(xiàn):商業(yè)化改造歷史街區(qū)、古村古鎮(zhèn);不尊重歷史,胡編亂造影視作品。 后果:重新打造的文化遺產失去了文化內涵;傷害了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承。 ★8.(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概括“請不要糟蹋我們的文化”一文的論述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先列舉歷史街區(qū)改造和影視作品改編中出現(xiàn)的文化糟蹋現(xiàn)象,再分析此類現(xiàn)象產生的社會根源,最后告誡人們“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 9.依據文本,概括作者關于歷史文化建沒方面的正確主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歷史街區(qū)的改造應保留歷史的內涵、文化的意蘊、本土的氣質和獨特的精神;宣傳歷史名人應尊重歷史,不能借歷史戲說,更不能無中生有;歷史文化建設應保持莊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大一輪復習 第5部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二節(jié)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訓練定時規(guī)范 2019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部分 論述 文本 閱讀 第二 分析 文章 結構 把握 思路 訓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250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