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07魯人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07魯人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07魯人版必修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07魯人版必修1 【教學目標】 1.了解奧斯維辛的相關資料,整體感知課文。 2. 通過品讀鑒賞課文,使學生領會在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之情。 3.通過引導探究,激發(fā)學生理性思考,使學生能銘記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自覺抵制暴力與罪惡,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教學設想】 本教學設計貫徹“課程目標”中“思考領悟”中“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的精神,大膽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力求挖掘新聞作品本身的價值以及它的社會價值。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榮獲美國普利策新聞獎。作品本身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借助細節(jié)描寫、精辟議論、主觀抒情等寫作技巧闡發(fā)新聞魅力;社會價值主要再現(xiàn)了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罪行,呼喚全世界人民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品讀鑒賞文中有意蘊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通過引導探究,歸納總結本文的獨特寫法(藝術價值)以及新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難點】 提升學生思考的層次,銘記歷史,珍惜和平,自覺抵制暴力與罪惡,作一個有良知的人。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介紹奧斯維辛的相關資料,觀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視頻片斷,學生談感受。 教師:《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相當經典。整個作品均是黑白的色調。每天,一列又一列火車從被納粹占領的歐洲國家開進這個大門。那巨大的煙囪終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煙霧,也就意味著又有許多人被殺害在毒氣室和焚尸爐中。一位黨衛(wèi)軍的頭目弗里希上尉對一批又一批新來的囚犯說過這樣的話:“我警告你們,你們不是到一個療養(yǎng)院來,你們是到一個德國的集中營來,你們除了從煙囪里出去外,就沒有別的路走出這兒?!?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放映圖片介紹奧斯維辛集中營相關資料,剪輯的視頻為納粹揮鞭驅趕猶太人焚燒自己同胞尸體的片段,通過簡短的影片展示,把學生們帶進一個悲情的森林,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且播放的剪輯氛圍與課文相似,易于引導學生入情,使老師和學生在情感上尋找共鳴點。 二、整體感知 1、 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 按順序標出在奧斯維辛參觀的主要地點。 毒氣室——焚尸室——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 (設計意圖:訓練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品讀鑒賞 請選擇文中你感觸最深的一處,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并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品讀鑒賞,交流,教師點評。 教師小結。 教師預設: (點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參觀者”……對參觀者的神情和動作的描寫,是不是可以傳遞出某種特別的感觸?為什么提這個問題呢?就是要提醒同學們注意文中最主要的手法:細節(jié)描寫。在閱讀作品時,常常會有一些細節(jié)打動你。) 所謂細節(jié),就是對人物、環(huán)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體描摹,或對事件發(fā)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高爾基稱細節(jié)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魔術”。 人們讀作品,常常會有一些細節(jié)打動著你,特別是那些思想光芒徹照肺腑的細節(jié),那些藝術芳醇醉迷魂靈的細節(ji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節(jié)淡忘了,甚至書名都忘卻了,可那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仍然鮮明燦爛地鑲嵌在記憶中。文學作品中的細節(jié)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它是用準確的語言把某一現(xiàn)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別突出、強調,從而將那一表象分外強烈地感訴于讀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喚起具體而豐滿的藝術形象。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 預設問題1、“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波娑起舞。” 預設:學生體味:“最可怕”等詞,作者用反語,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熱金卡因為曾經是人間地獄,只有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能與之相稱。作者表達出自己內心無比的憤懣,讓讀者感到沉重的壓抑。 預設問題2、“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預設問題3、“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2和3預設:兩種事物形成強烈反差,是諷刺,納粹的殘暴,終不可絕滅生命;是控訴,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毀滅。這里我聽到了兩種聲音。因為他們所關注的細節(jié)不同,感悟也不同。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關注到文中兩種非常鮮明的細節(jié)特征:黑暗的,讓我們讀到了生命的消亡;與之相對的是光明,讀到了雛菊,微笑。也就是我們在讀到生命的消亡的同時,也讀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預設問題4、“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預設:歷史在遠離,一切恢復平靜后,面對陽光明媚,作者不希望歷史重現(xiàn)。他怕人們對曾經過的歷史遺忘!“記者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們銘記,(多媒體出示一段話): (文學)惟有保持與人類苦難記憶的聯(lián)系,它才是道德的、人性的、人生的;惟有這樣,它才可能返回人類的心靈,獲得為其他精神創(chuàng)造所沒有的溫暖和力量。 盡管遺忘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絕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 ——施羅德 四、研討探究 羅森塔爾的報道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卻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它有什么獨特之處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思考,交流。 教師歸納小結。 預設: (一)作品的藝術價值: 1、細節(jié)描寫、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等多種手法 2、一般的新聞很客觀,相當冷靜,而這篇文章帶有情感,突破了新聞稿“零度寫作”的原則,讓我們感受到記者的情緒,讀到了記者的使命感。 (二)社會價值 教師點撥:我們閱讀一篇新聞,除了要關注藝術形式上的創(chuàng)造,我們是不是應該更關注到新聞的社會價值。 (多媒體顯示):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并及時發(fā)出警報。 (多媒體顯示)欣賞普利策的頒獎詞——介紹:《時代花絮報》和《太陽先驅報》在去年“卡特里娜”颶風期間,堅持對災情展開深入詳細的報道,獲得第90屆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頒獎詞如下: 對卡特里娜颶風災難進行史詩般、多層次的報道,使得報紙在服務一個水淹城市中發(fā)揮了非凡作用。勇敢、全面地報道了卡特里娜颶風,給受災讀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生命線。(三)從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兩個角度總結,試寫一段頒獎詞。 (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頒獎詞的寫作。一人執(zhí)筆,準備交流) 學生分小組交流頒獎詞。 教師小結,展示頒獎詞: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fā)表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重引導學生從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并激發(fā)學生理性思考,使學生能銘記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自覺抵制暴力與罪惡,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五、課堂小結 奧斯威辛是一個尺度:關于時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無法棄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寫的題材毫不涉及戰(zhàn)爭和殺戮,時至今日,也都與奧斯威辛有關。在這里,奧斯威辛已成為現(xiàn)實的一部分,雖然屬于過去,卻向未來敞開。 六、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這篇報道在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譯成中文時,標題被改成了《布熱津卡: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從新聞的角度看,這樣的修改好不好?為什么? 2、下面是兩篇新聞稿《奧斯維辛委員會集會,施羅德強調德國應負責》和《日媒體對奧斯維辛報道獨特,輕描淡寫錯誤歷史》你有何感想?請談談對此的看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0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07魯人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4.10 奧斯維辛 沒有 什么 新聞 教案 07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260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