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 14地殼運動與地形、地形對主要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影響專項訓練.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14地殼運動與地形、地形對主要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影響專項訓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 14地殼運動與地形、地形對主要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影響專項訓練.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14地殼運動與地形、地形對主要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影響專項訓練 (xx大綱文綜,6)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jù)研究,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據(jù)此完成1題。 1、K島處于( ) 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 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 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 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 (xx南京模擬)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Ⅰ、Ⅱ、Ⅲ代表三大類巖石,①~⑦為主要的內、外力作用。據(jù)此回答2題。 2、下列關于圖中的內、外力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 A.①—變質作用 B.②—變質作用 C.④—重熔再生 D.⑥—沉積作用 (xx江蘇地理,7~8)下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與M點的地形—地層關系相符的是 ( ) *4、與沿X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 ( ) (xx山東文綜,11~12)下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完成5~6題。 5、根據(jù)圖(b)中記錄的信息判斷,卡片中“觀測點編號”應為圖(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圖(b)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巖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xx浙江文綜,7~8)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7~8題。 7、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流水侵蝕 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沙礫洪積 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泥沙沖積 D.④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泥沙堆積 8、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 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xx江蘇地理,1~2)《桃花源記》中描述:“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據(jù)此回答9~10題。 9“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 A.山間峽谷 B.山前平原 C.山間盆地 D.平緩高原 10、“桃花源”環(huán)境與下列因素緊密相關的是 (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統(tǒng) C.農業(yè)科技 D.水力資源 *11、(xx長春市高三模擬)下圖為我國南方局部區(qū)域地形圖,圖中河谷低地是當?shù)馗氐闹饕植紖^(qū)。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 、試簡述圖示區(qū)域的地形特征。 (2)、描述圖中河流的流向,并分析該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3)、為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該地區(qū)近期擬設立一個建制鎮(zhèn)。你認為鎮(zhèn)駐地應設在圖中甲、乙、丙、丁的哪個村落,并闡述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C 解析:據(jù)圖判斷K島嶼位于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之間,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附近,蘇門答臘島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島南部海域,故K島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 2、C 解析:第(2)題,由圖可知,Ⅰ為沉積巖,Ⅱ為變質巖,Ⅲ為巖漿巖;①是外力作用,在海岸沙灘地區(qū)主要為堆積作用,②為沉積、固結成巖作用,③為變質作用,④為重熔再生,⑤為地殼運動,⑥為變質作用,⑦為巖漿噴出、冷卻凝固。 3、B 4、A 解析:第(3)題,由題目可知該地為向斜山,巖層向下彎曲,由圖示可知M地左側為山,巖層應左側向下彎曲,故B項正確。A項巖層沒有彎曲,錯誤。C、D兩項均是右側向下彎曲,錯誤。第(4)題,本題難度較大,需要依靠空間想象能力建立空間三維模型,如下圖所示: 該地巖層彎曲方向如圖所示,沿XY一線同一巖層海拔相同,巖層是水平的,注意沿XY剖面圖,應從垂直于XY方向觀察。 5、B 6、B 解析:第(5)題,根據(jù)指向標可知,該圖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由此可判斷出③④兩點位于甲山的東北側,C、D兩項錯誤,加以排除。根據(jù)等值線的分布規(guī)律,①處海拔高度在0~100米之間,②處海拔在100~200米之間,從高程上排除A項,B項正確。第(6)題,巖層Ⅲ覆蓋在Ⅰ、Ⅱ兩層的上面,為最后沉積形成的,應該是最新的。向斜巖層的新老關系是中間新,兩翼老,Ⅰ較Ⅱ更位于中心,因此Ⅱ巖層最老,Ⅰ巖層較老。三個巖層由老到新的排列順序應是Ⅱ、Ⅰ、Ⅲ,B項正確。 7、C 8、B 解析:第(1)題,根據(jù)此地位于北緯38.5,東經(jīng)106附近,且有黃河流經(jīng),可推知是銀川平原,①地為賀蘭山,地勢較高,無法受到黃河干流流水侵蝕,A項錯。②地位于山口地區(qū),由黃河的眾多小支流形成沙礫洪積,不是干流洪積形成的,B項錯誤。③地有黃河干流流經(jīng),斷裂下沉后黃河的泥沙在這里沖積形成沖積平原,C項正確。④地地勢較高,黃河干流無法向高處堆積,D項錯誤。 第(2)題,仔細讀圖,①為侵蝕山地,土層薄。②地為洪積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地勢較高,地下水埋藏較深。③為沖積平原,土層深厚,但地勢較低,地下水埋藏較淺。④為沙丘覆蓋的平原,土層較薄。對比四個地點,②地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適合皇家修建陵墓,B項正確。 9、C 10、A 解析:第(10)題,“土地平曠”說明土地平坦開闊,而山間峽谷則兩側陡峭,中間窄狹,故A項錯誤?!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是指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由此看出是緣溪而上,而山前平原是位于河流流出山口處,故B項錯誤。結合“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初極狹,才通人”“土地平曠”可推斷出該地應為周高中低的山間盆地。故C項正確。平緩高原雖也具有平坦開闊,但與“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不相符,故D項錯誤。 第(11)題,題目材料中有桃林,又有桑竹,既出現(xiàn)了溫帶水果,也出現(xiàn)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區(qū)常見的桑竹,體現(xiàn)出了地理環(huán)境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而這種變化是主人公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故選A?!短一ㄔ从洝返淖髡咛諟Y明生活的時代是東晉,東晉時期江南農業(yè)雖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也較多,但當時灌溉系統(tǒng)和農業(yè)科技依然非常落后,文中也未提到與農業(yè)技術相關的內容,故B、C項錯誤。由“緣溪行”可知該地水量不大且落差較小,由此可知該地水力資源不豐富,故D項錯誤。 12、答案:(1)該區(qū)域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西高東低。(2)先由西南流向東北,再由西流向東。河流水量豐富,流速較緩,河水含沙量小,無結冰期。(3)乙村。地處河谷低地,地勢平坦開闊;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位置適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強與周邊居民點的聯(lián)系。 雙向細目表 題序 題型 考點 難度 出處 1 選擇題 板塊構造理論 中 (xx大綱文綜,6) 2 選擇題 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過程 易 (xx南京模擬) 3—4 選擇題 地質構造與地殼運動 難 (xx江蘇地理,7~8) 5—6 選擇題 地質作用及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中 (xx山東文綜,11~12) 7—8 選擇題 地質作用及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中 (xx浙江文綜,7~8) 9—10 選擇題 地形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易 (xx江蘇地理,1~2) 11 綜合題 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區(qū)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 (xx長春市高三模擬) 解析:該題主要借助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區(qū)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關問題。第(1)題,描述區(qū)域地形特征既要說出區(qū)域地形的主要類型,還要指出區(qū)域地勢特征。第(2)題,圖中河流流向有變化,應分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應結合區(qū)域氣候、植被等特征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分析。第(3)題,甲、乙、丙、丁四村建鎮(zhèn)的選擇,應結合四村位置、地形、交通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14地殼運動與地形、地形對主要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影響專項訓練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14 地殼運動 地形 主要 環(huán)境要素 影響 專項 訓練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ww.szxfmmzy.com/p-3166019.html